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彩(湖北省恩施市白果鄉(xiāng)農(nóng)業(yè)服務中心,恩施 445038)
?
無公害茶葉栽培管理
明德彩
(湖北省恩施市白果鄉(xiāng)農(nóng)業(yè)服務中心,恩施 445038)
摘 要:文章主要結合實踐經(jīng)驗,分析無公害茶葉的栽培技術,主要包括立地要求、選種要求、栽植技術、肥水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等。
關鍵詞:無公害茶葉 栽培管理 病蟲害防治
所謂無公害茶葉主要是指茶葉在栽培過程中,從園地選擇、種苗選擇、肥水管理、栽植管理及病蟲害管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均要與無公害食品標準中相關指標相符。
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要點包括選擇園地、合理栽植、合理施肥等多個方面。
1.1 選擇種植園地
無公害茶葉要求種植園地,不僅具備較好的土壤條件、水源條件,而且要求其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空氣清新。茶葉具有喜溫、喜濕、喜陰的特點,因此,光照、溫度、降雨量、濕度等要達到無公害茶葉的種植要求。種植園地土層深度至少在1 m以上,地下水位至少在1.5 m以下,且底土無硬塊、板結現(xiàn)象。除土壤條件、空氣條件外,還要充分考慮茶園的地形,無公害茶園坡度最好控制在25°以下,并與普通生產(chǎn)茶園、大田作物之間保持一定距離,需要建立50~100 m以上的隔離帶。在分析茶園土壤性狀、氣候特點的基礎上,茶樹種的選擇要以無性系、抗逆性強的品種為首選,茶苗高度至少達到20 cm,莖粗在2.5 mm,充分保證茶苗的成活率。
1.2 茶葉栽植
要保證茶樹的群體產(chǎn)量,就必須栽植足夠、合理的株樹。以無性系、抗逆性強的品種為首先,采用短穗扦插苗進行造林,植株個體相對較小,樹體發(fā)育比較遲緩,可先進行密植,再進行稀植,合理調整栽植密度,提高茶園的利用效率。此外,還可以培養(yǎng)移栽造林大苗,將高標準整地的積極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不同的茶園栽植,密度也有所不同,如茶園坡度小于15°,栽植密度可控制在150株/667 m2,株行距保持在1.5×3 m;針對坡度在15°以上的茶園,栽植密度可控制在110株/667 m2左右,株行距保持在2×3 m。根據(jù)茶樹的生長年限,合理調整栽植密度,初植時采用錯位排列的栽植方法,栽植密度保持在220株/667 m2左右,長至6~8年后,隔株移走1株,另建園,每667 m2栽植密度仍然保持在110株/667 m2左右。注意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驐l件,合理選擇栽植時間,通常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或2月下旬至3月上旬,苗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長的時期栽植,可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
1.3 施肥管理
由于無公害茶葉對環(huán)境、土壤等條件要求較高,因此,施肥管理也要避免農(nóng)藥污染、重金屬附帶污染等。肥料主要采用經(jīng)無害處理的禽畜糞便、漚肥、餅肥等,不得添加復合肥等化學肥料??蛇m當添加配比合理的營養(yǎng)液,或專用狀態(tài)下的有機茶專用肥料。土壤含有機質比例較少,比如黃壤或紅壤,可適當增加化學肥料,但要慎用速效肥;茶樹根系發(fā)達,可額外增施磷肥、鉀肥。
在施用綠肥時需要注意,綠肥會爭搶光線及水分,影響到茶樹的生長,因此,要注意規(guī)避爭搶肥料的現(xiàn)象。比如,4年生的茶園,可施加小型綠豆等早熟類綠肥,或將茶樹本身的落葉、枯死枝條等直接填埋于土體,在土壤中,經(jīng)過化學作用轉變成肥料。注意區(qū)別茶樹病死枝條。
1.4 茶樹修剪
對茶樹進行適度修剪,可起到控制樹冠高、剪除病弱枝、打破地上部與地下部生長平衡的作用,有利于次年春茶整齊抽發(fā)。不同的修剪方法起到的作用也略有差異,其中,定型修剪可起到奠定樹冠基礎的作用;輕修剪或深修剪可起到調整樹冠面、維持生產(chǎn)力的作用;重剪則可起到樹冠再造的作用。茶樹的修剪要遵循“強樹稍重、弱樹稍輕”的原則,2~3年的雞爪枝、結節(jié)枝盡量剪除,控制樹冠高度在80 cm左右,常規(guī)采摘面應低于1 m。
與普通茶葉種植不同,無公害種植對病蟲害防治的要求更高,限制更多。因此,茶葉病蟲害的防治,可以采取下列措施:首先,采用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不會對茶園造成任何污染,只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針對茶麗紋象甲、毛蟲等害蟲,除了人工捕殺外,還可利用其特有的生物特性進行防治,比如采用異性誘殺、燈光誘殺或色板誘殺等,或者在茶園中投入寄生蜂、草蛤、蜘蛛等有益生物,作為害蟲的天敵,提高蟲害防治的效果。
其次,農(nóng)業(yè)防治。農(nóng)業(yè)防治主要是在茶園新建時期,或換種改植時期應用抗病蟲能力強的品種,并加強日常護理,定期修剪控制茶樹高度,可有效防止黑刺粉虱、毒蛾類害蟲的侵害;秋季末則加強深耕,適當施播基肥,以降低土壤中越冬害蟲的數(shù)量等。
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農(nóng)業(yè)防治的基礎上,如茶園蟲口密度大、病情指數(shù)大,則可根據(jù)國家無公害茶葉的生產(chǎn)標準,選擇作用快、效果好、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nóng)藥進行防治,注意禁止使用滴滴涕、克百威、氧化樂果等高毒、高殘留的農(nóng)藥。
茶葉采摘可有效控制茶樹生殖生長,降低蟲口,全面提高茶葉的生產(chǎn)效益。采摘標準要求為小開面至中開面之間,一般情況下,春秋茶中開面,夏冬茶小開面。實際生產(chǎn)中,可盡量提前采摘春茶,從小開面開始至中開面結束。采摘茶葉的方法,即打頂采摘、留真葉采摘、留魚葉采摘等。其中,打頂采摘法是在新梢即將停止生長時,或新梢展葉5~6片時,將1芽2、3葉摘去,僅留3、4片上真葉及基部魚葉;留真葉采摘法是當新梢長1芽3、4葉或1芽4、5葉時,采去1芽2、3葉,留下基部魚葉和1、2片真葉;留魚葉采摘法是當新梢長到1芽1、2葉或1芽2、3葉時,采下1芽1、2葉或1芽2、3葉,只把魚葉留在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