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勝輝
淺談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高校跆拳道教學中的應用
魏勝輝
能力的培養(yǎng)是高校教育所培養(yǎng)的當代學生目標之一。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是關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問題,也是促進學生社會適應的基本要求。而教學方法作為學生培養(yǎng)能力的一種手段,深受廣大教育者的關注。在跆拳道項目開展中,一方面注重學生技術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也關注學生各種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對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內涵及特點和常用教學方法進行探究,并結合跆拳道普修教學實例,敘述了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高校跆拳道應用的具體實施環(huán)節(jié)優(yōu)勢。
行為導向;跆拳道;應用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9.088
通過對行為導向教學法的研究,將其應用到高校跆拳道教學中,對于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教學方法上的改進,利于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增加學生學習效果,有效完成教學任務。
文獻資料法:收集相關書籍和期刊,以及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觀察法:實地觀察高校跆拳道課堂情況,將行為導向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法進行對比。
3.1行為導向教學法內涵
行為導向作為教學的一種思潮,于上世紀80年代出現,其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實踐和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上海馬慶發(fā)教授就認為:“行為導向”在教育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一種學與教,學生與教師互動的社會交往情境,把教與學的過程認為一種社會交往情境,進而產生一種行為理論的假設。
3.2行為導向教學法的特點
3.2.1以教學生學會學習為出發(fā)點,從教法到學法的轉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應注重自身學習與發(fā)展的結合,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師生之間應建立一種良好的共融氛圍,采用互動型教學模式。
3.2.2把“因材施教”作為教學的基本準則,教與學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也因人而異,在學生成長中起到基本輔助的作用,“學”不僅是指學知識,既是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一種學會做人、做事能力的拓展。
3.2.3注重感官的參與,強調學習動機的促成和興趣的激發(fā),增進好奇心,促進感知覺的體驗。
3.2.4在情境教學中體驗學習過程。在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能夠充分展現自身的能力,倡導師生共融入教與學過程,圍繞某一技術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活動。
3.2.5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關注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的培養(yǎng),不斷給予激勵和肯定學生的能力及啟發(fā)學生思維,注重身心全面發(fā)展。
3.3常見的具體教學方法
具體包括模擬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
3.4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高校跆拳道普修教學中應用的體現
以跆拳道教學中的下劈技術為例,基于傳統教學與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對比,充分體現行為導向教學法的獨特之處。
3.4.1常規(guī)意義上的教學方法
在講解跆拳道下劈技術上,一般分成板塊進行講解,首先從站姿要領講起,和學生共同原地練習動作,之后待學生有一定的熟悉后,再學習屈膝上提動作,然后一起與學生做膝關節(jié)為軸上伸,再示范右腿的劈擊。將所學動作進行從單一到完整動作的完成。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從一而終的按照動作的技術要點進行分解動作到串接完整動作的過程。
3.4.2行為導向教學法
準備活動(20min);在上次課后布置下節(jié)課學習內容的作業(yè),通過查詢圖書資料、文獻、教學視頻,了解下劈技術的基本動作要求,結合跆拳道比賽,對下劈動作有初步的認識,了解跆拳道運動的起源發(fā)展視頻與教學視頻資料。在課前以隨機的方式對學生的課下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調查,聯系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課前自我學習情況做了解(跆拳道下劈動作的發(fā)展歷程),提問有關下劈動作的具體基本知識(比如關于下劈動作由幾個動作結構完成等技術問題),指引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5-10 min)。對于站姿動作的學習,旨在提高學生的身體平衡性,一般沒有基礎的學生較難完成完整動作。以慢動作的形式把站姿展現出來,組織學生先觀察,整個班可劃成5個小組,前4組是7個同學(4男、3女),第五小組是8個(5男、3女)。每組隨機抽取一名擔任組長,組織全體進行討論嘗試練習,嘗試訓練前各小組討論并相互提議怎樣高效完成動作,未完成的問題主動請教老師,激勵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觀察學生學習的情況,針對不同個體進行分析,找出學習過程中的出現問題,以集中講解錯誤動作的原因(10-20min)。當學生深知錯誤動作形成原因后,以分組練習的形式再次優(yōu)化自己的動作,學生之間要相互參考(10min)。在學習下劈動作中,先從基本的站姿動作學起,逐步深化腿部動作,注重學習動作的連貫性和節(jié)奏性,指導學生錯誤動作最好分組分類進行,便于相互學習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和結束后要向老師反饋學習心得,包括對學習動作的方法、技巧的探討,對教師課堂的節(jié)奏、內容接納程度都要做出問答(10min)。
3.5行為導向教學法在跆拳道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點
行為導向教學法在跆拳道中有諸多優(yōu)勢,對于教師在教學目標上,更加具體生動,對于學生,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挑的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基本技能和知識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可以通過自我思考研究,還可通過協同合作學習的方式在一些深度問題上進行探討、交流,擴寬學生技能,錯進學生更好融入團隊教學中,能夠提升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總結教學經驗,通過學生的反饋對教學的問題進行優(yōu)化,進而提升教學方法,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對于學生既可以鍛煉自身動作技能的學習,又可以提升對課堂多維度的認識,對于知識學習更加深刻,便于學習效果的提升。
3.6行為導向教學法在跆拳道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
3.6.1充分展現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和作用
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和學生的領路人,雖不是絕對意義上的主導者,明確在教學中的角色,加強自身教學能力的同時,嚴格要求學生,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3.6.2分組教學中,要考慮學生自身的差異,教師在教學中因材施教,教師應注意學生不同年齡、性別的區(qū)別、個別差異出發(fā),使每個學生都能取長補短,發(fā)揮自身最佳優(yōu)勢,由于跆拳道的普及范圍較小,城鄉(xiāng)不同層次的人接觸程度不同,即使同一年級的學生,鑒于學生的對知識技術的理解能力及執(zhí)行力也是不同的,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該情況。所以,為了提高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分組學習中,每組都安排學習能力較好和一般的學生,對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生學習時,他們可以充當教師助教,幫助和輔導另外的學生。
3.6.3在教學任務方面,根據情況不同對待。要在方式與教學思路上有所突破,合理制定教學任務,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倘若把所有知識點和細節(jié)講解的太過詳細,學生就會缺乏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會對教師產生依賴,對學習知識聽之任之,缺少自我思考,知識掌握不牢固。當然知識點講得過于簡約,學生在知識點上理解還缺少一點提示及指引,也會造成技術領悟上有所不同,優(yōu)秀的會爭取更加優(yōu)異,中等基礎的與優(yōu)秀的差距也會加大,而偏差的更是如此,鑒于兩級分化過大,一些學生在心理上會產生回避、退讓的想法,對自己產生疑問,學生學習效果不佳,產生良莠不齊的狀況。
3.6.4在任務檢查環(huán)節(jié),教師的評價應詳細具體化
想要增加學生對技能掌握產生成就感和榮譽感,就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褒獎。當學生的技術動作做得規(guī)范準確時,應適度給予表揚和激勵,產生一種標榜的作用,使被激勵學生產生成就感。表揚與激勵不應是空洞的,要在細節(jié)上提出針對性意見。給學生設置一些可達到的現實目標,通過語言的激勵來趨使產生動力,在實際學習中,通過語言、肢體上的表現形式促使學生認識到自我價值,進而提高學習上的積極性。
[1]施大發(fā)基于行為導向教學法的現代職教新模式及其應用[J]機械職業(yè)教育,2007(11).
[2]苑敏,蘇英志行為導向教學法在專業(yè)課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yè),2008(03).
[3]薛穎鐵陳小剛論行為導向教學法在普通高校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導刊,2007(09).
[4]漆玲玲論多元智力理論與創(chuàng)造教育[[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5(5).
[5]任魏娟職業(yè)教育項目教學法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1(04).
[6]葦麗梅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中應用[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0(09).
[7]宋莉瑩基于行為導向的對外漢語教學法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11(12).
[8]羅慧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高校健美操選修課中的應用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5).
[9]周剛淺談行為導向教學法在技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2008(05).
四川省教育廳課題一般項目“跆拳道與中國武術文化符號雙向契合研究-以段位制為例”(項目編號:16SB0046)。
魏勝輝(1982-),男,河南洛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跆拳道武術教學與實踐,講師,四川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