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p>
(井岡山大學,江西 吉安 343009)
?
論紅色資源的教學設計
□張?zhí)┏?/p>
(井岡山大學,江西 吉安 343009)
紅色資源教學設計是對紅色資源教學活動的事先安排或規(guī)劃。紅色資源的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教學設計者關于教學系統(tǒng)的認知便成為影響教學設計的至關重要因素。紅色資源教學系統(tǒng)的復雜性決定其設計需充分考慮系統(tǒng)的多樣性、非線性、不確定性、自組織性和混沌性。紅色資源教學系統(tǒng)的自身特性也提出了教學設計需要解決的特殊矛盾和沖突。紅色資源的教學設計在操作層面上通常表現(xiàn)為一整套系統(tǒng)化的步驟和程序,這些步驟和程序可以分為四個既緊密聯(lián)系又顯著區(qū)別的階段。
紅色資源;紅色文化;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簡要概括就是指統(tǒng)籌謀劃和有序安排教學諸要素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活動或行為。紅色資源的教育教學過程同以書本知識為主的教育教學過程有著根本的區(qū)別,涉及的教學諸要素既非常復雜又具有許多特殊的要求。紅色資源的教育教學主要是在室外現(xiàn)場組織教學,這一過程受室外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各種不可控因素的干擾非常之大。因此,統(tǒng)籌謀劃和有序安排紅色資源教育教學諸要素就成為卓有成效地開展教學過程的前提和基礎。從這層意義上說,紅色資源的教學設計是影響和決定紅色資源教育教學能否成功的至關重要因素。
教學系統(tǒng)是由若干相互聯(lián)系的教學諸要素按一定規(guī)則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這些教學諸要素主要有教師、學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環(huán)境等等。在不同學者的研究框架中,這些教學諸要素又有不同的歸類及組合,如有教學三要素說、四要素說、五要素說等。[1]P25教學系統(tǒng)的運行過程就表現(xiàn)為這些教學諸要素的相互依賴和相互作用過程。紅色資源的教學就是一個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既有一般教學系統(tǒng)的共性,同時又有自身的特性。
教學設計實際上是設計教學。設計是教學設計的屬概念。按照《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設計指的是在正式做某項工作之前,根據(jù)一定的目的要求,預先制定方法、圖樣等?!掇o?!返慕忉寗t是,設計指根據(jù)一定的目的要求,預先制定方案、圖樣等。教學設計的英語(Instructional Design)表達中,設計(Design)的含義也是策劃方案、繪制圖樣等意思。由此可見,設計一詞有三層基本含義,其一是目標導向,目標在設計中起著引領的作用;其二是事先的活動,謀劃行為至關重要;其三是應用性,設計的結果是可操作的方案。
教學設計既然是教學系統(tǒng)設計,教學設計者關于教學系統(tǒng)的認知便成為影響教學設計的至關重要因素。在早期人類的教學活動中,教學系統(tǒng)是簡單的,如早期人類在勞作過程中的技能練習與口耳相傳。經過長期的歷史演進,教學系統(tǒng)已經演化成典型的復雜系統(tǒng)。復雜性也因之成為教學系統(tǒng)的基本屬性。這種復雜性不僅表現(xiàn)為構成系統(tǒng)的教學諸要素復雜,以及教學諸要素之間的關系復雜。依據(jù)復雜性科學(復雜性科學興起于20世紀70-80年代,代表系統(tǒng)科學發(fā)展的新前沿,主要學科有耗散結構論、協(xié)同學、突變論、混沌學等)的揭示,系統(tǒng)的復雜性主要表現(xiàn)為多樣性、非線性、不確定性、自組織性、混沌性等方面。紅色資源教學系統(tǒng)作為一般系統(tǒng),顯然也具備這種復雜性。
就教學系統(tǒng)而言,多樣性主要表現(xiàn)為同一個教學系統(tǒng)因其內部諸要素的特質和組合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外部形態(tài),或者說可以有不同的教學模式并表現(xiàn)出不同的教學風格等。教學系統(tǒng)的多樣性鼓勵和包容設計者不斷設計出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案。
非線性主要指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不是“直線”式的關系。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認為教學系統(tǒng)是線性的,并以此推論教師教的越多,學生就學的越多。增時超量、機械重復、題海戰(zhàn)術等傳統(tǒng)教學中的通行做法,就是建立在教學系統(tǒng)是線性關系的理念之上。非線性深化了人們對教學系統(tǒng)的認識,反應在教學設計上就是更加強調教師與學生的交互作用,更加注重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不確定性主要指在教學系統(tǒng)中,教學效果或者結果具有隨機性和模糊性。教師的特定教導方式所產生的教學效果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樣的教導方式可能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同樣的教學效果也可能來自于不同的甚至是對立的教導方式。教學系統(tǒng)的不確定性要求人們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教學預設目標以及教學計劃的彈性,高度關注學生超越預設“教學軌道”的行為,從而因勢利導,促進教學發(fā)展。
教學系統(tǒng)作為由若干子系統(tǒng)復合而成的復雜系統(tǒng),其內部子系統(tǒng)的關系有簡有繁、錯綜復雜,表現(xiàn)為不同的層次結構。這種層次結構至少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分析和把握,一是從整體層面分析把握教學系統(tǒng)的運行,二是從系統(tǒng)內不同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和作用的緊密程度分析把握教學系統(tǒng)的子系統(tǒng)運行。從紅色資源教學設計的實踐來看,整體層面的教學設計在于精心創(chuàng)設一個高效的教學系統(tǒng),其結果表現(xiàn)為可操作的具體教學計劃或培養(yǎng)方案,所有教學諸要素都在該教學計劃或培養(yǎng)方案的規(guī)范統(tǒng)領下有序運轉。紅色資源教學子系統(tǒng)層面的教學設計涉及多項教學要素和多種內容,其中最重要的是課程設計。課程是教與學全部關系的總和,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紐帶,教學過程的實施以及教學內容的轉化都要通過課程環(huán)節(jié)才得以實現(xiàn)。
紅色資源教學系統(tǒng)課程層面的教學設計與整體層面的教學設計雖然都涉及到教師、學生、目標、內容、方式、環(huán)境等教學諸要素,有許多共性。也許正是這個原因,許多學者在研究教學設計時并沒有嚴格的區(qū)分課程層面的教學設計與整體層面的教學設計。其實,這兩個層面的教學設計差別還是很大的。首先是教學設計的主體不同。紅色資源課程層面的教學設計通常由一線任課教師承擔,任課教師不僅要進行教學設計,而且要親自操作實施。紅色資源整體層面的教學設計,通常是由主管領導和教務部門組織專家學者吸收任課教師參加共同承擔。他們負責制訂教學設計方案,但通常不需要親自操作實施。其次是范圍和內容存在差異。紅色資源課程層面的教學設計較為具體和微觀,更加注重教學運行的細節(jié)。整體層面的教學設計則較為抽象和宏觀,更多地是從總體上考慮教學的布局和結構。最后是側重點的區(qū)別。紅色資源課程層面的教學設計更注重教學策略的選擇和教學技術路線的安排,整體層面的教學設計則更加強調教學內容的取舍和教學方式的運用?;蛘哒f,紅色資源整體層面的教學設計主要解決“教學什么”的問題,而課程層面的教學設計主要解決“怎樣教學”的問題。本文在不作特別說明時,主要論述整體層面的教學設計。
紅色資源教學系統(tǒng)既有一般教學系統(tǒng)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集中表現(xiàn)在紅色資源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獨特的矛盾和沖突[2],從而必然對教學設計提出解決這些特殊矛盾和沖突的要求。這些特殊的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按照既有交通線路安排教學與按照歷史邏輯相一致的順序安排教學的矛盾及教學設計
紅色資源的教學是將紅色資源直接作為“教材”的教學。紅色資源主要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進行的革命活動及其結果,表現(xiàn)為物質形態(tài)、信息形態(tài)、精神形態(tài)的歷史遺存。[3]以紅色舊居舊址為典型的現(xiàn)場教學點,其承載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動是有著嚴格的時間順序和因果關系的。然而,由于這些舊居舊址在空間上的分布具有離散性,按照現(xiàn)有交通線路連接起來的教學點,不管怎樣排列,其順序與真實歷史事件的發(fā)生順序通常是不一致的。我們不能想象先講述事件的結果,再講述其他無關事件,最后講述事件原因的教學順序安排。這種空間干擾問題在書本知識的教學設計中不會遇到,因為文字表達的內容可以輕易超越空間編排在書本之中。不同空間發(fā)生的事件很容易按照時間和邏輯的順序,分成章節(jié)目寫進教材之中。人們的思維也毫無障礙就能排除空間上的干擾而按其內在的聯(lián)系理解。紅色資源的現(xiàn)場教學則很難排除空間上的這種限制和干擾。[4]人們只能在教學設計上下功夫,力求將這種限制和干擾盡可能減少。
從紅色資源的教學設計實踐來看,教學路徑的優(yōu)化組合與教學內容的精心編排是解決空間限制和干擾的主要方式。教學路徑的優(yōu)化組合實際上可以轉化為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求解極值(最優(yōu)或次優(yōu))的幾何問題。我們依據(jù)這種方法,在現(xiàn)場教學的總時間和總行程不變的情況下,將井岡山的紅色現(xiàn)場教學點組合成多個不同的模塊,每個模塊適應于不同的教學組合。不同教學組合的效果差別不大。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空間限制和干擾。精心編排教學內容是從教學設計上解決空間矛盾和沖突的更為有效的方式。通常的做法是在現(xiàn)場教學點設置相關的小專題。這類小專題既可以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又可以起到補充連接的作用,從而使整個教學的脈絡更清晰,邏輯更縝密。經驗表明,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效果更佳。
(二)單個現(xiàn)場教學點的內容都很好,所有教學點的內容合在一起卻難以反映整體狀況的矛盾及教學設計
以紅色舊居舊址為代表的現(xiàn)場教學點大致都是縣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承載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動無疑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內蘊的教育教學內容也非常生動具體,是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意志品格以及中共黨史和中國現(xiàn)代史教育的鮮活教材。[5]然而,這些現(xiàn)場教學點畢竟只是以發(fā)生在這個點的具體事例反映那段歷史,這些點的內容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個層面的重復,缺少歷史的縱橫深厚,表現(xiàn)為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并且由于各種原因,一些重要的革命歷史遺跡遺址并沒有被完整地保存下來。還有一些遺跡遺址因交通不便而無法前往。因此,在紅色資源的教學實踐中,即使將各個現(xiàn)場教學點所承載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活動全部匯總起來,也很難在整體上反映那段歷史。這就是以局部說明整體所不可回避的矛盾。
通過教學設計化解這一矛盾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安排專題課,運用講授的方法從整體上闡述那段歷史。專題講授既要保證自身體系的完整性和嚴密性,同時又要與全部現(xiàn)場點的內容相呼應,做到詳略得當,即現(xiàn)場缺省的內容由課堂專題教學補。但是這種方法不宜過多采用。我們的體會是三天左右時間的現(xiàn)場教學最多安排一次室內課堂教學。這樣的節(jié)奏大家容易接受。更有效的方法還是深度開發(fā)現(xiàn)場教學點的教學內容。這樣,在現(xiàn)場教學點的教學實際上是按兩條線路展開。一條線路是現(xiàn)場本身承載的事件和活動,與講解員的講解內容大致相同。另一條線路則是專門設計與整體教學相呼應的安排,其教學內容源于現(xiàn)場又超越現(xiàn)場,是整體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依托現(xiàn)場教學點開發(fā)的課程越多,就越能優(yōu)化紅色資源整體層面的教學設計。
(三)教學過程的運動性與教學管理的秩序性的矛盾及教學設計
紅色資源的教學主要是在現(xiàn)場進行教學?,F(xiàn)場教學同在教室內靜坐聽講的教學形式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教師和學生一直都在不斷的運動之中。即使在被稱之為“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的井岡山,紅色資源的現(xiàn)場教學點雖然很密集,但它們之間的距離也是相當可觀的,一天的教學行程平均下來可達到100公里左右。紅色資源的教學過程,在某種意義上是在汽車輪子上的運動教學過程。這就給教學管理和教學服務等方面都帶來了許多特殊的困難。現(xiàn)場教學是野外教學,天氣變化和交通狀況等都有可能對教學秩序造成巨大的沖擊?,F(xiàn)場教學點大都是熱門的紅色旅游景點,如織的人流也往往對現(xiàn)場教學秩序帶來極大的干擾,尤其在節(jié)假日,擁堵的影響可以導致現(xiàn)場教學無法進行。
教學設計作為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事先謀劃,在應對紅色資源教學過程的運動性所導致的管理矛盾時,常規(guī)的辦法就是制定教學預案。教學預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由于運動中教學所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對教學秩序的干擾。尤其在雨季,如果沒有教學預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很可能將整個教學秩序攪得一塌糊涂。解決這類矛盾的升級方案是在教學設計中引進流程管理的思維和方法。所謂流程管理指的是事先規(guī)劃好有關教學過程的所有步驟或程序,在時間上盡可能精確。教學過程涉及的全部責任人都有細致的分工和相應的職責。所有這些都在教學計劃或培訓方案中明確標示出來,大家都嚴格按照教學的規(guī)定流程實行工作對接,同時履行自己的職責。實踐表明,在教學設計中引入預案管理和流程管理的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不確定性因素的干擾,保證紅色資源的教學過程有序進行。
(四)教學問題的生成性與教學方案的預設性的矛盾及教學設計
紅色資源具有不完全知識性和非傳遞性的教育特質。這種教育特質結合紅色資源的存在方式等因素,決定了基于紅色資源的學習行為主要是觀察學習、活動學習、體驗學習和反思學習。教師的教導行為也主要是激發(fā)和激勵學生的學習行為。這就使得紅色資源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是生成性的問題。這些問題總是在不同的教學情境和教學互動中,伴隨學習者的觀察、感知、體驗、領悟不同而生成,具有很大的隨機性。這些生成性的問題經常會超出教師事先預設的課程教學方案。紅色資源教學問題的生成性對教師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教師經常要面對自己準備不充分或者無從準備的問題。由此可見,紅色資源的教學對教師的知識儲備和素質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學問題的生成性與教學方案的預設性的矛盾主要發(fā)生在紅色資源的課程教學層面,其根源來自于紅色資源教育教學本身的特殊性。在一般知識教學中,每堂課的目標任務、內容、方法步驟等都是既定的,或者說其范圍是規(guī)定好了的。超出范圍的問題難得一見,即使見到了也可能是下一堂課的問題。紅色資源的教學則不相同,由于主要是依托歷史進行理想信念、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教學,因而其內容范圍是發(fā)散的,生成的問題自然會超出預設教案。有鑒于此,我們可以引入問題域的概念增強課程教學設計的預設性。所謂問題域,就是將問題歸類。個別問題的概率難以預測,同類問題集合的概率則會有相對穩(wěn)定的閾值。運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統(tǒng)計分析紅色資源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過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出現(xiàn)的頻率,是化解問題的生成性與教案的預設性的矛盾的可行辦法。
(五)教學效果的隱含性與教學評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的矛盾及教學設計
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教學評價,指的是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對教學進行價值評判或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在診斷教學問題、測評教學效果、總結教學得失、促進教學發(fā)展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紅色資源的教學主要不是知識教學,而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態(tài)度、情感、道德、品格等方面的教學。因此,紅色資源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隱含的。這種隱含性使得進行教學效果評價所需的信息很難獲取,即使通過某種測評工具或技術獲取了這些信息,也很難保證其準確性和可靠性。例如,在預設“標準答案”的問卷測評表中,選擇見到老人在公共場所摔倒應該幫扶的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此種情景很可能會不管不顧。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現(xiàn)有的教學評價方法和技術在測評有關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學效果上還存在許多局限,但是只要我們綜合運用多種測評方法還是有可能做出逼近真實的教學評價。這就要求教師在紅色資源的教學設計中,努力將教學評價行為貫穿于實際教學的全過程。不僅要運用各種測評手段和方法對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定期的系統(tǒng)測評,同時關注學生的日常學習活動并觀察他們的學習行為,及時對他們的學習狀況進行記錄、描述和分析,從而科學調整教學評價的指標,改進教學評價的技術和方法,不斷提升教學評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教學設計作為教學的事先謀劃和安排,在操作層面上通常表現(xiàn)為一整套系統(tǒng)化的步驟和程序。[6]這些步驟和程序按其內在的邏輯展開,就是我們理解的教學設計過程。研究這些步驟和程序之間的不同排列組合,便形成了教學設計過程的不同模式。據(jù)我國學者研究,國內外關于教學設計過程的模式有數(shù)百個。[7]這些模式從不同側面揭示了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及相互聯(lián)系,尤其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模式,很有啟發(fā)借鑒意義。本文依據(jù)作者長期從事紅色資源教學設計的實踐,認為紅色資源的教學設計過程可以分為四個既緊密聯(lián)系又顯著區(qū)別的階段。
(一)教學設計的準備階段
紅色資源教學設計的準備階段,是設計者(包括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詳細了解和熟悉有關教學的基本情況,以及深入分析和準確把握作為“教材”的紅色資源現(xiàn)場的特征的過程。準備階段的工作越扎實,設計出來的方案就越可行,現(xiàn)場教學過程也就越順暢。
1.教學目標與教學需求分析。教學設計是目標導向的活動。目標在教學設計中不僅起著引領作用,同時也是教學結果的評價標準。紅色資源的教學活動有多個層面,其教學目標也相應有多個層面,形成教學目標體系。紅色資源的教學目標既可以生成于教學系統(tǒng)內部,構成自組織機制;也可以來自教學系統(tǒng)外部,構成他組織機制,如接受社會培訓時便是這樣。正是在這層意義上,本文將教學目標與教學需求并列論述。紅色資源的教學目標類型主要集中在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以及道德品格、行為操守等方面。這類目標因其抽象而容易泛化。設計者要精準表述,想方設法使其具體化、細節(jié)化,從而可操作、可檢驗。
2.教學資源分析。紅色資源的教學是以現(xiàn)場為“教材”的教學,教學內容都隱含在現(xiàn)場之中?,F(xiàn)場教學資源的分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把握現(xiàn)場的主要教學內容及教學體量,將現(xiàn)場承載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活動盡可能挖掘整理出來,以開發(fā)主題不同的現(xiàn)場教學小專題。二是依據(jù)現(xiàn)場的綜合情況研究適宜什么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從而設計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三是了解現(xiàn)場教學點的內部空間結構和布局,尤其是承擔課程教學的老師,更要像熟悉書本教材那樣熟悉教學點的空間狀況。同時還要了解現(xiàn)場點的交通情況,如從駐地到教學點所需時間。一般而言,半天時間的現(xiàn)場教學坐車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個小時,即離開駐地50公里外的現(xiàn)場教學點通常不要在半天時間內安排。
3.學習者的分析。教學設計說到底是為了幫助學習者更加有效地學習。學習者的狀況因此成為教學設計的邏輯出發(fā)點和現(xiàn)實出發(fā)點。學習者的狀況分析涉及許多方面。從紅色資源的教學實踐看,學習者的年齡職業(yè)、知識背景、動機興趣、學習風格、思維特點等,是教學設計者需要重點關注的。教學設計要充分反映不同群體在學習上的差別,從而強化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紅色資源教學最忌諱的就是將同一份教學方案運用于所有班次,不分學習對象“一鍋煮”,結果到處雷同而失去吸引力。
4.教師情況分析。教師在紅色資源的教學設計中履行兩重職責。一是在整體層面的教學設計中,是教學任務的接受者。二是在課程層面的教學設計中,是課程設計的主體。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每個教師又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擅長。如有的教師善于講述故事,有的教師長于抒發(fā)情感。教學設計之前對教師情況進行分析,就是要了解每個教師的特長和教學勝任能力,從而將最適合紅色資源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或崗位的教師安排到那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或崗位上去。
5.保障條件分析。紅色資源的教學是在運動中的教學,很多時候就是在野外,各種保障條件非常重要。除教學順暢運行本身的保障條件之外,還有其他各類保障,如安全保障,主要有行車安全、飲食安全、財產安全等;再如健康保障,主要有夏天的中暑、冬天的著涼、水土不服帶來的身體不適以及參加一些劇烈的教學活動可能導致的腿腳扭傷甚至休克等緊急情況。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到各種保障條件,并相應落實預防措施和責任主體,是紅色資源的教學特殊性使然。
(二)教學設計的計劃編制階段
紅色資源教學計劃編制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將精心謀劃的教學設計系統(tǒng)化地表述出來,形成整體教學層面的教學計劃或培訓方案。教學計劃或培訓方案通常由教務部門代表學?;驅W院牽頭制定,具有權威性和約束力,所有教職工都必須嚴格按其要求行事。紅色資源整體層面的教學設計通常要為每個班次量身定做。因為這些班次來自不同的單位,教學的目標任務和預期的時間都不一樣。然而不管怎樣,以下環(huán)節(jié)都是必須的。
1.確定教學順序。教學順序是紅色資源教學設計中至關重要的變量。教學順序確定了,其他教學要素才能各歸其位。教學順序的確定不僅要考慮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還要考慮行車路線與教學內容順序的匹配并節(jié)約成本;不僅要優(yōu)化每條教學線路,而且要保證不同教學線路的整體教學效果不相上下。鑒于本文第二部分已論及教學順序問題,這里就不贅述。
2.安排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安排可以按兩條線路展開。其一是按照已經確定的教學順序進行,主要講述各現(xiàn)場教學點所承載的內容,條件允許可以請專職講解員承擔。其二是按照整體教學的內在邏輯要求進行。具體做法是以第一條線路為基本教學線路,只是在其線路中或插入室內的專題講授教學、或插入現(xiàn)場的小專題教學等。因此,同一個現(xiàn)場教學點,在不同的教學順次中,既有相同的教學內容,又有不同的教學內容。從而能較好地遵循歷史與邏輯相一致的原則,并且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
3.選擇教學形式。教學形式指的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同樣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其效果是不一樣的。如井岡山革命史的教學,就可以采用專題講授、參觀展覽、觀賞音像等多種形式。紅色資源的教學形式多種多樣,現(xiàn)實中常用的還有案例研討、參與體驗、角色扮演、訪談交流等等。教學設計的任務不僅要妥善安排教學內容,還要依據(jù)內容的性質和現(xiàn)場點的特征等因素,設計出多樣化的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
4.協(xié)調教學管理。紅色資源的教學過程是許多人在不同空間圍繞教學計劃協(xié)同工作的過程。教學計劃因此具有協(xié)調教學管理的功能,可以稱之為“教令”,教令必須暢通。這也是紅色資源的教學設計不同于常規(guī)教學設計的地方。常規(guī)教學基本上固定在教室內,因而可以不考慮為教室服務的各項管理。紅色資源的教學設計則要在教學計劃內考慮現(xiàn)場的各項銜接,以防止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脫節(jié)現(xiàn)象。在教學設計之時就強調教學計劃的管理性質,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舉措。
5.制定教學預案。紅色資源的教學主要是在室外環(huán)境中的活動教學,受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極大。這些因素往往導致教學過程不得不中斷,因此必須制定教學預案。這些不確定因素主要有天氣狀況、交通狀況以及突發(fā)的意外事件等。如井岡山區(qū)域4-5月份的雨,10-11月份的霧,都是外出教學的極大干擾。教學預案作為原教學計劃受到干擾而中斷的替代,設計成教學模塊比較容易實現(xiàn)平穩(wěn)對接和過渡。經驗表明,在盡可能小的波及范圍內處理好突發(fā)事件,始終是教學預案必須發(fā)揮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學設計的課程設計階段
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的課程設計,主要由一線教師承擔并實施。這是決定紅色資源教學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紅色資源的具體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事實上由培訓院校、教師、被培訓者共同決定。培訓院校和教師在教學內容的決策上起著主導作用。需要說明的是,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同樣要考慮教學設計的部分內容。如教學目標、學習者的分析等,只是為了避免重復才沒有提及。
1.開發(fā)提煉教學內容。紅色資源現(xiàn)場教學點的教學內容需要教師開發(fā)和提煉。這對于用慣了現(xiàn)成教材的人來說,確實是難度不小的挑戰(zhàn)。教學內容的開發(fā)和提煉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嚴格與現(xiàn)場教學點承載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活動相關聯(lián),這種關聯(lián)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二是嚴格與教學目標相關聯(lián),這種關聯(lián)決定其能否進入教學計劃。開發(fā)提煉教學內容的具體方式靈活多樣,既可以由專家組擬定選題,也可以由教師自主開發(fā);既可以作為任務直接布置,也可以列為研究課題競報,最后經由專家論證或試講進入課堂。
2.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教學內容確定之后,教學方法也大致有譜。教學方法既表現(xiàn)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行為傾向和特點,又表現(xiàn)為一系列的教學辦法和手段。選擇教學方法決不能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先是千方百計將內容灌輸?shù)綄W生頭腦中去,然后想方設法讓學生在考試中復述出來。在紅色資源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導作用主要是激發(fā)激勵學生卓有成效地思考。因此,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堅持引導啟發(fā)、堅持“激勵-建構”的方法論原則。
3.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紅色資源的教學是在現(xiàn)場情境中的教學。情境與文本比較,在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學中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現(xiàn)場教學點的情境相對于教學來說總是不完備的,因而需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作為精神情感和實物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其創(chuàng)設途徑和方法也主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教師在教學現(xiàn)場通過語言、語調、表情、姿態(tài)等營造氛圍。二是選用教具烘托氛圍。如播放背景音樂、運用復制的典型文物等。從而激活現(xiàn)場情境,促進學生思考和領悟。
4.設計教學程序。課程設計的最終成果,是形成一整套課程教學的詳細步驟和程序。紅色資源的課程教學與室內課程教學相比較,特別強調現(xiàn)場的教學線路安排。由于教學過程大都是在運動中進行,站在哪個位置從什么角度觀察效果最佳?在哪個恰當?shù)男羞M節(jié)點上進行講解或點評時機最好?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方法維持和管理現(xiàn)場教學秩序?在現(xiàn)場怎樣就某些共同關注的問題與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思想和情感交流等等,都需要做出事先的精心設計和妥善安排。
(四)教學設計的評價階段
教學評價是一種普遍的教學現(xiàn)象,指的是按照一定標準對教學活動狀況進行評判。事實上,所有與教學活動有關的人都會以不同方式進行這種評判,只不過這些評判大多是經驗性的和非正式性的而已。現(xiàn)代教學設計的理念和實踐表明,教學評價是促進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教學評價并不只是在教學實施完成后再進行的環(huán)節(jié),而是貫穿教學設計全過程的重要機制。[8]
1.確定評價對象和評價主體。教學評價首先要確定評價什么和誰來評價。紅色資源教學系統(tǒng)的層次結構非常復雜,可評價的對象和內容也非常復雜。如可以評價某個階段的某一項工作,也可以評價某位教師的某一堂課。從紅色資源的教學實踐看,教學水平評價、教學過程評價、教學效果評價、教學保障和服務評價是最重要的評價,代表辦學機構的整體辦學實力和學習者的滿意程度。評價主體主要有管理部門、學習者(學生或學員)、教師及同行專家等。
2.設計評價指標和選擇評價工具。紅色資源的教學主要不是知識教學,因而認知類的評價指標和評價工具大都不適用。表現(xiàn)性指標和工具、態(tài)度類指標和工具,如李科特量表(指被測評者對給出的每個陳述句都做出從非常同意、同意、不確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這五個選項中選擇一個的測評工具),雖然比較契合紅色資源的教學實際,但由于這些指標本身具有主觀性,被測評者在選擇時又有策略性,因而導致評價結果出現(xiàn)偏差。設計評價指標和選擇評價工具要堅持信度和效度統(tǒng)一的原則。同時要建立起科學收集和處理教學信息的渠道和方法,離開了真實可靠的信息,教學評價就難以發(fā)揮積極作用。
3.運用教學評價結果。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應用。若是將教學評價結果束之高閣,評價就沒有意義。因此,在教學設計之初就必須考慮教學評價的設計及其應用。這里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要對納入教學評價的工作提出具體明確的標準和要求;二是圍繞這些標準和要求客觀公正地評價。由于紅色資源教學內容的特殊性,教學評價本質上的主觀價值屬性,以及評價指標和方法都有特定的適用范圍,不同評價者在評價同一教學現(xiàn)象時,往往會得出不同的評價結果。因此,要科學對待教學評價的結果,盡可能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努力運用教學評價引導和促進紅色資源的教學活動朝著人們期望的方向和狀態(tài)發(fā)展。
[1]裴娣娜,楊小微,熊川武,等.現(xiàn)代教學論: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張?zhí)┏?論紅色資源的教育教學方式[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5(6)
[3]張?zhí)┏?,肖發(fā)生.紅色資源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學與研究,2010(1)
[4]張?zhí)┏?論紅色資源的教育特質[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
[5]肖發(fā)生.多維視角下的紅色文化資源[J].紅色文化資源研究,2015(1)
[6]裴新寧.現(xiàn)代教學設計的概念與特征[J].開放教育研究,2005(2)
[7]盛群力.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及特點[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7)
[8]陳佑清.教學論新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徐國棟)
On the Teaching Design for Red Resources
ZHANG Tai-cheng
(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Jiangxi 343009,China)
The teaching design for red resources refers to the ex-ante arrangement or planning of red resources teaching activities.The teaching of red resources is a system,and the cognition of teaching designer about the system becomes a vital factor influencing the teaching design.The complexity of red resource teaching system determines that the diversity,non-linearity,uncertainty,self-organizing and chaotic nature of the system must be considered adequately in the teaching design.The ow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d resource teaching system also brings forward some special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that should be solved in the teaching design.At the operational layer,the teaching design of red resources is usually embodied in a whole set of systematic steps and procedures,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at closely relate to and obviously differentiate from each other.
red resources;red culture;teaching design
2016-08-31
張?zhí)┏?1954—),男,江西泰和人,井岡山大學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教育學、經濟學。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的理論建構研究”(項目編號:BAA120014)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紅色文化與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研究”(項目編號:12JZD004)的階段性成果。
G726
A
1674-0599(2016)06-01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