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
培養(yǎng)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途徑與方法的研究
楊輝
隨著學校素質教育的改革,很多學校加強了對學生身體健康的教育,但許多大學生對體育鍛煉意識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對于“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還有一定的欠缺,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也比較差。本文試圖從體育教學和體育社團活動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入手,從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技能和情感體驗等方面進行分析,探索培養(yǎng)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途徑與方法。
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體育教學;體育社團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11.120
近幾年,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終身體育意識的提高,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以及“健康第一”思想的確立,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這一任務日益擺在學校體育突出的位置。這一任務的完成質量不僅局限于大學時代的近期效益,關系到鍛煉習慣實施的后繼性,且對全民健身鍛煉的開展也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大學生對體育的認識由中小學的興趣、愛好和熱情的感性階段逐漸上升為對體育的意義、價值和功能的理性階段,在體育教學和體育社團活動中對他們進行體育意識、技能和習慣的培養(yǎng),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提供有益的信息,可以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因此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與行為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很有必要而且可行。本文就影響大學生鍛煉習慣形成的因素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為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最終形成提出有實際價值的參考意見。
“習慣是由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成為需要的自動化的行為方式?!斌w育鍛煉習慣是特定的情境刺激(場地、時間、器械、指導者等)和個體參與體驗活動之間通過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的能促進身體發(fā)展并達到愉悅情感的行動方式。因此,體育鍛煉習慣是體育鍛煉的需要與行為的直接聯(lián)系,是不需要外在監(jiān)督和個人意志努力即可實現(xiàn)的活動傾向。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是學校體育所要追求的目標之一。
根據(jù)體育人口的定義和體育鍛煉所要取得的良好效果條件,每周參加體育鍛煉不低于3次且每次活動時間不低于30min,所從事的體育項目達到與自身體質相適應的中等或者中等以上負荷(心率大于110次/min),持續(xù)時間1年以上才符合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標準。
3.1 掌握運動核心技術影響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
與中小學體育教學不同的是,大學的體育課內容多以注重運動技能的傳授為主,通過學習運動技能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在這種“運動技術核心論”的氛圍中,學生只有在體育課中掌握了一定的運動技能,并在此基礎上,通過自主的運動技術練習使得學生的運動技能不斷提高,才能使學生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從而迸發(fā)學生的運動激情,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3.2 良好的情感體驗影響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
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運動情感體驗才能增強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事實證明,提升學生求知的渴望,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愉快的運動體驗,會對體育的興趣大大增加,容易養(yǎng)成體育習慣。所以在體育教學中進行積極地鼓勵互動,增加團隊合作,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這對學生去參加體育運動起到了良好的催化劑作用。
3.3 合適的教學模式影響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
由于體育項目的豐富性,體育課主要以技術練習為主,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多多練習,使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獲得良好的運動體驗。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并在制度上和考核方法上強化學生的體育鍛煉技能,才能為長期的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打下基礎。
3.4 參加體育社團的運動環(huán)境影響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
體育社團就是以體育運動為目的或以體育活動為內容的社會團體。由于體育文化的群體性、社會性和多數(shù)人參與的非職業(yè)性等特征,成員都具備體育方面的某種條件,并按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每個人都有職能分工,并承擔著一定的責任和任務。身處體育社團之中,大學生在體育參與過程中的運動感知反饋相當豐富,受運動上志同道合者的評價、指導和鼓勵,使得他們形成按時參加體育社團運動的習慣,這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3.5 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影響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
通過調查表明,很多高校的體育運動設施匱乏,由于學校體育場館設施的維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學校體育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有些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在業(yè)余時間并不給學生開放,這也使得學生的鍛煉項目大大減少,鍛煉的積極性大大減少,體育社團或者體育課內容只能以此為依托進行開展,這極大的限制了學生的運動熱情,影響學生的運動情緒,這對于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很大的阻礙作用。
3.6 學校體育文化環(huán)境影響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
學校體育文化制度與體育文化氛圍是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和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的無形因素,學校體育文化包括學校內廣泛存在的體育觀念、思想、言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管理制度,以及體育設計和場地設施,校園體育鍛煉氛圍對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yǎng),建立正確的體育文化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4.1 高職體育課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影響力的實踐研究
4.1.1 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了良好的情感體驗,才能對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促進作用。教師是核心技術的直接傳播者,教學方法的運用、學校效果的體現(xiàn),學生在運動過程中良好的情感體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所以在教學內容上要體現(xiàn)開放式、自主式、合作式教學。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示范、演示、比賽等多種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在體育課上感受到真正的運動項目特點,深入淺出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技術概念,當學生建立簡單的技術定型后,再運用啟發(fā)式思維,讓學生進行思考。當然,在體育教學中,在學生進行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練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糾正,提出要求,給予指導,加強對動作的技術分析,教師的專業(yè)技術指導不僅能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掌握要領,而且能增強學生對運動的渴求。同時采用團隊比賽的模式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小組比賽中體會到團結和拼搏的氛圍,在追逐勝利的氛圍中感受運動的快樂,增加運動的樂趣。
4.1.2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體育意識的灌輸,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價值觀
高校體育應以現(xiàn)代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推進健康育人,把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樹立終身健康意識緊密結合起來,體育課程的安排應以鍛煉和養(yǎng)護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學生灌輸終身體育的思想理念,加強健康教育的內容。使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不但要掌握相關的體育技能,而且要擴充體育保健知識,運動防護知識、營養(yǎng)知識、心理健康知識等,使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逐漸內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注意意志品質和體育鍛煉行為的養(yǎng)成,形成終身體育的態(tài)度,從而調動他們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4.1.3 學校應增加選項課教學內容,發(fā)揮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
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體育娛樂項目的增多,大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內容也不再局限,學校應通過對學生需求的調查與分析,結合學校的體育師資和體育資源狀況,增加除了基礎體育課之外的其他能滿足大學生體育興趣、愛好和需要的體育選項課內容,發(fā)揮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大多數(shù)學生要求體育項目娛樂性和刺激性并存,學校應開設相關選修課增加學生體育鍛煉內容的豐富性,從而更好的發(fā)揮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
4.1.4 學校應加大經費投入,提供保證進行體育活動的基礎設施
體育設施的建設是保證學生體育鍛煉的基本條件,學校應該將經費投入納入校級財政預算之中,做到??顚S茫WC日常體育活動的正常開展。學校應該給學生提供充足、安全、方便的體育設施場地和器材,并根據(jù)在校師生的數(shù)量配備體育器材,這樣才可以依照不同學生的體育項目學習興趣進行多面選擇。
4.2 高校體育社團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影響力的實踐研究
4.2.1 豐富的體育社團文化推進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
每個體育社團都有自己特有的社團文化,體育社團中朋輩間共同的興趣愛好、彼此之間的鼓勵和競爭,運動過程中的及時反饋,使大學生運動的自我效能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這對介入運動起到了積極的良性作用,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大學生加入體育社團,已經做好了深入介入某項運動的心理準備,所以這種社團運動文化的刺激帶給大學生的運動動機更加強烈。而體育社團有明確的體育目標,也通過比賽展示個人或團體專業(yè)水平,獲得較高的個人專業(yè)運動能力評價,這種通過建立恰當?shù)?、有挑?zhàn)性的、任務明確的目標對大學生定時進行體育鍛煉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4.2.2 學生自主管理體育社團的模式促進了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
以體育活動為載體的體育社團有其娛樂功能,讓大學生在學習之余充分享受體育社團組織的活動或比賽所帶來的成就感。由于是興趣愛好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務,自己組織各項賽事尤其是在社團比賽的過程中,為了使其掌握的運動技術更加嫻熟,社團內同輩之間的相互切磋交流,共享了信息,相互的交流鼓勵增進了感情。這種管理模式不但使核心技術得到練習,其比賽中團隊之間的合作性和全身心投入比賽所帶來的樂趣也促進了身心和諧發(fā)展,對體育價值的認識更加深刻,這為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養(yǎng)成鍛煉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4.2.3 納入學分管理體制的體育社團活動有利于促進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
現(xiàn)在各大高校都在實行學分制管理,所謂的學分制管理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管理制度,它以學分計量學生學習量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我國普通高等院校多數(shù)實行學年學分制。大學生參加體育社團的表現(xiàn)納入到學校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中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一種激勵機制,學生參加體育社團,取得了某方面的成績,學生的綜合素質測評有了加分,不僅增加了課業(yè)成績考核機制的籌碼,也更好地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和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從而養(yǎng)成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
4.3 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形成校園良好體育氛圍
校園體育文化具有強烈的個性,以社會文化為其背景,滋生于社會而又不同于社會文化的一種特殊文化,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學校體育制度的建設是形成體育文化建設的有力保證,在此基礎上開展豐富的體育文化活動,增加群體的向心力與凝聚力,達到深層次的群體意識。校園體育群體共同的價值認同、價值取向、心理特征、行為方式,通過模仿、認同、暗示等心理機制,使不同行為的個體慢慢內化其共同的價值觀,達到與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所以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校園體育環(huán)境,發(fā)揮其熏陶作用,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主要體現(xiàn)在掌握運動核心技術、獲得良好的運動情感體驗和通過運動興趣的迸發(fā)主動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依此為突破口,將體育課和體育社團結合起來,整合學校體育資源,不但夯實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術,而且引導學生將良好的運動情感體驗轉化成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并從全身心發(fā)展的角度進行終身體育健康意識的灌輸,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動機和運動需要,最大程度的培養(yǎng)學生體育習慣的養(yǎng)成。
[1] 張可斌.大學體育課對學生體育習慣養(yǎng)成的促進與激勵[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5(5).
[2] 莫連芳.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概念的界定[D].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yè)) 博士論文 2000年度
[3] 游江波,等.體育教學有效促進學生體育習慣養(yǎng)成的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9.9(5).
[4] 龍志偉.現(xiàn)形體育課程模式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的影響[J].教學與管理.2001.1
[5] 魏振彬.高職體育教育應注重對大學生體育健身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J].民營科技.2011(6).
[6] 梁紅霞.試析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的因素[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4).
[7] 邵偉德.學校體育學理論與教改探索[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12:41,117-119,168-180.
[8] 馬啟偉主編.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3.
楊輝(1961.4-),男,湖南長沙人,本科,講師,江門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