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銳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北京100048)
我國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研究*
羅銳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北京100048)
教育信息化是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我國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經歷了十余年的發(fā)展,網站建設已初具規(guī)模,心理測評、心理咨詢、心理健康課程和心理危機干預等領域與信息技術持續(xù)整合,呈現出立體化、系統(tǒng)化、網絡化的整合發(fā)展特點,具有廣闊前景。
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外教育界出現了以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特征的發(fā)展趨勢,有學者稱為“教育信息化現象”。與此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一詞正式被國家政策文件所使用,并被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進入蓬勃發(fā)展時期。我國高等院校(下文簡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始于21世紀,在21世紀的前十年,雖然相關實踐和研究呈現明顯上升趨勢,但還處于理論探索和實踐摸索的起步階段,尚不能很好地應對網絡時代對它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來,信息化與“互聯網+”行動計劃已成為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舉措?!督逃畔⒒臧l(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發(fā)展的難題,促進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是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重大戰(zhàn)略抉擇。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開發(fā)并應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提供了最佳選擇,也為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化水平,解決諸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全面覆蓋、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系統(tǒng)化等難題提供了方法和途徑。在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進程得到有力推動。
官方網站是信息化的標志性終端,為廣泛調查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現狀,本研究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為調查對象,參照教育部發(fā)布的《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網絡檢索全國各地本科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網站。數據顯示,我國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建設比例為52.45%,其中19.96%的網站雖然存在官方鏈接,卻不能通過互聯網訪問。進一步調查發(fā)現,相關院校網站為保障網絡安全,加強學生心理檔案的隱私保護,故選擇安全風險較低、易于維護的校園局域網來發(fā)布網站??稍L問網站的欄目建設數據顯示,新聞/公告欄目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欄目的建設比例均超過90%,是建設最多的欄目;在線心理測評系統(tǒng)和心理咨詢預約欄目的建設比例均超過70%,是建設較多的欄目;心理健康課程輔導欄目、在線問答交流欄目、協會/社團等學生組織專欄的建設比例在40%左右,欄目建設覆蓋一般。但相較其它欄目6.23%的建設比例,以上三類欄目的建設亦具有一定的主流傾向。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評估是心理咨詢、心理危機干預等重點工作的基礎,心理測評作為科學化的心理評估手段被廣泛使用。本研究統(tǒng)計數據顯示,心理測評系統(tǒng)在我國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訪問網站的建設比例已超過八成,進一步的調查顯示,大部分高校將心理測評作為網站的重要實現功能。
傳統(tǒng)的心理測評,主要采取紙筆測驗的方式,須由專業(yè)人員現場施測、回收、統(tǒng)計分析,結果反饋耗時也較長。計算機技術的運用有效地節(jié)省了數據處理和結果反饋的時間,如較早由某高校研發(fā)的心理測驗與統(tǒng)計系統(tǒng)(WJZ2000),可以閱讀測驗答題卡采集數據并快速計算結果。隨著網絡技術的融入,以心理測評為主要功能的心理軟件在市場上層出不窮。這些軟件將測驗的實施、評分、數據分析和初步建議實時化、智能化,不僅可以實現心理測評的全程計算機操作,還可以實現數據庫管理和多樣化的數據分析。
心理測評的網絡化與系統(tǒng)化引領了心理健康教育整體的信息化。隨著系統(tǒng)軟件的拓展研發(fā),公共信息發(fā)布、心理咨詢預約和系統(tǒng)化管理、心理健康知識網頁嵌入等新的功能模塊不斷被整合進來,如今的心理測評軟件系統(tǒng)已不僅僅具有心理測評一項功能,而是逐漸發(fā)展成多功能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絡平臺和線上陣地。
心理咨詢是咨詢師與來訪者通過溝通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互聯網通信工具的開發(fā)為心理咨詢提供了網絡溝通的條件,從而推動了網絡心理咨詢的產生和發(fā)展。美國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協會把網絡心理咨詢定義為“心理咨詢師與當事人使用電子郵件、聊天室或網絡視頻設備進行遠距離的同步/實時或異步/非實時的互動?!贝髮W生心理咨詢的信息化亦始于網絡咨詢形式的探索,最早出現的是網站或BBS上的留言板咨詢、電子郵件咨詢、通訊軟件(如QQ)的實時文字咨詢等形式,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升級,實時的音頻咨詢、視頻咨詢、對講式咨詢等新形式也不斷涌現出來。心理咨詢的 “互聯網+”已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眾多實證研究顯示網絡咨詢的有效性,并且應用前景廣泛。網絡的超鏈接性和匿名性等特點使網絡咨詢突破了地域性和現實性限制,具有面詢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這種咨詢形式也存在自身的局限,如咨詢互動重要的非語言信息源缺失,增加了低質量咨詢的風險,不同咨詢流派的療效也存在多種不確定性,對此咨詢師須謹慎對待。另外,高校心理咨詢機構一般都設立在校園內,面詢相較更為便利,因而網絡咨詢在我國高校的應用并未廣泛興起。
大學生心理咨詢信息化的另一個重要領域是心理咨詢服務管理的信息化。如前所述,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不斷更新與完善的驅動下,心理咨詢服務的信息化管理模塊也隨之研發(fā)出來?;谟嬎銠C數據庫技術的信息管理系統(tǒng),學生與咨詢師都有自己獨立的用戶帳號,求助學生可以實現心理咨詢的網絡預約、咨詢前的信息溝通和專項測評、咨詢后的信息反饋和咨詢評估等功能;咨詢師則可以實現咨詢預約的時間管理、咨詢記錄的電子檔案、咨詢報表自動生成、與學生的在線互動與網絡咨詢等功能??梢钥闯?,心理咨詢服務的信息化管理為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提供了強大輔助。
課程信息化是指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信息技術與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方面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從而對課程的各個層面和緯度都產生變革作用,進而促進課程整體的變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信息化亦源于與信息技術相整合的教學改革的理論思考與實踐,經過了 “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應用、網絡環(huán)境下的應用”三個階段,其中對課程信息化產生革命性影響的是網絡教學(又稱線上教學)的出現和網絡教學平臺的發(fā)展。
網絡教學不僅僅是在網上展示與發(fā)布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教學資源,更多地是強調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通過網絡進行的互動與交流。李蓉,董秀芳(2009)較早介紹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過程中運用網絡教學的案例,教師利用BBS論壇發(fā)布話題、Flash視頻,學生在論壇上留言參與討論、投票并與教師在網上互動。藺桂瑞(2010)在國家級大學生心理健康精品課程建設中應用網絡和多媒體教學,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網絡互動,實現廣泛的立體化教學。近年來,隨著云技術、大數據等網絡信息新技術的應用推廣,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加深,基于“混合式教學理論”、“大規(guī)模開放式在線課程(慕課)模式”、“電子微課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等網絡教學理念開發(fā)的課程網絡教學平臺不斷涌現,網絡教學呈現出從輔助教學向組織教學升級的趨勢。楊盈,包陶迅(2015)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慕課—翻轉課堂—同伴教育”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學新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領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網絡教學的新理念。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工作內容,也是性質級別高、涉及部門多、資源調動廣泛、事件處理復雜的系統(tǒng)工作,一般分為心理危機預防、心理危機預警和心理危機處理三個工作子體系。心理危機的預防工作需要借助校園宣傳、課程、講座、心理健康學生活動等措施開展,其信息化在于信息技術對以上措施的輔助與支持,如通過互聯網發(fā)布心理危機預防知識,組織心理危機預防的學生活動等。心理危機的預警工作則主要依托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定期排查和危機監(jiān)控機制的運作。近兩年相關軟件模塊已被研發(fā)出來,該模塊通過心理測評系統(tǒng)對影響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多個因素進行量化評估,綜合評定學生心理危機的風險等級(如警戒、追蹤、關注、正常),并且建立動態(tài)的心理危機監(jiān)控檔案,對不同風險等級學生的心理干預進行永久的信息化管理。心理危機的處理工作屬于參與人員較多、程序操作復雜的現場工作,目前尚未檢索到該項工作信息化的相關研究。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在心理健康教育與信息技術的相互碰撞中前行,經過多年的理論思考與實踐,走出了獨具特色的信息化之路。這條路有別于單一的知識教育信息化和學科教育信息化,呈現出立體化、系統(tǒng)化、網絡化的整合發(fā)展特點。
所謂立體化,是指信息技術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的全方位整合。從大規(guī)模人群的心理測評到單個學生的心理咨詢,從心理健康知識的網絡宣傳展示到心理危機干預的系統(tǒng)化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信息技術的影子,并切實提升了各項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所謂系統(tǒng)化,是指信息技術對信息高效處理和系統(tǒng)管理的優(yōu)勢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發(fā)揮與應用。從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脈絡來看,最初其主要需求是心理測評數據的高效處理,心理測評系統(tǒng)應運而生,隨后心理咨詢管理模塊、心理危機干預管理模塊等等相繼被整合,造就了契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的、功能強大的信息管理心理系統(tǒng)。所謂網絡化,是指心理健康教育領域“互聯網+”的逐步推進。網絡已進入社會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各個領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互聯網+”符合教育發(fā)展的趨勢,無論是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管理系統(tǒng),還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網絡教學平臺,都建立在互聯網人際互動的基礎上,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化的特點將日益突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成績斐然,但尚處于起步期,此后的發(fā)展面臨諸多新的課題和挑戰(zhàn)。首先,從全國本科院校的網站建設統(tǒng)計狀況可以看出,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程度參差不齊,信息化的全面開展還有待努力。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各項工作內容的信息化模塊相對零散,系統(tǒng)化整合有待進一步深入和完善,網絡平臺建設需要頂層設計和創(chuàng)新方案。另外,新的信息技術的運用亦有待進一步的實踐探索,如心理健康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的研發(fā),學生心理健康大數據監(jiān)測和分析,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和智能自助系統(tǒng)的研發(fā)等。可以預見,在國家教育信息化戰(zhàn)略的引領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發(fā)展具有越來越廣闊的前景。
[1]劉萬年,馮曉晴.教育信息化與信息化教育[J].電化教育研究,2003,(10).
[2]李堅,唐燕兒.信息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之路[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6).
[3]姜巧玲.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D].中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4]王建中,吳瑞林.高校心理健康測評的現狀與發(fā)展趨勢 [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 2007.
[5]申臘梅,石向實.網絡心理咨詢研究述評[J].社會心理科學,2009,(6).
[6]崔麗霞,雷靂,藺雯雯,鄭日昌.網絡心理咨詢的療效與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07,(2).
[7]徐萬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念與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2003,(2).
[8]李蓉,董秀芳.信息技術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整合實踐[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9,(9).
[9]藺桂瑞.國家級大學生心理健康精品課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J].北京教育(德育),2010,(Z1).
[10]楊盈,包陶迅.“慕課”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農業(yè)教育,2015,(2).
[11]羅銳,李衛(wèi)華.多校區(qū)大學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體系建設探析[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4,(4).
(編輯:郭桂真)
G434
A
1673-8454(2016)20-0005-03
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2013年—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