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照
(蘇州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蘇州215009)
教育 心理
淺析課堂文化視角中的翻轉學習
陳紅照
(蘇州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蘇州215009)
新階段的翻轉學習力圖解決如何更好地利用課堂上師生面對面的時間更全面、深入地學習知識。翻轉學習凸顯了在課堂文化方面的革新,具體表現(xiàn)在課堂位置文化、課堂制度文化、課堂精神文化、課堂教學內容文化和課堂教學評價文化五方面。翻轉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文化的面貌,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實用性,具有相當大的借鑒價值。
翻轉學習;課堂時間;課堂文化
課堂被引入中國后成為教育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在來自全球的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翻轉課堂的研究不斷深入,已經進入了第二階段,即翻轉學習階段。翻轉課堂的先驅喬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斯在“翻轉課堂”的基礎上提出了“翻轉學習”這一概念,在書中,伯格曼和薩姆斯援引了翻轉學習網站(www.flippedclassroom.com)中拉姆齊·穆塞萊姆的表述:翻轉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它把直接教學從集體學習空間轉移到個人學習空間,從而把集體空間變成一種動態(tài)的、交互的學習環(huán)境,老師在學生運用概念和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科目學習過程中給予指導。[1]從這個定義可以發(fā)現(xiàn)翻轉學習的特點:一,翻轉學習把直接教學從課上移到了課下,從集體行為變成了個人行為;二,在課堂上學生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并且有機會與教師一對一互動;三,翻轉學習把課堂變成學生運用知識和完成項目的場所;四,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翻轉學習”對課堂的時空安排、上課內容及方式以及師生角色等都做了變革,不亞于是對課堂文化的一場革命。本文從課堂位置文化、課堂制度文化、課堂精神文化、課堂教學內容文化及課堂教學評價文化五個方面就翻轉學習模式的影響作一些探索。
課堂位置文化由課堂時間文化和課堂空間文化兩部分構成。前者指“不同課堂教學活動在時間上的同時性和同一課堂內不同時間的教學活動的繼起性所蘊含的文化”,后者是“不同課堂之間的蛋簍式結構以及同一課堂空間的組織形式所蘊含的文化?!盵2]
首先,翻轉學習在課堂時間文化方面做了大膽的變革。長期以來課堂時間在開學之初制定的教學進度表上被切割成單元,每個單元對應不同的教學任務。翻轉學習對這千篇一律的時間調度進行了變革。如果用布魯姆教學六目標分類法來說明的話,傳統(tǒng)的課堂時間主要圍繞記憶和理解;而翻轉學習倒置目標,把寶貴的課堂時間用于更高級的思維活動:應用、分析、評估、創(chuàng)造。通過對教學目標的置換,賦予教學時間更高的價值和更有意義的內涵。同時,翻轉學習在課堂時間的重新調度也符合學生學習的特點,因為學生最需要教師的時候是在知識內化階段。在課堂上師生圍繞所學知識進行商討性活動,把課本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能促使學生更深入地鉆研,增加學習興趣,建構更全面的知識體系。因此,翻轉學習極大地提高了時間利用的效率。有教師把課堂時間的10%~20%交給學生,讓他們從事自己喜歡的項目和研究。學生對課堂時間有了掌控權,時間管理能力也得以提高。
翻轉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學生從適應以視頻的形式傳授知識的方式到形成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從參與項目到獨立制定項目都需要時間的累積。教師也需要充足的時間進行翻轉學習實踐。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形成各自的學習節(jié)奏,精心制定和授課內容相關的項目讓學生參與,或者協(xié)助學生自己制定項目。在學生完成項目的全程中,教師都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在整個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作為回報,學生形成了批判性思維、時間管理技能、自我管理能力。翻轉學習耗費時間,但由此帶來的優(yōu)勢是適用性強:它既適用于有自學能力的高年級學生,也適用于沒有自學能力或自學能力較低的小學生。在翻轉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思維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將使學生在整個學習生涯中受益。
在課堂空間文化上,翻轉學習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對教室的重新定位。教室不再是教學場所,因此講臺等教學設施就不再需要了。課堂成為學習場所,以學生為中心。因此,既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合作空間,便于他們進行小組討論等群體性活動;也要為他們留下個人空間,滿足學生獨立學習的需要。對課堂的重新布局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中學生整齊劃一的局面,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由和師生更多的互動空間。二是拓展了課堂空間的概念。從翻轉學習的定義可見,學習空間被分成群體學習空間和個人學習空間兩部分。群體學習空間是師生聚在一起的物理空間,個人學習空間既可能是家庭中,也可能是在教室內,抑或是其他場所,甚至是在網絡的虛擬空間。在個人學習空間進行較低層次活動,如獲取學習內容或進行初步內化;在群體學習空間開展較高層次的學習活動,如分析、評估、創(chuàng)造。因此,翻轉學習的空間層次分明,是物理空間與虛擬空間、群體空間與個人空間的結合。空間,無論是物理的還是虛擬的,都對學習產生影響,它能將人聚在一起,并鼓勵人們探索、協(xié)作和討論,對促進學生學習的效率大有裨益。
課堂制度文化主要關注的是課堂紀律等課堂制度與課堂主體自由的關系。課堂教學是高度組織化的活動,為了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要對所有學生運用相關制度加以約束。約束的方法可能是《學生守則》、《課堂注意事項》等明文規(guī)定,也可能是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口頭要求。這些課堂制度把學生預設為課堂權力的對象,滲透到學生在課堂的細微活動中,如坐姿、眼神、握筆的姿勢等,規(guī)定了對具體行為的懲罰,如睡覺、玩手機、說話、看課外書、傳紙條等。具體而微的懲罰措施使學生在課堂上必須謹小慎微,并激起他們對課堂的不滿。他們或者掩飾自己的課堂行為,暗中破壞課堂紀律;或者公開反抗課堂的規(guī)定。在兩種情形下學生都形成了與課堂的對立關系。
翻轉學習有助于消解學生與課堂的對立關系。這是通過兩種途徑實現(xiàn)的。首先,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制度的制定中來。這一舉動讓學生調整了對課堂的認識,課堂不再是動輒得咎的規(guī)訓場所,而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社區(qū)。作為社區(qū)的一員,他們會達成共識,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課堂行為。如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或平板電腦的問題讓很多學校和教師頭疼不已卻無計可施,進行翻轉學習實踐的師生找到了滿意的解決方案,“我和學生共同制定了課堂個人電子設備使用政策,并讓每個學生簽字確認?!盵1]在制定規(guī)則和簽字確認的過程中,學生把課堂制度轉變成自覺遵守和維護的行為。其次,翻轉學習把課堂界定為群體學習和個人學習的空間,并對教師重新布置,課堂制度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課堂由教學場所變?yōu)閷W習場所,意味著學生可以在教室內走動,根據學習狀況進行不同的學習活動,還可以在需要的情況下隨時得到教師的幫助。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掙脫了外在的無關緊要的約束,可以開展更多的討論和協(xié)作。最終,課堂被構建為自我支持的學習社區(qū),學生自覺自發(fā)地維護課堂的秩序。學生在課堂制度中的角色也由被動的懲罰對象變?yōu)樽杂X的遵守者和主動的維護者。
根據學者潘光文的理解,“課堂精神文化包括課堂信念和課堂價值,前者是指主體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心理期待及其可能性,后者是指課堂的價值定位及其抽象化處理?!惫P者認為課堂信念和課堂價值可以合二為一,因為主體對教學活動的心理期待是建立在對課堂的價值定位上。最能體現(xiàn)現(xiàn)有課堂精神文化的現(xiàn)象是課堂消極沉默現(xiàn)象。“學生課堂沉默現(xiàn)象的嚴重性不僅僅表現(xiàn)在沉默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更表現(xiàn)在沉默學生的類型上,它基本涵蓋了整個教育體系:下到小學一年級學生,上到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盵3]在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的背后,是師生對課堂普遍較低的價值定位。雙方把課堂看作是完成各自任務的場所:教師在此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涇渭分明的任務劃分產生的結果是教學成為教師的獨角戲,學生以旁觀者的姿態(tài)拒絕加入。學生在沉默中失去了運用理性思維的機會,這種現(xiàn)象在國內高校課堂中比較突出。教師處在職業(yè)倦怠感的困擾下,喪失了職業(yè)幸福感。學生也有濃厚的厭倦情緒,越發(fā)疏離課堂。
翻轉學習增加了師生的情感體驗,增進了生生關系。教師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去。教師注意的焦點相應地由教學內容變?yōu)閷W生。學生有了更多與教師接觸的機會,增加了相互了解。教師能近距離地觀察學生,及時回答他們的問題,了解他們學習的狀況,評估和檢查他們的學習進度,真正做到過程評估。最終教師能幫助學生通達學習內容,做到沒有人掉隊或停滯不前,進而師生的課堂滿意度都獲得大幅度的提高。此外,翻轉學習也有利于增加生生關系。生生關系異化的問題早已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學生之間雖然朝夕相處,但“友情的缺失甚至使得生生關系異化到‘非人’的地步?!盵4]翻轉學習中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學生為了同一個學習目標探討協(xié)商,相互幫助,在這過程中增進了相互了解,產生深厚的友情。此外,翻轉學習還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權和控制權,允許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師生在課堂活動中既能加深相互的感情,又能得到對方的尊重和認同。積極的情感體驗促使師生提升對課堂的價值定位,提高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心理期待。
課堂教學內容文化在這里主要指對待知識的態(tài)度和知識的課堂實踐命運。知識在本質上是主客體之間交互產生的經驗。它是特定的主體在特定時空中運用理性對客體的屬性進行認知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因此,知識具有情境性,歷史性,是開放的、不斷生成的。但是知識在被納入課程大綱和教學標準、進入課本之后,就被提升到權威的位置,變成了已完成的、圓滿的知識,不容質疑和爭辯,變得封閉、知足。但是這違反了知識的本質,造成知識與構成它形成過程的具體主體和情境無涉,從而使知識僵化,變成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此外,現(xiàn)實生活在不斷變化,課本知識抱殘守缺,不能反映這些變化,因此具有滯后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進行批判性思考,無法在課本知識和現(xiàn)實世界之間建立聯(lián)系,因而不能真正把握知識,也不利于知識創(chuàng)新。
與此相反,翻轉學習強調知識的生成性、開放性,并且鼓勵學生在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建立聯(lián)系,實現(xiàn)了高效的知識傳承和創(chuàng)新。學生的角色不再是被動的、呆板的學習者,而是充滿潛力和活力的精神主體。翻轉學習充分利用而非貶抑他們的內在動機,如他們的好奇心等,激發(fā)了他們的思維活動,使之貫穿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在課前要理解教學內容,在課堂上與教師和同學頻繁地互動,進行高層次的學習活動,對所學內容進行應用、分析、評估、創(chuàng)造。他們要掌握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提高時間管理能力;選擇自己的學習任務,在解決問題或完成項目時進行批判性思考;在小組討論等活動中培養(yǎng)自我表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選擇某種方式展示學習成果的過程中會更深入地掌握知識,隨之而來的愉悅感會使他們更有信心接受學習上的挑戰(zhàn)。在全面、深入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在知識點之間、不同學科之間、書本知識與現(xiàn)實世界之間建立關聯(lián),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為知識創(chuàng)新打下扎實的基礎。
課堂教學評價文化主要是針對學生的課堂教學效果的判斷方法和評價體系。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評價是單一的、單向度的。首先,教學評價主要依靠考試的形式,從分數的分布情況檢驗學生學習的成果。其次,教學評價過度地偏向于學生掌握知識的質或量,而忽視了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情緒情感體驗,以及知識的實踐結果和行為表現(xiàn)。這種教學評價看重的是學習的結果,而不是學習過程中伴隨的情緒情感體驗和行為表現(xiàn),因而是單向度的。教學評價否定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的作用,結果教師和學生把學習等同于成績或分數,他們共同關注的是獲得高分數的方法和策略。這種教學評價具有相當的片面性,一是把學習簡化為獲取分數,忽視了學習過程中豐富的情感體驗和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二,師生以考試來劃分學習階段,在考試結束之后會迅速遺忘剛剛學過的知識,造成學習效率低下;三是把知識視為異己的力量,易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敵對情緒和排斥心理。在這種淺層化評價機制的影響下,學生對課堂教學易于產生負面價值判斷。
翻轉學習的評價系統(tǒng)更人性化、更合理。首先,它采用了靈活多變的評價方式。借助于數字技術,教師可以更新測評手段。實施翻轉學習的教師都采取在線測試的方式檢測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測試形式可能是填空、連線、多選、判斷,也可能是簡答、計算、論文。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試題庫,靈活方便地發(fā)布測試題目。有的測試系統(tǒng)可以自動定時和打分,便捷地導出測試結果。其次,它改變了測試內容的單一性。以往的問題一般大多是文字,難免枯燥乏味?,F(xiàn)在教師可以在問題中加入文檔、文件夾、文本、鏈接和圖片、聲音、視頻等,給學生耳目一新之感。此外,教師給學生自由選擇考察學習結果的權力。除了考試和測試,學生可以制作簡短的視頻來描述他們理解知識點的過程或展示研究成果;也可以分析其他同學在討論等活動中出現(xiàn)的錯誤;或者要求學生解釋某一知識點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或者讓學生參加問答式活動,檢驗并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最后,教師在課上課下、線上線下與學生的深度交流中能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投入程度,從而能給出更公允的評價。翻轉學習的評價系統(tǒng)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是一個持續(xù)性過程的觀念,并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當前的世界瞬息萬變,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人們正面臨第四次工業(yè)革命,進入“大數據+深度學習的時代”。[5]為了更順利地適應變化,人們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水平。翻轉學習能滿足這一需要,它幫助學生從淺層學習轉變?yōu)樯顚訉W習,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積極學習,解決了傳統(tǒng)課堂文化一些弊端,是課堂文化的深度變革,對深化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具有深遠的意義。翻轉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文化的面貌,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實用性,具有相當大的借鑒價值。
[1(]美)喬納森·伯格曼,亞倫·薩姆斯.翻轉學習:如何更好地實踐翻轉課堂和慕課教學(Flipped Learning:Gateway to StudentEngagement)[M].王允麗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2]潘光文.課堂文化的批判與建設[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3]劉雨.學生課堂沉默現(xiàn)象的教育哲學反思[J].教學與管理,2012,(3):29-31.
[4]]楊云萍.論校園生生關系的異化[J].湖南社會科學,2010,(3):179-181.
[5]鄧志東.AI機器人引燃“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導火索”[J].機器人產業(yè),2016,(4),12-21.
(責任編輯:婁 剛)
OntheFlippedLearningfromthePerspectiveofClassroomCulture
CHEN Hong-zhao
(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Commerce,Suzhou 215009,China)
In the new stage,flipped learning seeks to make use of the classroom time for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comprehensively and carefully.Flipped learning highlights the innovation about classroom culture a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like classroom position, classroom system,classroom spirit,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and classroom teaching assessment.Flipped learning changes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culture,which is operational and practical,having great referential values.
flipped learning;classroom time;classroom culture
G424
A
1009-3583(2016)-0102-04
2016-07-20
2016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教育新常態(tài)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2016SJD710139)”
陳紅照,男,江蘇新沂人,蘇州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