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蓉 馬建華 李 濤
(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
安塞農民畫在旅游紀念品設計中的應用
◆賈小蓉 馬建華 李 濤
(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
安塞農民畫因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大膽的創(chuàng)作想象和情真意切的創(chuàng)作情感而聞名國內外。安塞農民畫是一種民間美術,其本身屬于地域文化的一部分,而地域文化是近幾年來旅游紀念品的研究者們最為看重的因素之一,可見地域文化在旅游紀念品設計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將安塞農民畫中可借鑒的元素提煉出來,以求給旅游紀念品的設計帶來新的切入點。
安塞農民畫 旅游紀念品 地域文化
近年來,旅游業(yè)在全國得到了蓬勃發(fā)展,尋求文化享受也已成為當前旅游者的一種風尚。游客們對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紀念品有著強烈需求。但是,當下旅游紀念品的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地影響了游客們的購買欲望。旅游紀念品的創(chuàng)新設計,已成為旅游行業(yè)普遍關注的問題。
延安有著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如以音樂為主的陜北民歌、陜北道情,以民俗活動為主的鬧秧歌、轉九曲,以民間美術為主的泥塑、剪紙、農民畫、刺繡等,每一種形式的地域文化都可以成為旅游紀念品設計的優(yōu)秀素材。本文將單獨從安塞農民畫的角度出發(fā),探討旅游紀念品如何從地域文化中提煉設計元素、激發(fā)設計靈感。
延安地處陜西以北,是紅色革命圣地,也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這里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軒轅黃帝陵、寶塔山、棗園、延安革命紀念館等,每年來延安旅游的游客絡繹不絕。然而,在這些旅游景點售賣的旅游紀念品卻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缺少地域特色、產品設計水平低以及質量參差不齊等。
2015年9月30日,延安棗園廣場的“延安1938”主題文化街區(qū)開業(yè),以多種體驗方式展示了延安的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其中以售賣為目的的旅游紀念品也有了新的變化,出現(xiàn)了陜小北、延小安等品牌,讓人耳目一新,但是經過仔細考察,發(fā)現(xiàn)這些紀念品依然存在諸多問題:第一,對旅游紀念品的創(chuàng)新大多停留在產品外包裝設計上,雖然設計新穎、有延安地域特色且頗受游客喜愛,但也存在紀念品種類單一的問題;第二,紀念品同質化現(xiàn)象依然嚴重,大部分紀念品都是以前就存在的,只是換個地方銷售;第三,部分紀念品有融入延安地域元素,但是設計過于表面化,缺少文化內涵;第四,有一部分紀念品沒有任何延安特色,有的甚至一看便知是其他地方的紀念品,當然,別人做的好的紀念品可以借鑒學習,但是直接拿來銷售,只能說明延安的旅游市場極度缺乏有地域文化內涵且種類繁多的紀念品。由此可知,對延安旅游紀念品的再審視、再設計和再創(chuàng)新已經迫在眉睫。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區(qū)域的文化傳統(tǒng),主要包括方言文化、飲食文化、民間信仰、民間建筑、民間習俗、民間美術。而延安地域文化則是指在延安區(qū)域所特有的文化傳統(tǒng),包括延安方言、延安小吃、窯洞、剪紙、農民畫、抓髻娃娃,等等。
旅游紀念品是指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購買的商品,主要特征有文化性、藝術性、地域性、民族性、紀念性等。顯然,文化性、地域性和民族性與地域文化有著若干重疊,換句話說,旅游紀念品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是建立在地域文化的基礎上衍生并發(fā)展的,沒有當地特有的地域元素、文化特征和民族標識,旅游紀念品就很難有當地鮮明的特征。
針對延安旅游紀念品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缺乏當地特色的問題,解決的良藥就是深入挖掘當地的地域文化元素,并將其應用于旅游紀念品設計環(huán)節(jié)中。根據現(xiàn)有資料發(fā)現(xiàn),已經有許多研究者以此為理論依據研究出了豐富的成果,所以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際經驗上看,從地域文化為原點出發(fā),探索研究旅游紀念品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完全是可行的。
安塞農民畫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末,是在剪紙、刺繡、布玩具、炕圍畫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安塞農民畫與其它形式的民間藝術一樣,都是農民對生活的一種真實表達,這種表達連接著作者的情感,也連接著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安塞農民畫初始只在民間流傳,后來在一批美術工作者和安塞政府工作人員的拯救和倡導之下,安塞農民畫逐漸發(fā)展了起來。在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這些作品在國內外參加各種各樣展覽的同時也在大大小小的農民畫比賽中碩果累累,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薛玉琴的《牛頭》、高金愛的《伏虎》、白鳳蘭的《毛野人》和曹佃祥的《十二生肖》等。這些作品共同奠定了安塞農民畫的主要風格——“東方畢加索”;向外界傳遞了安塞人的性格魅力——樸實、浪漫、大膽、活潑;發(fā)揚充實了地域文化,豐富了農民的生活。安塞農民畫能有這些成果離不開它自身強大的藝術生命力,也正是因為這種藝術生命力,使得將其應用在旅游紀念品的設計中成為可能且意義重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有利于傳承和創(chuàng)新安塞農民畫。安塞農民畫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它獨有的特點和風格,但是即便如此,安塞農民畫依然面臨著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難題。談到如何創(chuàng)新發(fā)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打破固有觀念,比如安塞農民畫,如果總是停留在畫風的改變或是題材的選擇上,是很難做到長遠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而如果換種思路,將其應用到旅游紀念品的設計中去,就可以打開一個嶄新的領域,因為旅游紀念品的物質載體繁多,應用范圍廣泛,所以安塞農民畫發(fā)揮的空間將會十分充足。
第二,有利于提升旅游紀念品的設計質量。安塞農民畫中可以學習借鑒的東西很多,從奇特飽滿的構圖、艷麗強烈的色彩、積極向上的主題到情感方式的表達,都是值得旅游紀念品設計者認真學習的資源。旅游紀念品的本性屬性要求具備地域性、文化性和民族性,而安塞農民畫可以滿足這些屬性,所以將安塞農民畫應用在旅游紀念品設計中,可以增加旅游紀念品的地域特色、加深旅游紀念品的文化內涵,賦予旅游紀念品獨特的民族標簽。
第三,有利于延安地域文化的傳播。安塞農民畫是延安當地的民間美術,也是延安地語文的一種,旅游紀念品是游客了解延安地域文化的一扇窗口,被帶往全國各地的旅游紀念品實際上也是對延安地域文化的一種傳播,以此讓更多的人了解延安、喜歡延安。
安塞地處陜北延安一個偏僻的縣城,由于其交通不便和信息阻塞,造成了經濟的落后,但是也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民間藝術。安塞農民畫是在剪紙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畫中的構圖形式、人物形象、主旨題材與剪紙同出一轍,而剪紙是當地人一代又一代通過手口相傳的方式保存和流傳下來的,歷史淵源長久,并且藝術價值很高。安塞剪紙和農民畫作為安塞特有的一種地域文化,已經被應用到了延安旅游市場,主要形式有單幅裝裱、成冊成本或是將剪紙和農民畫與玻璃工藝相結合,制作成可在桌面擺放的物件,盡管形式多樣,且其本身就具有較大的藝術性和明顯的地域性,但是筆者認為,這些紀念品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安塞農民畫的優(yōu)勢,對安塞農民畫的開發(fā)程度有待于提高。
從安塞農民畫中提煉元素應用于旅游紀念品設計有三方面的優(yōu)勢:第一,將安塞農民畫與旅游紀念品結合,可以增加旅游紀念品的地域特色,有效避免同質化現(xiàn)象的發(fā)生,增加當地旅游紀念品的市場競爭力;第二,可以拓展旅游紀念品設計者的設計思路,打破設計創(chuàng)新無從下手的局面;第三,可以為傳統(tǒng)元素與現(xiàn)代設計的結合提供設計實踐,充實設計教學方法和內容。
總而言之,將安塞農民畫應用于旅游紀念品的設計中去不僅是合理的,而且是可行的。對于如何應用,筆者將提出兩個方案以供大家借鑒。
方案一:在仔細研究分析安塞農民畫的特色和風格的基礎上,學習安塞農民畫中的構圖形式、題材選擇、人物形象以及大膽、夸張、奇特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結合延安當地方言,可設計成套的針對旅游紀念品市場的明信片。具體做法是,首先學習安塞農民畫的繪畫形式、創(chuàng)作思路以及情感表達,因為只有在熟悉了解它的基礎上,才能提煉出精華為己所用,如薛玉琴的《牛頭》,從局部上看,牛的眼睛上有蝴蝶的翅膀,鼻子兩邊有像火焰一般的圖形,額頭上有大大的紅花,這些形象在生活中沒有原型,它只存在于農民畫家的想象中,而三只牛頭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頭強勁有力、生機勃勃;然后查閱延安當地方言,選取幾個既有當地特色,又易于理解且游客會感興趣的方言,例如:紅格旦旦、白格生生、圪丁圪達、婆姨漢等;接著根據方言所指的內容,用安塞農民畫的藝術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最后以平面構成形式美法則為基準,將方言以及對方言的解釋的全部文字性內容與以農民畫為基準設計出來的圖案巧妙合理地安排在同一平面,即完成了一個設計流程。需要注意的是,設計開始時要明確明信片的尺寸、數量和主題,以保證設計的進程和質量。
方案二:同樣借鑒安塞農民畫的藝術形式,以奇特夸張的構圖、艷麗強烈的色彩、現(xiàn)實理想的完美結合和積極向上的主題為創(chuàng)作手法,以延安當地具有特色的民間習俗為創(chuàng)作內容,以二維動畫軟件為媒介依據,可以設計一部二維動畫。具體來說,提煉出一些延安地域文化元素如剪紙中的抓髻娃娃、農民畫中的人物場景、地理環(huán)境中的乾坤灣等,將其以二維動畫的形式組合在一起,配之以恰當的故事情節(jié),把延安地域文化通過視覺、聽覺展現(xiàn)給觀眾。在此基礎上,將動畫中的人物形象或故事場景衍生出來附在不同的載體上,制作成旅游紀念品,比如T恤、水杯、鑰匙掛件,等等。
旅游紀念品應當具有當地明顯的、特有的地域文化在其中,這是旅游紀念品發(fā)展的一條可靠途徑,也是旅游紀念品設計的可靠依據。所以,將地域文化融入旅游紀念品的設計開發(fā),對當地藝術文化的現(xiàn)代發(fā)展和旅游紀念品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不斷地摸索前進,安塞農民畫將會在社會變革中找到新的發(fā)展空間,延安當地的旅游紀念品也將會逐漸擺脫同質化現(xiàn)象,為延安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添磚添瓦。
[1]谷培生.安塞剪紙和農民畫[M].陜西:陜西旅游出版社,2004.
[2]郭林祥.腰鼓之鄉(xiāng)安塞縣[M].北京:朝華出版社,2008.
[3]吳朋波.旅游紀念品設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