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華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耳鼻喉科 安徽省合肥市 230038
荊皮癬濕酊治療急性外耳道濕疹的臨床療效觀察
朱丹華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耳鼻喉科 安徽省合肥市 230038
目的:觀察荊皮癬濕酊治療急性外耳濕疹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60例急性外耳濕疹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研究組30例,對照組30例。兩組患者均先給予雙氧水清洗外耳道及耳廓,然后研究組外耳涂抹荊皮癬濕酊,3次/天,連續(xù)用藥1周;對照組外耳涂抹曲安奈德益康唑軟膏,2次/天,連續(xù)用藥1周。觀察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30例,總有效率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33%,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荊皮癬濕酊應用于急性外耳濕疹的治療,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癥狀,臨床療效顯著,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值得在臨床推廣。
外耳濕疹;荊皮癬濕酊;臨床療效
外耳濕疹是耳鼻喉科常見病,是發(fā)生于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圍皮膚的變應性炎癥?;继幤つw表現(xiàn)為彌漫性潮紅、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及鱗屑等損害,少數(shù)有色素沉著[1]。荊皮癬濕酊原名癬濕特效藥水,屬于安徽省中醫(yī)院的院內制劑,是由苦參、土荊皮、百部、蛇床子等藥材組成,具有殺菌止癢之功效。本文旨在探討荊皮癬濕酊治療外耳濕疹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2013年3月第8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1]標準如下:急性外耳濕疹:(1)病史;可有家族遺傳過敏史、耳內流膿史,或有接觸某種刺激性物質等誘因或有其他過敏性疾病等。(2)癥狀: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圍皮膚極癢,并伴有燒灼感,微痛,流黃水等。(3)體征:檢查外耳皮膚見紅斑或粟粒狀小丘疹以及半透明的小水皰,潰破后可流出黃水樣分泌物,表皮糜爛,有時被黃色痂皮覆蓋。
1.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擬定風熱濕邪犯耳型旋耳瘡的臨床診斷標準如下:(1)主證:初起患處皮膚瘙癢,甚者奇癢難忍,夜間為甚,灼熱、潮紅,繼之出現(xiàn)小水皰,潰破后滲出黃色脂水,皮膚糜爛,干后結痂,痂皮下仍有黃色膿液。(2)次證:發(fā)熱、煩躁、睡眠不安等癥,舌紅、苔黃膩,脈黃數(shù)或弦數(shù)。具有以上主證及至少1項次證即可診斷。
1.3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安徽省中醫(yī)院耳鼻喉科門診符合納入標準的急性外耳濕疹患者6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與研究組均先常規(guī)用雙氧水清洗外耳道及耳廓。
對照組:用曲安奈德益康唑軟膏(江蘇揚子江醫(yī)藥生產,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20126)涂擦患處。每天2次,連續(xù)用藥1周。
研究組:運用荊皮癬濕酊(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制劑中心,皖藥制字BZ20080009)搽患處。每天3次,連續(xù)用藥1周。
2.2 觀察指標
瘙癢、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出等。
2.3 療效評定[5]
按4級評分法(即O=無、1=輕度、2=中度、3=重度)分別對病人的癥狀(瘙癢)和體征(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出等)進行客觀評價。
總有效率=(臨床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2.4 統(tǒng)計方法
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組內比較將用配對t檢驗;兩組組間的比較將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數(shù)據(jù)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處理。
3.1 臨床療效
研究組總有效率96.67%,對照組總有效率73.33%。采用秩和檢驗,P=0.00(兩側)<0.05,說明兩組療效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的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0例。研究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16~58歲,平均年齡( 37.27+ 12.31)歲。對照組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14~59歲,平均年齡(36.30+13.1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疾病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治療1周后兩組療效比較
3.2 不良反應
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外耳濕疹是常見的外耳皮膚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瘙癢、皮疹、易反復發(fā)作。根據(jù)病程長短一般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本病的治療以祛風止癢,潤燥除濕為主。由于耳部的生理解剖構造致使血液循環(huán)較少, 故治療常以局部治療為主。荊皮癬濕酊是由土荊皮、苦參、百部、蛇床子等藥材組成。具有殺菌止癢的功效。因此該方集清熱除濕,殺菌止癢于一身,而且避免了過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后產生的不良反應,安全有效。
(通訊作者:劉鋼)
[1]田勇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315.
[2]戴慎,薛建國,岳沛平.中醫(yī)病證診療標準與方劑選用(第一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85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