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響
(南京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97)
?
民國詞人蔡嵩云交游考述
張響
(南京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210097)
蔡嵩云為民國時期重要的詞人、詞論家,有多種詞學(xué)論著傳世,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蔡嵩云與民國時期許多學(xué)者都有往來,于詞學(xué)影響較深者計有陳銳、鄭文焯、況周頤、朱祖謀、吳梅等人。通過交游考述,既有利于深入探討蔡氏詞學(xué)思想的形成原因,也從一定范圍內(nèi)反映了民國時期濃厚的學(xué)術(shù)氛圍。
民國詞人;蔡嵩云;交游;考述
蔡嵩云(1883~1948),名楨,字嵩云,或松筠,號柯亭,江西上猶人。早年求學(xué)于兩江優(yōu)級師范學(xué)堂,為清道人李瑞清高第。初治農(nóng)學(xué)博物,后致力中國文學(xué),尤工于詞。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與盧前、邵瑞彭等人同執(zhí)教于河南大學(xué),后因病返回金陵。抗日戰(zhàn)爭期間隱居揚州。蔡嵩云著述較豐,內(nèi)容涉及博學(xué)農(nóng)物及詞學(xué)。前者作于早年,如用作中學(xué)教材的《家庭細菌學(xué)》、《礦物之觀察及實驗》、《自然科學(xué)研究校外教授實施法》、《自學(xué)輔導(dǎo)化學(xué)實驗法》等。后者為蔡氏專力所在,有《柯亭長短句》、《詞源疏證》、《樂府指迷箋釋》、《柯亭詞論》、《柯亭詞評》、《作法集評唐宋名家詞選》等。蔡嵩云與民國時期許多學(xué)者都有往來,可考者有李瑞清、陳銳、朱祖謀、況周頤、鄭文焯、哈蓉村、陳中凡、仇埰、陳匪石、柳詒徵、吳梅、林鐵尊、柳肇嘉、臧祜、謝承煐、喬大壯、石凌漢、唐圭璋、夏敬觀、洪汝闿、盧前、呂浚、陳延杰、邵瑞彭、夏承燾、朱少濱、吳遐伯、吳晉丞、李寉然、呂澄、周樹年等。在這些學(xué)人中,有蔡氏師輩,如李瑞清、朱祖謀、況周頤等;更多的是蔡氏同輩,如吳梅、林鐵尊等。蔡嵩云與之交游,或以詞唱和,或書信往來,探討詞藝,表達見解。這些都從不同方面,影響著蔡嵩云的思想與創(chuàng)作。其中對蔡嵩云詞學(xué)影響較深的有五人,分別是:陳銳、鄭文焯、況周頤、朱祖謀、吳梅。他們無論在詞學(xué)理論還是詞體創(chuàng)作上,都對蔡嵩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其他學(xué)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蔡嵩云的詞學(xué)思想及創(chuàng)作。
陳銳(1859~1922),字伯弢,號裒碧,湖南武陵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詞人、詞論家。陳銳詞學(xué)二晏、柳永、周邦彥等,況周頤稱曰:“沉著沖淡,一洗鉛華靡麗之習(xí),無矜煉之跡可尋,卻無一字不矜煉,格高律細”。[1](P165-166)陳銳著有《袌碧齋詞話》,其談?wù)撟髟~之法,品評唐宋詞人,觀點獨到,于詞學(xué)影響很大。陳氏論詞推重柳永、周邦彥、姜夔、吳文英,對蔡嵩云詞學(xué)觀的形成影響頗深。
陳銳可謂是蔡嵩云的詞學(xué)啟蒙老師。蔡氏曾自述云:“予性嗜小詞,始僅于課隙偶一吟諷而已。癸丑,識陳伯弢先生于武陵,暇輒講論作詞之法,因稍諳詞之源流正變,乃漸習(xí)倚聲?!盵2](P導(dǎo)言4)蔡嵩云論詞,推重柳永、周邦彥、吳文英,這與陳銳的引導(dǎo)不無關(guān)系。夏敬觀云:“余曩與陳子伯弢評及周柳,即持此論。君早游武陵,夙聞伯弢之說,宜所為得于樂章、清真者為深?!盵3](P序言3~4)可見陳銳對蔡氏之影響。蔡嵩云也多次稱引陳銳論詞語,如《柯亭詞論》云“陳袌碧有言,能見耆卿之骨,始能通清真之神”,并贊其“目光如炬,突過王晦叔、張玉田諸賢遠甚”。[4](P4912)蔡嵩云引陳氏言,或申其義,或暢其旨,或相互印證,都表明陳銳對蔡嵩云影響之深。蔡嵩云曾不只一次表達對陳氏的感念之情,曾作《減字木蘭花》一闋云:“幽齋袌碧,相對朗江風(fēng)雨夕。萬感騷心,老去聊為澤畔吟。源流正變,取宋捐唐辭旨見。柳骨周神,暗度金針世幾人?!薄傲侵苌瘛笨芍^一語道破陳銳詞論之核心。蔡氏還有《惜黃花慢》一闋,小序云:“周無悔少從王佑遐、陳伯弢行吟平山,追維昔游,賦此見寄,予未識佑遐翁,而與伯弢丈周旋頗久,感舊思今,繼聲成韻?!北磉_了對陳銳的懷念之情。
鄭文焯(1856~1918),字俊臣,號小坡,又號叔問,別號瘦碧,冷紅詞客,晚號大鶴山人,為晚清詞學(xué)四大家之一。鄭文焯以詞名天下,葉恭綽云:“叔問先生,沈酣百家,擷芳漱潤,一寓于詞,故格調(diào)獨高,聲采超異,卓然為一代作家?!盵5](P127)梁啟超稱為“詞界最后的一個名家”。[6](P123)鄭文焯著有詞話多種,論詞主張清空寄托,尤精通音律之學(xué),著有《詞源斠律》,對詞壇影響很大。
蔡嵩云初識鄭文焯于上海,“乙卯,值大鶴山人于海上,聞其論宮調(diào)之理,及讀所為樂府,益恍然于詞之必求協(xié)律。”[2](P導(dǎo)言4)鄭文焯對蔡嵩云之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聲律方面。蔡氏作《詞源疏證》,與鄭文焯《詞源斠律》,有直接承繼關(guān)系。鄭氏《詞源斠律》,吳梅贊曰:“叔問于聲律之學(xué),研討最深,所著《詞源斠律》,取舊刻圖表,一一厘正,又就八十四調(diào)住字,各注工尺,皆精審可從。”[7](P535)然鄭文焯所作,僅為《詞源》卷上,未及全部,“鄭氏斠律,搜積較專,亦僅及全書之半,且猶多未備”,[2](P導(dǎo)言4)“鄭氏斠律、校正律呂諸圖表,可云無憾,然而謳曲一篇,亦無從訂核”。[2](P導(dǎo)言4)有感于此,蔡氏“取古人中論及《詞源》者,匯錄而詳釋之,歷數(shù)年始成”,并且相較鄭氏所作,“則有端緒矣”。[2](P序4)蔡嵩云曾填《減字木蘭花》一闋,以表鄭氏詞學(xué)之功,詞曰:“玉梅花下,對月清談忘午夜。野鶴孤云,人海翩然矯不群。還宮律細,制曲獨參弦外意。楊柳閶門,小圃荒寒水石存。”
況周頤(1859~1926),字夔笙,號蕙風(fēng)、餐櫻廡主、玉梅詞人等。廣西臨桂人,為晚清四大詞人之一。況周頤為詞,由《蓼園詞選》入,先后學(xué)詞于端木埰、王鵬運、朱祖謀,以精于品評著稱于世。所作詞,王國維評云:“小令似叔原,長調(diào)亦在清真、梅溪間,而沉痛過之?!盵8](P263)葉恭綽評云:“寄興淵微,沈思獨往,足稱巨匠?!盵5](P137)況周頤著有詞話多種,論詞主“重、拙、大”,對詞學(xué)界產(chǎn)生深遠影響。
蔡嵩云曾多次向況周頤請教?!氨?,況丈夔笙來游白門,數(shù)往請益,相勖甚至。丈于詞恪守四聲,尤嚴于陰陽之辨,而藻采爛然,紅友翠薇無其文也?!盵2](P導(dǎo)言4)況周頤對蔡嵩云也多有指點,“昔嘗就正于況子夔笙,得其指點疵病?!盵3](P序3)蔡嵩云深受況周頤詞論之影響,在其所著《詞源疏證》、《樂府指迷箋釋》、《柯亭詞評》中,多次引用況氏之言。蔡嵩云還對況氏之理論有所發(fā)揮、闡釋,如論“重大拙”,蔡嵩云曰,“何謂重大拙,則人難曉。如略示其端,此三字須分別看。重,謂力量,大,謂氣概,拙,謂古致。工夫火候到時,方有此境。以書喻之最易明,如漢魏六朝碑版,即重大拙三者俱備?!盵4](P4905)蔡氏充分肯定況周頤詞及詞論:“蕙風(fēng)詞,才情藻麗,思致淵深。小令得淮海、小山之神,慢詞出入片玉、梅溪、白石、玉田間,吐屬雋妙,為晚清諸家所僅有。然以好作聰明語,有時不免微傷氣格。少作以側(cè)艷勝,中年以后,漸變?yōu)樯畲?。論慢詞標出重大拙三字境界,可謂目光如炬。其蕙風(fēng)詞話五卷,論詞多具卓識,發(fā)前人所未發(fā)?!盵4](P4914)況周頤欣賞蔡嵩云詞,他說:“宋時江西詞流極盛,蘭畹、金荃,流風(fēng)馀韻,至今猶有存者。蔡松筠(楨)錄示近詞,……”,[9](P561)況氏認為蔡嵩云為江西詞流之馀韻,贊賞有加。蔡嵩云曾填《減字木蘭花》、《驀山溪》各一闋,以感念況周頤,可見二人之情誼。
朱祖謀(1857~1931),原名孝臧,字古微,號漚尹、上彊村民。浙江歸安人,為晚清四大詞家之一,以詞稱宗匠。朱氏學(xué)詞,效東坡之雄而遺其放,仿夢窗之密而棄其晦,糾浙、常二派之偏頗,匯古今名家之風(fēng)格。所作詞,王國維評云:“彊村學(xué)夢窗,而情味較夢窗反勝……學(xué)人之詞,斯為極則?!盵8](P203)龍榆生謂:“自夢窗入,而興寄遙深,于清季朝政得失,與變亂衰亡之由,咸多寓意?!盵10](P205)張爾田云:“先生自所為詞,亦復(fù)跨常邁浙,凌厲躒朱。”[11]葉恭綽更贊其“集清季詞學(xué)之大成……為詞學(xué)之一大結(jié)穴”。[5](P225)朱祖謀著有《彊村詞》、《彊村樂府》、《彊村語業(yè)》、《彊村詞?!?,另輯《滄海遺音集》、《湖州詞征》,又編選《宋詞三百首》、《詞莂》,??逃小稄櫞鍏矔?。
蔡嵩云于1918年初識朱祖謀,并多次向其問學(xué)?!拔煳鐨q,于李梅盦夫子處始識先生,其后屢奉教益,拙著《詞源疏證》脫稿,又蒙先生署首?!辈提栽仆浦刂熳嬷\,曾謂:“臨川座上,霽月光風(fēng)心向往?!敝熳嬷\精于???,雖論詞之語較少,蔡嵩云謂其“語業(yè)連篇,說到填詞只片言”,卻是晚清民國時期“夢窗熱”的領(lǐng)軍人物,影響了后來的一大批學(xué)者。蔡嵩云自是其中一個,其《樂府指迷箋釋》,提出“夢窗家法”,即是在“夢窗熱”這一詞學(xué)背景下完成的。朱祖謀于1932年離世,蔡嵩云作挽辭以記之。
吳梅(1884~1939),字瞿安,號霜厓,江蘇長洲人,近代詞曲大師。夏敬觀《忍古樓詞話》評云:“瞿安為曲家泰斗,其詞亦不讓遺山、牧庵諸公?!盵4](P4810)葉恭綽《廣筐中詞》卷三云:“瞿安為曲學(xué)專家,海內(nèi)推抱,詞其余事,亦高逸不凡。”[5](P340)吳梅論詞注重音律,著有《詞學(xué)通論》等。
蔡嵩云與吳梅志趣相投,交游非常密切。首先,吳梅與蔡嵩云同為如社成員,相互唱和,往來頻繁。如社前后雅集多次,社友多為當時詞界名流,大家輪流作東,每月一聚,地點在夫子廟萬全酒家。每次雅集,由一人出題,其他人和作。據(jù)1936年9月印行的《如社詞鈔》,收社員詞作226首,其唱和之情形,可以想見。其次,吳梅兩次為蔡嵩云專著(《詞源疏證》、《樂府指迷箋釋》)作序,認為兩部著作“為初學(xué)者端趨向,”、“為已學(xué)者正歧訛”。[12](P92)再次,吳梅善長詞樂,蔡嵩云作《詞源疏證》,常與吳氏探討有關(guān)音律問題。蔡嵩云謂:“近歲與吳子瞿安游,瞿安妙通曲律,上窮詞樂,消息相會,故言多中肯,偶有所作,輒以就正,切礳之益尤多?!盵2](P導(dǎo)言4)此外,二者交情亦很深厚。1939年,吳梅歿于云南,蔡嵩云聞之,悲痛不已,作《木蘭花慢》詞云:廣陵孤調(diào)絕,祗彈淚、向南天。信學(xué)府清流,詞中白石,曲里藏園。幽閑。殢花病酒,理叢殘、珍重百嘉編。玉笥云埋萬里,滇池草樹凄然。炎邊。老去念家山。吳苑鎖風(fēng)煙??铄諓?,桑田世換,魂返何年。煩寃。唱酬舊侶,忍荒春、遙聽折哀弦。夢斷黃壚醉晚,永懷空對遺箋。
又作《攤破江神子·霜厓墓草宿矣,昔與同作是調(diào),不勝人琴之感》一闋,詞云:滇池花木阻千山。艷陽天。奈何天。迤邐客程一病臥蠻煙。酒意忽闌詩興冷,雁聲遠,入琴心,有斷弦。斷弦斷弦獨流連。夜聽猿。晨聽鵑。夢也夢也,夢不返桃李陰邊。烏幾青鐙,疇昔照吟箋。莫道故人西去久,同調(diào)譜,幾何時,為黯然。
二人之交情,于此可見一斑。
一、李梅盦(1862~1920),原名李瑞清,江西臨川人,清末民初書法家、美術(shù)家。為蔡嵩云老師,交往頻繁。蔡嵩云有《雪梅香·讀李梅盦夫子遺集》一闋。曾于1937年和柳肇嘉一道,訪其墓,有詞《慶春宮·丁丑孟夏同貢禾謁李文潔公墓,望祠堂不能至,愴然賦此并簡晉丞、章門》。
二、林鹍翔(1871~1940),字鐵尊,號無垢居士,浙江吳興人。所為詞,況周頤謂“趾美彊村,非君莫屬”,[13](P序2)夏敬觀謂“思精體大”,[14]P(序2)有《半櫻詞》二卷,《半櫻詞續(xù)》二卷。林鹍翔曾為蔡嵩云《樂府指迷箋釋》題辭,蔡氏亦有《側(cè)犯》一闋題林氏《半櫻詞》。1936年,蔡嵩云與林鐵尊同以《泛清波摘徧》調(diào)作詞,詞序云:“丙子春暮與鐵尊、弢素、述庵、倦鶴、霜厓、壯殹同作?!绷骤F尊卒于1940年,蔡嵩云作《水龍吟》詞悼之。
三、石凌漢(1871~1947),字云軒,號弢素,安徽婺源人,有《淮水東邊詞》。為蔡嵩云《樂府指迷箋釋》題辭。
四、仇埰(1873~1945),字亮卿,一字述庵,江蘇南京人。著名教育家、書法家、詞人。著有《鞠燕詞》二卷,輯《金陵詞抄續(xù)編》六卷。據(jù)夏敬觀《<柯亭長短句>序》,夏氏與蔡嵩云由仇埰介紹而相識。仇埰與蔡嵩云唱和頻繁,計有《薄幸》、《湘江靜》等詞。仇埰有《淡黃柳》一詞,為蔡嵩云《樂府指迷箋釋》題辭。蔡嵩云亦有《探春慢》一詞,題仇埰《鞠燕詞》。
五、夏敬觀(1875~1953),字劍丞,號吷庵,江西新建人。經(jīng)學(xué)家皮錫瑞弟子。通經(jīng)史,善繪畫,尤工于詩詞。30歲已卓然成家,允推“清季四大家”后之詞壇尊宿。陳銳《袌碧齋詞話》云其詞“秀韻天成,似不經(jīng)意而出,其鍛煉仍具苦心”。[4](P4198)有《吷庵詞》、《忍古樓詞話》、《詞調(diào)溯源》等。夏敬觀通過仇埰介紹,始識蔡嵩云,并有“馳書論詞之舉”。[3](P序3)夏氏為蔡嵩云《柯亭長短句》作序,為《樂府指迷箋釋》題辭。
六、朱師轍(1878~1969),字少濱,號允隱,祖籍蘇州,文字訓(xùn)詁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有《清史述聞》、《和清真詞》、《黃山樵唱》等著作。蔡嵩云作《點絳唇·洛川道中和朱少濱》一闋,與之唱和。
七、柳詒徵(1880~1956),字翼謀,號知非,晚年號劬堂,江蘇鎮(zhèn)江人。著名學(xué)者《歷史學(xué)家》古典文學(xué)家。中國近現(xiàn)代史學(xué)先驅(qū),中國文化學(xué)的奠基人,現(xiàn)代儒學(xué)宗師。著有《中國文化史》、《中國版本概論》等。柳詒徵為蔡嵩云《柯亭長短句》作序。
八、吳遐伯(1881~1941),名錫齡,別號遠,以字行,江蘇儀征人。辛亥后任中學(xué)教師。擅書畫,曾學(xué)書法于李梅盦。蔡嵩云有《鷓鴣天·答吳遐伯贈菊》詞,與之唱和。
九、葉恭綽(1881~1968),字玉虎,號遐庵,廣東番禺人。所為詞,錢仲聯(lián)評云:“間接聞譚獻緒論,于彊村、蕙風(fēng)、蕓閣,均親接謦欬,其造詣之深,非偶然也。”[15](P696)著有《遐庵匯稿》收詞一卷,主編《全清詞鈔》,頗有功詞學(xué)。葉恭綽為蔡嵩云《樂府指迷箋釋》題名。
十、陳匪石(1884~1959),名世宜,號小樹,又號倦鶴,江蘇南京人。為近世著名學(xué)者、詞學(xué)家。著有《宋詞舉》、《舊時月色齋詞譚》等,于詞學(xué)影響巨大。陳匪石與蔡嵩云為如社社友,二人多有唱和。陳匪石為蔡嵩云《柯亭長短句》題辭。
十一、呂濬(1885~1959),字鳳子,號鳳癡,別署鳳先生。畢業(yè)于兩江優(yōu)級師范學(xué)堂圖畫手工科,曾師李瑞清,蕭俊賢。后為中央大學(xué)藝術(shù)科教授。呂鳳子為蔡嵩云《柯亭長短句》題辭。
十二、邵瑞彭(1888~1938),字次公,淳安人。為著名詞學(xué)家,有《揚荷集》、《山禽馀響》。邵氏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與蔡嵩云同執(zhí)教于河南大學(xué),教授詞學(xué)。蔡嵩云有《西河·和邵次公金陵懷古》一闋,與之唱和。
十三、陳延杰(1888~1970),字仲英,筆名晞陽,江蘇南京人。有《詩品注》等。陳氏有七律一首,為蔡嵩云《柯亭長短句》題辭。
十四、陳中凡(1888~1982),又名鐘凡,字覺元,江蘇鹽城人。著有《中國文學(xué)批評史》、《經(jīng)學(xué)通論》、《中國韻文通論》等。蔡嵩云曾因生計問題,向陳中凡寫信求助,見《清暉山館友聲集》。[16](P596)
十五、呂澂(1896~1989),字秋逸,江蘇丹陽人,佛學(xué)家。為蔡嵩云《詞源疏證》作序。
十六、夏承燾(1900~1986),字瞿禪,晚號瞿髯,浙江永嘉人。著名詞學(xué)家、教育家。著有《唐宋詞人年譜》、《唐宋詞論叢》、《月輪山詞論集》、《姜白石詞編年箋校》等。蔡嵩云與夏承燾相互唱和,計有《征招·古微翁騎箕,適值一二八之變,臞禪賦此調(diào)見寄,倚草窗韻答之》《驀山溪·甲戌冬日,過蕙風(fēng)老人故居,追維昔游,愴然有作,和夏臞禪韻》等作。
十七、唐圭璋(1901~1990),字季特,江蘇南京人,著名詞學(xué)家。編有《全宋詞》、《全金元詞》、《詞話叢編》等,著有《宋詞三百首箋》、《唐宋詞簡釋》等。唐圭璋先生與蔡嵩云為如社社友,多有唱和。所編《詞話叢編》,收蔡氏《柯亭詞論》,又有《菩薩蠻》、《太常引》二調(diào),分別題蔡嵩云《柯亭長短句》、《樂府指迷箋釋》。
十八、盧前(1905~1951),字冀野,號飲虹、小疏,江蘇南京人,戲曲史論家,雜劇、傳奇、散曲作家,吳梅弟子。盧前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與蔡嵩云同執(zhí)教河南大學(xué),“比屋而居,談藝無間”,[3](P序5)后回金陵,亦常相見。盧前為蔡嵩云《柯亭長短句》作序。
十九、哈蓉村,生平不詳,江蘇揚州人,詞人。為蔡嵩云《柯亭長短句》題辭,又與其子哈與之,助蔡嵩云完成《作法集評唐宋名家詞選》。
二十、柳肇嘉,字逸廬,為蔡嵩云同門,交往甚密。蔡氏有《與逸廬詞人論詞書》,發(fā)表于《集成》1947年第1卷第2期。柳肇嘉為蔡嵩云《柯亭長短句》題辭。蔡嵩云有《慶春宮》一詞,其小序云,1937年與柳肇嘉同謁李梅庵墓。又有《南鄉(xiāng)子》闋,與柳肇嘉唱和。
二十一、洪汝闿,字澤丞,有《勺廬詞》。曾為蔡嵩云《柯亭長短句》作序。蔡氏有《揚州慢》詞,與之唱和,題序為:“和洪勺廬自題鴉友饋柴圖?!?/p>
二十二、吳晉丞,生平不詳。蔡嵩云有《踏莎行·吳晉丞挽辭》一詞,以寄哀悼。
通過以上考察,我們初步理清了蔡嵩云的交游情況。蔡氏交游廣泛,所結(jié)交者,多為當時著名學(xué)者,尤其是詞學(xué)名家。透過蔡氏之交游,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方面,無論是蔡嵩云前輩學(xué)者,還是其友朋輩,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蔡嵩云的詞學(xué)創(chuàng)作和詞學(xué)思想。另一方面,對蔡嵩云交游情況的考察,有利于我們加深對民國時期濃厚學(xué)術(shù)氛圍的認識。
[1]陳銳.袌碧齋續(xù)集[M].長沙:岳麓書社,2011.
[2]蔡嵩云.詞源疏證[M].北京:中國書店,1985.
[3]蔡嵩云.柯亭長短句[M].北京:中華書局,1948.
[4]唐圭璋.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65.
[5]葉恭綽,傅宇斌.廣篋中詞[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1.
[6]梁啟超.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xiàn)的情感[A].金雅選.中國現(xiàn)代美學(xué)名家文叢·梁啟超卷[M].杭州: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09.
[7]吳梅.詞學(xué)通論[A].吳梅全集[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8]王國維.人間詞話譯注[M].長沙:岳麓書社,2008.
[9]況周頤,屈興國.蕙風(fēng)詞話輯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10]龍榆生.中國韻文史[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
[11]張爾田.彊村遺書序[J].詞學(xué)季刊,1933,創(chuàng)刊號.
[12]蔡嵩云.樂府指迷箋釋[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3.
[13]林鹍翔.半櫻詞[M].民國十六年(1927)刻本.
[14]林鹍翔.半櫻詞續(xù)[M].民國二十七年(1938)刻本.
[15]錢仲聯(lián).近百年詞壇點將錄[A].當代學(xué)者自選文庫·錢仲聯(lián)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16]吳新雷.清暉山館友聲集[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責(zé)任編輯閔軍)
An Investigation on Ci Poet Cai Songyun's Social Intercourse
ZHANG Xiang
(Literature School, Nan 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 Jing, Jiang Su, 210097)
Cai Songyun was an important ci poet and commenter in the Republic period of China. He left many CI xue research work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He has a wide social contact with the academic masters, such as Chen rui, Zheng Wenzhuo, Kuang Zhouyi, Zhu Zumou, Wu Mei and so on. Investigation on his social intercourse may discus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his Ci Xue ideas, and show the strong academic atmospher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ci poet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Cai Songyun;social intercourse; investigation
2016-06-08
張響(1989-),男,江蘇泗洪人,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博士生。
I206.5
A
1672-2590(2016)05-006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