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王景新
農(nóng)村中學名著閱讀教學之我見
安徽王景新
岡察洛夫說:“書籍使人變得更好,這是藝術的一個重要條件,甚至是藝術基本目的或竟可以說是它唯一的目的?!睅椭鷮W生了解名著,引領學生走進名著,激發(fā)學生熱愛名著,我們責無旁貸。為了改變當前農(nóng)村中學名著閱讀教學的被動現(xiàn)狀,實現(xiàn)名著閱讀的指導目標,探索出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筆者以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文學名著閱讀教學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是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閱讀教學向經(jīng)典的回歸,這項工程僅靠語文教師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尤其農(nóng)村中學名著閱讀教學,更需要借助社會力量,才能使教學得到保障。
加大鄉(xiāng)鎮(zhèn)圖書館及農(nóng)村中學圖書室建設。要搞好農(nóng)村中學名著閱讀教學,首先必須讓學生們有書可讀,然而,農(nóng)村學生由于家庭條件的制約,讓他們?nèi)抠徺I名著閱讀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加大鄉(xiāng)鎮(zhèn)圖書館及農(nóng)村中小學圖書室建設是一條捷徑。
充分利用媒體和網(wǎng)絡資源。新的媒體產(chǎn)生了大量的可以被語文學科教學所利用的新型資源,同樣,網(wǎng)絡具有信息豐富,傳遞快捷,獲取方便的特點。文學名著閱讀教學應順應形勢的發(fā)展,充分利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進行了專題研究性閱讀時,可以向?qū)W生播放“百家講壇”,或讓學生通過學校微機室上網(wǎng)收集資料。
教師是名著閱讀教學的具體實施者,要提高名著閱讀教學效果,教師肩負的責任重大。
教師要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首先,教師要熱愛文學,關注文學。語文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對文學獨有的鐘情,并以自己對文學的熱情和感悟去感染學生。其次,教師要廣泛閱讀文學作品。做一名有“文學感”的語文教師,廣泛的閱讀是基礎,對已經(jīng)讀過的作品重新閱讀,一定會有新的感悟和體會;對曾經(jīng)讀過而未曾讀懂的作品再讀,一定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對未曾讀過的作品當然要去讀,這樣會了解到一個全新的世界。教師閱讀文學作品,其實也是對名著閱讀教學的一種“儲備”。事實上,學生也大多喜歡知識面寬、文學素養(yǎng)高的教師。
教師要轉(zhuǎn)變名著教學觀念。名著常常因為其篇幅長、容量大,而學校教學時間緊,教學效果不易評判,中考中名著占分比例不大等原因,導致名著閱讀教學不被重視,文學名著在青少年學生中不著名的現(xiàn)象。語文教師一定要轉(zhuǎn)變觀念,加強責任感。閱讀名著培養(yǎng)的是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及創(chuàng)造的能力,是以大量的閱讀為基礎,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閱讀名著追求的是長期效應,不能因為近期效應或中考比重不大這些“功利”思想而輕視了名著閱讀教學。同時,在名著閱讀教學中,還應轉(zhuǎn)變教師是權威的傳統(tǒng)的觀念,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只有教師轉(zhuǎn)變了觀念,名著閱讀教學才會開拓出一片廣闊的天地,學生勢必會閱讀興趣增濃,閱讀量增加,視野得到開闊,能力得到提高,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由于各年級學生認知能力不同,閱讀水平的差異,因此,名著閱讀教學要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采取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比如七年級應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興趣,有意識地為學生打開文學之門,因此,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文字比較淺顯的童話、寓言之類,如《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等。整本書的閱讀,完全放在課內(nèi),時間上不允許,而且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名著的閱讀應當堅持課外為主、課內(nèi)為輔的原則,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式閱讀方式。中學生面臨升學的壓力,課業(yè)負擔重,有限的課外時間有很多課程要復習,完全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讀名著上,這是不現(xiàn)實的,那么,名著的閱讀只能采取略讀與精讀相結合的原則,例如,對于作品中的重要選段,學生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人物和故事,可以精讀,其他內(nèi)容可采取略讀方式。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名著閱讀教學,完全放任自流的閱讀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教材對名著閱讀的計劃只是規(guī)定了每學年必讀篇目,推薦書目沒有詳細的計劃。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制定好教學計劃,有計劃地實施教學。根據(jù)計劃可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例如,七年級著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能夠理清必讀和選讀篇目的故事線索,能復述故事梗概,能對人物形象做簡單的評價;八年級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覺主動地寫讀書心得,能夠理清長篇小說的故事線索,改寫或縮寫片段,對人物作對比性評價;九年級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名著的寫作技巧進行賞析評價,寫簡單的文學評論等。
盡管學生的名著閱讀是以課外為主、課內(nèi)為輔的原則,但不表示不需要重視課內(nèi)的指導,教師的恰當指導,對名著閱讀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葉圣陶先生認為,對于學生得到課外閱讀要給予“版本指導、序目指導、參考書指導、閱讀方法指導、問題指導”,可見,教師的指導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現(xiàn)代心理學之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怎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呢?
借助課本中的精彩片段激趣。教師在課上引導和推薦名著,是讓學生愛上名著閱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我們可以抓住學生感興趣的部分切入,每到精彩處戛然而止,一如“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真正讓學生“欲罷不能”,由此吸引學生閱讀原著,一睹為快。例如講解《智取生辰綱》一課可以告訴學生: “智取生辰綱”只是其中的一個故事,《水滸傳》里還有“楊志賣刀”、“大鬧野豬林”等故事非常精彩。這樣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就有興趣去看名著了。
借助各種媒體誘導激趣。有許多名著都被改編成了電影、電視劇,近年來還出現(xiàn)了很多名家對名著的講解,例如于丹《<論語>心得》等。在學生閱讀名著前,先讓他們看影片、聽講解,層層渲染、不斷造勢,誘導學生去自主地閱讀有關書籍,使關切的心情變成閱讀的興趣。
(二)合理安排名著閱讀時間
“課內(nèi)外結合,以課堂帶動課外,以課外為主”,是筆者在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基本思路。為了保證全體學生都有一定的閱讀時間,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保證。首先,教師對初中三年的名著閱讀的書目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安排學生分組有序地到圖書館借閱,再周轉(zhuǎn)、交換閱讀;班級圖書角可以添置部分名著加快周轉(zhuǎn)閱讀;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鼓勵他們自己購買部分名著,總之,利用一切手段保證學生手里有書可讀。其次,教師要科學安排每天的閱讀時間,關鍵是布置適宜的閱讀量。最后,教師要合理安排閱讀密度。抓緊七八年級和寒暑假的時間多讀一點。另外,筆者還有個屆屆相傳、實施多年的“課前三分鐘”閱讀或演講活動,可以讓當日“值班”的同學講解名著內(nèi)容、名著精華等,全班共同分享閱讀感悟和體驗。
(三)精心指導名著閱讀方法
“瀏覽——存疑——閱讀——復述——歸納”這種閱讀方法,筆者認為很適合指導學生閱讀經(jīng)典名著。瀏覽:這是讀名著的第一步,當拿到一本書后,首先應概要地讀一讀書的提要,序言或后記等,以便對名著內(nèi)容、主題、框架有個大體的了解。存疑:這一方法,比較適合于“大部頭”的名著。要讀書中各章節(jié)的標題或回目,一邊粗讀一邊可以在心中存疑。這樣既可以指導接下來的閱讀,又可以激發(fā)閱讀興趣,促進自己的思維和探究。閱讀:就是從頭到尾細讀,對看不懂的部分跳讀,對重要、感興趣的部分精讀。在閱讀過程中,邊閱讀、邊思考、邊圈點。可以寫眉批、腳注,做讀書摘記,以保存稍縱即逝的“閱讀印象”。復述:如俗話說的“過電影”。離開書本,回憶書中的內(nèi)容,看自己所存在的疑問是否獲得了正確的理解。這是自我檢測閱讀效果的方法,也是鞏固記憶的手段。歸納: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格式,只要有感而發(fā)即可。可以評論得失,可以分析人物,可以疑點歸結,等等。這樣可以鞏固已有的閱讀印象,又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
(四)開展多種交流活動
在名著閱讀過程中,學生的一篇篇讀書心得得到老師的贊賞,學生的滿足感不言而喻,那么,除了教師的肯定外,還應創(chuàng)設更多條件使學生有機會在更多人面前展示他的閱讀成果,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閱讀動力,從中獲得啟發(fā),提高閱讀質(zhì)量。交流的形式和方法很多,關鍵是要找到最適合自己所任學校各年級學生的方法。這里談幾種常用的交流方法:開展競賽活動,包括美文誦讀、名著故事接力賽、專題知識搶答賽、話劇表演等;舉辦成果展示會,如讀書心得展示、手抄報展示等;開展評選活動,評選“超級閱讀王”、評選“讀書之星”、評選“優(yōu)秀成果獎”。
(作者單位:安徽省壽縣安豐鎮(zhèn)楊仙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