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賢敏
(隨州市婦幼保健院,湖北 隨州 441300)
瘢痕子宮妊娠經陰道分娩的臨床分析
史賢敏
(隨州市婦幼保健院,湖北 隨州 441300)
目的探討瘢痕子宮妊娠經陰道分娩的臨床具體情況。方法 隨機抽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產婦300例瘢痕子宮妊娠經陰道分娩產婦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陰道分娩非瘢痕子宮妊娠產婦120例作為對照組,通過觀察兩組母嬰結局,探討瘢痕子宮妊娠經陰道分娩的臨床分娩結果和安全性。結果 觀察組出血量、分娩時間、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體重與對照組對比(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對照組對比(P>0.05)。結論 臨床上將陰道分娩應用于瘢痕子宮妊娠產婦,不會影響母嬰預后情況,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瘢痕子宮妊娠;產婦;陰道分娩;臨床分析
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剖宮產已經成為幫助母嬰脫離危險狀態(tài)的主要術式之一,應用率逐漸增高,但是,由于客觀存在的并發(fā)癥[1],使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應該選擇那種分娩方式,成為討論的難度和熱點。因此,本次研究將我院收治的產婦300例瘢痕子宮妊娠經陰道分娩產婦研究對象,探討其分娩母嬰結局,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產婦300例瘢痕子宮妊娠經陰道分娩產婦作為觀察組,年齡20-40歲、平均年齡(32.05±4.16)歲;孕周37-40w、平均孕周(38.5±0.7)w;與上次剖宮產時間間隔2.5-6年、平均間隔時間(3.5±0.48)年;選取同期陰道分娩非瘢痕子宮妊娠產婦120例作為對照組,年齡23-37歲、平均年齡(32.85±4.51)歲;孕周37-40w、平均孕周(38.8±0.3)w;與上次剖宮產時間間隔2.5-6.5年、平均間隔時間(3.8±0.52)年;本次實驗兩組產婦均簽署研究同意書,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均無絕對剖宮產指征,將兩組產婦年齡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P>0.05)。
1.2 方法
當兩組產婦分娩前,首先要做好分娩相關準備,例如:輸液、輸血、醫(yī)療器材等[2],并且,全程安排護理人員對產婦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觀察,若有異常則立即通知主治醫(yī)師,并協(xié)助處理,當產婦進行分娩時,護理人員觀察產婦宮縮及胎心等情況,在超聲檢測下,對產婦瘢痕進行觀察,預防裂傷情況的發(fā)生[3],并在分娩過程中,應經常檢查產婦切口處有無壓痛并詢問產婦自覺切口處有無疼痛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出血量、分娩時間、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體重,產后出血、胎盤粘連,子宮破裂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分析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數(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出血量、分娩時間、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體重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分娩后,行宮腔檢查,結果顯示,無子宮破裂發(fā)生。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00%(12/300),包括產后出血5例、胎盤粘連7例,對照組出現1例產后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0.83%,組間對比(x2=2.1320,P=0.1442)。
表1 兩組產婦各項指標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產婦各項指標情況對比(±s)
組別n出血量(ml)分娩時間(h)新生兒Apgar評分(分)新生兒體重(g)觀察組300134.68±20.369.16±1.859.30±0.683297±285對照組120130.98±21.458.98±2.019.25±0.713300±296 t 1.65680.87850.67220.0964 p 0.09830.38020.50180.9233
近年,隨著我國剖宮產手術方式的不斷完善,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產婦及家屬的手術依從性較高,而陰道分娩的依從性逐漸下降,分析其中的原因就是,產婦及家屬對于兩種分娩方式的利弊認知度為0[4],再加上產婦對于陰道分娩的恐懼心理,對分娩結果未知性較強,經陰道分娩信心不足,因此,我國產婦剖宮產的發(fā)生率逐漸升高。瘢痕子宮的形成與剖宮產、肌瘤剔除術、子宮穿孔修補術有關,而瘢痕子宮女性再次妊娠,則會對母嬰結局造成一定不良影響,可能使產婦出現前置胎盤等不良事件,而對產婦實施剖宮產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例如粘連嚴重、感染等。
瘢痕子宮妊娠產婦在產科具有一定特殊性,由于在陰道分娩過程中,受到產婦自身條件的影響,患者可能會出現子宮破裂的情況,對分娩結局造成影響,因此,時刻注意觀察產婦子宮的變化狀態(tài),并注意產程時間,胎心,而為了預防子宮破裂情況的發(fā)生,在產婦生產過程中,可以應用吸胎術、會陰側切、產鉗術等助產方式,幫助產婦順利分娩,若通過嚴密的觀察,產婦出現異常情況,則應該立即通知主治醫(yī)師處理,必要時,應該對產婦實施剖宮產手術治療,保證母嬰安全。而臨床上針對瘢痕子宮妊娠產婦應用陰道分娩必須滿足相關安全性評估,內容包括:本次妊娠與上次剖宮產距離間隔時間>24月;無剖宮產指征;子宮瘢痕愈合情況較好;陰道超聲檢查結果顯示,子宮前壁下段具有較好的連續(xù)性,厚度在3cm以上,沒有缺損情況發(fā)生;護理人員為產婦及家屬講解陰道分娩危險發(fā)生情況后,均自愿。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出血量、分娩時間、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體重與對照組對比(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與對照組對比(P>0.05),均無子宮破裂情況的發(fā)生,提示,瘢痕子宮妊娠產婦陰道分娩結局不會對母嬰結局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臨床上將陰道分娩應用于瘢痕子宮妊娠產婦,掌握好陰道分娩產婦適應癥,可取得顯著的臨床應用效果,新生兒Apgar評分等指標不會受到影響。
[1] 劉桂英,付麗萍.瘢痕子宮妊娠陰道分娩產程觀察及應對措施[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6,32(4):62-63.
[2] 倪小紅.一對一強化監(jiān)測在瘢痕子宮再次妊娠陰道分娩中的應用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4):789-791.
[3] 吳景平,尚雅瓊.186例瘢痕子宮妊娠后的分娩方式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8):1177-1179.
[4] 鐘錦萍.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妊娠陰道分娩的臨床分析[J].哈爾濱醫(yī)藥,2016,36(3):267-268.
R714.3
B
ISSN.2095-8803.2016.1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