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蔚
(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四川成都611130)
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三自”教育探索與實踐
劉蔚
(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四川成都611130)
大學生“三自”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代大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核心能力。隨著新媒體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廣泛使用,如何更好地開展大學生“三自”教育,需要從新媒體視域下加以考察。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結合,具有理論基礎和現(xiàn)實需要,新媒體給大學生“三自”教育帶來機遇和挑戰(zhàn),如何利用好新媒體,亟待進行研究和實踐探索?;趯λ拇ú糠指咝5恼{研結果,文章針對當前新媒體在大學生“三自”教育中存在的現(xiàn)狀和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建議和對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媒體;大學生“三自”教育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對大學生“三自”教育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要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白晕医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下稱“三自”)能力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代大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核心能力,積極培育和發(fā)展“三自”能力是當代大學生服務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立足點和根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時代性,強調與時俱進,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內涵意義。隨著國內外形勢的不斷變化,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日趨突出,發(fā)揮新媒體在大學生“三自”教育中的正面導向功能,創(chuàng)新大學生“三自”教育載體,是一項嶄新而緊迫的課題。
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代表了大學生個體全面發(fā)展的基本內涵,具有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自我教育”能力是大學生個體能力發(fā)展的基礎,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前提;“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學生個體能力發(fā)展的核心,是“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載體;“自我服務”是大學生個體能力發(fā)展的實現(xiàn),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升華。
(一)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
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大學生對自我身心發(fā)展和社會活動能力的覺察、認知,并對弱項進行反思和評價的能力。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育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建立的關鍵期,“自我教育”能力是大學生自我發(fā)展能力的基礎,具有自我身心發(fā)展和社會活動發(fā)展兩個觀測項。在自我身心發(fā)展方面,包括對自身健康狀況、心理適應狀況等方面的覺察和調整,其作用在于使大學生個體具有良好的情感體驗和心理動力。在社會活動發(fā)展方面,包括對人際關系、校園活動、社會實踐等方面的適應,其作用在于使大學生個體獲得外界的反饋,幫助自身進一步認知,加強自我教育的社會效果。
(二)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大學生對自我學習、生活和發(fā)展等方面的有效安排和管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學生自我發(fā)展能力的核心,具有多種觀測項,包括學習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時間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是自我效能感的重要表現(xiàn),也是“三自”能力的載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自我管理”能力具有多維度,與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求不謀而合,其作用在于使大學生個體不斷強化自我效能感,獲得多種良好品質,使自我發(fā)展得到升華。
(三)大學生“自我服務”能力
大學生“自我服務”能力是指大學生對有利于自我身心發(fā)展和社會活動能力的資源(包括信息和機遇)進行把握的能力?!白晕曳铡蹦芰κ谴髮W生自我發(fā)展能力的保障,具有資源搜集能力和資源利用能力兩個觀測項。在資源搜集能力維度上,強調大學生對自我發(fā)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關鍵點、所需資源具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或者是主動創(chuàng)造條件的能力,其作用在于促進大學生個體對自身所處客觀環(huán)境的把握,為行動提供方向。在資源利用能力維度上,強調大學生個體的行動力、執(zhí)行力,以轉化資源的形式使自我身心發(fā)展和社會化發(fā)展落到實處。
新媒體在信息傳播和溝通過程中,具有多元化、開放性、靈活性、交互性、虛擬性、平等性等特點,既帶來大學生“三自”教育的機遇,同時也帶來相應的挑戰(zhàn)。充分認識新媒體對大學生“三自”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為利用好新媒體進行相關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一)新媒體對大學生“三自”教育帶來的機遇
1.新媒體提供多元化和開放性的教育載體。新媒體為大學生“三自”教育提供了一個數(shù)字網絡平臺,該平臺具有信息容量大、傳播速度快,交互性強、覆蓋面廣、信息可獲得性強等特點,個體能夠及時獲取最新的、最全面的信息。高?!叭浴苯逃梢岳迷撈脚_,突破傳統(tǒng)課堂或場地的時間空間限制,運用互聯(lián)網或手機等工具進行實時在線學習。新媒體作為新興網絡載體,在大學生“三自”教育中具有重要利用空間。
2.新媒體改進靈活性和交互性的教育方式。新媒體突破了傳統(tǒng)課堂或場地的時空限制,具有顯著的靈活性,大學生“三自”教育的實施者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微博、微信、網絡論壇等渠道,或圖片、視頻等形式將內容傳遞給學生。大學生個體在接收到“三自”教育的相關信息后,也可以將信息或自我觀點通過新媒體反饋給教育工作者,以及其他受眾群體,這種信息雙向獲取的方式,使得大學生“三自”教育具有很強的交互性。
3.新媒體增強溝通性和平等性的教育成效。新媒體的特點在于提供了一個虛擬的交互平臺,借助文字、圖形圖像、音視頻等傳遞信息,因此大學生“三自”教育信息的實施者和接收者都是以虛擬性的方式進行溝通,在這種溝通方式下,師生雙方都更能真實地溝通,而不必過于關注客觀環(huán)境,某種程度上溝通性較好。同時在虛擬平臺下,師生雙方的地位弱化,以相對平等的身份進行信息溝通,人際交流中的心理障礙得以消除,大學生“三自”教育更加深化,教育成效增強。
(二)新媒體對大學生“三自”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
1.新媒體的多元化和開放性對價值觀的影響。新媒體的多元化和開放性,保證了信息接收方獲取信息渠道的暢通和多樣化,但信息內容的多樣性,也為大學生“三自”教育帶來不利影響。多元開放的信息渠道為大學生提供了大量、但質量卻良莠不齊的信息,許多不良信息未經篩選便直接發(fā)送到大學生那里,讓正處于價值觀形成關鍵階段的大學生,錯誤地形成一些不利于自我發(fā)展的價值觀。
2.新媒體的平等性和交互性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新媒體的平等性和交互性,在給大學生“三自”教育帶來新的工作方式的同時,也對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帶來沖擊。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應當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但新媒體的平等性和交互性,使得師生雙方在互動及溝通過程中,容易弱化教師的引領作用,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強自身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質。
3.新媒體的靈活性和虛擬性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新媒體的靈活性和虛擬性,為師生雙方的交流提供了地位較為平等、并具有相對心理安全邊界的平臺。在雙方能夠充分交換意見的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宣泄不良情緒和觀念的場所。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與其他網絡媒體一樣,大學生沒有了紀律和道德的約束,容易出現(xiàn)不良言論和行為。同時,過于依賴新媒體進行大學生“三自”教育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導致大學生沉迷虛擬社會情況,反而不利于大學生“三自”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展。
新媒體在大學生“三自”教育中具有重要理論地位和現(xiàn)實意義,因此,本研究基于四川部分高校在大學生“三自”教育中開展的相關工作實際,通過問卷調查形式,針對高校利用新媒體加強大學生“三自”教育的方式和成效進行調研。2015年10月至12月共調研西南財經大學、成都師范學院等5所院校,共發(fā)放問卷600份,獲取有效數(shù)據(jù)567份,大一占比24%,大二占比27%,大三占比36%,大四占比13%,數(shù)據(jù)樣本具有一定分析價值。
1.新媒體在大學生“三自”教育和校園生活的利用率較高
在“大學生使用網絡媒體的次數(shù)和時間”問題中,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以29%的次數(shù)占比居于前列,QQ、微博的網絡媒體分別為19%和14%。在使用時間上,新媒體每天平均占據(jù)大學生1-3個小時。在“利用新媒體的主要動機”問題中,被調查對象認為娛樂休閑占29%、學習知識占22%、獲取信息占20%、交流聊天占24%??梢钥闯?,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校園生活的重要部分,大學生利用新媒體進行信息的獲取和人際溝通已成為重要趨勢。
2.新媒體在大學生“三自”教育中的資源信息優(yōu)勢
在“新媒體在大學生三自教育中的優(yōu)勢”問題中,被調查對象認為信息量大占29%、方便快捷占21%、生動性強占18%、時效性高占17%,這也與前文新媒體的特點分析基本一致,新媒體的多元化、開放性、靈活性、交互性、虛擬性、平等性等特點吸引了大學生群體參與到新媒體平臺交流中。在“新媒體信息對大學生三自教育的影響”問題中,知識結構占42%、人際交往占34%、思維模式占16%、價值觀影響占7%;在“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問題中,84%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對思想引領有積極影響、11%認為沒影響,僅有5%認為有消極影響;在“使用新媒體后的變化”問題中,49%認為接受知識更加多樣化、43%認為更加關注新聞時事。從該部分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新媒體在提供專業(yè)知識信息的同時,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社會活動發(fā)展等方面都有較大影響,對大學生“三自”教育提供了積極、大量的資源和信息。
3.新媒體造成傳統(tǒng)大學生“三自”教育方式的弱化
在“對目前大學生三自教育傳統(tǒng)教學手段滿意程度”問題上,很滿意占14%、滿意占24%、一般占35%、不滿意占17%、很不滿意占10%;在“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生動性”問題上,14%認為非常缺乏吸引力、64%認為不夠生動、22%認為還能接受;在“大學生是否需要加強三自教育”問題上,56%認為很有必要,超過半數(shù);在“對新媒體信息信任程度”問題上,完全相信占18%、相信大部分占64%、保持懷疑需查證占8%、完全不相信占10%。從以上幾個調查結果可以得出,大學生“三自”教育若通過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課堂教學方式,對于當代大學生主體來說,是缺乏足夠的吸引力的。而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信息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也愿意通過新媒體渠道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對于傳統(tǒng)大學生“三自”教育方式帶來了一定的沖擊。
4.當前新媒體在大學生“三自”教育中影響有限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川內部分高校利用新媒體進行大學生“三自”教育的渠道還比較窄,僅31%建立了微信公眾平臺,其余仍然是以微博、網站、論壇等傳統(tǒng)網絡形式開展工作。在“運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三自教育”問題中,17%認為所在高校沒有運用新媒體開展相關工作,21%認為新媒體信息傳播中“三自”教育相關內容較少,15%認為新媒體傳播的“三自”教育內容影響力不足,31%認為新媒體傳播的“三自”教育內容不夠生動、16%認為所在高校有利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三自”教育的意識,但行動層面做得不夠。
新媒體給大學生“三自”教育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和沖擊。基于四川部分高校的調查結果也顯示,當代大學生主體本身具有對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需求,以及對新媒體的快速接受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目前也已經意識到了利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大學生“三自”教育的必要性,并作出了一定積極且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但師生雙方在利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三自”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新媒體和傳統(tǒng)教育的對接還需要更好的對策。本文就現(xiàn)階段如何在新媒體視域下,進一步開展大學生“三自”教育的路徑和選擇提出建議:
(一)加強信息管理,培養(yǎng)大學生的媒介意識
媒介素養(yǎng)是指人們面對媒介傳播的各種信息時所應具有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創(chuàng)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新媒體給大學生提供了海量但良莠不齊的信息,在大學生“三自”教育管理中,必須加強相關信息的管理能力,杜絕非法信息、垃圾信息、庸俗信息的傳播,對不良信息的擴散要及時干預;同時要著重對大學生普及新媒體知識,通過各類講座及宣傳活動,鍛煉其信息辨識能力,提高其本身對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學會正確利用新媒體來發(fā)展自我。正確的媒介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三自”能力。
(二)發(fā)揮新媒體優(yōu)勢,搭建有吸引力的“三自”教育平臺
為克服傳統(tǒng)大學生“三自”教育形式刻板的缺點,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體靈活性和交互性的特點,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育??纱罱ɑ有缘拇髮W生“三自”教育平臺,如討論論壇或在線互動學習小組等,利用新的傳播媒體,以圖形、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傳播“三自”教育信息。大學生“三自”教育平臺的重點在于互動性,大學生主體在接收信息后,能夠在平臺上反饋相關信息,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對于充分調動主體積極性,發(fā)揮自我能力有重要意義,也與大學生“三自”能力教育的基本內涵具有一致性。
(三)注重平等性,構建和諧的“三自”教育環(huán)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更新教育觀念,以開放的心態(tài)迎接新媒體對大學生“三自”教育的機遇和挑戰(zhàn),全面正確地認識新媒體的優(yōu)勢和劣勢。要充分認識到新媒體在平等性方面對促進師生雙方交流的積極作用,也要意識到新媒體的開放性和交互性在某種程度上會弱化教師的主導地位。在新媒體工作環(huán)境下,大學生“三自”教育不再僅僅是單向的信息溝通模式,要把大學生主體納入到相對平等的教育環(huán)境中,并將其看作獨立的個體來對待,培養(yǎng)其自我覺察的能力;通過營造和諧的新媒體“三自”教育環(huán)境,使“三自”教育成為平等的思想交流活動,通過師生雙方的平等對話、集體討論,形成相互交流的新媒體下的教育模式,達到和諧并且獨立的教育效果。
[1]許靖.創(chuàng)新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大學生的“三自”能力[J].中國成人教育,2011(,2):30-32.
[2]蔣旻.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2,(12):222-242.
[3]曾紹軍、趙萬鐘.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嬗變與重塑[J].教育與職業(yè),2012,(21):48-49.
[4]聶靜虹.構建新媒體環(huán)境下和諧的師生關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3,(6):59-60.
[5]李宏剛,石祥.淺談大學生的“三自”能力培育[J].教育探索,2014,(2):73-76.
[6]田曉剛.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高教研究,2014,(4):232-233.
[7]張建穎.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創(chuàng)新[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105-108.
(責任編輯:徐國紅)
The Researchand Practiceof College Students'self Education from New Media Perspective
LIU Wei
(Insurance School,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engdu 611130,China)
College students'self educational capac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self-development.With the widespread use of new media in the college students,the students'self education need to be examined under the newmedia sight.Combination with new media and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needs.With College students'self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how to make good use of new media is in urgent need to study and practice.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ichuan,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new media in the Students'self education are analyzed 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ew media;college students'self education
G641
A
1009-3583(2016)-0126-04
2016-07-30
四川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15-2016年度課題項目(scsz2015014)
劉 蔚,男,四川成都人,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