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來平 劉浩林
(1.井岡山大學 政法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
2.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 教學科研部,江西 井岡山 343600;)
?
紅色文化的教育價值及其限度
□熊來平1劉浩林2
(1.井岡山大學 政法學院,江西 吉安343009;
2.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 教學科研部,江西 井岡山343600;)
[摘要]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式,紅色文化在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質教育等方面無疑具有重要價值。但基于馬克思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原理,我們不可過于夸大紅色文化的教育價值。其教育價值的發(fā)揮根本取決于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鞏固和執(zhí)政能力的提高,也取決于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因而我們必須辯證清醒地看待紅色文化教育價值及限度,積極探索實現紅色文化教育價值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紅色文化;教育價值;限度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與建設時期所形成的具有民族性、革命性和共產主義價值取向的文化樣式。其所蘊涵的豐富的愛國主義、理想信念、道德品質等方面的教育價值是我們增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進而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強大精神動力。
一、紅色文化教育價值略論
“‘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1]P406,是具有特定屬性的客體對于主體需要的意義。紅色文化教育價值是蘊藏在紅色文化中的能夠對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以深刻影響的屬性或意義。
(一)愛國主義教育價值。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是個人或集體對祖國的一種積極和支持的態(tài)度?!霸谑澜缟希挥袗蹏髁x或宗教能夠使全體公民持久地奔向同一目標前進?!盵2]P105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是動員、鼓舞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高揚旗幟,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不竭動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力量源泉。毛澤東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盵3]P161紅色文化體現了無數中國共產黨人反抗外來侵略壓迫、追求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捍衛(wèi)國家主權與尊嚴、維護國家利益和榮譽的神圣使命感,他們秉持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責任擔當意識,用辛勤的汗水和滿腔的熱血澆注在國家獨立崛起的坎坷征程上,鑄就了民族復興歷史上的一座座豐碑。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精神品質是民族生存發(fā)展、奮發(fā)圖強的精神支柱。鄧小平指出:“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盵4]P3這是對當前愛國主義特征最精辟的概括。運用紅色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增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進而激發(f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政治責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二)理想信念教育價值。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具有現實可能性的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是世界觀在人生奮斗目標上的表現。信念是人們在一定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特定思想和理想堅信不疑并身體力行的狀態(tài),是理想的基礎和支撐?!疤热魶]有對某種崇高理想的信念為我們的一切活動注入熱情與歡樂,我們便不可能獲得生活的最大成功”。[5]P1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強大精神支柱,可以更好地凝聚全社會和全民族共同前進。鄧小平強調:“最重要的是人的團結,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斗,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4]P190習近平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F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盵6]P15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革命、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道路的精神意識,印證了中國共產黨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繁榮富強不懈奮斗的歷史,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渝的革命信念和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憑借這種理想和信念,在革命、建設時期,一批又一批的中國共產黨人拋棄一己之利,不顧個人榮辱安危,接力探索,接續(xù)奮斗,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fā)生了歷史性變化。運用紅色文化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對于堅守政治理想、堅定政治信念具有積極作用。
(三)道德品質教育價值。道德品質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會或階段的思想道德要求,把一定的道德觀念、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受教育者的觀念、品格和行為的活動。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一個國家的全體社會成員的道德品質如何,直接影響到社會是否文明和諧,國家能否長治久安?!暗乐哉?,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逼渲刑N含的道理就是政令、刑律雖然能夠禁止人們恣意妄為,但惟有道德教化才能提升做人的境界。作為中國共產黨革命與建設偉大實踐的文化呈現,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互交通融合的產物。它繼承了中華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汲取了共產主義道德的先進理念,具有豐富的道德意蘊。其不僅以獨特的形式銘刻了黨領導人民革命與建設的生動實踐,而且體現了革命先輩們的高尚道德和崇高品質。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全面系統地闡釋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指導思想、要求、方法等問題,并提出“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加強對革命傳統文化時代價值的闡發(fā),發(fā)揚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7]運用蘊涵豐富道德內容的紅色文化去教育人、培養(yǎng)人,對于傳承優(yōu)良道德風尚,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較強的當代啟示。
二、紅色文化教育價值的限度
不可否認,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式,紅色文化在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質教育等方面無疑有重要價值。然而,一段時期以來,國內不少關于紅色文化的研究有片面夸大其教育價值的傾向,似乎許多問題的解決就在于深度挖掘并發(fā)揮紅色文化教育價值。*經查閱中國知網,自2006年以來,關于紅色文化或紅色資源的論文上千篇,其中,絕大多數論文都是正面論述其價值,而關于紅色文化教育限度的論文很少.實際上,紅色文化教育價值的發(fā)揮并不是無條件的,我們必須辯證清醒地看待紅色文化的教育價值。
(一)夸大紅色文化的教育價值不符合馬克思的社會意識原理。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一方面,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之上對社會存在的主觀映像。“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薄鞍l(fā)展著自己的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們,在改變自己的這個現實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產物。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盵8]P152也就是說,社會存在(生活)是社會意識內容的客觀來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則以理論、觀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及其條件。另一方面,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它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即社會意識有其內在特有的發(fā)展形式和規(guī)律,并可以通過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來實現它的反作用?;谏鐣嬖谂c社會意識關系的原理,馬克思一再批判唯心史觀的主要缺陷之一就是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出發(fā),至多考察了人們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進一步考察隱藏于思想動機背后的物質動因和經濟根源,從而把社會歷史看成是精神發(fā)展史。作為具有民族性、革命性和共產主義價值取向的社會意識,紅色文化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偉大實踐,并以獨特的文化視角記錄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我國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變遷,但其本質是由中國共產黨所宣揚的服務于上層建筑的意識形式。如果有人把當下社會生活領域里所出現的種種問題的主要根源歸咎于人們思想認識的問題,進而想通過弘揚紅色文化來提升人們的思想認識水平以解決各種社會問題。這實質上是“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論,不符合馬克思的社會意識原理,在實踐中也難以有效。實際上,一段時期以來,國內部分民眾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拜金主義流行、道德誠信下滑等精神危機是對我國社會生活出現的特權盛行、貪污腐敗、貧富分化、社會不公等問題的反映。這些問題的解決單憑通過紅色文化教育很難奏效,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等方面持續(xù)改良社會現狀才能改變人們的思想認識。假使社會現狀長期得不到改善或仍在惡化,單純強調紅色文化的教育價值則有可激起人們的逆反心理。再則,一些受過紅色文化教育培訓的黨政官員違法亂紀的事例,也從反面證明了建立有效的監(jiān)督防腐機制顯得根本且必要?!芭械奈淦鳟斎徊荒艽嫖淦鞯呐?,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8]P9因而我們只有在持續(xù)不斷改良社會現狀的同時,在合適的范圍內,輔之以紅色文化教育,才能發(fā)揮其應有作用。
(二)紅色文化教育價值的發(fā)揮取決于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地位的鞏固和執(zhí)政能力的提高。歷史和現實經驗表明,執(zhí)政的鞏固與執(zhí)政能力有關。就中國共產黨來說,執(zhí)政能力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采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yè),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9]P2執(zhí)政績效是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實際作為和表現,是衡量黨執(zhí)政是否得人心的基本尺度。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我們黨成為執(zhí)政黨,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9]P1作為中國共產黨所建構的文化形式,紅色文化所宣揚的的政治共識、價值理念能否得到人們真心認同,根本在于黨能否將其體現為執(zhí)政實踐和實際效果。因此,面對世情、國情和黨情發(fā)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要增強紅色文化教育的現實說服力,囿于紅色文化教育來談紅色文化的教育價值,難以使人信服,當務之急必須不斷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與績效,從而使人們在切身感受到理論與實際相契合的過程中,認同紅色文化教育。
(三)紅色文化教育價值的發(fā)揮受教育方式方法的影響。紅色文化是無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體現。紅色文化教育不應該也不能等同于知識教育。其實質是將它所蘊含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教育特質轉化為人們的思想認識、心理結構與道德品行?,F代教育學認為,要將特定社會觀念轉化為人們的價值認同,進而外化為自覺行為,大致經歷認知、實踐、經受考驗三個階段。其中,認知是基礎,實踐是關鍵,經受考驗是難點。這就啟示我們,實現紅色文化的教育價值必須注重受教育者對其認知、實踐與經受考驗三階段的聯系統一,割裂其中任何一個階段,都難以實現教育目的。在認知階段,教育者既可以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這種方式雖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向受教育者傳遞大量紅色文化信息,但不足之處在于不能充分調動受教育者的積極性),也可以采用體驗式教學、音像式教學等形式(如實地參觀、模擬體驗、觀看演出等),向受教育者傳導教育信息?!皼]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10]P117在這一階段,教育者切忌采用生硬刻板的說教方式,而應滿懷感情地多用形象生動的事例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八枷氡旧砀静荒軐崿F什么東西。思想要得到實現,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盵11]P320在實踐階段,教育者可引導受教育者參加形式多樣又富有實質內容的社會實踐活動,從而使紅色文化的價值觀念轉化為受教育者的自覺行動,外化于行。這一階段,由于是從認識到實踐的飛躍,因而也通常被視為紅色文化教育價值的實現階段?,F代社會,價值觀的多樣性成為不容置疑的事實。因此,在受教育者接受紅色文化教育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影響與挑戰(zhàn),勢必會產生思想的模糊與沖突,從而影響到其對紅色文化的認同與行為選擇。這是受教育者經受考驗的階段。這一階段,教育者可運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與改革的事實,通過分析、比較、鑒別、批判的方法對受教育者作出有說服力的解釋與澄明。另外,“一個政黨對自己的錯誤所抱的態(tài)度,是衡量這個黨是否鄭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對本階級和勞動群眾所負義務的一個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盵12]P352因此,在此階段,教育者應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對待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挫折與失誤,分析探討它們產生的原因,并汲取經驗教訓,以使得紅色文化教育可信、有教益。
三、積極探索實現紅色文化教育價值的途徑方法
綜上而論,紅色文化教育價值的發(fā)揮既取決于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能力的提高,也取決于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因而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實現紅色文化教育價值的途徑與方法:
(一)執(zhí)政黨需通過善治取信于民,以營造紅色文化教育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思想政治教育學認為,教育價值的實現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客體和教育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教育客體受教育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捌拼靶备嬖V我們,任何環(huán)境或社會現象都滲透傳遞著一種信息,是一種潛在、無形、無聲的教育力量,它以非強制性的隱性作用方式,影響和制約教育客體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就此而言,中國共產黨所宣揚的紅色文化要得到人們認同,執(zhí)政黨就必須通過善治取信于民,以營造紅色文化教育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吧浦尉褪鞘构怖孀畲蠡纳鐣芾磉^程和管理活動?!盵13]“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盵14]P3黨善治程度越高,公信力越強,其通過紅色文化所建構的政治共識就越易于得到社會成員的認同?;谖覈默F實國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實現善治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tài)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fā),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盵15]
(二)黨政領導干部應“知行合一”,帶頭弘揚紅色文化。從世界發(fā)展狀況與中國歷史來看,任何社會倡導一種包含正面價值取向的文化,都必須首先有“關鍵少數”(掌握權力者和品行威望高者)真心信奉并身體力行,才能讓公眾樂于接受和效仿,從而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依據此理,我國的黨政領導干部應是弘揚紅色文化的“關鍵少數”,其言行對紅色文化傳播的成效至關重要。換言之,雖然紅色文化對一般民眾具有價值導向和精神感召作用,但黨政領導干部更應當帶頭踐行紅色文化所彰顯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耙?,現在用言語既不能說服工人,也不能說服農民,只有用榜樣才能說服他們?!盵12]P352前蘇聯共產黨就是典型例證?!耙粋€導致社會不穩(wěn)定、領導和人民相互疏遠的重要因素,就是蘇共領導者的雙重人格。他們口頭宣揚的東西與他們的實際行動、個人表現之間嚴重脫節(jié)甚至是直接抵觸。因此,沒有什么比這種言行不一,比這種對自己和對人民的雙重標準,更容易使領導層失去群眾的信任了?!盵16]P64由此,聯系到當下我國的一些黨政干部“不信馬列信鬼神”,口頭上宣揚“為人民服務”,私底下卻“以權謀私”,貪污腐化。諸如此類現象無疑極不利于傳承弘揚紅色文化。
(三)對于褻瀆紅色文化、虛無歷史的言行要敢于“亮劍”。歷史并不單單是指過去發(fā)生的事情,“一切真正的歷史都是當代史”。[17]P2從敘事學的角度來看,紅色文化敘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與建設的艱辛歷史,其所承載的歷史記憶與精神價值理應值得人們緬懷與珍惜。但在弘揚紅色文化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自始至終要警惕的一種錯誤思潮就是:對紅色文化采取輕蔑、否定的態(tài)度,虛無黨領導人民革命奮斗的歷史。這種錯誤思潮往往以“還原歷史”、“重新發(fā)現歷史”的面目混淆視聽,消解紅色文化,歪曲丑化紅色英雄人物。其實質是罔顧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夸大黨的歷史上的某些錯誤,進而否定歷史及當下的抹黑行為。習近平指出:“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只有了解一個國家從哪里來,才能弄懂這個國家今天怎么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也才能搞清楚這個國家未來會往哪里去和不會往哪里去。”[18]P41對待這種褻瀆紅色文化,用所謂“歷史細節(jié)的真實性”解構歷史的言論,意識形態(tài)宣傳部門和主流媒體必須積極作為:要基于事實道理之上嚴正聲明澄清,以尊重表達黨和國家的立場,而不是含含糊糊,是非不清,任由這些錯誤言行流傳?!按罅渴聦嵶C明,思想文化陣地,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的思想不去占領,各種非馬克思主義、非無產階級的思想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就會去占領?!盵19]P97因此,相關部門應極端重視意識形態(tài)工作,并根據時代與現實的需要,做好紅色文化內容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工作,主動對接并引領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當然,我們還必須堅決抵制那種行紅色文化教育之名、以低俗娛樂的態(tài)度對待紅色文化的言行。*當前紅色文化宣傳教育低俗娛樂化傾向也表現在一些粗制濫造的紅色影視劇與一些粗俗的導游解說中.基于消解了紅色文化的嚴肅性、崇高性,這種行為不利于發(fā)揮紅色文化的教育價值。
(四)利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教育方式。當今世界,社會信息化深入發(fā)展,以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為代表的網絡信息技術已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拔覀冋幵谝粋€轉換的時代——一個全新的交流時代正在代替老朽的、運轉不靈的傳播時代?!盵20]P97它“使在場和缺場糾纏在一起,讓遠距離的社會事件和社會關系與地方性場景交織在一起”。[21]P23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以新媒體為代表的網絡信息技術是人類生產工具的革新,它不可避免地帶來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及意識形態(tài)等一系列變革。故此,紅色文化教育不能再僅僅停留于過去的傳播方式,提升教育者的理論水平和利用新媒體的能力已成為新形勢下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教育方式的迫切要求:一方面,教育者如果不是真心認同紅色文化,不在認識和邏輯上深入開掘,以理服人,也不注意受教育者對象群體的認知特點而有選擇性地分類教育,缺乏人文氣息,紅色文化教育則很難進入人們心里。另一方面,紅色文化教育要通過建立相應的網站、微博、微信等信息平臺,以生動鮮活的紅色經典事例感染、激勵受教育者,針對思想困惑與社會熱點問題互動交流、解疑釋惑,從而更好地滿足他們的思想精神需求。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法〕 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上冊[M].董果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3]毛澤東選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鄧小平文選: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法〕魯道夫·奧伊肯.生活的意義和價值 [M].萬以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 [N].人民日報,2013-12-24(1).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決定輔導讀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0]列寧全集:第2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列寧專題文集:論無產階級政黨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俞可平.善政是通向善治的關鍵 [N].學習時報,2014-11-03(6).
[14]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N].人民日報,2013-11-16(1).
[16]黃葦町.蘇共亡黨十年祭 [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17]〔意〕 克羅齊.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 [M].傅任敢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18]習近平.出席第三屆核安全峰會并訪問歐洲四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歐盟總部時的演講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9]江澤民文選: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0]〔美〕 謝爾·以色列.微博力 [M].任文科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1]〔英〕 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 [M].趙旭東譯,北京:三聯書店,1998.
(責任編輯:徐國棟)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Red Culture and Its Limit
XIONG Lai-pingLIU Hao-lin
(1.ChinaExecutiveLeadershipAcademyJinggangshan,Jinggangshan,Jiangxi343600;2.SchoolofPoliticsandLaw,JinggangshanUniversity,Ji’an,Jiangxi343009,China)
Abstract:As a form of social consciousness,the red culture undoubtedly has an important value in the education on patriotism,education on ideal and faith,education on morality,and the like.However,according to the Marxist principle that social existence determines social consciousness,we should not exaggerate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red culture.The playing of its educational value radically depends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CPC’s ruling posi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ts governance capacity,and also relies on feasible methods and ways of education.Therefore,we must dialectically and soberly loop upon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red culture and its limit,and actively explore in the approaches and methods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red culture.
Key words:red culture;educational value;limit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599(2016)02-0108-0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紅色資源與黨的執(zhí)政倫理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3XDJ018)和2014年江西省藝術科學規(guī)劃項目“江西紅色文化教育效用及限度研究”(項目編號:YG201413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熊來平(1975—),男,江西撫州人,博士,井岡山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政治學;劉浩林(1973—),男,江西蓮花人,博士,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學科研部科研管理處副調研員,研究方向為黨建理論。
[收稿日期]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