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文鎖
論翡翠的俏色與價值
——剖析《福祿壽》設(shè)計制作心得
文 李文鎖
描述了翡翠擺件設(shè)計制作心得及在設(shè)計制作一件三彩水石翡翠的過程中的心路歷程。時代在變化,設(shè)計制作當中,傳統(tǒng)工藝要繼承,在關(guān)鍵時刻,它可以幫你解決當下的一些技藝和工具上的不足和缺陷,讓你在當下的制作中,達到你的設(shè)計目的,更要把千萬年來才能形成的珍稀材料,制作出她的最大價值,讓她矗立在中華藝術(shù)的瑰寶群中。
翡翠擺件;設(shè)計制作;傳承;創(chuàng)新;種與色
對我來說,2005年是幸運的一年,有個難得的機會遇到一件三彩翡翠原石材料,大件、完整、種水、皮色佳,重1.8公斤左右,因為是水石,整體都沒有毛皮,沒有綹裂,看上去有種的紅皮,厚的有6毫米,薄的也有2毫米,更難得的是中間貫穿著一條色蟒,最寬處過8毫米,窄的也有4毫米,里面的白肉也能達到糯以上。貨主要求做擺件,作為雕刻師,遇到這么好的材料都是愛不釋手的,希望盡可能將這件可遇不可求的好材料設(shè)計成一件賞心悅目的作品,以求達到最佳的藝術(shù)效果。同時也在想,怎么將這塊翡翠的價值釋放到最大呢?
材料在手,每天腦海中閃現(xiàn)著無數(shù)從古至今的優(yōu)秀作品,如何能對傳統(tǒng)工藝借鑒和傳承的同時,還要有所創(chuàng)新,并能做出一件有氣勢的作品呢?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冥思苦想,終于得出最佳的設(shè)計方案。
《福祿壽》 李文鎖/作
掏兩條鏈連三件作品,從色根處切分。其中一半做主件,另一半再切分一下,將材料分出大、中、小三件,使得作品既有層次感,又把材料的價值放到最大化,賭那條色根是通的,把材料的寬度一下子放寬到原材料的四到五倍,顏色全部亮了出來,又能物盡所用,只有這樣原材料的價值才能最大化。
方案訂好,就要考慮先從哪里入手。再三考慮后決定先掏鏈,后解料,再制定題材。決定后,就開始在這件三彩原石上找能走鏈條的位置,這期間鏈條的走向是一個艱難的取舍過程,因為原石上面有很多跳點的綠,盡可能讓這種色點不在鏈條出現(xiàn),保持鏈條的純凈。由于這是一塊完整的水石,就像一個地瓜讓人無從下手,既要保色,又要保證材料的完整性。沒辦法,只能是去訂制加長工具,讓工具廠制造出我需要的加長或異形工具,有時還要自己動手改造工具,終于在十幾天的奮戰(zhàn)過后把需要的四十多個環(huán)活開了。
當鏈條掏好后,又遇到了瓶頸,解料用的鋸片直徑只有15厘米,除去3.5厘米的螺絲和軸,切下去之后,還剩下長2.5厘米,寬1.7厘米左右的位置是切不到的。怎么辦呢?最后想到用老前輩們創(chuàng)造出的最古老原始的解料方式,用鋼絲和金剛砂蘸水來拉,花了幾天的時間才將材料解開。解開后,我們都被眼前的情況驚呆了,這條色根竟然是通的,切開的面都有色,并且都是正陽綠,又厚又勻,種水又細膩,賭贏了。將較好的一半做主件,另一半又改一刀,兩條鏈連著三件貨的作品,終于分好材料了。
下一步:定題材。因為材料顏色豐富,花卉件能夠充分利用三彩,使得作品整件以“四季花”“百鳥朝鳳”為主題,只有這樣才能把所有的顏色全部都用上。整體看活躍、靈動,局部與實物顏色相仿,更加生動。
線圖
采取整體鏤空,把有顏色的面盡可能放在前面和留大面的設(shè)計原則,但又不失所表達事物的形體和結(jié)構(gòu),把沒顏色的,盡可能鏤空,不留大面,給人以大片綠色,沒顏色的種好的效果再加上上面那層3~4毫米的紅黃皮,使作品色彩斑斕,中間大件作為主件,正面主要的綠色部位做一只栩栩如生的鳳凰,上部綠色較厚的部位做三朵牡丹花,其中兩朵完全盛開,另一朵半開的花苞;中間顏色較薄的部位直接去掉,顯出三彩的白色,做枝干、樹葉等襯托,達到主次分明的效果;上邊的紅黃皮俏雕了幾十只鳥,有樨鳥、蜂鳥、綬帶鳥、戴勝鳥等,正頂上有一些紅薄皮,俏色雕成蝴蝶、蜜蜂。背面做牡丹枝干、石頭等。跳點顏色,被俏雕成鳥的頭或眼,還有甲殼蟲,一片祥和。牡丹叢中,鳥語花香,各種珍禽,飛躍其中……
由于作品第二件材料的厚度比第一件還要厚一些,所以不管是前面的綠還是后面的紅黃皮,都要讓其具有最靚、最俏的藝術(shù)效果,所以繼續(xù)采取鏤空的表現(xiàn)手法,使后面紅黃皮和顏色更艷,秋頭更足。作品的綠色在正前面,正面上半部兩三片翠綠的大荷葉,格外顯眼,鴛鴦悠然自得地游在水中,翠鳥從空中掠過,水草輕舞,背面的紅皮做了四季花中老干新枝的梅花,一對喜鵲在上面唱著歌送來喜報,下方鷺鷥在捕魚,底上做了個大旋渦,使得材料整體的種水得到提升,這件作品有動有靜、相得益彰,達得理想的藝術(shù)效果。
主件
次件
小件設(shè)計圖
左邊小件作品以黃色為主,是整體作品中最小的一件,也是整體作品中紅黃皮中最厚的一件,綠色做了兩枝翠生生的,具有老味道的靈芝,紅黃皮做的是秋天的雛菊,兩只鵪鶉在菊花叢中竊竊私語?,撏傅狞S色與艷陽的翠綠形成明顯的反差,這種色差給作品又增加一個亮點。
整體作品中的寓意就更加豐富多彩了。如花開富貴、四季如意、丹鳳朝陽、鴛鴦戲水、喜上眉梢、一路連科、事事如意、安居樂業(yè)、錦上添花等等。在南方,三彩料更有“福祿壽”的美寓,寓意吉祥、富貴,是一件難得的珍品。2006年中央電視臺第四頻道的《走遍中國》欄目,對這件作品做了一個專訪,這件《福祿壽》從此家喻戶曉,這件材料價值12萬,通過我的創(chuàng)意與雕琢,成品價值提升到400萬(2006年估價)。
我在這件作品設(shè)計制作的一年中,受益頗豐,對于一個玉匠來說,構(gòu)思一定要大膽、敢想,才有可能把效果和經(jīng)濟價值最大化。對于工藝的追求,才能將技藝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更細致了,不細鏈條就拉不開,顏色就不能如數(shù)全亮出來,材料僅有1.8公斤。
每一步都要細致入微,不能出錯,否則材料就會一小再小,對于設(shè)計的主導思想,要運用傳統(tǒng)工藝拉鋼絲。沒有前輩們的智慧,創(chuàng)造出拉鋼絲的技藝,就沒有今天的這件作品,加上現(xiàn)代的新工藝,構(gòu)思新穎,對傳統(tǒng)是繼承,又開發(fā)了新的工藝,才能做出雅俗共賞的好作品來。大到整體造型,小到鳥的一根羽毛、一個腳趾,雜而不亂,有疏有密,章法一致,在這長達一年的制作過程中,我的總結(jié)是:在玉石雕刻中必須遵循因材施藝的原則,讀懂玉料,合理用料,巧用俏色和細致入微的制作技藝,只有這樣才能制作出精品,不枉千萬年才孕育出的這塊珍寶。
[1]王仲元.王仲元玉器設(shè)計[M].北京工藝美術(shù)出版社,1997.
[2]張慈生,邢捷.文物圖注[M].天津楊柳青畫社,1990.
[3]宋應(yīng)星.天工開物[M].明崇禎十年涂紹煃刊本,1637.
李文鎖,1978年出生于密玉之鄉(xiāng)——河南新密市。作品白玉《觀音鏈條瓶》榮獲 “中華龍獎”金獎;瑪瑙《水上漂鼻煙壺一組》榮獲“中華龍獎”金獎;翡翠《水月觀音》榮獲“陸子岡杯”銀獎;瑪瑙《蛐趣》榮獲“中華龍獎”銀獎;瑪瑙水上漂鼻煙壺《事事如意》獲中國玉(石)器“百花獎”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