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捷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qū)彭杜鄉(xiāng)北田小學)
淺談全新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
周 捷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qū)彭杜鄉(xiāng)北田小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初讀感知--提出問題--合作交流一一反饋歸納。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自得,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優(yōu)化。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我國當前素質教育的核心,而切實抓好課堂教學則是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全面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營造廣闊無垠的思維空間,才能使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有章可循,只有重新構建全新的閱讀教學模式,才能使創(chuàng)新學習對學生終身受益。
經過實踐,我們將整個模式概括為初讀感知--提出問題--合作交流一一反饋歸納,其具體過程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自議、自得,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優(yōu)化。
1.1 主動嘗試:素質教育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要能真正體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地位的轉變,媒體作用的轉變,教學過程的轉變,把教學過程從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傳授模式,轉變?yōu)槌浞煮w現教師主導作用,發(fā)揮教師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和意義建構過程來獲得知識。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在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建立實驗小組,擬定了與教改實驗同步的設計方案、教材分析、教法的探究??翠浵裾n,不斷進行深入研究,以便我們盡快掌握“四結合”教改試驗這種新型語文教學模式,從而達到“一個目的”,即和諧的雙軌活動提高課堂效率,實施素質教育。
1.2 發(fā)現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實施素質教育,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而本教學模式正體現了這一點,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動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他們不滿足于常規(guī)的思考方法,能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獨特看法,善于直覺思維,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如在《狼和小羊》一課總結處,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表演環(huán)節(jié):請二位同學上臺,戴上狼和小羊的頭飾,表演出整篇課文的內容,最后在狼撲向小羊的一瞬間,小羊應該怎樣做才能幸免于難,請學生任意發(fā)揮想象,在可能實現的基礎上盡情表演,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總結出對狼這樣的壞人個能光講道理,還要動腦筋想辦法勇于反抗,才能獲勝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同時既融語言內化、表達能力、表演能力于一爐,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
1.3 發(fā)揮網絡教學優(yōu)勢:在小語“四結合”教改實驗當中,多媒體計算機走進了課堂,優(yōu)化了閱讀教學,將讀書由被動強化為學生主觀上的需要,學生對學習始終保持一份新鮮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在多媒體刺激下,會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有助于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2.1 初讀感知: 有感于嘗試教學法,在閱讀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準備環(huán)節(jié)中,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學生讀準字音了解大概內容后,便會積極主動地帶著問題探索知識。在此,教師不做任何提示,或者可幫助復習一下舊知加深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保證下一步活動的順利進行。當然,對于小學生初讀感知的能力不夠強,可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2.2 提出問題: 學生在自己初步預習的基礎上,掌握了部分知識,但還有一部分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會被學生五花八門的提出來,甚至是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例如《吃墨水》一課,為什么用“吃”墨水而不用“喝”墨水或“蘸”墨水?《蛇與莊稼》一課中,為什么放蛇去捉田鼠而不放貓?大水過后,田鼠和蛇為什么沒有被淹死?《補丁》一課中最后一段“毛主席說,國家還很窮……”的后面為什么不加冒號、雙引號?《坐井觀天》中的青蛙為什么會在井底?《昨天這是一座村莊》一課中提出作者為什么用昨天而不用過去?……面對這些稚嫩而又頗有潛力的問題,教師應穩(wěn)住耐心,不要否定學生的問題,和學生共同確定幾個 主要問題,分清主次,注意課文的前后聯系,然后著重展開討論,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
2.3 合作交流: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教師借助各種手段指點學生進行交流、思考、發(fā)表意見的時間,學生 在教師的激勵與鼓舞下,好奇心與成功欲就行到極大的滿足,被動地接受就會變成主動地 探求,主要匯報:通過自學,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同學幫你解答。 在這個過程中,采用自由交談、主動發(fā)言、教師協調配合的方式進行,對學生的意見,教師除指出語病外,暫不發(fā)表意見,學生不用舉手,大膽站起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手、 腦、眼、口全部放開,讓思維縱橫馳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 意識和習慣,凡是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互助能夠自我解決的問題,教師一般不要替代, 而當學生經過思考、合作、討論、交流后仍處于困惑之中,教師再給予必要的提示和講解, 同時鼓勵學生摘記精彩章節(jié)、詞句,培養(yǎng)學生的詞匯積累能力與自學能力。經過交流與匯報,學生已對教學內容基本掌握,此時,教師再幫助梳理思路,并對有爭議的問題重點講解,便使學生及時地將整篇課文融匯貫通,顯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4 反饋歸納:在教學過程的小結處,教師要根據實際啟發(fā)學生舉一反三,揭示主題,使學生的思維形成能力,不要機械重復,只是高度概括,這一環(huán)節(jié)也可留給學生來完成,給學生創(chuàng)新的空間和余地。使學生在總結過程中,感悟樂趣、激發(fā)熱情、發(fā)揮想象,形成認知結構。
通過幾年來的實踐我們收到了這種閱讀模式帶來的良好效益,其中試驗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試驗班級的教學質量有了質的變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閱讀能力、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和某些非智力因素也較以往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這種教學模式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對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也起到了推進作用。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要時刻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創(chuàng)新實踐中得到鍛煉。“少講多讀、少理解多感悟、少分析多體會”已逐步在我校教師心中達成共識?!澳阏J為課文中哪一段最精彩,為什么?”“你能把你最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讀出來嗎?”“你能為課文畫一幅圖嗎?”,類似于這種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學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