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晶晶
(河南漯河電視臺 河南 漯河 462000)
微電影的藝術特征分析
——以青春劇《老男孩》為例
翟晶晶
(河南漯河電視臺 河南 漯河 462000)
基于科學技術的更新,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影視等新媒體的發(fā)展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電影藝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相互融合出現(xiàn)了新的同時也是必然的產(chǎn)物——微電影。微電影以它簡短的時間設置和緊湊的情節(jié)吸引了一大批的受眾,微電影已經(jīng)悄悄地融入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熱愛美,而這種特質(zhì)決定了我們喜愛攝影和影視的影像藝術,但是我們留不住時間,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拿起攝像機記錄生活體味生活,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影像的奇跡,成為公共話題的引導者。
微電影;《老男孩》;藝術特征
短短的幾分鐘可以帶來哪些影響?幾分鐘的視頻可以在人心中留下永遠也抹不去的影像,一個小男孩兒為母親端洗腳水的公益微電影觸動了多少人的心那一句充滿稚氣的“媽媽,洗腳”成為一種美德的延續(xù);幾分鐘的視頻讓西單女孩兒一夜成名,被人們貼上了青春不敗忠于夢想的標簽;42分鐘的《老男孩》以簡短的形式順應了現(xiàn)代都市人的生活節(jié)拍填充了人們寂寞柔軟的心,在現(xiàn)代社會這種高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影視藝術同樣要求效率,一個小小的創(chuàng)意,幾個普通的演員,一部短短的劇本,幾種融合的感情,最后加上一個開放廣闊的網(wǎng)絡平臺,微電影便順理成章地走進我們的生活。2011年度青春系列劇《老男孩》在 2010年底引發(fā)了網(wǎng)絡微電影的熱潮,它講述了一個追逐青春和夢想的故事。他們的青春在 90年代,帶著懵懂好奇,肖大寶和王小帥表現(xiàn)出的青澀的甜蜜和羞答答的激情正反映了現(xiàn)代人關于青春的集體回憶。
其實這部微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雜,就是講述了兩個將近不惑之年的男人追求夢想的故事,他們從曾經(jīng)的輕狂少年到現(xiàn)在,一個是委曲求全的婚慶主持,一個是迫于生計的理發(fā)師,因為參加一次選秀節(jié)目而重拾夢想從記憶中找回青春的激情。這是一部以祭奠“夢想”的名義祭奠青春祭奠回憶的微電影,簡單的劇情加上小成本的制作,電影的畫面并不奢華,卻在短短的時間里迅速俘獲了很多 70、80后的心。為什么它能打動那么多的人,讓人潸然淚下?我想,影片對現(xiàn)實生活的體察,對普通大眾的關注是《老男孩》紅起來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它貼近生活,貼近人們的真實情感經(jīng)歷。
在以往的生活中,可能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大牌導演的恢弘巨制,商業(yè)大片,群星云集,盛大的首映禮和宣傳模式,讓人真的以為這樣就是“大片”就是“好片”,但是觀影后人們往往覺得只是場面宏大實際上并沒有多少打動人心的地方,因為它們只是在追逐一種所謂的“高端路線”追逐一種場面的視覺呈現(xiàn),但是卻將電影藝術最根本的情感訴求忽略掉了。在《老男孩》這部影片中,以一場選秀節(jié)目開場引出后續(xù)的故事,貼近現(xiàn)實,它給我們的是一場真正的草根藝術,是一種青春的回味,就像是在屏幕上看到自己成長的經(jīng)歷以及自己夢想實現(xiàn)的艱辛,和很多人一樣,為了生活而放棄最初的理想淪為一個平平常常的小百姓,為了那個年代的青春記憶而讓觀眾放肆的流一次眼淚。
這種最貼近真實的草根文化與觀眾的心靈產(chǎn)生了時代的共鳴。在電影中能否與觀眾產(chǎn)生共鳴是網(wǎng)絡文化時代創(chuàng)作者最值得思考的一個因素。產(chǎn)生共鳴,就要從象征的事物和深層的心理需求來發(fā)掘。①
表現(xiàn)因素。例如在電影一開場的系列鏡頭中,我們看到的有復古的自行車,有泛黃的大樓,有播放廣播體操的大喇叭,只有特定時代的時間才有的特定的象征事物最容易軟化人的內(nèi)心,你為什么喜歡這部微電影?也許你也是從這部電影中看到了童年或者是少年時候最熟悉不過的場景:BP尋呼機,磚頭群架,經(jīng)典永恒的邁克杰克遜,永遠甜美微笑的?;ā牧硪环矫嫔顚有睦硪蛩貋砜矗ㄏ嗨频娜松?jīng)歷和情感訴求等等?!独夏泻ⅰ愤@部影片關注的話題是成長和夢想,也正是這個主題牽動了人們的心。微電影成為當下熱門的話題,而它創(chuàng)作的主題也被社會框定在“涉世”這個范疇中,伊薩克·賽奎拉在談及涉世這個主題時這樣說過“涉世是一種存在的危機或者生命中一系列的遭遇,差不多經(jīng)常是令人痛苦的,伴隨著處于青春期的主人公獲取關于自身關于罪惡關于世界有價值的知識的經(jīng)歷?!雹?/p>
在《老男孩》中,一首歌曲唱哭了多少人?“花開花落又是雨季,春天啊你在哪里,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只剩下平凡的我沒有當年的熱血……”你是那個守住青春的人嗎?電影中雖然兩個男主角沒有因為一首歌獲得選秀節(jié)目的大獎雖然他們被現(xiàn)代化的娛樂要求淘汰了,但是他們輕輕吟唱的這首歌感動了太多太多觀眾,一首歌不僅讓他們回到了青春時代,更讓所有的觀眾重新拾起青春的記憶,回到那個追逐夢的年代,曲終人不散,那段旋律久久地牽扯著每個人的心。另外故事中肖大寶演唱的《小芳》《粉紅的回憶》《星星點燈》《對你愛不完》,也是那個年代男孩兒向心儀的女孩兒表達情意經(jīng)常唱起的歌曲,而女主角出現(xiàn)時的背景音樂《花仙子》《走過花季》,當音樂聲響起的時候每個觀眾都會會心的笑起來,多么溫馨熟悉的旋律,雖然在影片中這些歌曲是交叉播放再現(xiàn)的,但是它們已經(jīng)完整的勾畫出一個時代的表達,時間顯得不再重要,因為這些歌曲已經(jīng)共同構建了一個時代的象征性的內(nèi)涵。
“電影是時間的藝術,同時也是空間的藝術,節(jié)奏是電影藝術的重要造型手段,能夠增添影視的藝術魅力,可以創(chuàng)造氣氛和表現(xiàn)情緒。在影視中,節(jié)奏的快慢與激烈的呼吸和心臟的激動完全一致,使存在于有機的節(jié)奏強度和藝術的節(jié)奏強度之間的一定關系更加強化。”③我們知道微電影一般篇幅短小,短的少至十幾秒鐘,多的也就是三四十分鐘,人們喜歡簡潔的表達是一個方面,同時這也是現(xiàn)代傳播的必然需求,迅速快捷但又內(nèi)涵豐富。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nèi),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不僅要求講述清楚還要感情表達的淋漓透徹,就要求創(chuàng)作者在故事情節(jié)的創(chuàng)作上做到情節(jié)緊湊條理清晰有序。
微電影時代到來正映照了某網(wǎng)站的宣傳語“每個人都是導演”,網(wǎng)絡媒介下的微電影已然成為了個人展示自己的絕佳機會。沒有票房的壓力沒有利益的追逐所以微電影在題材上也表現(xiàn)出了它的豐富性。
懷舊是人的一種本能,是人們對已失去的事物或人的一種不自覺的紀念和緬懷,人們渴望美好幸福的生活。有什么挫折和困難的時候人們總是希望寄希望于一種精神的救贖。④懷舊題材在《老男孩》中體現(xiàn)的最為突出,兩個老男孩,擁有太多的回憶,青春是我們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個詞但是實際上它又很平庸,平庸到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但是它又很奢侈,奢侈到我們還沒有真正的擁有就已經(jīng)失去了,失去的時候我們才知道他是多么的珍貴和值得懷念.
不難發(fā)現(xiàn),影片中貫穿全篇的一條線索是邁克·杰克遜,這個偶像人物本身正是懷舊的象征,男主角這樣說“邁克·杰克遜的去世,是代表了我們這一代人青春的終結?!边~克杰克遜是這部微電影中核心的象征性符號。作為一個具有時代性意義的明星,因為邁克·杰克遜,他們成為了好兄弟;十幾年后也是因為邁克·杰克遜的去世,成為兩位男主角參加選秀的引子。盡管他們各自有自己的職業(yè)但是心底深處某種對于“夢想”的“懷舊”把他們從庸庸碌碌的日常生活中拯救和挖掘出來。
愛情,是個永遠也不會過時和失色的主題,在《老男孩》這部微電影中肖大寶和王小帥對?;ǖ目嗫喟祽俸妥非笫秦灤┧麄冎袑W時代的主要線索,清新的校園愛情更容易勾起觀眾對于初戀甜蜜的感覺,那種溫暖、那種懷念都讓人無法拒絕,清清淡淡的甜,絲絲縷縷的愁,有開心有心疼,又不禁讓人發(fā)出多少的感嘆留下多少的眼淚。肖大寶的校園愛情只能說是一場徹底的暗戀,他對愛情追求的挫敗感使他傷心地扔掉了自己的吉他,甜美的歌喉也長久的掩藏在內(nèi)心深處,他一步步的淪為了自甘墮落的小混混,在校園里橫行霸道,不再是那個為了愛而千回百轉(zhuǎn)的小男生。而影片的另一位男主角王小帥是個熱愛舞蹈的孩子,也偷偷的喜歡女主角,他們演繹的校園愛情懵懂青澀,原以為可以得到的愛情卻又無情的消逝。也許只有這樣的結果才使我們更覺得珍惜和值得回味,誰的中學時代沒有那么一段曲曲折折的情愫?
朋友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起成長的那個對你不離不棄的人,最真摯的友誼可能不需要太多一個便足夠。肖大寶和王小帥本來是兩個并不相干的男孩兒,甚至肖大寶還曾經(jīng)對王小帥進行侮辱讓他出盡洋相,但是音樂讓他們走在一起成為兄弟。友情就是這么一種奇特的感情,有時默契,但有時又會吵鬧,但是一旦分開又覺得悔恨不已。肖大寶和王小帥之間就是這樣一種感情,他們開始彼此陪伴因為它們有相同的夢想,一個喜愛音樂一個熱衷舞蹈,邁克·杰克遜是他們共同的偶像,為了這段友誼,肖大寶重新拾起最愛的吉他,王小帥也繼續(xù)著他的舞蹈之夢,他們成立了一個組合“筷子兄弟”??曜?,當然意味著彼此不離不棄,沒有了哪一個都將是不完整的一部分。每次登上舞臺兩個人之中總有一個緊張畏懼,但是另一個總能給對方以鼓勵和信心,舞臺上,鎂光燈下他們的周圍就像充滿了光環(huán),連帶著那么多美好的記憶,肖大寶的歌,王小帥的舞震撼了也感動了所有的觀眾。這一對兒音樂兄弟,生活教會了他們太多。盡管他們經(jīng)歷了太多的痛苦和辛酸,但是他們的歌聲他們的舞步真正詮釋給所有人一句“Please to brave”。
微電影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視頻通過網(wǎng)絡出現(xiàn)在大眾面前,普通人也不僅只是觀眾他們可以拿起攝像機拍攝自己的故事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人人都是導演,人人都是“明星”。
現(xiàn)代社會,思想解放,文化多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人們要求自立自主,要求更多的話語權和表達權,而互聯(lián)網(wǎng)的先天優(yōu)勢又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廣闊開放的平臺,為人們搭建了一個能夠暢所欲言的平臺,使人們實現(xiàn)自由理想的愿望成為現(xiàn)實。微電影的制作是對傳統(tǒng)電影模式的一種挑戰(zhàn),從劇本開始就減少了很多步驟環(huán)節(jié)的運作,因為微電影小制作成本的關系,人們往往把精力更集中在故事的塑造和真實情感的刻畫上。有能力的導演、演員、編劇、攝影集中在一起完全實現(xiàn)一部小電影的平民化。沒有票房的壓力沒有龐大的明星演員費用所以所有的拍攝過程都顯得很輕松。“網(wǎng)絡中,網(wǎng)民們可以自由發(fā)表言論自由創(chuàng)作,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網(wǎng)絡藝術,不但超越了傳統(tǒng)藝術的審美,而且展示了自由創(chuàng)造、感性張揚的特征”。⑤
不僅創(chuàng)造者擁有自由,受眾也擁有自由的空間。在觀影的同時,人們可以隨時發(fā)表自己的評論,不受時間的限制,可以將自己對電影的評價隨意隨心的發(fā)表在微博、論壇、人人網(wǎng)等,還可以投票參加各種網(wǎng)站、電影工作室甚至個人舉辦的專門為網(wǎng)絡微電影進行的比賽和評選活動。另外針對電影的拍攝或者演員的確定他們都擁有發(fā)言權,他們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修改劇本的情節(jié),微電影追求自由的理想得以實現(xiàn),這才是藝術本身的真正精神內(nèi)涵。
注釋:
① 陳紅蓮:《網(wǎng)絡微電影的傳播學解讀——以四夜奇譚的熱播為例》2011年9月
② 引自鄭樹森、吳小俐、唐夢:《涉世的意識形態(tài)——論侯孝賢的五部電影》,《世界電影》,1998年第4期
③ 郭蔚:《電影節(jié)奏的旋律》2009年第1期
④ 許筱言:《老男孩——貼近真實的草根文化》,《文化看臺》 2011年
⑤ 楊曉茹《淺析網(wǎng)絡藝術的審美追求》,《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9年9月
[1]陳紅蓮:《網(wǎng)絡微電影的傳播學解讀——以四夜奇譚的熱播為例》2011年9月
[2]引自鄭樹森、吳小俐、唐夢:《涉世的意識形態(tài)——論侯孝賢的五部電影》,《世界電影》,1998年第4期
[3]郭蔚:《電影節(jié)奏的旋律》2009年第1期
[4]許筱言:《老男孩——貼近真實的草根文化》,《文化看臺》 2011年
[5]楊曉茹《淺析網(wǎng)絡藝術的審美追求》,《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9年9月
[6]劉耕:《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當代視野—影視傳媒》 2011年8月
[7]房棟:《微電影的發(fā)展特點與趨勢》 東北師范大學《新銳視點》 12年第5期
A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bas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pdates, Internet and mobile video on the various aspects of social life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Internet technologies are merging to a new and inevitable product —micro film.The micro film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audience to its short time setting and a compact plot, micro-film has been quietly integrated into our lives.Because we love Beauty, while this trait We love the art of photography and video images, but we failed to keep time, so more and more people to pick up a camera to record life savor life, to create an image of a miracle, become a public topic guide.
Micro-film;《old boys》;art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