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斌
(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保衛(wèi)處,江蘇 泰州 225300)
?
淺析新常態(tài)下的校園公共安全管理
——以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
毛斌
(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保衛(wèi)處,江蘇 泰州 225300)
摘要:文章結合某職業(yè)技術學院在學院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下,創(chuàng)新高校校園安全管理的工作實踐與思考,從構建四級安全工作責任體系,強化教育、防范、協(xié)作,開展理論研究、發(fā)揮自媒體作用、科學研判信息等三個方面來打造“大平安”校園,從而實現(xiàn)“平安校園建設人人有責,建設成果人人共享”的平安校園建設愿景。
關鍵詞:新常態(tài);創(chuàng)新;高校;大安全;大平安
“新常態(tài)”是黨中央執(zhí)政理念的新名詞,要了解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開展安全工作的新常態(tài),首先必須了解我國教育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我國高校學生在校規(guī)模世界第一,但“大”并不等于“強”,近年來,制約高等教育發(fā)展與人才培養(yǎng)的深層次問題逐漸顯露。而且,我國正處于各類矛盾的凸顯期,特別受國際國內各種因素的影響,保持高校校園和諧穩(wěn)定的壓力明顯增大,各種文化思潮對師生員工的影響日益明顯,教育改革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也對校園安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在新校區(qū)建設與創(chuàng)建省級示范院校雙重發(fā)展的機遇期,將保衛(wèi)部門設立為學院黨委、行政雙肩挑的部門,這就為融合全院上下形成“大安全”工作局面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1.1加強組織領導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安全工作目標,牢固樹立“大安全”管理理念,必須構建高校黨政統(tǒng)一領導、安全管理與服務職責清晰、干部與員工全員參與的全校安全管理體制。學院與全院各二級單位逐級簽署校園安全綜合治理責任書并落實安全責任分解,明確各單位安全工作主體責任,實行黨政同責、一崗三責、分級負責的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各責任單位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和“預防為主、打防結合、標本兼治”的方針,明確各級、各處室和各個場所的安全責任人,實行層級分明的安全工作責任制。
1.2落實安全責任
學院實行四級安全管理體系,第一級由黨委書記、院長任組長的校園安全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掛靠保衛(wèi)部(處);第二級由學院黨委委員、副書記、副院長任組長,按其工作分工,分別負責五個安全工作小組,即校園治安后勤保障組,宣傳教育組,教學實習組,校園文化建設組,成教宣教組;第三級由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各分院院長、書記任組長的各二級單位校園安全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分管教學副院長及學生工作書記負責師生員工教學實訓及日常教育管理的安全工作;第四級由班主任、輔導員任組長的班級校園安全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安全工作輔導員組織班級安全委員開展日常安全工作。四級責任體系體現(xiàn)了三個特點,一是從上至下、從點及面全員落實安全責任;二是夯實了安全責任制的基礎,代表廣大同學的學生骨干廣泛參與;三是建立并完善了分院安全輔導員、班級安全委員工作機制,安全工作的訊息得以迅速傳遞。通過四級責任機制的實施,校園安全綜合治理工作的重心前移,預警機制扎實有效。
1.3夯實制度根基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學院堅持依法開展校園安全綜合治理工作,制定了《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校園安全綜合治理工作條例》、《校園安全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及先進個人評選辦法》、《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突發(fā)事件處置方案》等,作為全院開展安全工作的基礎性、保障性、源頭性、綱領性文件。其目的,一是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制方式規(guī)范校園安全綜合治理工作,在法制軌道上化解校園的各類矛盾[1];二是著力解決深層次問題,提高綜合防控協(xié)作抵抗各類風險的能力;三是凝聚大安全工作的合力,打造大平安校園。將校園安全綜合治理從規(guī)范職責到加強督查,從布置任務到嚴格考核,從安全工作失責到倒查追究等均進行了明確,從而在制度設計上保證了全院安全綜合治理工作人人有責,在制度的框架內可望將全院安全工作置于“自主、自覺、可控”的狀態(tài)。
2.1突出安全教育
“大安全”的工作體系包含學院的全體師生員工,將事事、時時、全程納入到安全工作的范疇,“大平安”的目標方能夠實現(xiàn)。學生是校園安全的主體,通過近三年校園案事件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有96.5%的發(fā)生在學生身上,如果學生具有很強的安全意識,有86.5%的問題是可以避免的[2],但學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識淡薄、輕視安全教育的問題,這就需要加強安全文化建設,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和手段,讓其自覺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從而建立防范意識。
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全文化建設包括:一是新生入學期間開展消防進軍訓系列活動,組織開展安全法制講座、消防疏散演練、防災避險演習、安全知識學習與競賽等系列活動;二是119安全月活動,開展防火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包括現(xiàn)代家居消防設施的展示及演練;三是512防災減災日活動,開展突發(fā)災害情況下的各類演練;四是安全微電影、微視頻活動,挖掘高校常見的安全素材及典型案例,編輯并拍攝形成視頻資料進行宣傳教育;五是對新入職教職員工的安全專題培訓;六是對消防重點部位的教職員工進行分類巡講結合各類消防演練;七是組織班級安全委員進消防支隊開展體驗活動等;八是全年依據(jù)各個時段防范的重點,通過泰職院安全之聲微信平臺編發(fā)圖文并茂的安全訊息等。
2.2注重安全防范
校園安全工作的重點在于預防,形式多樣地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就能夠防范各類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為將安全檢查工作日?;⒔洺;?,保衛(wèi)處向全院各二級單位發(fā)放了安全檢查記錄,除進行常規(guī)的安全檢查外,涉及危化品保管、食品制作、外來人員較多的單位做了專項的工作部署,建立了日查、周查、月查及重大節(jié)假日紀念日檢查等四級檢查及反饋機制。建立安全隱患排查臺賬,明確排查責任人、管理責任人、督辦責任人。重點加強了學生宿舍、食堂、圖書館、信息化管理中心等處的檢查。建立智慧安防管理平臺和消防四項基礎數(shù)據(jù),暢通消防通道,在學生宿舍區(qū)域安裝了險情電磁門,及時做好消防、監(jiān)控等技防設施的維護保養(yǎng)工作,加強校園交通管理。通過工作案例,及時向全院發(fā)布警情,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同時注重對社會、高校治安等方面形勢的分析與研究,超前預警。
2.3重視校地協(xié)作
校園安全綜合治理是國家推行“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的縮影,高校置身于社會的大環(huán)境之中,需加強與屬地黨委、政府、部門以及社區(qū)的聯(lián)系,校園周邊治理、校園安全宣傳教育活動等的開展離不開相關部門的保障與支持。同時,校園安全工作也要接受屬地的監(jiān)管與指導,高校的安全狀況直接影響著政府的安全管理成效。多年來,我院高度重視與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聯(lián)系,定期走訪學院周邊派出所、交巡警大隊、消防中隊,全力爭取他們的支持與幫助,聯(lián)手預警、處警,有效地增強了對校園安全防范工作的預見性,處理各類問題及矛盾的針對性、實效性。
3.1開展理論研究
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及學院事業(yè)的發(fā)展,安全形勢同樣復雜多變,尤其需要發(fā)揚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探索新思路、謀求新發(fā)展,要通過強化政策機制與物質資源的支持,積極鼓勵職能部門、分院(部)和一線安全工作者對校園安全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不僅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工作責任機制,而且要建立經?;?、制度化的工作研究機制,形成濃厚的校園安全綜合治理工作研究氛圍,在開展安全工作研究的基礎上,要健全完善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和交流推廣工作。
2015年,保衛(wèi)部(處)同仁探索開展院級課題《平安校園聯(lián)動體系建設研究》的工作,旨在從理論的視角、工作的規(guī)范等方面對我院開展的安全工作進行凝練與綜合,以期全院上下進一步形成安全工作的合力,從而體現(xiàn)領導政策到位、一崗三責、靠前指揮,全院上下合力同心、責任到位、狠抓落實的工作局面。
3.2發(fā)揮媒體作用
自媒體時代的新情況、新問題,給學院安全工作帶來了新挑戰(zhàn),同時,也帶來了新機遇。我們既可以利用網絡加強對輿情的掌控和引導,也可以作為安全宣傳教育的載體,向師生員工傳遞正能量,以此提高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提升校園安全管理的效能。安全教育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灌輸式的講授讓學生處于“要我安全”的狀態(tài),要想使學生進入“我要安全”的境界,須在教育形式、手段上下功夫,努力發(fā)揮好“泰職院安全之聲”微信平臺等安全載體的作用,吸納“互聯(lián)網+大學安全教育”這一“安全微伴”的新模式,將學生安全教育模塊化,努力實現(xiàn)“校園安全教育管理能力”和“師生安全素質”的兩大提升,進一步打造校園安全文化高地,達到寓教于樂的作用。
3.3科學研判信息
建立健全高校信息網絡是消除不安定因素的重要手段,要注意收集和掌握情報信息,加強對重點群體和個體的控制,一旦發(fā)現(xiàn)有異常跡象,需適時進行處理,以便對影響校園穩(wěn)定的苗頭,做到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報告、早處置;在敏感節(jié)點、國內外形勢嚴峻等特殊時期,學院有關部門需對照本單位師生員工關注的熱點問題,分析其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及后果,制定維護穩(wěn)定工作預案,及時為學院決策提供依據(jù);建立和完善縱橫向多渠道信息反饋系統(tǒng),學院各級黨組織、機關干部、共青團、學工、保衛(wèi)要深入師生員工學習工作生活一線,廣泛收集各種信息,做好師生員工思想動態(tài)收集、分析報送工作,對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超前預警,對于苗頭性信息和可疑對象要妥善處理,力圖把問題解決在內部、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從而牢牢把握維穩(wěn)工作的主動權。
參考文獻:
[1]李超民.和諧校園視域下的校園安全文化建設[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1):114-116.
[2]張安然.大學安全體系的研究與實踐[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劉紅)
中圖分類號:G647.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1-0142(2016)03-0036-03
作者簡介:毛斌(1967-),男,江蘇姜堰人,副教授.
基金項目: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2015年職教研究課題(ZY201513,課題負責人:毛斌).
On the Management of Campus Public Safety under the New Normal Conditions——Taking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as an Example
MAO Bin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Abstract:ract:Combining the Ta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n the new normal school development,work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innova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safety management,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r safety work responsibility system,forming big security work pattern;strengthening education,prevent,collaboration,security guard system;carry out theoretical research,play since the role of the media,scientific judged information,build the three aspects of college security work in the new normal fusion formed big security work together,in order to build a"great peace"campus,in order to achieve"safe campus building is for everyone,the achiev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hared by everyone"safe campus construction vision.
Key words:ds:new normal;innova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reat security;great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