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東方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并不一定要有親身的經(jīng)驗才會學到新的行為,透過替代經(jīng)驗,也就是觀看別人的行為也會學到行為。而媒體就是替代經(jīng)驗最大來源之一[1]。信息時代,傳媒與運動的關系猶如水與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看待兩者的關系應該利弊共觀。體育媒體一方面為人們獲取體育信息、形成正確體育價值提供便捷渠道,另一方面又影響著人們對運動比賽的知覺,無形中可能會傳播某些錯誤的規(guī)范與價值。體育解說是專業(yè)的體育解說員以體育賽事為服務客體、以賽事受眾為服務主體的智力性工作[2]。解說員在運功項目普及、規(guī)則解說、豐富群眾運動感官體驗、傳遞運動精神和價值觀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其播報方式與行為不僅能增加運動比賽的娛樂性和刺激性,而且影響著受眾的信息判斷、價值觀念及行為表現(xiàn)。
“解說”可依字意理解為解釋、說明;體育解說是對體育運動比賽狀況、規(guī)則判罰等主要信息及運動員個人信息、風土人情等次要信息進行清楚地描繪與說明的傳播行為。資訊提供是體育解說的最基本的功能。解說是重要的傳播媒介,由于面對的受眾廣泛,因此具有一定的輿論導向、政治和社會功能。同時,解說也是一種語言表現(xiàn)藝術,具有審美價值與娛樂功能。其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1)提供知識資訊及教育功能。提供受眾體育項目的知識、規(guī)則與發(fā)展演變、運動員信息、舉辦比賽國家人文地理等資訊,并教育民眾運動學習與參與、激發(fā)愛國情懷和生活熱情;(2)引導與娛樂功能。通過體育文化傳播,豐富群眾業(yè)余生活,娛樂身心,引導群眾趨向健康生活,改變生活方式;(3)宣傳與鼓舞人心功能。傳播比賽盛況和國家體育發(fā)展地位,改善與維護國家形象,增進民族和國家認同感以及鼓舞人心,傳播為國爭光、國富民強的自豪感。
(1)主客關系。解說好與壞的評價很重要的一點取決于受眾的喜歡程度。這就要求解說員要有視觀眾為“客人”的服務精神,要將最具專業(yè)、最有價值的信息提供給“客人”?,F(xiàn)代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的使用打破了過往體育解說單向、滯后、被動的反饋系統(tǒng)[3],信息流變得雙向主動、快捷方便。解說員小小口誤即刻會受到觀眾的質(zhì)疑,因此受眾對解說員又具有反客為主的關系。
(2)具有共同愛好與話題的“聊友”關系?,F(xiàn)代信息社會,受眾獲取體育信息的高速、快捷、便利且互動性強,使解說員掌控信息的霸權地位日益降低,解說員與受眾的關系轉變?yōu)閲@同一話題表達觀點、相互切磋的,平等交流的聊友關系。
解說員在播報運動比賽時使用渲染方式和夸張的語言,而非客觀、忠實地陳述比賽狀況,可能會影響到聽眾對比賽的知覺。當解說員播報傾向與受眾期望相一致時,會增添播報內(nèi)容的有趣程度。反之,則會出現(xiàn)不道德,甚至是反叛與反抗行為。對受眾而言,如不注重播報信息的選擇、判讀,則會深受其影響。比如在解說籃球或足球比賽場上的暴力行為時,解說員以合理沖撞行為予以解釋或過分地渲染暴力行為,觀眾就會產(chǎn)生認同或模仿運動情境運動員的行為表現(xiàn),滲透到受眾體育活動參與中。他們在體育活動中就會表現(xiàn)出暴力行為,并認為是正當行為,這對體育的真、善、美價值和公平競爭的精神傳頌無疑是損害的。
案例1:“解說門”事件
第18屆世界杯足球賽1/8決賽意大利與澳大利亞的比賽中,某知名解說員語出驚人:“偉大的意大利!意大利萬歲!不要給澳大利亞人任何的機會!法切蒂、卡布里尼、馬爾蒂尼在這一刻靈魂附體!勝利屬于意大利!希丁克,他失去了自己的勇氣,他終于自食其果!他們該回家了……”。感情色彩異乎尋常的濃重,引起國內(nèi)媒體或網(wǎng)民軒然大波且各執(zhí)一詞,甚至有傳言引起兩國外交活動的一些變動。如“黃健翔瘋了?”“黃健翔怎么了?”“間歇性神經(jīng)??!”“真的很想嘔吐!回家喊你的意大利萬歲去吧!”。與之相反的“黃健翔像個男人!”“他的境界太高了!”“真男人的吶喊!”等支持語也隨之而起。國外媒體也競相評論,意大利《安莎社》評論:“在比賽的評論過程中,黃健翔證明了自己對意大利隊有深刻的了解?!庇N量最大的報紙《每日鏡報》:“由于在世界杯意大利隊1:0戰(zhàn)勝澳大利亞隊的比賽中帶有強烈傾向性的評論,一位中國最知名的體育節(jié)目評論員已陷入事業(yè)的低谷?!薄睹缆?lián)社》認為“黃健翔的激情爆發(fā)——其中包括將澳大利亞隊視為‘爛隊’——偏離了正常的解說基調(diào)”。社會評論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也夫認為,黃健翔的失態(tài)是因為移情過分:“為本國球隊動感情,再怎么激動社會都能接受;你為別國動感情,這就叫移情。移得過分了,就不合時宜[4]?!敝簏S健翔道歉并辭職(摘自:大河網(wǎng))。
案例2:上海解說員周亮辱罵江蘇舜天隊員的“蘇北狗”事件
2014年足協(xié)杯半決賽首回合,舜天做客虹口挑戰(zhàn)申花。周亮在直播中播報球員出場名單時,直接辱罵舜天球員為蘇北狗。新浪評論其為“中國體育解說最惡心的一幕”;中國青年網(wǎng)也言“出了口舌之氣丟了職業(yè)素質(zhì)”。英國著名媒體《衛(wèi)報》則將周亮的言論定性為歧視性事件,與意大利足協(xié)主席卡洛塔維奇奧的種族歧視言論并列(塔維奇奧曾經(jīng)辱罵黑人球員為“吃香蕉的非洲佬”)。此事件引起廣大球迷不滿,后周亮以道歉、開除離場。黃健翔與周亮的解說風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反思,如果說案例1是媒體播報中解說員個人偏好與傾向的情緒表達,那么案例2則是一種喪失職業(yè)操守的,有悖于體育從業(yè)者基本品質(zhì)的,對受眾造成傷害的行為。
CCTV體育評論部主任張斌用失聲、失態(tài)、失禮、失常來評論黃健翔的表現(xiàn),說明至少有三個層面的爭辯糾纏其中:其一,在體育解說中,解說員是否可以表現(xiàn)自己的偏好與傾向?其二,黃健翔的非常激情是否有意義?其三,黃健翔的解說和行為是否存有“立場錯誤”?這一評論深刻揭示了體育解說的工作實質(zhì)。解說要站對立場,須遵循解說的本真意義,努力在客觀性與傾向性之間尋求“度”的平衡。客觀性是新聞報道的理念基石,而解說評論和解說員的激情與感情傾向,容易致使與解說員的情感偏向相反的受眾難以接受解說內(nèi)容,甚至視為對自己一方的侮辱,如球迷之間對壘即是最好的例子。面對比賽雙方,解說員應屬于中立者,不能替勝利者做啦啦隊,也不可為失敗者作墓志銘。規(guī)避解說的激情化,就要多用中性詞,淡化主觀色彩,合理控制情緒,使用適當句法,確保解說的公正與客觀。當然,體育比賽的解說是以滿足大眾娛樂、感官需求為主,平淡直述對新聞媒體傳播的收視率和受眾的感官體驗都會有負面影響。這就要求解說員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最合適的平衡點,使自己的解說既富于激情,又給受眾積極的、正面的知覺感受。
不同特性的受眾對解說內(nèi)容會有選擇性注意,解說員對受眾的影響更應該說是一種說服。Petty&Cacioppo(1986)[5]提出說服的兩條路線:第一條是中心路線。人們會注意傳播者傳達信息的真實性,當事實合乎邏輯,人們就會被說服,對所聽到內(nèi)容加以思考與分析。這種現(xiàn)象就是說服的中心路線(或稱之為解說信息內(nèi)的影響);而另一條為周邊路線。有時人們會只注意信息的表面,如傳播者是誰,而忽略傳播者所傳達信息的邏輯性(信息外圍的影響)。若信息外的特性是合理的,如果傳播者具有吸引力和專業(yè)能力,受眾就會被說服。當人們對信息事實有一點程度的了解與把握時,會選擇中心路線;而對信息事實不清晰時則會關注傳播者是誰,權威性與可靠性、專業(yè)性如何。這也說明了權威媒體與非主流媒體,知名解說與非知名解說對受眾的不同影響。如央視主流媒體與網(wǎng)絡評論留言對受眾說服程度就不同。這里,傳播者的專業(yè)程度與形象成為影響受眾接受信息多少和信息判讀的關鍵要素。如觀看一場球賽,對規(guī)則相對清晰的受眾,在聽解說的同時會對信息進行再加工,添加自我判斷;而了解程度不深的一般觀眾則會“說什么聽什么”,因此其受解說影響程度更大。
受眾選擇在處理信息路線時會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處理動機;二是處理能力[6]。動機包括求知需求、個人責任及切身相關性等。如切身相關是指信息對受眾是否重要或有意義。所傳播信息與受眾切身性愈高,受眾對信息內(nèi)容就更加關注,受到中心路線的影響也愈高。如上述兩個事件中,球迷與非球迷會有不同的反應,球迷就是切身的相關者。我們可以視處理動機為影響的前期背景因素,受眾對解說或比賽關注度越強、求知欲越熱就越容易走中心路線,與解說的信息內(nèi)容聯(lián)系就越密切。
在處理能力因素上主要包括分析、重復、信息理解力和先前知識儲備[7]。當傳播信息與受眾先前知識組織結構相關時,受眾越有能力判斷信息,對信息內(nèi)容會更加關注,受中心路線影響也就愈高。以此推論,本身具備較豐富運動經(jīng)驗的受眾,切身性高且具備先前知識,有能力對信息內(nèi)容作出判斷,會以中心路線來處理播報內(nèi)容,而不受解說員播報所影響。如觀看NBA球賽,雙方出現(xiàn)明顯的肢體沖撞時,解說員刻意陳述肢體沖突動作是有意圖地攻擊對方,而不是說明肢體意圖是否合法,此時有豐富運動經(jīng)驗的受眾會注意解說員陳述內(nèi)容,再與自我運動經(jīng)驗結合加以判斷。而無運動經(jīng)驗的受眾則不去思考解說員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的真實性,因為缺乏信息的辨識能力,因而更容易被解說員說服。因此,解說對受眾的影響,還會受到受眾自身知識儲備、解說員的專業(yè)知能、職業(yè)素養(yǎng)、人格特征等多種因素所影響。解說對受眾的影響亦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完全歸咎于解說員。
我國憲法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的權利[8]。從刑法和民法通則的有關規(guī)定來看,自由言論也是有法律限制的,如公民不得利用言論自由來侮辱、誹謗其他公民的人格;不得利用言論自由煽動和顛覆政府,危害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體育解說員作為公民,首當應遵守憲法之言論規(guī)定,堅定立場。
其次作為媒體從業(yè)人員和發(fā)表公開言論的公眾人物,公正、客觀、理性、平衡,是解說工作的基本原則和職業(yè)操守。解說員有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對賽場競爭雙方有自己的價值判斷無可厚非;另一方面,有的解說員覺得自己必須以夸張的播報方式增加比賽的刺激性和戲劇性,才能吸引或留住更多的觀眾。這也屬于合法的個人行為,但言語過激,發(fā)表地域歧視的“語言暴力”等不恰當語言或行為,就既違背法律規(guī)范、基本職業(yè)操守,又違背體育的真諦——“在公平競爭中尋求友誼和自我突破”。解說中的客觀、中立與激情、傾向之間應該存在界尺與平衡,即適度傾向的尺度把握。這種適度傾向其實是在處理與受眾的互動關系,體育解說員應該從價值觀、受眾群體、比賽事實、輿論以及真情實感等五個方面把握自身在解說過程中情感傾向的尺度[9]。解說員的情感傾向應與受眾的價值傾向大體一致。以“解說門”事件為例,假如比賽雙方為中國隊與澳大利亞隊,因為替中國隊加油與廣大受眾的國家、地區(qū)、民族等身份認同和感情認同相一致,或許可獲得受眾的廣泛認同;而當解說身份認同不明顯時,解說員依個人好惡進行解說,傾向過度就會傷害另一方。因此,這樣的所謂客觀公正并不是普適的。
此外,解說還要與比賽事實相吻合,對于競賽中犯規(guī)、違例等要真憑實據(jù),不可指鹿為馬。要力爭從旁觀者的角度使受眾從競賽雙方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審美,切勿以自我為中心,過度自我情感宣泄,擠占受眾欣賞的空間。對比賽敘述與評判要遵循體育真、善、美的精神追求,拒絕有失公正和導向的缺失。
解說是為觀眾服務的,為“本真式”解說的本質(zhì)特征在于最大效度受眾提供有用且專業(yè)的信息。要知道什么樣的信息對受眾有用,解說員首先就要了解受眾的群體特質(zhì)、動態(tài)、偏好、情感等信息,然后在解說中從照顧受眾的角度,從解說內(nèi)容、播報方式、語境語調(diào)等等方面去迎合受眾對體育賽方的偏好,根據(jù)受眾前期經(jīng)驗的差異,明確解說方向,即能達成取悅觀眾的目的。
新媒體時代下受眾獲得信息的手段、途徑寬泛并且迅速,這打破了之前體育解說員信息壟斷的格局,由此造成受眾信息獲得繁雜多樣、真假難辨。這就要求解說員要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把關人”,要在信息篩選和判斷上保有專業(yè)性和嚴謹性,做好信息流的“過濾網(wǎng)”和“驗鈔機”。
遵循適度傾向的解說原則,必然涉及解說員的定位問題。定位于“裁判”盲目執(zhí)法,或定位于“球迷”宣泄個人好惡都欠妥當。正確的原則是,要持有良好的“媒體人”角色和社會責任行為規(guī)范,要有不違背服務大眾、遵循事實、客觀公正的專業(yè)理念和不利用掌握的輿論工具發(fā)泄私憤、不公正報道的道德準則。
目前觀眾對體育解說的專業(yè)性達到空前高度,以往身兼數(shù)項,依靠空話、套話萬金油式的解說已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現(xiàn)代解說一定程度上要求解說員對體育項目的理解程度甚至要深于裁判,解說要抓住比賽每個細節(jié)、準確判讀?,F(xiàn)場與轉播最大的不同就是轉播時信息會有所遺漏,因此解說員對技術動作不明、信息不準確的片段要學會適當回避,以減少因口誤或錯讀而影響受眾對信息的理解。
另外,解說員要有良好的情緒自控能力和對突發(fā)情況的應變能力。體育賽場牽涉的主客觀因素諸多,情形千變?nèi)f化,不到最后一刻勝負未果,這種懸念未決和瞬息萬變正是競技體育比賽的魅力和媒體、受眾的期盼。對待比賽的逆轉、違背常理或重大轉折、突發(fā)情況情形的解說,解說員要有良好的心理預判。既要保持適度激情的渲染,以滿足受眾的觀感體驗,還要控制好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保持與受眾普遍價值傾向一致,防止移情過分,對于不恰當評論或規(guī)則的誤讀要及時糾正或通過言語微調(diào)予以化解。
解說員播報與受眾運動經(jīng)驗儲備是一個互為的關系。前期有良好運動經(jīng)驗的受眾更為關注運動傳播媒體,信息接收更容易趨利避害;而體育媒體的重要價值之一就是提升受眾的運動經(jīng)驗,兩者互為相長。陳湘眉與廖主民( 2003 )[10]研究認為以正式訓練經(jīng)驗為運動知識的指標,應更能反映閱聽眾在該項運動知識上的差異,及凸顯切身性的影響,且具有正式訓練經(jīng)驗的閱聽眾較不會受到播報內(nèi)容的影響。由此,為避免解說信息的不利影響,應加大受眾體育知識的普及和體育人口素質(zhì)的投入,充分利用電視、微信等現(xiàn)代傳播媒體傳遞體育信息,認真實施體育理論課教學,加大學校體育理論課時及校園體育文化宣傳,促進民眾的體育普及,拓展體育生活化的多渠道發(fā)展,從受眾自身體育信息理解與把控來減少解說的不利影響。
體育解說員的價值傾向、語言表述和解說方式等播報行為,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受眾的運動價值觀念和行為表現(xiàn)。受眾在接受體育解說信息時會依中心和周邊兩種路線進行選擇,選擇周邊路線者受解說員影響相對更大。一個優(yōu)秀的解說員應風格突出、解說詳細、專業(yè)性強、信息量大。解說員不應以個人價值觀強加給受眾,而應學會留白,給予受眾充分的思考空間;不以驚爆性語言博得受眾關注。解說員要不斷加強運動專業(yè)知識和解說素養(yǎng)。既要正確解說相關項目的規(guī)則,做到不偏不倚,完整呈現(xiàn)比賽信息,又要研究受眾人群的特質(zhì)和項目的開展程度,以選擇恰當?shù)慕庹f內(nèi)容和表達方式,力求做到解說內(nèi)容專業(yè)化,表達方式風格化,傳達價值和解說性向大眾化。
[1] 陳湘眉,廖主民.電視運動播報和觀眾知覺-播報內(nèi)容、觀眾性別與運動經(jīng)驗的效應[J].中華體育,2004(2):50~60.
[2] 王東林,張德勝,李菁,等.“本真式”體育解說的特質(zhì)及啟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12):33~37.
[3] 林小榆,葉紫辰.當今體育解說面臨的新媒體形勢及應對策略[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6):32~36.
[4] 大河網(wǎng)[EB/OL].http://www.dahe.cn/xwzx/rdtj/t20060628_558321.htm.
[5] Petty RE, Cacioppo JT. The elaboration like- lihood model of persuasion[J].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86,(7):123~205.
[6] Petty RE, Cacioppo JT. Issue- involvement of persuasive intent and involvement on cognitive responses and persuasion.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79(10):1915~1926.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zhengce/2014-03/21/content_2643049.htm,2015.6.6.
[8] 張欣,張德勝.淺析體育解說中的情感傾向[J].傳媒觀察,2014(4):29~31.
[9] 陳湘眉,廖主民.電視運動播報對觀眾暴力與樂趣知覺的影響[Z].臺灣運動心理學會學術研討會口頭發(fā)表,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