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榮
(吳橋縣上村馬小學)
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探究
趙偉榮
(吳橋縣上村馬小學)
分層異步教學方法能夠實現不同層次學生的鍛煉,適應學生的身心成長變化,符合教學的規(guī)律,可有效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分層異步教學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全部學生作為教學的重點,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益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激發(fā),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
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層次;引導
分層異步教學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全部學生作為教學的重點,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益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激發(fā),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小學階段是小學生思維邏輯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因此作為培養(yǎng)小學生思維的主要學科,應采取適合的方法,促進學生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實現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為了落實分層異步教學法,數學教師需要對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個人喜好等情況進行掌握,從而,對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行全面把握,進而為分層異步教學方法的實施做好準備工作。由于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不成熟,教師在進行分層時,可以從感性因素方面進行劃分。例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對數學的不同態(tài)度進行劃分,可以將學生分為興趣組、無感組、厭學組,從而有針對性地對教學方案進行設計,保證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分組,不應該公之于眾,而是記在心里,從而避免傷到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需要隨時對學生的變化進行觀察,根據學生的變化,對分組進行調整,從而使其更加符合教學規(guī)律,幫助學生學好數學。
大同小異是教師實行分層異步教學的基本理念,即在教學內容相同的情況下,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訓練、拓展,從而使班級每位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實現自身的發(fā)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一定要符合學生實際,既不要將目標設定太高,也不要設定的過于簡單。因為目標過高,學生很難實現,非常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分層異步教學的順利開展;目標過于簡單,學生很容易完成,不能達到鍛煉學生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將學生分為精英組、優(yōu)秀組和基礎組,在上“解方程”課時,就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基礎組: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優(yōu)秀組:掌握多種解方程的方法;精英組:做好與其他知識的結合。此外,學生在完成教師預設的任務后,教師應對其進行鼓勵,從而激勵學生向更高的層次發(fā)展。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幾乎是每科教師必用的教學方法,數學也不例外。但在分層異步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時,也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置不同類型的問題,從而在不知不覺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為此,教師可以對同一問題采用多種提問的方式,從而適應不同層次學生對問題的認識與理解。此外,教師還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問題要盡量具有發(fā)散性,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從而幫助培養(yǎng)良好的邏輯思維。例如,教師在講“認識人民幣”這節(jié)內容時,就可以對不喜歡學習數學的學生提出“人民幣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是你,你會用人民幣做些什么?”等問題,對一些喜歡學習數學的學生,教師就可以提出“十元人民幣是由幾個五元構成的?它是什么樣子的?”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將人民幣的知識進行掌握。
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觀察,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找到適合的方法幫助解決。例如,在學習應用題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將典型的應用題展示給全班學生看,然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的人員要均衡(包含各個層次的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對小組內的任務進行分配,通過學生自己分析、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方式,可以讓不擅長學習的學生實現組織等方面能力的發(fā)展,而擅長學習的學生將其特長進行發(fā)揮,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因此,教師在實施分層異步教學時,也需要努力做好引導,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教師在實施分層異步教學時,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在學生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變化對學生進行恰當引導,從而使其能夠朝著更高的方向努力。例如,教師在講《表內乘法》時,基礎層的學生,可以在背完7的乘法口訣后,又能完成8的乘法口訣,教師就應該對其進行鼓勵,進行激勵,增強其學習數學的興趣,朝著更高層次發(fā)展。
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也需要根據學生的層次,設置不同的練習內容,進而從不同程度鍛煉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增強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促進學習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分層異步教學方法是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來的,它能夠實現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鍛煉,適應學生的身心成長變化,符合教學的規(guī)律,對于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等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