姚銀蓮 林 嬋 廖月玲 涂 鴻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婦幼保健院產科,南寧市 530003,E-mail:304775808@qq.com)
護理經驗
早期進食干預對剖宮產術后產婦恢復的臨床效果觀察
姚銀蓮 林 嬋 廖月玲 涂 鴻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婦幼保健院產科,南寧市 530003,E-mail:304775808@qq.com)
目的 探討剖宮產術后產婦早期進食對產后胃腸功能恢復、乳汁分泌的影響。方法 2 012例剖宮產術后產婦按剖宮產的時間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1 006例。對照組術后6 h開始進食流質、半流質,肛門排氣后進食普食;干預組術后2 h開始進食,由稀到稠,由少到多,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比較兩組產婦胃腸功能恢復、乳汁分泌情況。結果 干預組產婦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術后24 h、48 h泌乳量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術后胃腸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55%(76/1 00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39%(185/1 006)(P<0.05)。干預組饑餓感發(fā)生率為1.2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7.79%(P<0.05)。結論 剖宮產產婦術后早期進食能滿足產婦的營養(yǎng)需求,產婦康復速度加快。
剖宮產;早期進食;康復;效果
近年,隨著我國高危孕產婦的增多,剖宮產率達58%[1]。如何促進剖宮產產婦的胃腸功能恢復、促進乳汁分泌成為產科關注的重點[2]。我院給予1 006例剖宮產術后產婦早期進食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剖宮產術后產婦2 012例。入選標準:初產婦;年齡21~35歲;足月妊娠;營養(yǎng)狀況良好(體重指數(shù):18.5~33.0 kg/m2,微量元素、肌酐、血紅蛋白、血漿蛋白均在正常范圍內);其新生兒Apgar評分均為10分,新生兒出生體重2 500~4 000 g,母嬰同室并床旁護理。排除標準:有妊娠合并癥、并發(fā)癥;剖宮產術前有腹部手術史、消化道病史、乳頭嚴重凹陷。按剖宮產的時間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1 006例。干預組21~35歲;孕周37~42周,平均39周;麻醉方法均為腰硬聯(lián)合麻醉;手術方法均選擇橫切口,術前、術中、術后均無嚴重并發(fā)癥;手術時間1.5~2.0 h;新生兒體重2.5~4.3 kg;單胎920例,雙胎86例;初產婦863例,經產婦143例。對照組21~34歲;孕周37~42周;均采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手術時間1.5~3.0 h;新生兒體重2.5~4.2 kg;單胎976例,雙胎30例;初產婦857例,經產婦149例。兩組產婦年齡、孕周、麻醉方式、手術時間、產次、新生兒體重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產婦剖宮產術后1 h內進行早吸吮,肛門未排氣前均禁食甜食及雞蛋、牛奶等容易引起脹氣的食物。且均于術后4 h內協(xié)助產婦進行床上翻身活動,分別對兩組產婦及家屬進行術后康復及母乳喂養(yǎng)知識的宣教。
1.2.1 對照組:剖宮產術前按照傳統(tǒng)方法對產婦進行宣教,術后禁食6 h,6 h后進食流質、半流質,肛門排氣后進普食。
1.2.2 干預組:術前指導在對照組方法的基礎上增加對術后早期進食的健康教育。術后2 h聽診腸鳴音,若腸鳴音≥3次/min,進食溫開水5 ml(第1次),30 min后再次聽診,若產婦腸鳴≥3次/min,無惡心、嘔吐等消化系統(tǒng)癥狀進食溫開水10 ml(第2次),30 min后再次聽診腸鳴音,若產婦腸鳴音≥3次/min,無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進食溫開水20 ml(第3次)。若產婦無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時開始給產婦進食米湯50 ml(第4次),進食米湯或魚肉、瘦肉、雞肉湯200 ml(第5次),進食半流質(面條或粥250 ml),逐漸過渡為產婦喜好的普食(雞肉、豬肉、魚肉)50 g、爛米飯100 g、蔬菜40 g、植物油10 g,每餐間隔2 h,術后6 h共提供能量3 472 kJ左右。以后按照正常進餐時間進食產婦喜好的普食,每日攝入10 460 kJ左右的熱量。
1.3 觀察指標 (1)產婦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術后2 h即開始測定兩組的腸鳴音是否恢復,每30 min由專人聽診產婦腹部,以肚臍為中心分上、下、左、右4個區(qū),每區(qū)每次聽診1 min,如兩個區(qū)腸鳴音≥3次/min則為腸鳴音恢復,并記錄最早腸鳴音恢復時間及肛門排氣時間。(2)泌乳量。無奶:用標準手法擠壓兩側乳房,無乳汁溢出;奶量不足:滿足以下條件2項或2項以上:哺乳<6次/d,每日哺乳時間>30 min或<5 min,新生兒小便<6次/d且尿色深,每次哺乳后新生兒仍哭鬧不安,需添加配方奶后方能入睡:奶量足:滿足以下條件2項或2項以上:日哺乳≥6次,每次哺乳時間20~30 min,新生兒小便>6次/d,尿色清,哺乳后新生兒有滿足感并能安靜入睡。(3)術后48 h內胃腸道并發(fā)癥,如惡心、嘔吐、腹脹、腸梗阻等的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比較 干預組產婦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腸鳴音恢復 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比較(x±s,h)
2.2 兩組產婦泌乳量比較 術后24 h、48 h干預組產婦泌乳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泌乳量比較(n,%)
2.3 兩組產婦術后胃腸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比較 干預組饑餓感發(fā)生率為1.29%(13/1 00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7.79%(682/1 00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83.806,P<0.001)。干預組進食后無1例惡心、嘔吐,發(fā)生腸梗阻11例(1.09%),輕度腹脹65例(6.46%)。對照組產婦進食后27例惡心、嘔吐,腸梗阻39例(3.87%),產婦有輕度腹脹119例(11.82%)。干預組術后胃腸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7.55%(76/1 00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39%(185/1 00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38,P=0.043)。
接受剖宮產手術大多數(shù)是消化功能正常的產婦[1]。剖宮產術本身接觸的臟器主要是子宮,很少直接刺激腸管,為術后早進食提供了條件和保障[2]。本文結果顯示,干預組術后胃腸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7.5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3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剖宮產患者術后2 h進食是安全可行的,不一定必須按照傳統(tǒng)方法術后禁水6 h,應根據(jù)麻醉恢復情況進行評估,提前給術后產婦飲溫開水,然后逐漸過渡到半流質、軟食、普食[3]。
空腹時小腸的運動減弱,食糜進入十二指腸后運動加強。術后早期進食時,食糜進入十二指腸,由十二指腸-結腸反射引起的蠕動,促使產婦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縮短。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產婦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剖宮產術后早期進食可以使產婦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均較傳統(tǒng)飲食提前。
產后產婦的營養(yǎng)對于盡快康復很重要,一是要補償妊娠和分娩所損耗的營養(yǎng)儲備,促進各系統(tǒng)功能的恢復[4];二是要分泌乳汁供給嬰兒。根據(jù)中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的膳食指南,乳母的每日的膳食能量攝入量應在非孕基礎上增加2 092 kJ[5]。本次研究中術后6 h共提供能量3 347 kJ左右。然后按正常進餐時間進食產婦準備的普食,每日攝入熱量10 878 kJ左右,不但滿足了產婦的生理需求,提高機體免疫力,同時也促進乳汁分泌和滿足新生兒的需求[6]。國內有研究報告,剖宮產后早期進食可增加產婦的泌乳量[7]。房紅霞[8]報告剖宮產術后早期進食有利于促進母體早日康復,術后6 h內給產婦進食粥水,新生兒在出生后3 d母乳喂養(yǎng)率明顯提高。本文結果顯示,術后24 h、48 h干預組產婦泌乳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而且術后早期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可以減少許多產婦術后的口渴和饑餓感,增加產婦的舒適感,淡化產婦的患者角色,增強康復的信心[9]。
剖宮產術后早期下床能夠促進腸蠕動,預防腸粘連[10],促進血液循環(huán),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促進子宮收縮。很多產婦因術后長時間禁食,體力恢復慢,術后不能早期下床活動[11]。本研究結果提示術后早期進食可及時補充產婦營養(yǎng)需求,促進產婦體能恢復,縮短術后首次下床時間。飲食不僅滿足機體需要和維持生命,更重要的是通過攝取食物供給機體營養(yǎng),維持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促進生長發(fā)育、修復組織、提高機體免疫力和保持健康。剖宮產術后禁食時間過長影響胃腸功能恢復,延長排氣時間,產婦體力恢復延遲[12]??傊?,術后盡早恢復飲食是手術藥物治療之外綜合支持治療中的一種很有效的療法,對改善產婦的預后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1] 楊世萍,張淑萍,李 靜,等.剖宮產術后3 h產婦進食米粥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6):65-66.
[2] 張為遠.中國剖宮產現(xiàn)狀與思考[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3):161-163.
[3] 楊秀瑾,徐海凌,萬 欣,等.影響產科護理質量因素分析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5):427-428.
[4] 趙麗娜,徐金中,俞憶春.剖宮產術病人飲食護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3,27(31):3 468-3 470.
[5] 秦學玲,劉秉芳,劉雅麗.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早期泌乳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4,18 (6B):1 076-1 077.
[6] 陸 麗,代 莉,文愛娣,等.早期進食對剖宮產術后產婦健康恢復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0):107-108.
[7] 黃 敏,王 莉.剖宮產病人術后早期進食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J].2001,17(4):491-492.
[8] 房紅霞.剖宮產術后進食時間對產婦康復及母乳喂養(yǎng)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0,16(24):69-70.
[9] 王建英,付文紅,龔小華.剖宮產病人術后早期進固體飲食對產后恢復的影響[J].全科護理,2008,6(29):2 651-2 652.
[10]陳 瑛,郝增平,陳廣莉.婦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刊,2010,45(3):73-75.
[11]王 佳,蔣曉蓮.剖宮產術后進食的循證護理[J].護理研究:上旬版,2006,20(25):2 307-2 308.
[12]沈 芳.剖宮產后腹脹及其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3,28(16):50-51.
姚銀蓮(1976~),女,在職研究生,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護理管理。
R 473.71
B
0253-4304(2016)01-0137-03
10.11675/j.issn.0253-4304.2016.01.43
2015-10-29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