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映錄
(青海民和李二堡鎮(zhèn)中心學校)
淺議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張映錄
(青海民和李二堡鎮(zhèn)中心學校)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各種新型學習模式紛紛出現(xiàn),合作學習成為了最為廣泛的學習模式,受到了普遍的關注,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漸開始運用這一教學模式。合作學習具有互助性,學生通過合作,明確自身的責任,完成預設的任務。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對合作學習的內(nèi)涵理解出現(xiàn)偏差,導致合作學習形式化教學過于嚴重。雖然語文教學課堂氛圍熱鬧,但是,受到學生參與度不高等因素的影響,教學效果并不明顯,部分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等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能夠順利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而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反之,另一部分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卻不能夠很好地參與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并沒有真正學到知識,長此以往,會導致這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和積極性。因此,過于形式化的合作學習對語文教學不僅不能夠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還會適得其反,影響語文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合作學習主要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合作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學生之間溝通不暢,堅持己見,不懂分享等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合作學習方法的推廣和發(fā)展。教師過分強調(diào)合作學習,而學生與學生之間在基礎知識掌握、學習習慣等方面存在差距,導致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一部分學生不能夠積極、主動思考,被動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特點,進而造成學生成績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
教師作為課程開展的重要主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發(fā)揮引導作用,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缺乏正確引導,過度注重學習結果,忽略過程,就會造成合作學習形式化。教師作為引導者,無法準確把握學習方向,沒有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特別是教師對課程、時間缺乏科學、合理的安排,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學效果不明顯。
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觀念,這是教師的一種責任和義務,但不是僅憑教師的說教就能輕而易舉地完成的。因此,語文教師要把合作觀念融入小學生的自覺行為中,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精神。應該以合作的形式開展課堂活動以及課后作業(yè)的布置,讓學生感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漸漸地學生們就會形成合作意識,也會慢慢學會合作學習的模式。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時候,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都會更進一步,讓同學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創(chuàng)造出更有益于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和學習氣氛。
小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語文教師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動力、方法和機會,這也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要為小學生設置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情景,在教學中為學生合作學習創(chuàng)設條件和機會,以此引導學生在對語文進行探究的時候充分運用合作學習方法。例如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識字和鞏固生字的方法幫助學生合作學習,讓學生認識兒歌中的字詞,先要求學生獨自按照字詞上標注的拼音進行朗讀或者唱兒歌,有不會讀的字詞就可以請教同桌,這樣就能讓學生互相幫助;亦或是分成幾個小組合作學習,讓小組長拿出生字卡片,讓其他小組成員進行搶答等課堂活動,這樣就可以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而且還能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促進學生自主自覺地學習語文。
合作學習的一項關鍵內(nèi)容就是評價,評價就是判斷和分析合作學習的成果。小組整體和學生個體是評價的客體,教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主體。有效的評價可以推動學生的學習,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觀念,這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是非常有利的。在實踐當中,教師往往會不重視學生的自評,事實上,學生的自評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反思和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教師是在學生進行評價的前提條件下進行評價的,不可以將自身的觀點強加給學生,應當進行公正和客觀的評價。在學生看來,教師的評價是一種定性的。為此,教師需要認真地推敲,仔細地設計評價,特別是口頭評價。教師的評價不強調(diào)是表揚還是批評,而是注重學生和教師間產(chǎn)生互相依賴、尊重的關系,是以尊重事實作為前提的,不可以進行虛假的表揚。教學實踐表明,批評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適當?shù)募m偏改錯與真誠的批評能夠有效地鼓勵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