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斌
(邢臺市國土資源局,河北邢臺 054000)
邢臺市耕地后備資源開發(fā)限制因素分析
郭樹斌
(邢臺市國土資源局,河北邢臺 054000)
文章首先對邢臺市耕地后備資源類型進行了簡介,在此基礎上,對該市可開墾其他草地、可開墾內陸灘涂、可開墾裸地和可復墾采礦用地4種主要耕地后備資源類型的開發(fā)限制因素進行了分析,以期為邢臺市耕地后備資源開發(fā)前期工作提供參考。
耕地后備資源 開發(fā)限制因素 邢臺市
耕地后備資源的開發(fā)是補充耕地的重要來源,對實現耕地占優(yōu)補優(yōu)、總量動態(tài)平衡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明確不同類型的耕地后備資源開發(fā)限制因素,在確保生態(tài)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挖掘耕地后備資源潛力,提高新增耕地質量等別是當前土地整治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一項重要內容。
邢臺市耕地后備資源潛力巨大,居河北省11個設區(qū)市的第3位,但分布不平衡,且存在諸多開發(fā)限制因素,深入了解耕地后備資源開發(fā)限制因素,是邢臺市有針對性開發(fā)耕地后備資源的前提工作。文章在明確邢臺市耕地后備資源主要類型的基礎上,對其開發(fā)限制因素展開分析,為今后的耕地后備資源開發(fā)工作提供基礎。
根據邢臺市2015年耕地后備資源調查成果,邢臺市耕地后備資源總量為4.430 12萬hm2,占全市未利用地的31.2%。其中可開墾耕地后備資源4.179 96萬hm2,占耕地后備資源總量的94.4%;可復墾耕地后備資源2 501.6 hm2,占耕地后備資源總量的5.6%。
邢臺市可開墾耕地后備資源分布不均衡,平原區(qū)1.069 78萬hm2,丘陵山區(qū)3.110 18萬hm2,分別占可開墾耕地后備資源總量的25.6%和74.4%。
平原縣中臨西縣、威縣、寧晉縣可開墾耕地后備資源較多,分別占可開墾耕地后備資源總量的3.9%、3.7%、3.7%;其次是平鄉(xiāng)縣、清河縣,分別占3.0%、2.7%;其余縣(市、區(qū))較少。在地類上以其他草地為主,占平原區(qū)可開墾耕地后備資源的56.4%。其他草地主要分布在寧晉縣、威縣、清河縣、平鄉(xiāng)縣和隆堯縣;內陸灘涂主要分布在臨西縣、南和縣、任縣;沙地主要分布在南宮市、巨鹿縣、清河縣;鹽堿地主要分布在平鄉(xiāng)縣和寧晉縣。
丘陵山區(qū)4縣中邢臺縣、臨城縣可開墾耕地后備資源最多,分別占可開墾耕地后備資源總量的29.6%、21.2%;其次是沙河市和內丘縣,分別占13.5%和10.1%。在地類分布上4個縣均以其他草地為主,其中邢臺縣和臨城縣最多,其次是內丘縣;內陸灘涂位于可開墾耕地后備資源的第2位,集中于邢臺縣和沙河市;祼地主要分布于沙河市,其次是臨城縣;沙地則主要分布于內丘縣和沙河市。
可復墾耕地后備資源全部為采礦用地,平原區(qū)1 751.0 hm2,丘陵山區(qū)750.6 hm2,分別占可復墾耕地后備資源總量的70%和30%。
可復墾耕地后備資源除任縣、廣宗縣外均有分布,其中沙河縣、清河縣、隆堯縣、邢臺縣分布較多,分別占可復墾耕地后備資源總量的17.7%、15.3%、10.8%、10.0%;其次是平鄉(xiāng)縣、寧晉縣、柏鄉(xiāng)縣,分別占可復墾耕地后備資源總量的9.6%、7.3%、6.2%;其余各縣分布較少。
2.1 可開墾其他草地開發(fā)限制因素
邢臺市可開墾其他草地根據地表起伏特點,可分為可開墾丘陵山區(qū)其他草地和可開墾平原其他草地。
可開墾丘陵山區(qū)其他草地一般集中連片,單塊面積大,適合大規(guī)模開發(fā)。由于受地形坡度(25°以下可開墾)影響,該類后備資源開發(fā)難度大、投資多、限制因素多,一般需修筑梯田,易造成水土流失,屬較難開墾土地,且開墾后耕地質量等別普遍偏低。限制因素:(1)土層薄、礫石含量高、質地偏砂;(2)水源不足,灌溉保證率低;(3)土壤肥力差,有機質含量低;(4)因電力提灌,生產成本高;(5)受當地集體經濟組織影響,開發(fā)協調難度大。
可開墾平原其他草地為易開墾土地,多分布零散、單塊面積小,地勢相對低洼,限制因素為排水不暢或土壤質地偏砂。目前此類資源當地群眾多已零星開墾耕作,但基礎設施較差,不成規(guī)模,通過完善的基礎設施投入易形成高產穩(wěn)產田。
2.2 可開墾內陸灘涂開發(fā)限制因素
邢臺市可開墾內陸灘涂根據現狀利用情況,可分為可開墾丘陵山區(qū)內陸灘涂和可開墾平原內陸灘涂。
可開墾丘陵山區(qū)內陸灘涂多為河道沙場占地,分布集中、面積較大,取沙后地勢高低不平,地表80%以上為鵝卵石。此類資源的開發(fā)需場地推平、基層壓實、覆土,以及進行筑壩等水利設施和道路建設,土方量巨大,投資在20萬~40萬元/hm2之間,遠超一般開墾項目,其主要限制因素是覆土量大,缺少土源,其水源相對穩(wěn)定。
可開墾平原內陸灘涂為易開墾后備資源,其地勢平坦、土壤性狀好、水源充足,部分已被群眾自行開發(fā),只要實施一些簡單工程,就可改良成為優(yōu)質耕地。
內陸灘涂開墾后耕地質量等別相對較高,丘陵山區(qū)可達國家利用等12等以上,成為中等耕地,平原區(qū)多為10等以上,極少部分可達高等耕地中的8等地。此類資源的開發(fā)需注意與河道防洪規(guī)劃的銜接,注重河道整體開發(fā)利用。
2.3 可開墾祼地開發(fā)限制因素
邢臺市可開墾祼地主要分布于山區(qū),開發(fā)投資最大、難度最高、工程較復雜,一般需建成石坎梯田,其限制因素主要是土層極薄或無土層,缺少土源;水源不足,引水成本過高;易破壞生態(tài),造成水土流失。
2.4 可復墾采礦用地開發(fā)限制因素
邢臺市可復墾采礦用地分為平原區(qū)可復墾采礦用地和山區(qū)可復墾采礦用地。
平原區(qū)可復墾采礦用地現狀全部為磚窯生產取土用地,其特點是地勢低洼,高低起伏大,其限制因素:(1)排水困難,復墾后地勢普遍低于周邊,發(fā)生洪澇災害易受淹;(2)缺少可覆蓋土源,只能就地平整,部分資源高程較周邊相差過大,開發(fā)難度大;(3)現有土壤為“生土”,有機質含量低,需一個熟化過程。
山區(qū)可復墾采礦用地主要集中于沙河縣和邢臺縣,現狀主要為采礦廢棄地和尾礦壓占地,其限制因素是地勢起伏大,復墾投資較大且缺少土源。
邢臺市耕地后備資源具有一定潛力,是補充耕地的強大后盾。該文對邢臺市可開墾其他草地、可開墾內陸灘涂、可開墾祼地和可復墾采礦用地等4種主要耕地后備資源類型的開發(fā)限制因素進行了分析。在對耕地后備資源進行開發(fā)時,要根據其限制因素制訂對應的開發(fā)策略,以使耕地后備資源得到高效、安全、有序、有針對性開發(fā)。
[1] 周春芳,王洪波.北京市耕地后備資源開發(f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經濟,2004,(8):38~40
[2] 李曉華,南小康.咸陽市耕地后備資源研究.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05,23(3):182~185
[3] 郭廣猛.用GM(1,1)模型和 Verhulst 模型進行建筑物沉降預測.巖土工程界,2000,3(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