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余平(湖北)
父親的“廉價”愛好
文 余平(湖北)
父親是個熱愛生活的人。早在20世紀80年代,他就買了一臺當時價格不菲的海鷗牌照相機,這臺相機還帶自拍器和閃光燈。每逢節(jié)假日,父親便給家人拍照,有時也會拍風景照,母親總是心疼買膠卷的錢,這時,父親會理直氣壯地說:“誰沒有個愛好呢?”后來,父親又愛上了音箱。他曾花高價托人從國外買來一套高保真的音箱,惹得鄰居們羨慕不已。10多年前,父親又迷上了旅游,經(jīng)常利用假期出門旅游,尤其喜歡品嘗各地的小吃,購買旅游紀念品。
日子如流水一般過去,我從牽著父親的手不愿放開的孩童變成了有家有口的中年人,而在我心中永遠不老的父親也已頭發(fā)花白,皺紋爬上了額頭。知道父親年輕時喜歡相機、音箱,這幾年,我總勸他買高端單反相機和符合當代潮流的高級進口音箱,好好“玩一玩”,可他都拒絕了,他說自己年紀大了用不慣單反,也不會擺弄那些滿是洋文的進口音箱。我又勸父親去全國各地旅游,甚至出國旅游,可父親說如今身體不比從前,出去玩太累了。
父親退休后,我發(fā)現(xiàn)他的愛好變得“廉價”了。所謂廉價,只是不花錢或少花錢罷了。
比如,他愛上了讀書。他讀的書不是什么暢銷書,而是從舊書店淘來的舊書,一本五六元的封面泛黃的書,父親可以津津有味地讀上一個星期。父親還對我說過:“舊書就好比老友,君子之交,不會日夜惦記,但相逢總能給人帶來喜悅?!备赣H花錢不多,但淘的舊書類別很廣,包括歷史、人物傳記、小說、散文等。他很享受閱讀的樂趣。
父親還愛上了打陀螺,陀螺是自己做的。他找一塊木頭將它削成上圓下尖的漏斗狀,在尖頭上安裝一個小鋼珠,抽打陀螺的皮鞭也是他自制的。每天拂曉時分,父親就帶著一壺茶水、一個陀螺、一條鞭子前往公園打陀螺。時間不長,他就成了“陀螺達人”,總是熱心地向新手傳授打陀螺的技巧,在這個圈子里贏得了好人緣。
父親還迷上了下象棋。吃過晚飯后,父親就會拎著水杯出門,去找鄰居或老同事切磋棋藝。如果家里來了客人,他更高興,把棋擺在桌上,非要與客人痛痛快快大戰(zhàn)一番才罷休。無論是和鄰居還是和同事下棋,父親都從中獲得了許多金錢買不到的樂趣。
從年輕到年老,父親的愛好“由奢入簡”。我心里明白,其實父親愛好的改變并非像他所說的用不慣單反、看不懂進口音箱,而是因為我們姐弟幾人。我結婚后至今還是租房住,這成了父親的一塊心病。他一直在省吃儉用資助我實現(xiàn)買房計劃,為我解決“窩”的問題。去年年初,父親為姐姐找了一個老中醫(yī),幫姐姐調(diào)養(yǎng)身子,把姐姐多年未愈的胃病調(diào)理好了。去年下半年,父親又送弟弟去學習烹飪技術,期望他以后能有個相對安穩(wěn)的工作。這一切都需要錢,而父親的退休金并不高,他這是“犧牲”了自己以前的愛好,擠出錢來做他認為必要的事情。父親心里裝的都是子女,很少為自己著想,他如今的“廉價”愛好讓我更懂得一個父親的愛,博大而深邃,寬廣而無私,卻又如涓涓細流,清澈甘美。
責編/文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