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旭燕
(青海民和核桃莊鄉(xiāng)中心學校堡子小學)
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
任旭燕
(青海民和核桃莊鄉(xiāng)中心學校堡子小學)
小學生的群文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的組織模式。群文閱讀是以教材的單元為基準,將本單元里的多篇課文整合,制定一個總目標,并在總目標的指導下組織學生的閱讀。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筆者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價值和組織方法進行分析,并提出要根據不同的單元主題來選擇閱讀內容,根據結構來組織文章,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真諦。
群文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針對主題的不同選擇與其相適應的閱讀文章,同時要確保閱讀文章的質量,對學生在閱讀文章過程中學到知識有著重要的作用。故而,在進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個單元進行閱讀的課文進行分析,然后根據學生的年齡、智力、心理等方面進行歸類,讓學生進行閱讀。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學生閱讀的每一篇文章進行有效的閱讀,將文章中的寫作特點、寫作背景、寫作方式、所運用的手法以及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思想等搞清楚,并以此進行考慮與篩選。比如,在進行動物形象描寫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找?guī)灼P于動物的文章— —《龜兔賽跑》《小蝌蚪找媽媽》《丑小鴨》等進行閱讀,通過這些課文的閱讀,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動物外形的描寫。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將篩選好的文章有機地組合起來,不能將多篇文章毫無順序地拿來讓學生閱讀,應按一定的順序、結構將文章排列起來,以獲得最佳的閱讀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依照文章的主題及特點,組織學生進行舉一反三式閱讀、分組遞進式閱讀、反復重讀式閱讀等。例如,以“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為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可先引導學生閱讀《小壁虎借尾巴》,讓學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魚、老牛和燕子去借尾巴的各種經歷,然后師生一起畫出文章內容和情節(jié)的結構圖;繼而,教師再引導學生閱讀《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之后再閱讀《七顆鉆石》和《犟龜》等相關文章,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畫出每篇情節(jié)和內容的結構圖,使學生通過比較發(fā)現這些文章中所存在的相同的表達方式。這種一篇帶多篇的閱讀教學方式,使得教師的教學效率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提問可促進學生思考,同時提問也是教師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群文閱讀教學的基礎是先讓學生進行單篇文章的閱讀,教學的重點則是指導學生進行多篇文章的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進行信息的提取與整合。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將多篇文章視為一個閱讀整體,并設計出具有比較性的、遷移性的或者是沖突性的問題,利用問題將多篇閱讀文章聯合在一起,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重組、延伸、鑒賞和創(chuàng)意等多種閱讀素養(yǎng)。
群文閱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為了同時達到提升學生表達能力,教師可多設計一些能讓學生多多表達自我感受的機會。教師還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與同學共同討論閱讀后的感受,并將自己的感受整理成通順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設計讓學生將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文章或片段選出來,在課上的時候朗讀給大家聽,讓大家一起欣賞。這樣就從一定程度上使群文閱讀的效果更廣泛,不僅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學生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思維能力也得到提高。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將學生引導在正確的閱讀道路上。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引導,并通過問題的設置,促進學生的思考和合作探究,讓他們的閱讀進度和情況時刻都在教師的了解和掌控中。群文閱讀的量較大,學生的閱讀側重點不同。所以,教師要在設計問題時注意多方面設計問題,讓不同的學生都有閱讀的提高。
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式中,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閱讀環(huán)境中,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和質量,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處于一種尚未開發(fā)的狀態(tài)下,不利于閱讀能力的整體提升。如果在利用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時,教師能夠適時提問和引導,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思維,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能夠讓學生在不同的文章內得到轉換,使思維能力得到提升,為深入閱讀、整體提升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