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年亞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科研處,河南 南陽 473000)
生地、丹參對2型糖尿病大鼠腹主動脈內皮細胞超微結構的影響
唐年亞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蒲刑?,河南 南陽 473000)
目的觀察生地、丹參對2型糖尿病(T2DM)大鼠腹主動脈內皮細胞超微結構的影響。方法 采用鏈脲佐菌素(STZ)加高糖高脂飲食制作T2DM動物模型。用日立H-600透射電鏡觀察T2DM大鼠腹主動脈內皮細胞超微結構。結果 生地、丹參組T2DM大鼠腹主動脈內皮細胞及其線粒體腫脹、破壞程度比模型組明顯減輕。結論 生地、丹參均對T2DM大鼠腹主動脈內皮超微結構有不同程度的保護作用。
生地;丹參;2型糖尿?。粌绕ぜ毎?;超微結構
血管內皮細胞具有復雜的酶系統(tǒng),能合成與分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1〕,如組織纖維酶原活性物和前列環(huán)素、內皮素以及具有舒張血管作用的內皮細胞舒張因子。內皮細胞表面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能使血漿中的血管緊張素Ⅰ變?yōu)檠芫o張素Ⅱ,使血管收縮。內皮細胞還能降解5-羥色胺、組織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2型糖尿病(T2DM)血糖增高容易致使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紊亂,其活性物質分泌出現失衡,嚴重可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排列紊亂甚至脫落,使內皮下層直接暴露于血液之中,引起血管反復血栓、管腔狹窄、炎性病變等,造成局部組織并發(fā)癥的產生〔2〕。本實驗觀察T2DM大鼠腹主動脈內皮細胞超微結構治療前后的變化。
1.1 實驗動物及藥物 清潔級Wistar大鼠90只,60~70 g,適應性喂養(yǎng)3 d開始實驗。中藥生地、丹參回流提取成中藥水液制劑用于灌胃治療。西藥格列齊特作對照。
1.2 實驗試劑及儀器 2.5%戊二醛、1%四氧化鋨;LKB-V型超薄切片機;日立H-600透射電鏡。
1.3 實驗方法
1.3.1 造模方法 隨機選取10只大鼠為正常組,以基礎飼料喂養(yǎng),其余80只以高糖高脂飼料喂養(yǎng)30 d,后腹腔注射STZ(30~45 mg/kg),繼續(xù)高糖高脂飲食,7 d后取餐后2 h血糖值≥11.1 mmol/L的大鼠進行分組治療。若造模不成功,可腹腔補注一次STZ,治療周期為45 d。
1.3.2 分組治療 造模成功的80只大鼠被隨機分成8組:模型組、西藥組(格列齊特組),丹參高、中、低劑量組,生地高、中、低劑量組。按人鼠等效劑量折算,對各組進行灌胃治療,1次/d;其中正常組、模型組生理鹽水灌胃,余下各組中藥制劑灌胃治療。
1.3.3 標本采集與制備 治療結束后,在正常組、模型組、丹參中劑量組、生地中劑量組中各隨機選取1只大鼠斷頭處死,立即取出腹主動脈(1 cm長度),2.5%戊二醛瓶裝固定,繼入1%四氧化鋨中固定2 h,脫水、包埋、切片,經醋酸鈾和檸檬酸鉛等重金屬電子雙重染色后,置于H-600透射電鏡下觀察攝像。
圖1所示,正常組:內皮細胞形態(tài)正常,連續(xù)性好,無中斷,內皮細胞長軸與血液流動方向一致;細胞核居中,核所在部位略隆起,細胞基底面附著于基板上;內皮細胞核仁大而明顯。線粒體數一般、嵴清晰、整齊。模型組:內皮細胞顯著腫脹,連續(xù)性中斷,有明顯的內皮脫落;胞質電子密度低,細胞器少見;線粒體明顯腫脹,嵴腫脹紊亂或溶解,見脂滴、糖原顆粒;基底膜厚薄不均,可見明顯透亮區(qū)(電子密度低),提示有水腫,連續(xù)性中斷。丹參中劑量組:內皮細胞形態(tài)結構稍差,連續(xù)性好,無明顯中斷;胞核形態(tài)不規(guī)則,胞核內異染色質增多,邊集于核膜下,線粒體數目無明顯增多,腫脹,嵴模糊、紊亂。生地中劑量組:內皮細胞腫脹,連續(xù)性差中斷,有脫落現象;胞核形態(tài)不規(guī)則,核異染色質增多;線粒體數目多,體積增大,嵴模糊。
圖1 各組大鼠腹主動脈內皮細胞超微結構觀察
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內皮細胞明顯脫落,內皮下基層紊亂并暴露于血液之中,提示有明顯的血管并發(fā)癥,這與該組大鼠體毛稀疏凌亂、色暗偏黃,形瘦多瘡,活動遲緩的外在表現相吻合。與模型組比較,生地、丹參均能穩(wěn)定內皮下基層的完整形態(tài),保護血管內皮超微結構,并與兩組大鼠的外在表現相吻合,未見明顯形瘦、生瘡、遲鈍,毛色微黃無澤。同時也與臨床生地、丹參均能改善糖尿病病人癥狀是一脈相承。但是,生地、丹參也有各自作用特點,即在維持血管內皮細胞正常形態(tài),改善內皮細胞腫脹方面,丹參的作用明顯比生地要強,都強于模型組;在維持線粒體形態(tài)與數量方面,生地的作用強于丹參,表明生地更能從內皮細胞的能量方面維持其形態(tài)的穩(wěn)定性。但兩者在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方面為何有此差異有待于進一步深入地研究。
1 Schulz R,Rassaf T,Massion PB,etal.Recent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nitric oxide in cardiovascular homeostasis〔J〕.Pharmacol Ther,2005;108(3):225-56.
2 陳穗樺,夏 元,姜 濤.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視神經血管內皮細胞在透射電鏡下的改變〔J〕.眼科研究,2006;24(2):204-5.
〔2015-06-11修回〕
(編輯 苑云杰/曹夢園)
河南省教育廳科技研究重點項目(No.12B360019)
唐年亞(1979-),男,碩士,主要從事糖尿病臨床與基礎研究。
R285.5
A
1005-9202(2016)24-6090-04;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