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生
?
文體意識,語文教學的根本
——關于文體教學的一點思考
徐正生
文體意識是指人們在文本寫作和欣賞中,對不同文體模式的自覺理解、熟練把握和獨特感受,是對讀寫實踐的一種能動的再認識。對作者來說,他會根據具體的主題思想和表達內容,恰當地選擇某種文體模式,建構自己的作品。對讀者而言,他會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體內容或形象,運用某種體裁類型,去解讀、接受文本傳達的信息??梢?,文體意識是讀寫技能的一種體現。
因此,不論是閱讀鑒賞還是寫作實踐,學生都需要具備良好的文體意識,這是學生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基礎。
把握文學體裁的特點是文學鑒賞的一個重要內容。鑒賞過程中把握住文章的體裁特點,是學生更好地學習文章語言、理解文意的關鍵。
1.本與末的關系
良好的文體意識與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閱讀能力是本末的關系。學生的文體意識往往停留在知識表層,這與作文和閱讀教學中忽視對學生文體意識的培養(yǎng)等因素有關。其實,良好的文體意識是“本”——是學生能夠對具體的文本進行準確分析和規(guī)范寫作的基礎。學生良好的文學鑒賞及寫作能力是“末”——是學生能夠依照文體特點進行文學鑒賞和寫作規(guī)范文體的總體能力。沒有良好的文體意識作為根本,要達到這個總體能力的提高是沒有根基的。
2.由枝到葉,由點到體,逐漸豐滿的過程
文學鑒賞和寫作能力提高是一個由枝到葉,由點到體,逐漸豐滿的過程。學生從最初接觸一種文體到形成文體意識,再到具有良好的文學鑒賞和寫作能力,其知識框架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其實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要準確地鑒賞和把握文章的語言、主題、藝術特色等,首先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文體知識,進而積累更多的知識來理解和把握文章。扎實的文體基本知識能讓學生寫作時更加得心應手。
1.以閱讀教學為載體,培養(yǎng)文體意識
葉圣陶先生曾說,課文是例子,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地利用好這一典范的例子。經典的范文,是我們學習各種文體的典范,利用課堂的講讀,引導學生在范文中把握各種文體的特點和基本的寫作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意識。
在閱讀范文時要讓學生認真體會并掌握各種文體的特點,明確規(guī)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起文體意識。每種文體熟記一兩個典范例子,同時在文體知識與典范的例子之間建立聯系,熟記于心,一旦選好寫作的文體就有了參照的范本。這樣就可以解決寫作中文體不明的問題。
2.以序列的作文訓練為基礎,深化文體意識
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語文教材把作文教學滲透于專題閱讀教學中,是一種綜合性活動,但是沒有完整的訓練體系。作文又是可松可緊的軟任務,高中作文教學隨意性極大,缺少作文訓練計劃。有的學校,同一年級甚至同一辦公室的教師,班與班之間都是各自為戰(zhàn),整個作文教學大多處于一種無序的狀態(tài)。許多一線教師平時也很注重學生的作文訓練,話題一個接一個,習作一篇又一篇,疲于奔命,但收效甚微,作文教學似乎到了“瓶頸”階段。只有按文體的各自特點進行系統(tǒng)的有針對性的訓練,建立一套有序的作文訓練模式,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文體意識,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一年級作為第一個階段,以訓練記敘文為主,穿插議論文訓練。高二年級作為第二個階段,以訓練議論文為主,穿插散文、說明文訓練。高三年級作為第三個階段,進行各種文體的復習訓練,同時讓學生嘗試童話、小說、戲劇等文學類文體及調查報告等實用類文體的寫作。寫作要日積月累長期堅持,學生的文體意識必會由弱到強,不斷得到完善。
3.以教師批閱評改為導向,規(guī)范文體意識
注重作文批閱對學生的導向作用,批閱作文是培養(yǎng)學生規(guī)則意識、樹立學生文體意識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的批閱側重點將對學生如何寫作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
教師可以在批閱作文時依據教學情況選取不同的批閱重點。如寫記敘文,要求做到三個“必須”:必須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必須有一兩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必須以記敘描寫為主,還要有適當的細節(jié)。如果在這三方面有欠缺,就要在寫批語時明確指出,并適當扣分。這樣讓學生逐步明確記敘文的本質特征。
當然,評改也要注重梯次,要理出學段、學年目標,按學段、學年標準評價,避免將高學段、高年級的要求強加在低學段、低年級,導致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出現;同時要講究方法,在寫作教與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方法是否多樣,是否適合,是否有激趣作用,是否能促成有效寫作,是否有利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4.以文體綜合練習為輔助,鞏固文體意識
既然文體意識對于作文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就要改變過去一系列繁瑣無效的教學模式,要盡可能讓學生擁有一套文體意識的操作標準。明確不同的文體,其主題的顯示方法、材料的要求、語言特點、表達方式也不一樣。古人云“定體然后可以言工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記敘文往往通過生動具體的材料來反映中心,主題具有隱含性;表達上以記敘描寫為主、議論抒情為輔;語言生動形象。說明文主題明確,表達方式以說明為主;對事物的解釋往往是冷靜的,不帶情感傾向,語言力求客觀、精確;議論文主題鮮明,表達方式以議論為主、敘述為輔,材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超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語言嚴密、概括、鮮明。作文教學是寫作文體意識培養(yǎng)的大陣地,只有加強文體綜合訓練,才能不斷地深化文體意識。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只有增強文體意識,扎實“入格”才能輕松“破格”,真正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從而促進創(chuàng)新,達到“文體不限”“文體自選”所追求的效果。
★作者單位:安徽郎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