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起司法鑒定投訴引發(fā)的思考"/>
胡祖平(浙江漢博司法鑒定中心,浙江杭州310007)
?
司法鑒定人權利保障問題研究
——從一起司法鑒定投訴引發(fā)的思考
胡祖平
(浙江漢博司法鑒定中心,浙江杭州310007)
摘要:司法鑒定制度是司法制度中一項基礎性制度,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一批與司法鑒定活動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相繼出臺,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范了司法鑒定活動。但現(xiàn)有的法律法規(guī)大多是從司法鑒定人的義務角度出發(fā),強調了對鑒定人的義務要求和責任追究,而很少提及如何保障司法鑒定人的權利,從而忽略了對鑒定人權利之保護,至少在鑒定人權利保護制度的構建方面關注的程度不夠??芍^義務要求有余,而權利保障不足。司法鑒定人的權利是指法律賦予司法鑒定人為一定行為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經法律規(guī)定而成為司法鑒定人執(zhí)業(yè)的權利保障。從切實保護司法鑒定人的角度出發(fā),對我國司法鑒定人權利保障制度的構建和完善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司法鑒定;司法鑒定人;權利保障
司法鑒定制度是司法制度中一項基礎性制度,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一批與司法鑒定活動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相繼出臺,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范了司法鑒定活動。但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法律法規(guī)多是從司法鑒定人的義務角度出發(fā),強調了對司法鑒定人的義務要求和責任追究,而很少提及如何保障司法鑒定人的權利,從而忽略了對司法鑒定人權利之保護,至少在司法鑒定人權利保護制度的構建方面關注的程度不夠??芍^義務要求有余,而權利保障不足[1]。司法鑒定人的權利是指法律賦予司法鑒定人為一定行為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經法律規(guī)定而成為司法鑒定人執(zhí)業(yè)的權利保障。下面就從一起鑒定案件的投訴來探討當前形勢下司法鑒定人的權利保障問題。
2010年6月9日,某司法局給某司法鑒定機構送達一份《調查通知書》,通知書中稱2010年5月2日,當事人魯某投訴你鑒定中心出具的對其簽名的司法鑒定存在如下問題:(1)鑒定文書中未附“筆跡特征比對表”,違反了司法部頒發(fā)的《司法鑒定文書規(guī)范》第八條之規(guī)定;(2)出具的鑒定意見以及司法鑒定人在出庭接受質詢時未能合理解釋筆跡特征“符合點”與“差異點”;(3)司法鑒定過程中使用的鑒定方法是你鑒定中心自編方法,違反了相關法規(guī);(4)出庭人員在鑒定文書上署名是“授權簽字人”,而非司法鑒定人,對“授權簽字人”在司法鑒定中的權利義務及地位有疑義;(5)該案司法鑒定人之一的職稱為“助理工程師”,投訴人對助理工程師能否出具司法鑒定意見書存有疑義;(6)對司法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詢收取的費用存在疑義。司法局要求司法鑒定機構在一周之內對以上問題給與書面陳述和說明,同時提供鑒定檔案復印件(全套)、相關司法鑒定人執(zhí)業(yè)證復印件等證明材料。
從當事人在鑒定投訴中提到的內容和司法局在處理這起投訴的方式上,我們不得不對當前形勢下司法鑒定人在從事司法鑒定過程中的權利保障問題進行思考。
1.1應切實保障司法鑒定人獨立進行司法鑒定活動的權利
司法鑒定運用的是科學技術和專門知識。由于科學技術自身的特殊性和鑒定意見的證據(jù)要求,決定了司法鑒定具有高度的獨立性,而保障司法鑒定獨立性對提高司法鑒定質量和水平具有決定性意義[2]。
司法鑒定人獨立進行司法鑒定不僅僅指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必須是獨立的法人組織和自然人,更是指司法鑒定人的司法鑒定活動獨立,不受機關、團體、社會組織和個人(包括訴訟當事人)的非法干擾。如同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一樣,司法鑒定人也應獨立行使司法鑒定權。這里指的司法鑒定活動即司法鑒定人的活動,包括司法鑒定方案的制定、司法鑒定的實施、鑒定意見的出具、司法鑒定人出庭質證等,這些都必須獨立進行。司法鑒定行為是司法鑒定人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對專門性問題進行檢驗、鑒別和判斷的活動,屬于個人行為。司法鑒定人應當依法獨立、客觀、公正地進行司法鑒定,并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蓋章,司法鑒定人有權獨立出具鑒定意見而不受任何外界力量干涉,同時,其應對鑒定意見承擔法律責任;司法鑒定人向法院出具鑒定報告時,即使有多名司法鑒定人,亦僅制作一份鑒定報告,多人參加鑒定對鑒定意見不一致的,有權在多位司法鑒定人參與鑒定的案件中保留自己不同鑒定意見的獨立鑒定權,否則會嚴重影響到司法鑒定工作質量而受到委托人、當事人和社會的質疑,進而嚴重影響到司法鑒定的獨立性。
該案鑒定投訴的第一個訴求,“鑒定文書中未附‘特征比對表’是否違反《司法鑒定文書規(guī)范》需要”就有妨礙司法鑒定人獨立進行鑒定之嫌。首先,我們知道,筆跡特征比對表就是司法鑒定人在實施鑒定過程中就自身對筆跡特征認識的一個檢驗紀錄,最初是用鉛筆進行描繪的。后來隨著技術的進步才發(fā)展到復印粘貼、計算機輔助制圖等手段,但其作用并未發(fā)生變化。一個案件中的筆跡特征比對表不是唯一的,它因不同司法鑒定人的不同認識而不一致,這充分反映了每個司法鑒定人對案件進行獨立鑒定的過程。因為當前的法律法規(guī)要求具有法律效力的鑒定意見的出具至少應有兩名以上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因此如果僅選取一份特征比對表附于鑒定文書中,很難代表其他司法鑒定人的認識過程,就侵犯了司法鑒定人的獨立鑒定權,如果將參與鑒定的所有司法鑒定人的特征比對表都附上,又缺乏統(tǒng)一性而顯得不嚴肅。其次,《司法鑒定文書規(guī)范》第八條規(guī)定:“司法鑒定文書附件應當包括與鑒定意見、檢驗報告有關的關鍵圖表、照片等以及有關音像資料、參考文獻的目錄……”,但筆跡鑒定中的特征比對表不是《司法鑒定文書規(guī)范》中所指的關鍵圖表,而是檢驗紀錄,而檢材圖片和樣本圖片是鑒定結果得出的關鍵之處,應被視為關鍵圖片而附在鑒定文書中,而“特征比對表”作為不同司法鑒定人的檢驗記錄保存在鑒定檔案中即可。
此外,本案投訴第二條即認為“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時并未‘合理解釋’筆跡特征的‘符合點’和‘差異點’”,所以不滿意而提起投訴。我們知道,筆跡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按被司法鑒定人自身的書寫習慣在一定范圍內運動變化的。每個人的筆跡之間都有相同的特征(即符合點),又有不同的特征(即差異點),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筆跡鑒定人就是通過鑒定解決哪些特征是本質的特征,從而得出鑒定意見的。而這時,與鑒定意見的利益密切相關的一方必然就會咬住一點不放,所以很難讓他在口頭上認同司法鑒定人的觀點。司法鑒定人對鑒定意見具有最終解釋權,即司法鑒定人獨立地陳述自己的鑒定意見、闡述依據(jù)的方法及其科學性,通過出庭質證對鑒定意見作出最終解釋,使得事實裁判者(法官)將復雜難懂的專業(yè)知識變得通俗易懂。而以鑒定意見及司法鑒定人在出庭作證時的解釋是否能讓當事人滿意和理解作為出發(fā)點來衡量司法鑒定人出庭的效果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切合實際的。這也是對司法鑒定人獨立闡述自己鑒定意見權利的一種保護。
1.2司法鑒定人在出庭作證中的經濟補償權和庭前準備權等權利應予保障
隨著社會法治的不斷健全和公民法律意識的逐漸提高,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司法實踐,漸成常態(tài)。相關的著作和文章均對此進行了大量的論述,但是多數(shù)專家都是作為法定義務來規(guī)定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行為的,從司法鑒定人的義務角度強調出庭的重要性,而很少注意到司法鑒定人在出庭作證時的權利保障,更未從制度上來保障司法鑒定人的權利。在此案鑒定投訴中,就有充分的反映。
首先,司法鑒定人因出庭所產生的費用應有誰支付?按何標準進行支付?這些法律未有定論。對司法鑒定人來說,出庭作證前后要耗費一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同時對特定問題進行鑒別判斷及出庭作證也會導致一定的時間損失。因此為了公平起見,絕大多數(shù)國家都規(guī)定司法鑒定人享有獲得經濟補償權。而在審判實踐中,司法鑒定的出庭鑒定費用的收取相當有難度,雖然現(xiàn)有法規(guī)原則上規(guī)定了司法鑒定人出庭可收取費用,但沒有明確規(guī)定這筆費用的補償標準,費用承擔主體、費用來源等也未作規(guī)定,該項費用的核算尚處于“空白”狀態(tài),從而常常因交納該費用的義務人拒絕交納而導致費用收取不能。本案投訴第六條就是對該案司法鑒定人收取出庭費金額的疑義。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本案的出庭費按兩天計算,包括誤工費及差旅費,僅收取三千元。爭議點在于:本案司法鑒定人因有教學任務,每周僅有一天半的連續(xù)時間可到外地參加庭審。為了保證教學和庭審的時間和質量,只能選擇乘坐飛機(且按相關規(guī)定乘坐火車時間超過八小時的,可以乘坐飛機)。而本案當事人包括主審法官均認為司法鑒定人不應乘坐飛機,法官甚至說,“我們院長出差都是坐火車,你憑什么坐飛機?我就不同意你坐飛機!”可見保障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的經濟補償權是何等的艱難,任重道遠。
其次,通知司法鑒定人出庭的書面通知應提前幾天送達司法鑒定人?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是鑒定工作的延續(xù),但并不是每個案件的必須構成,畢竟有大量的案件并不需要司法鑒定人出庭。為了保證出庭的效果,司法鑒定人在出庭之前有必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包括資料的準備、檔案的整理、必要時制作幻燈圖片等,這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因此給司法鑒定人預留出一些時間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做好出庭準備對保證按時、有效出庭至關重要。本案中法院曾先后三次通知司法鑒定人出庭:第一次是2009年12月24日收到的要求司法鑒定人在2009年12月29日上午9時出庭,但因該《出庭通知書》上沒有載明負責本案聯(lián)系人和聯(lián)系方式,無法與法官就具體的出庭事宜進行溝通而未能到庭;第二次是2010年3月23日收到的要求司法鑒定人于2010年3月25日下午2時出庭的通知書,也因收到通知的時間距出庭時間只有兩天,司法鑒定人來不及安排教學工作且出庭所需費用未能到賬而未出庭;第三次是2010年4月15日收到的《出庭通知書》,終于司法鑒定人在2010年4月30日到庭參加庭審。這些都表明,應該制定統(tǒng)一的規(guī)定以保證司法鑒定人擁有出庭前準備時間的權利。
此外,在開庭時,司法鑒定人的一些個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是否有必要公開?如果公開,勢必會對司法鑒定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再有,法庭是否應為司法鑒定人準備專門的座位?筆者一次出庭時曾被安排在被告人的位置,在提出反對意見后,才在旁聽席上被安置下來;司法鑒定人因出庭進入法院時,應該享有同律師一樣的安檢免檢權……凡此種種,均缺少明確的規(guī)定[3]。
1.3司法鑒定人在從事司法鑒定活動過程中的人身權利如何保障
盡管從法理上講,鑒定意見僅是若干種證據(jù)形式之一,并不必然成為定案的依據(jù),但從鑒定意見作為一種證據(jù)方式所提供的正是法院所缺乏的知識而言,其常常具有支配或左右整個訴訟及審判結果的影響力。雙方當事人都想獲得對自己有利的鑒定意見。因此,當事人可能用各種方法對司法鑒定人施加壓力,甚至是暴力手段。特別是在刑事訴訟中,由于案件的被告人都是基于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而被訴,受到懲罰,司法鑒定人作出鑒定意見后,司法鑒定人及其近親屬往往會因為鑒定而受到打擊報復,危及自己、家人的安全。據(jù)最高人民檢察院2007年統(tǒng)計,全國每年發(fā)生的證人、舉報人致殘、致死案件從20世紀90年代每年不足500件上升到現(xiàn)在每年1200多件[4],這里的證人包括司法鑒定人??梢?,司法鑒定人從事司法鑒定活動往往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因此,法律對司法鑒定人人身方面的保護極為重要。但目前我國法律僅對司法鑒定人的人身權利的司法保護作了簡單規(guī)定,而沒有規(guī)定相應措施切實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進而導致權利和義務的失衡。為了保證司法鑒定人做出客觀、公正的司法鑒定意見,免除司法鑒定人從事司法鑒定活動的后顧之憂,司法鑒定人應享有司法保護權。但是,我國對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的保護以及對其近親屬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的保護力度不夠。
具體到本案,有著明顯的體現(xiàn)。本案出庭地點是在東北的一個偏遠縣城,城中賓館屈指可數(shù),當事人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司法鑒定人的住處。司法鑒定人只能通過個人關系找到在當?shù)毓簿止ぷ鞯呐笥?,讓他全程陪同。出庭作證后,隨他繞開當事人的圍堵,迅速乘車離開縣城,開往附近的機場。沒想到出庭過后沒多長時間,當事人就糾集十多位親朋來到司法鑒定人所在的司法鑒定機構鬧事,要求撤回本案的鑒定意見。司法鑒定機構負責人幾番解釋仍不能勸退當事人的圍堵,報警后警察也以當事人并未有攻擊行為為由而無法介入,以至于嚴重地影響了該司法鑒定機構的正常工作。無奈,司法鑒定機構負責人只得以司法鑒定機構的名義給本案主審法院發(fā)函,以當事人圍堵司法鑒定機構而影響司法鑒定機構正常工作為由要求取消該鑒定意見后,當事人方才罷休。
1.4司法鑒定人獲得鑒定材料的權利如何保障
獲得鑒定材料權是司法鑒定得以開展的基礎,否則鑒定就會成為無米之炊。司法鑒定人獲得鑒定材料權一方面是指司法鑒定人有權要求委托人無償提供鑒定所需要的檢材、樣本。司法鑒定人在鑒定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提交的檢材、樣本不充分或不符合要求的,具有要求委托人補充檢材或經委托人同意后直接收取鑒定材料的權利;另一方面,為了保證鑒定過程中所依據(jù)的鑒定材料的真實性,用于鑒定的材料可能保存在第三方而不能提交到司法鑒定機構,這時司法鑒定人員就要和案件委托人共同去該機構現(xiàn)場取證,此時應該規(guī)定檔案保存的第三方須無償為鑒定取證提供方便。為了司法鑒定順利進行,在法律中應明確規(guī)定司法鑒定人進行司法鑒定時有獲得鑒定材料的權利,同時亦應規(guī)定,如妨礙司法鑒定人獲取鑒定材料的行為有何救濟措施。但遺憾的是,我國現(xiàn)行法律對此缺失,僅在一些規(guī)章中對此作了籠統(tǒng)規(guī)定。因此,司法鑒定人在鑒定過程中獲取鑒定資料時困難重重、步履維艱。本案在鑒定過程中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被司法鑒定人用作比對樣本的文件材料保存在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檔案中。按相關規(guī)定,進行筆跡鑒定,鑒定材料應該提供原件方可進行鑒定。但工商系統(tǒng)也有規(guī)定,存放在該局的檔案原件不得拿出檔案室。這樣司法鑒定人員就和該案委托法官約定時間共赴工商局現(xiàn)場取證并進行現(xiàn)場鑒定,但在取證過程中,該工商局工作人員拒絕讓司法鑒定人對鑒定材料進行掃描復制,理由是擔心會損壞檔案。經司法鑒定人多次解釋并保證不會破壞該材料后,仍不同意對其進行復制,無奈司法鑒定人員只好付費使用該工商局自行掃描并打印的鑒定材料的復制件。這樣無論從材料中字跡的清晰度還是與材料的其他條件都有很大限制。
結合我國司法鑒定人權利保護之現(xiàn)狀,借鑒國外的經驗,在未來我國司法鑒定人權利保護制度的構建方面應該以全國立法的形式,規(guī)定司法鑒定人應享有的權利并規(guī)定相應的配套措施。重點加強以下幾點:
2.1提高認識,切實保障司法鑒定人鑒定獨立權
司法鑒定獨立權是指司法鑒定人在司法鑒定活動中,為了保證鑒定意見的客觀性和公正性,獨立進行鑒定,實行司法鑒定人負責制,除依法接受法律監(jiān)督外,不受任何機關、團體、社會組織和個人的干擾的權利。一方面,司法鑒定機構應該獨立。司法鑒定機構必須是獨立的法人組織,司法鑒定機構相互之間無隸屬關系。司法鑒定機構的獨立最終是為了保證司法鑒定主體的獨立,因此司法鑒定機構應對司法鑒定人主體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和保障,并不得干預鑒定意見。另一方面,鑒定活動應獨立進行,不受機關、團體、社會組織和個人的非法干擾,訴訟當事人干擾鑒定活動也要承擔相應責任。在由數(shù)名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的案件中,如果司法鑒定人意見不能統(tǒng)一,則應在鑒定報告上說明不同意見,爭議的范圍、人數(shù)和理由,由法院進行判斷和采信。從而改變目前在鑒定實踐中下級服從上級、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做法。
司法鑒定人具有司法鑒定獨立權關系到司法鑒定工作質量,是司法鑒定工作的生命線。保障司法鑒定工作的獨立性,要在充分理解司法鑒定獨立性的基礎上,結合工作實際,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必要措施予以解決,根除影響司法鑒定獨立性因素。對有關基本法的修改上應使司法鑒定的啟動與舉證責任的承擔相一致,為保障司法鑒定獨立性創(chuàng)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這是保障司法鑒定人司法鑒定獨立權的希望所在。
2.2制定細則,健全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相關權利的保護
我國現(xiàn)有的一些法律法規(guī)大多從宏觀上規(guī)范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往往比較原則,可操作性不強,且多是規(guī)范司法鑒定人的作證義務的,在權利保障方面的確存在不完善之處。偶有規(guī)定或措施,也多為籠統(tǒng)表述,實踐中很少有可遵循的依據(jù),應盡快完善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細則,在強調司法鑒定人具有出庭作證法律義務的同時,切實保證其應享有的權利。如司法鑒定人有庭前準備時間權、獲得出庭報酬權,法庭專用席位權,等等,從而切實保證司法鑒定人的權利。利用好的制度鼓勵司法鑒定人出庭,為公正的判決提供有力支持。如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北京市司法局《關于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的規(guī)定(試行)》第五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決定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的,應當在案件開庭審理五日前以通知書的形式通知到需出庭司法鑒定人所在的司鑒定機構,由司法鑒定機構專門人員在送達回執(zhí)上簽收?!钡谑鍡l還規(guī)定:“司法鑒定人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作證所發(fā)生的交通費、住宿費、誤餐費和誤工補貼等必要費用,由申請方先行墊付,人民法院代為收取,由敗訴方承擔?!辟M用標準應由司法鑒定行業(yè)主管部門會同物價部門,根據(jù)技術成本、鑒定難易程度、當?shù)乜傮w物價水平確定具體的幅度范圍。我們還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如日本《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三條規(guī)定:“司法鑒定人可以請求交通費、日津貼費、住宿費、鑒定費、接受鑒定而需要的費用的支付或者償還”[5]。
2.3明確責任,完善司法鑒定人在從事司法鑒定活動中所享有的司法保護權
司法鑒定人所有的司法保護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司法鑒定人對侵犯司法鑒定人獨立鑒定的行為、打擊報復的行為有權向有關部門進行控告的權利。但目前法律對此沒有規(guī)定,更沒有具體規(guī)定由何部門來受理并處理。二是當司法鑒定人在進行鑒定或出庭作證時其本人或近親屬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或侵害時,有獲得司法保護的權利。保障司法鑒定人的人身不受侵犯的權利,我國現(xiàn)行法律在此方面的規(guī)定較少,再加上有些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對司法鑒定人的保護意識不強,執(zhí)行不力,致使司法鑒定人及其近親屬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投訴無門。我國立法時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建立完善司法鑒定人人身保護制度。筆者認為,立法上可以借鑒國外對司法鑒定人、證人的權利保護制度來完善我國對司法鑒定人及其近親屬的法律保護制度,把保護范圍從單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保護擴大到對司法鑒定人的名譽權、榮譽權及人格尊嚴權的保護方面,有些還要進行重點保護??梢愿鶕?jù)鑒定活動所發(fā)生的具體訴訟階段來明確實施保護的司法機關,對在保護司法鑒定人及其近親屬方面,失職的單位和個人要追究其法律責任[6]。司法保護權的具體措施為:一方面由公安機關負責司法鑒定人及其近親屬的人身、財產和人格尊嚴等的司法保護。在訴訟過程中,對司法鑒定人及其近親屬的姓名、住址、單位等應當嚴格保密;對重大案件和惡性案件的司法鑒定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的,公安機關應予以重點保護,例如24小時嚴密監(jiān)控;在法庭審理過程中,公安機關應注重對出庭的司法鑒定人的保護,防止其遭到迫害;對于有證據(jù)證明的可能對司法鑒定人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脅的,可借鑒英國的做法,采取變更姓名、遷移住所等特殊保護措施。另一方面,對威脅、恐嚇、打擊報復司法鑒定人及其親屬的行為要嚴懲。
2.4準確定位,細化司法行政管理部門職責,切實保障司法鑒定人的各項權利
司法行政機關作為司法鑒定的主管部門,除了應該進一步規(guī)范司法鑒定工作的管理工作外,還應該找準定位,為司法鑒定提供服務、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氛圍。司法鑒定要想在訴訟中充分發(fā)揮重要作用,就必須有一系列保障司法鑒定活動正常運行的規(guī)章制度,同時也應有一個多部門互相配合的外部環(huán)境。司法行政機構應該承擔起這個職責,聘請法學專家和權威司法鑒定人,共同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一整套司法鑒定規(guī)章制度;同時應該出面協(xié)調好公安、檢察、法院、工商、稅務、銀行及證券等部門,為司法鑒定的順利進行提供協(xié)調配合。在鑒定投訴中涉及到的諸如司法鑒定人資格、鑒定方法標準使用等非專業(yè)技術性的程序問題,司法行政機關可以直接予以答復。如本案鑒定投訴中的后三個問題涉及到司法鑒定人資格、鑒定方法標準等程序性問題,作為司法鑒定行政主管部門完全可以在受理投訴時直接給予答復,沒有必要要求司法鑒定機構或司法鑒定人再進行書面答復。這樣既節(jié)省了當事人的時間,也可以讓司法鑒定人有時間進行其他案件的鑒定工作。至于那些司法行政機關核準頒發(fā)的司法鑒定資格證,是否需要再讓司法鑒定機構附上復印件也有待商榷。
司法鑒定主管行政部門應該細化自身的工作職責,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有所為、有所不為,理順行政主管部門和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的關系,即應加強對司法鑒定活動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又要為司法鑒定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這對形成良性有序的司法鑒定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建偉.論我國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的完善[J].中國司法鑒定,2010,(5):22-27.
[2]李德清,龔重新.對保障司法鑒定獨立性的思考[EB/OL]. (2009-09-16)[2016-03-01].http://www.chinalaw.gov.cn/article/dfxx/dffzxx/hub/200909/20090900139760.shtml.
[3]劉建偉.關于我國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的幾點思考[A].何家弘.證據(jù)學論壇(第14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4]李曉光.最高人民檢察院:舉報人年受害案1200多件,將推保護新措[EB/OL].(2007-09-24)[2016-03-01].http://www. hnse.com.cn/news/2007/09/24/219162.html.
[5]日本刑事訴訟法[M].宋英輝,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115.
[6]沈策,李穎.試論我國司法鑒定人權利保護制度[J].中國司法鑒定,2005,(6):12-13.
(本文編輯:朱晉峰)
專題研討:道路交通事故技術鑒定研究
編者按:我國已經成為汽車生產和消費的大國,同時也是交通事故高發(fā)的國家之一,道路交通事故技術鑒定需要運用痕跡物證學、交通工程學、道路工程學、車輛工程學和法醫(yī)學等專業(yè)知識,是一項綜合鑒定技術。經過十余年的發(fā)展,我國從事道路交通事故技術鑒定的鑒定機構數(shù)量不斷增加,鑒定質量也逐步提高,但其鑒定內容、鑒定項目、鑒定技術、標準規(guī)范等依然存在許多問題,特別是技術層面需要從事這一領域的專家學者貢獻智慧,逐步解決。編輯部在本期邀請相關專家對道路交通事故鑒定的有關技術內容進行探索,包括EDR數(shù)據(jù)在速度重建中的應用、汽車—弱勢道路交通使用者事故的碰撞速度、側面剛度系數(shù)求解方法等。寄希望于此,能引發(fā)更多學者對道路交通事故鑒定專業(yè)的關注和研究。
Discussion on Safeguarding the Right of Forensic Appraisers —Thoughts about a Complaint against Forensic Appraisal
HU Zu-ping
(Zhejiang Hanbo 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s,Hangzhou 310007,China)
Abstract:The forensic appraisal system is a basic system in the judicial system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rule of law. In recent years,a number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ing to judicial appraisal activities have been issued,and to certain extent helped standardize the judicial appraisal activities. However,the exis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emphasiz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liability of apprais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bligation of the judicial appraisers,but rarely mention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right of judicial appraisers,thus ignor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of judicial appraisers and not paying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construction. Judicial appraisers’right refers to the capability of appraisers to perform certain conducts according to law,which are protected by law. Based on ten years experience as a judicial appraiser,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the right of judicial appraisers.
Key words:judicial appraisal;judicial appraiser;right protection
中圖分類號:DF8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671-2072.2016.03.003
文章編號:1671-2072-(2016)03-0020-06
收稿日期:2015-01-05
作者簡介:胡祖平(1962—),男,主要從事文件、痕跡檢驗、法醫(yī)學檢驗教學科研工作。E-mail:zjhbsfjd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