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艷
山西省腫瘤醫(yī)院婦二科 山西省太原市 030013
不同教學方法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效果觀察
楊曉艷
山西省腫瘤醫(yī)院婦二科 山西省太原市 030013
目的:探討不同教學方法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效果。方法:選取自2015年2月至 2015 年12月護理專業(yè)實習學生50人,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25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觀察組采用分層次遞進式教學法進行實習教學,對比兩組學生實習成績。結果:觀察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yōu)椋?5.4±4.2)分,操作考核成績(90.6±7.6)分,對照組理論考核成績?yōu)椋?2.1±5.3)分,操作考核成績(82.3±8.3)分,兩組結果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臨床護理帶教中運用“分層次遞進式教學”方法,能夠提升護理實習學生的參與度,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實習成績較好,實踐能力強,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
不同教學方法;臨床護理帶教;分層次遞進式教學;教學效果
臨床護理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教學階段,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護理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素質以及護理教育的整體水平,隨著醫(yī)學教育改革的不斷加深,傳統(tǒng)臨床護理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臨床教學需要,尋求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是改革的重中之重。為進一步提升臨床護理教學質量,本次研究中隨機選取了2015年2月至 2015 年12月護理專業(yè)實習學生50人,學生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下和分層次遞進式教學法下進行學習,比較兩組教學質量,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至 2015 年12月護理專業(yè)實習學生50人,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25人,觀察組男性13人,女性12人,年齡為19-22歲,平均年齡為(20.3±0.8)歲;對照組男性12人,女性13人,年齡20-2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0.4±1.0)歲。將兩組學生的年齡、性別等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學方法
對照組學生給予傳統(tǒng)教學方法,任課教師向學生口頭強調學習態(tài)度,以傳統(tǒng)教學方法為主,對學生進行專業(yè)理論知識以及實踐能力的培訓[1];觀察組學生采取分層次遞進式教學,根據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再結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性格特征進行分層,其中,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為A層,成績中等學生為B層,學習成績較好優(yōu)等生為C組;對學生進行分組后,進行分層輔導,A層學生為基礎性作業(yè),要求學生在課后對專業(yè)知識熟練掌握,B層學生以基礎性作業(yè)為主,輔以提高的題目,如要求學生對現存的病例護理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和處理;C層學生以綜合性題目為主,要求學生能夠獨立與病患交流,完成護理查房等;在教學結束后對學生實習成績進行考核[2]。
1.3 觀察及評價指標
分析比較兩組學生的實習成績,包括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對照組學生統(tǒng)一用一份試卷進行測試,觀察組學生同一份試卷擬定出不同層次測試題,部分題只要求A層學生完成,部分題只要求B層學生完成,部分題只要求C層學生完成[3]。操作考核中,對照組學生統(tǒng)一考核時間,觀察組學生,B層、C層學生的考核時間適當縮短,對操作的熟悉和連貫性要求更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匯總數據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中顯示,觀察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yōu)椋?5.4±4.2)分,操作考核成績(90.6±7.6)分,對照組理論考核成績?yōu)椋?2.1±5.3)分,操作考核成績(82.3±8.3)分,兩組結果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觀察組和對照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以及操作考核成績對比(例,)
表1:觀察組和對照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以及操作考核成績對比(例,)
例數 理論考核成績 操作考核成績對照組2582.1±5.3 82.3±8.3觀察組2595.4±4.290.6±7.6 t / 9.83383.6876 P / P<0.05P<0.05
臨床實習教學是提升學生臨床應用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質量直接關系著學生踏上工作崗位的能力。分層次教學方法是近年來逐漸被應用于臨床教學的一種方法,互動性好,靈活性較高,因材施教,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激情,護理學生的工作能力較好,教學質量高。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yōu)椋?5.4±4.2)分,操作考核成績(90.6±7.6)分,對照組理論考核成績?yōu)椋?2.1±5.3)分,操作考核成績(82.3±8.3)分,兩組結果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中學生采用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學生對理論知識和操作知識的掌握度不高,教學質量不佳;觀察組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不同基礎和特質,采用不同的輔導方法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結合病例實際探究和應用,全面提升了護理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帶教中運用“分層次遞進式教學”方法,能夠提升護理實習學生的參與度,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實習成績較好,實踐能力強,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
[1]李陽,何靜.多種教學方法在手術室臨床護理實習帶教中的聯合應用及效果評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3(04):117-118.
[2]楊彥芳,滕艷娟,鐘麗,周丹,楊顯紅.便攜式臨床路徑教學手冊在肝膽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6,16(24):119-120.
[3]武鐵力.品管圈活動在呼吸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6,11(08):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