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玲
農村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困境與出路
劉春玲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這一新課改過程中,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對課程管理政策實施改革和創(chuàng)新,特別是有關校本課程開發(fā)這一提法和實施正越來越引起社會相關人士的關注和期待。但對于“校本課程開發(fā)”如何有效地予以操作和實施,我國很多農村中小學卻感到很茫然,不知從何人手,長時間在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門檻前徘徊著,顯然這對于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廣大農村中小學校的快速推進是很不利的。正是基于此,以下立足于農村中小學校的實際情況,就農村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困境與出路這個課題,進行一些分析和探討。
1.缺乏校本課程開發(fā)所必須的文化支持。當前,很多農村中小學對于如何推進校園新文化建設很不重視。許多農村地區(qū)的中小學為了能夠獲得上級教育部門的認可,只是片面地追求學生的升學率,所謂“兩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正是對此的最真實反映。因此這些學校根本無心、也無暇顧及進行有關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久而久之就在這些學校產生了一種認為開發(fā)課程也僅是為學生升學考試服務的片面課程價值觀,并以此來推進學校各項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實施。顯然,長期在這種課程價值觀影響下,使得我國農村中小學形成不了校本課程開發(fā)所必須的文化氛圍。這就是我國農村中小學實施校本課程開發(fā)所面臨的困境之一。
2.缺乏校本課程開發(fā)所需要的理論和實踐的支持。由于所處地域較為偏遠,很多中小學往往處于一種資料匱乏、信息閉塞狀態(tài),再加上這些學校在很多時候教育教研經費的嚴重不足,無法聘請全國知名課程專家到校指導,因而對怎樣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知之極為有限。例如,有些教師認為所謂校本課程開發(fā)就是讓教師自編教材,根本不懂得校本課程開發(fā)過程中的所需要的開放性和合作性,也極大地忽略了校本課程開發(fā)過程中所倡導的“以人為本”、“以校為本”的課程理念。所有這些,都體現了當前我國很多農村中小學還缺乏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理論和實踐的支持,僅以他們對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看法來摸索,這顯然不利于農村中小學課程的開發(fā)。
1.大力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為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為校本課程開發(fā)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地處較為偏遠的農村中小學,可從以下兩方面爭?。旱谝唬龊脤W校教學各項工作,努力爭取獲得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讓上級教育部門在教育經費投入方面,能夠對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對待。第二,通過各種途徑籌集資金,爭取社會各界的援助,以此來解決校本課程開發(fā)所需的資金;這樣就可有效解決本校教師培訓或者聘請知名課程專家到校指導時所需的費用,也可為學校為建立豐富的校本課程資源網準備較好的條件。
2.明確農村中小學校的辦學宗旨。從某種層面來說,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就是立足于不同學校的特殊需要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課程開發(fā)策略。因此,作為廣大的農村中小學校,就一定要綜合分析本校的校內外環(huán)境,明確本校辦學的現實取向和遠景追求,以此來制定出本校的辦學發(fā)展方向,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把真正與本校實際情況相符合的校本課程開發(fā)出來,也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落實自身的辦學宗旨。在明確本校辦學宗旨的基礎上,再來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屬于本校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實踐過程。因此,對于農村中小學校來講,一定要做好自身校內外環(huán)境的分析,以明確學校辦學宗旨和學校特色,在此基礎上再來開發(fā)真正屬于本校的校本課程。
總之,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是農村中小學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盡管它還存在著諸如不成熟的地方,但作為國家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qū)是很有發(fā)展前景、可大有作為的。因此,立足于我國農村中小學現狀,就農村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困境及出路這個課題進行大力探索和深入分析,對于推進農村中小學校本教材的開發(fā)、促進農村中小學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均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為農村學校文化載體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課題(編號:15-HJYY-213)的研究成果〕
河南周口市六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