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鳳龍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第三小學)
試論激勵性評價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關鳳龍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第三小學)
激勵性評價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教和學起著重要的導向,調控作用。激勵性評價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學方式,不失時機地從不同角度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誘發(fā)其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一種方法。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
那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這一評價方式呢?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表現的好壞用分數給予評價,讓學生在分數中得到認可,在這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處理的,我以小組為單位,每位組員的表現,直接影響這組的積分,積分與學生的課堂紀律、學習成果的展示、學生的自我展示、日常的衛(wèi)生、行為習慣等直接掛鉤。學生學習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由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再由小組推薦組員匯報學習成果,由班上同學給予點評,評分,所得分值記入相應組的總積分,一月或一周合計一次,前三名的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如:筆、本子等。這種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自我展示的主動性。
教師良好的課堂口頭語言評價對于學生主體的發(fā)揮作用及終身的學習和發(fā)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語言激勵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評價方式,它又可以分為以下四種形式。
(1)鼓勵式。采用鼓勵性語言,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評價的語言應該重情感的投入,即用簡短而熱情的語言給予評價,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成功的愉悅,讓他們在愉悅中學習,在愉悅中成長。如在教學《雨點兒》一課時,我讓學生說說所見過的不同的雨。學生七嘴八舌地說:“毛毛雨、小雨、大雨、雷陣雨、狂風暴雨”等。這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還知道雨是怎樣形成的——是水蒸氣遇冷變成了小水珠,無數的小水珠連在一起就成了云,在遇冷或空氣托不住的情況下,落下來就成為雨了?!彪m然這位同學答非所問,但我仍然高興地給予了他鼓勵性評價:“你真是一個善于積累知識的學生,老師都要向你學習。你真棒!”當時,他眼睛閃著亮光地望著我。從那以后,我發(fā)現他上課非常地認真,自我表現的次數明顯增多了。又如,對一些性格比較外向并善于發(fā)言的學生,我常用這樣的語言給予激勵:“能有這樣的想法,老師真為你高興,希望你繼續(xù)努力?!睂τ谀男┱J識問題比較偏激,愛鉆牛角尖的學生。我會這樣說:“你真是一個愛動腦筋,善于思考的學生;不過,在思考問題時應從多角度全面地去思考問題?!蔽蚁耄和ㄟ^老師及時的鼓勵,適度的評價,學生會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
(2)商量式。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有想得到別人尊重的需要。”學習不主動的學生聽到委婉的提醒,都愿意接受并朝著好的方向努力。比如:學生在朗讀課文時,由于學生的識字量有限或者激動的心里作祟,導致他們讀課文時,要么認錯字,要么增減字,這時同學給予點評指出時,教師可用商量的口氣對學生讀書的情況給予評價:“在以后的讀書過程中,要認真聽別人給你提出的建議,只要你接受了別人建議,我相信你一定會讀得越來越好,綜合同學們的建議,你試著再讀一次給大家聽聽好嗎?”通過第二次的朗讀,學生感到了進步的喜悅。這樣不僅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還使學生真正體驗到了自己的進步,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3)旁敲側擊式。作為新課程實施中的實踐者,我力求在課堂上平等的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不在是知識的傳授者、管理者、訓導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組織者,促進者,啟發(fā)者,激勵者,學習者和引導者。如在教學《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課時,當學生熟讀課文之后,我指導男、女生分角色朗讀小柳樹和小棗樹的對話。讀完之后,我覺得女生朗讀的比較好,男生在語氣的朗讀方面有點欠缺。沒有讀出小棗樹那種謙虛,與人為善的感覺。于是,我作出了這樣的評價:“剛才女同學朗讀課文時把小柳樹那種驕傲、得意的語氣讀出來了,老師想請男同學像女生那樣也讀一讀小柳樹的話,感悟一下。”男生也較好的讀好了這句話。通過這樣的評價既肯定了女同學的朗讀情況,又委婉的道出了男同學在讀課文時存在的不足,從而激起他們讀出小棗樹謙虛、與人為善的性格的意愿。
(4)鼓勵探究式。在學習《陽光》一課時,一個學生對文中“早晨,我拉開窗簾,陽光就跳進了我的家。”這一句子提出質疑:陽光應該是“照”進來,句子中怎么用“跳”呢?針對學生這一細微的發(fā)現,我及時回應:你好厲害!敢于向書本提問題,老師相信通過反復讀書、思考和與同學們們的合作交流,你會發(fā)現用“跳”字更精彩。教師的激勵與贊揚使學生的努力得到認可,同時,教師寄予的希望更增添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自信。通過進一步的學習、探究,大家終于明白了課文中用“跳”字,在這篇課文中的特殊作用。
手勢是人們生活中常用的一種肢體語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否成功的運用手勢激勵法來評價學生,可以體現出一個教師是否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如教學《四季》一課進行初讀時,我先指名一位學生讀,學生沒讀準,組織全班同學評,學生評后,讓評者再讀課文,并進行賞識與激勵,“你讀的真準!剛才大家也聽的很仔細!評的也很好!不過,老師還要表揚這個同學(用手撫摩先前沒讀準課文的學生的頭),他讀準了大部分生字的音,并且有勇氣站起來向大家展示自己朗讀才能,我們?yōu)樗羞@樣的勇氣而鼓掌祝賀。老師相信,他下一次一定比這一次讀的更好?!痹谡n堂教學中,有時可以給學生豎起大拇指或給他一次掌聲。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會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要不斷的改進評價的方式方法,教師只要做到準確、恰當、有效的去評價學生,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挖掘他們的潛力,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