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英
(青海民和川垣學校)
小學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應用探析
李慧英
(青海民和川垣學校)
傳統(tǒng)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通常會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老師作為教學的主體,而學生則處于被動的學習當中,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小組合作學習則成為了主要的教學方法。
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直接加強學生對于學習的自主探究能力。學習的自主性提高會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使得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自主學習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中提倡的重要內容,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建設,是當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牢牢抓住的重點。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也可以還原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對課堂有一定的支配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會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與同學進行交流,從而提升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在合作解決學習問題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會共同探討,為了同一目標而努力奮斗,也會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達到知識教育與素質教育“雙豐收”的目的。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其“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全面發(fā)展,使得學生的合作意識與人際交流能力得到提升。
1.減少班級人數(shù),提供適合的學習教室
作為教學實施的主要場所,學校在招生時應該將班級人數(shù)作為一個重要指標進行考慮,盡量使每個班級人數(shù)都控制在50人以下,條件允許的地方可以將人數(shù)減少為40人,這樣才能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再者,有條件的學校對教室也可以根據(jù)教學需求進行分配,讓每個年級有一到兩個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室,讓學生可以充分地進行討論,而不受地點限制。
2.協(xié)調“好學生”和“學困生”之間的關系,充分調動兩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就應該給予學困生一些激勵,鼓勵他們要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讓他們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其次,讓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和觀點,學會處理與自己意見觀點不一致的情況,必要時教師可以介入小組合作學習當中,給學生以示范,從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3.教師轉變觀念和角色
由于小組合作學習的特殊性,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該注意角色的轉變。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主要表現(xiàn)為:在課程的引導上,為學生準備好一些輔助性的材料或是提前讓學生準備好教學所需要的教學工具。這樣一則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則可以讓學生對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有著更大的期待。在創(chuàng)設合作主題時,教師是組織者,需要創(chuàng)設的主題應該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需要符合課堂教學情境和氣氛。
4.完善小組合作機制,做好討論成果良好的討論機制能夠保證小組討論的秩序,使小組討論的效果得到保證,當然,老師應該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對小組討論機制進行完善。通常情況下,在小組討論當中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通過討論進行解決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在小組討論當中,學生們通過討論將一些共同的問題總結出來,然后再由老師進行解答,這樣就會使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的同時,也能夠掌握必要的知識。例如,在《認識米、用米量》當中,老師建立一種先讓同學們討論,最后總結問題的機制,當學生們通過討論發(fā)現(xiàn)“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問題時,可以將問題進行總結,之后老師再對“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問題進行解答。
5.把握分組時機,提高合作效率
在數(shù)學課堂上實施分組討論時,討論時機的選擇十分重要,對于許多問題需要學生獨立思考時,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和思考空間;對于應當通過學生的討論來達到共同解決問題的問題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開闊思維,充分思考,通過討論和相互學習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從而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效率。
總之,小學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需要教師的堅持和學生的參與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也應當在實際教學應用中,探索新的小學數(shù)學學習模式,以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