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
(青海民和川垣小學)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的現狀與策略研究
王 玲
(青海民和川垣小學)
語文是小學階段非?;A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我們的課堂教學工作不僅關乎本學科教學質量的高低,同時由于語文這門學科的工具性特點,對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工作也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開展提問式的課堂教學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拥那笾?,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繼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
1.語文教師課堂提問過于頻繁。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推行的過程中,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教師的主導性地位以及輔助作用,并且全面加強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創(chuàng)新探究式學習。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有過于激進的教學策略轉變,為了保證課堂的主體性地位充分將課堂還給學生,一部分教師采取了頻繁的課堂提問做法。數量過多且過于集中的課堂提問使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呈現渙散的局面,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猶如一盤散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有效掌握教學要點。此種課堂提問教學方式效率與質量均比較低下。
2.提問的問題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存在過難過易或者與提問學生不相符的現象。有些語文教師只注重語文課程內容的教學,對自己的學生缺乏一定的了解,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中提問的問題往往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沒能夠從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和性格特點出發(fā),嚴重影響課堂提問的效果。另外,提問的問題的難易程度教師通常不進行評估,出現了大量難度較高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妨礙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未能夠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課堂提問,不適當的提問方式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課堂提問
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課堂提問,作為最常見、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提問質量的高低與內容的標準與否,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也能夠強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能力,實事求是地從實際出發(fā),唯有此,師生之間的溝通方可暢通無阻。小學語文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問題的內容即使很豐富,如果提問的方式不對,那么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筆者通過研究,整理出了以下兩個有效提問的方式:(1)小學語文教師在提問之前,首先要做好問題的事先設計,通過簡化問題的步驟,做到提出的問題比較少,并且都是經典的,與所授課程內容直接相關。(2)提問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分寸”,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既不能難比登天,也不能易如反掌,應當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多動大腦,通過思考和分析之后得出答案。學生只有思考過、探索過,得出的答案才是富有成效的,只有這樣,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將會大幅度提升。
2.創(chuàng)設提問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性和參與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而學生積極性和參與程度的保證除了來自于良好的師生關系之外,還需要教師適當的鼓勵和引導以及充足的思考時間等等,這些因素都是學生積極性和參與程度的保證。為了有效地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包括心靈上的距離,消除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隔膜,讓學生真正地能夠將教師當成是自己的良師益友,這種融洽的溝通不僅能夠為提問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保證,同時還能夠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提高自身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其次要對學生加以適當的鼓勵和引導,小學階段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學習的主動性也不是很理想,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好鼓勵和引導工作,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過程中來;另外對于學生要通過不斷地鼓勵讓其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從而形成良好的內在推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再次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在提問的過程中如果教師不能夠給予學生以適當的時間和空間的話,則提問教學的意義就會蕩然無存。學生通過自主性的思維尋找教師所提出問題的答案,這個過程是學生自學知識的應用過程,也是學生思維能力提高的過程,而這一切都需要有充分的時間作為保證。在保證了學生課堂積極性和參與程度的基礎之上,教師要為提問活動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這個環(huán)境之中學生之間可以通過相互的交流以及與教師之間的回答與反問,尋找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