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先萍
全媒體時代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
■文/魏先萍
21世紀以來,計算機及互聯網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新媒體平臺應運而生,且與傳統紙媒相比優(yōu)勢突出,給傳統傳媒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本文中,筆者首先強調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對實際媒體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意義,結合當前我國傳統紙媒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促進傳統紙媒與新媒體融合的可行性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論及實踐指導價值。
全媒體時代;紙媒;新媒體;意義與問題;融合與策略
隨著我國媒體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尤其是互聯網信息產業(yè)的支撐,除去傳統單一的紙媒之外,已經進入了包括互聯網媒體、有線傳媒、無線傳媒等在內的全媒體時代,而且用戶所用接收信息的客戶端也十分多樣和靈活。可以說新媒體的出現給我國傳媒事業(yè)帶來了新的機遇,但與此同時,也給傳統的紙媒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新媒體具有信息傳播范圍廣、速度快、傳輸方便等優(yōu)點,而且可以囊括海量實時信息,打破了時空限制,大大拉近了用戶之間及信息收發(fā)者之間的關系。但是新媒體也具有一定缺陷,因此,筆者認為,十分有必要對全媒體時代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進行分析,以促進全媒體時代更加健康的發(fā)展。
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我國傳統媒體受到了諸多挑戰(zhàn),也激勵著我國媒體新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市場經濟體制下,媒體產業(yè)競爭日益激烈,新舊媒體共存的時代,亟待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各自發(fā)展自身的優(yōu)勢,相輔相成地促進我國媒體產業(yè)的整體發(fā)展。而且我國傳媒界也在不斷為兩者的融合與互補積極努力,比如新浪微博、搜狐門戶網站和手機客戶端的不斷推進。它們都具有相近的共通點,比如在確保信息真實性的前提下,傳播渠道和應用途徑的多元化,信息的時效性與完整性,而且還通過與用戶之間互動交流,拉近了媒體與用戶的距離,并且這種方式能夠被公共輿論監(jiān)督所督促,有助于媒體形象的塑造,提高媒體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意義重大,其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也將是深遠的。
2.1 傳統紙媒人才的缺失
新時期下,計算機和互聯網思維給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極大的變革,而且隨著工作壓力增加、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人們更傾向于利用互聯網來便捷地獲取信息,并通過新穎的方式感受最新鮮的事物。相較而言,紙媒信息更新速度慢,信息內容有限,版面枯燥、限制性強。在這種背景下,很多傳統紙媒專業(yè)人才被迫“下崗”,轉戰(zhàn)新媒體產業(yè),加之傳統紙媒人才體制的不科學,專業(yè)人才供給與需求的不平衡,很多專業(yè)人才難以到位,紙媒人才數量和質量日益下滑。人才的缺失成為紙媒發(fā)展的重要障礙。
2.2 紙媒廣告業(yè)的衰敗
相關數據表明,我國近幾年報刊雜志的發(fā)行量逐年遞減,紙媒廣告也受到了影響。傳統紙媒發(fā)行特點是“兩次銷售”,首先是針對那些忠誠的老客戶來確保發(fā)行量,其次是將紙媒版面的一部分“外包”給廣告商,用作投放廣告來盈利。但是從新媒體出現后,紙媒讀者迅速減少,很多以往的老客戶也被新媒體吸引,加之新媒體廣告造價很低,很多廣告商為了降低成本放棄了紙媒廣告。而且由于紙媒廣告的局限性,其僅僅只能將信息死板地通過文字、圖片、符號等展示給讀者,而新媒體卻還可以利用音視頻、動畫、影像等多種形式吸引讀者,正是因為紙媒的局限性、新媒體的多樣性,造成了紙媒廣告業(yè)逐步衰落的境況。
2.3 傳統紙媒的劣勢呈現
傳統紙媒從信息采集到發(fā)行一般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周期,比如日報一般是前一天發(fā)生的信息,而雜志的周期可能需要一周左右才能發(fā)行,新聞信息等的時效性較差,在沒有新媒體的時候,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就是依賴傳統的紙媒。但是隨著新媒體的興起與發(fā)展,與傳統紙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傳統紙媒的缺陷不斷暴露,比如其時效性和即時性不高、互動性差、形式單一、受眾群體范圍窄、信息范圍受限,讀者只能被動地接受信息而不能主動獲取想了解的資料。這與新媒體的互動性形成鮮明對比,人們對于兩種媒體的選擇也自然不言而喻。
3.1 互補協同,雙贏發(fā)展
一方面,新媒體優(yōu)勢較多,但是傳統媒體也具有自身的優(yōu)點。因此,應當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取長補短”。比如,傳統紙媒應當客觀真實地、有針對性地、突出報道當前的社會主流信息,而新媒體應當定位在對這些前沿信息進行多方面、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報道。由于新媒體的受眾群體十分龐雜,素質水平差異較大,對于新媒體提供的海量信息鑒別能力不一,此時新媒體就可以借助紙媒,來幫助社會讀者“去偽存真”,引導正確的社會輿論,提高新媒體信息的真實度,營造良好的互聯網新媒體氛圍。而在新媒體報道的過程中,紙媒可以利用“轉載”,標注新聞源等方式,借力新媒體,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并要注重社會讀者對相關信息的反映和觀點反饋。
另一方面,紙媒與新媒體之間應當加強輿論互動,實現雙贏。兩者都應當注重信息的承載性和傳遞性,并通過互動來共同建立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隨著全媒體時代來臨,讀者的言論自由度的提升,很多讀者用戶可以在不違法的基礎上“暢所欲言”,而隨之產生了極強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且具有極強的導向性。因此,兩者應當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促進媒體的信息化與數字化,加強對讀者的輿論審核與管理,并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與用戶進行溝通互動,營造良好的雙媒體空間。
3.2 自我建設,融合發(fā)展
只有新媒體與紙媒兩者都能完善自我建設,提升綜合素質,才能實現“強強聯合”。紙媒應當不斷提高媒體宣傳及發(fā)行道德水平,特別是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確保紙媒傳輸的信息是客觀真實的,促進媒體對社會的監(jiān)督及引導,報道的主題和內容要貼近百姓生活和利益,將新聞和事件的整個過程做出如實的播報,而且要逐步完善信息的采集、篩選、整合、評論和創(chuàng)新服務,提高新聞或信息報道的質量,提高報道內容的深度和價值感。特別是對于一些關系國計民生和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事件要在真實、及時報道的基礎上,做出品評和深入的解讀,透視事件發(fā)生的根源和本質,為受眾群體提供廣闊、多樣的溝通平臺。同時,新媒體也不可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嗅到時代發(fā)展的氣息,通過各種新鮮事物的融合建立自身的發(fā)展模式。新媒體和紙媒只有在彼此個體獲得更好發(fā)展的基礎上進行融合,才能讓兩者的優(yōu)勢能夠得到最大化的體現,才能在現有基礎上能夠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3.3 深化改革,謀求發(fā)展
首先,紙媒應當改進現有的報道方式,提升對民生和社會主流信息的關注度及報道水平。由于紙媒版面有限,因此對相關新聞報道不用刻意追求內容的廣度,而應當表述簡要清晰,能夠客觀反映實際即可。尤其是對于一些時政新聞,紙媒更應當在充分把握和了解政府政策的基礎上,突出政府的人性化與民生化,引導服務型政府的構建。紙媒報道還要注重報道的深度,深入剖析新聞或者事件背后的故事或本質,因為社會讀者對紙媒的信任度更高,以區(qū)別于新媒體泛泛的報道特點,抓住忠實讀者的心理。另外,紙媒要在充分調研讀者多樣化需求的基礎上,積極拉近與讀者的關系,促進互動與交流,以增加紙媒的發(fā)行量。
其次,要優(yōu)化紙媒現有的資源配置。比如走集團化的發(fā)展路徑,形成新聞事業(yè)的多元化發(fā)展,并促進正確社會輿論導向。通過加強媒體業(yè)界多方的合作,紙媒集團化發(fā)展能夠有效實現對各類資源的整合、配置與共享,有助于形成紙媒發(fā)行、傳播與經營、收益為一體的格局,促進紙媒的可持續(xù)化發(fā)展,提高業(yè)界競爭水平。
再次,應當不斷探索數字化的發(fā)展方向。我國傳統報刊自可以利用電腦編輯和打印,其發(fā)展已經逾30個年頭,在互聯網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報刊的數字化深度和維度都在拓展,基本上經歷了電子報和網站新聞、報網融合、全媒體三個時期,網站新聞報比如中新網、人民網、長城網等,而報網融合期大大提升了報紙經濟產能,而且也促進了新媒體發(fā)展?,F階段,筆者認為應當緊緊把握手機客戶端及手機報方式,提升兩者的融合度。
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讓傳統紙媒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需要紙媒工作者不斷探索新的發(fā)展路徑,從而讓紙媒的“生命”得以延續(xù)。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是紙媒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兩者的融合也是紙媒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和生存之道。紙媒工作者要探尋新媒體渠道、功能、內容等方面的優(yōu)勢,讓其與紙媒的傳統特點結合在一起,在原有基礎上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并結合人才的引進,讓紙媒進行數字化的轉型,運用多種手段促進媒體行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促進我國媒體事業(yè)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1]李娜.全媒體時代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發(fā)展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5(02):84-85,81.
[2]尹寶君.大數據時代檔案管理中新媒體與傳統紙媒的融合研究[J].蘭臺世界,2015(23):114-115.
[3]陳菁.紙媒與新媒體融合探究[J].學術論壇,2015(09):146-149.
[4]貢振國,朱琨,陳東,盧亞偉.探析紙媒和新媒體融合的新趨勢——以大河報??煌!皥蟆睘槔跩].新聞愛好者,2013(03):13-17.
[5]趙億.從微信公眾號看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以《揚子晚報》官方微信公眾號為例[J].傳媒,2014(10):36-38.
[6]李秀麗.網絡技術浪潮下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J].中國傳媒科技,2012(12):35-36.
[7]譙金苗.新媒體時代紙媒的轉型策略研究[J].商,2016(20):208.
(作者單位:濰坊日報社臨朐分社)
G206
A
魏先萍(1983-),女,漢族,山東臨朐人,本科,助理編輯,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