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玲
(青海民和新民中心學校)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
王美玲
(青海民和新民中心學校)
新課改不斷深入背景下,合作學習理論要求語文教師充分利用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在課堂上通過合作學習促進小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達到雙贏的教學目的。
合作學習的概念很廣泛,國內外的學者因各個國家在國慶、文化以及需求上的不同,因此對合作學習的理解和概念定義也不一樣。例如,合作學習的重要代表人物戈斯基就認為從本質上講合作學習就是“一種教學形式,它要求學生在一些由2~6人組成的導質性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在每個小組中,學生們通常從事各種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學習活動”。在我國,學者們對合作學習也有不同的認識,例如,山東學者高艷認為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小組成員互相幫助,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的活動”,盛群力認為“所謂的合作學習就是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將6名學生按性別、能力、個性特點、家庭社會背景等混合編組,開成一個導質學習團體”。
2.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必要性
首先,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的應用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新課程改革強調素質教育,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整個的教學中起引導和輔助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從根本上來講是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的,是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必然結果。其次,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有利于語文學科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強調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是學習的機器,被動的接受者。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導致多數(shù)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減弱,甚至是產生厭煩的情緒。采取合作學習法可以有效提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轉變原來忽視學生、忽視交流的教學模式。
第一,支持策略— —提高自身素養(yǎng)。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得到教師的有力支持。因此,教師提高自身修養(yǎng)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首先,教師要提高理論水平,運用掌握的理論知識來對合作學習進行深入的認識、理解、接受以及應用,從而使小學語文教學能夠真正體現(xiàn)出合作學習的精髓。其次,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小學生的向師性非常強,教師在課堂上要格外注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最后,教師以發(fā)展的觀點看待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教學形式需要教師花費很多的精力來做前期的準備工作,且不一定能獲得預期的效果。教師要樹立發(fā)展的觀點,正確看待挫折,并相信合作學習教學終究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二,準備策略— —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要想使合作學習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謹慎確立教學目標,最好是根據(jù)學生的性格、愛好、知識水平等來完成教學目標的準備工作。例如,在講授六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的《天凈沙.秋思》時,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確定教學目標:首先,教師對本班的學情做一個詳細的分析,包括學生對古詩文背誦的情況、對詩詞的理解能力等;其次,教師與學生進行談話,了解學生對詩詞的想法,進而確立教學的三維目標;最后,教師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原則,制定出與學生有一定距離但是學生能夠達成的目標。
第三,實施策略— —指導與輔導學生。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做好指導與輔導工作。首先,教師要給學生留下充足的小組學習時間。學生面對著的是新事物,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來接受和理解。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小組合作學習比較容易產生意見分歧,而這些分歧則有可能影響到學習的進程,教師要及時加以指導,教會學生傾聽他人的觀點看法,從而學習他人的長處,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最后,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要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中。當學生遇到知識性的問題并且通過討論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時,教師應及時對學生加以點撥,如果是一些比較有深度的問題,可采用詰問法來引導學生層層分析。
合作學習是在新課改中得到廣泛認同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有著明顯的積極性和先進性。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斷的反思和積累,知道教師自如的實施小學語文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