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新玉 林小敏
廣州市建筑工程職業(yè)學校,廣東 廣州 510403
?
淺析中職新生的主要心理問題及疏導策略
羅新玉*林小敏
廣州市建筑工程職業(yè)學校,廣東廣州510403
摘要:中職教育的特點是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是初中基礎教育的發(fā)展方向之一。中職新生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下心理上表現出多元性、復雜性和矛盾性的特征,導致一些特殊心理問題產生,中職教育者應該有針對性地對這些問題開展正向疏導,達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關鍵詞:中職新生;心理問題;疏導
中職新生指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往往來源于中考失敗或因個別原因放棄讀高中的初中應屆生及部分綴學的初中往屆生,是一批處于半成熟半幼稚的青春期的特殊群體。中職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應該及時關注中職新生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正面疏導工作,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一、中職新生的主要心理問題
中職新生入學后,學習生活由基礎教育向職業(yè)技能教育轉變,發(fā)展方向由升學向就業(yè)轉變,要面臨新的學習環(huán)境、人際圈、成長問題等,這些都使他們原有的心理結構被破壞,心理平衡被打亂,在克服各種不適應的同時,產生了各種心理困惑與問題[1]。以往的咨詢工作與班主任工作經驗中,發(fā)現中職新生心理呈現出多元性、復雜性和矛盾性的特征,這些特征具體表現為:
(一)存在不同程度的適應困難
告別以前的生活圈,中職新生從入校開始,新的老師、同學、學習內容、生活條件等釀造一陣陣新鮮感,但這些新鮮感并不會持續(xù)很久,性格迥異的學生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一定程度的適應困難,如交際困難、懷舊過往、對新的管理制度的抵觸、對讀高中同學的羨慕引起的失落感、抑郁、悲觀等消極情緒。
(二)處理問題時交織的矛盾心理
青春期是個體半成熟半幼稚的時期,這決定了中職新生獨立性與依賴性并存的心理矛盾:他們自認能獨當一面,但過往的生活慣性在新的環(huán)境下產生很多力所不及的問題。其次,在人際交往中表現了封閉性與需求性并存的心理矛盾:心理“斷乳期”特有的叛逆心理和逐漸強化的自主意識讓部分性格內向的學生變得孤僻、自閉、獨來獨往,但內心希望迅速融入集體,結交新朋友,能被師生肯定[2]。此外,正在發(fā)展的性心理與現實中的主、客觀條件不符合:中職新生生理逐漸成熟,勢必引起心理上尤其是性意識的發(fā)展,對異性的好奇心越來越強烈,部分學生通過網絡、與外校聯(lián)誼、和老同學接觸等方式“談戀愛”,但基于學生心理發(fā)育不成熟,不具備平衡學業(yè)和戀愛問題的能力,使得戀愛行為有很大冒險性。
(三)學習動力不足及新的學習內容導致的消極心理
中職新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但很多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學生普遍認為只有讀高中上大學才能成才,進而陷入一種自我認識的誤區(qū)導致的自卑心理。另外,對于多數中考落榜生而言,原本學習基礎就差,表現出不同程度學習困難;部分學生雖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收效不大,進而加深其失落感、焦慮感、自卑感。
(四)自我意識處于起伏狀態(tài)
中職新生非常明確學習目的是就業(yè),他們脫離升學壓力,遠離家鄉(xiāng),來自四面八方,接觸“形形色色”的同學、風俗、規(guī)范等,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多層次、多層面的社會屬性的人[1]。他們對自己有新的期待和要求,他們需要正確認識、管理、評價和完善自我,但他們往往對自己有不客觀的認識和評價,過高或過低,導致管理不當,產生或好或壞的結果,使自我意識處于起起伏伏的狀態(tài)。
二、正面疏導中職新生主要心理問題的策略
一定的心理問題將導致相應的行為,新生的遲到、曠課、違反課堂紀律等問題在逐漸增多,若不及時疏導,將導致心理和行為問題的惡性循環(huán)。由此,我們應該有針對性地疏導具備心理問題的學生,促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自我管理:
(一)落實家校聯(lián)合工作,疏導的前提與有利條件
對于教育工作者,了解新生的個性特征、過往學習生活經歷等是疏導新生心理問題的前提。一般來說,最捷徑最有效了解新生背景的方法就是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學生出現的很多心理問題,如適應困難、學習動力不足等,往往可以從家長那找到一些合理的解釋。學校應盡量打造良好的家校聯(lián)合平臺,家長與老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溝通,針對新生心理問題共謀策略。
(二)正視學生的矛盾心理,換位疏導
新生的矛盾心理往往是由于新的環(huán)境、生理發(fā)展等客觀因素引起的,作為教育工作者在面對這些問題時,首要的態(tài)度是不回避問題,盡量換位思考,可采用合理情緒調適法、團體心理輔導等方法耐心地引導學生改變錯誤的觀念,對于校園里不良的行為給予真誠的勸告,讓學生從老師的疏導方式中吸收正能量,深刻認識矛盾發(fā)生的根本因素,共探解決問題的方法,防患于未然。
(三)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緒,促進學習效率和發(fā)展自我意識
積極心理學啟發(fā)我們:在關注問題學生和學生問題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學生的積極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緒,讓其在良好情緒下提高學習效率和生活幸福感[3]。很多
新生由于個性內向、自我評價過低導致自卑心理強、自我閉鎖。教育工作者應當更多開發(fā)每位學生的優(yōu)點,如開設實訓課程、改進評價學生的制度等[4]。出現問題時多給學生機會,鼓勵他們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點去管理缺陷,提高學生的信心,克服自卑、抑郁等消極情緒的影響,在老師的引導下正確、客觀、全面地認識和評價自我,達到積極管理自我、提升自我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謝小玲.淺議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心理特征[J].中國輕工教育,2003(3).
[2]謝洪.中等職業(yè)學校問題學生心理現象分析與對策[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報,2009,9,24(3).
[3]賀彥芳.當前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視角[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04(239).
[4]徐章燕,毛洪蔚.積極心理學在中職德育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7,28(4).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1-0212-02
*作者簡介:羅新玉(1984-),女,湖南人,碩士,助理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咨詢、情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