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占福
(青海雜多縣第二民族中學)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閆占福
(青海雜多縣第二民族中學)
我國的青少年群體普遍存在缺乏體育鍛煉的問題,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教育的重擔帶來的后果就是體育鍛煉被忽視。而初中階段是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運動習慣的重要階段。把教學重點放在身心發(fā)展的目標上面來,才是初中體育課程有效教學策略的根本。
教學目標是根據(jù)不同時期、不同對象所制訂的計劃,具有多樣性的特點,也是影響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實際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教學目標的制訂,進而體現(xiàn)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籃球是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之一,初中也是學生接觸籃球教學的啟蒙階段。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從投籃等基礎性動作教起,先給學生介紹在練習籃球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進而根據(jù)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來制訂籃球教學的目標,進而體現(xiàn)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在鍛煉中學習,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又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達到“有效教學”的目標。根據(jù)實際體育教學的經(jīng)驗可知,教學是學生和教師共同來完成的,只有教師的努力和付出是不夠的,因此,在“有效教學”理念下,初中體育教師應該從面向?qū)W生和面向課堂兩個方向來制訂教學目標。通過重復訓練、強化訓練,進而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使學生樂于鍛煉,享受鍛煉帶來的樂趣,最終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
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中,應該建立平等自由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通過與學生進行交談,達到師生之間的共識,進而使學生能夠了解到體育的精髓,并且通過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3]。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在課堂上以講為主,學生以聽為主,教師與學生之間處于一種不平等的地位,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講授知識的過程中是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使學生無法與教師進行良好的溝通。因此,教師應該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進行足球教學的時候,由于一些女學生對足球非常的陌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動作要領總是掌握的不好。在這時教師應該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教,在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有耐心,這樣,學生也能夠在教師的悉心指導下,逐漸的領略動作的要領,再加以練習,學習效果一定會更好。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shù)的不斷進步,體育項目也在不斷的發(fā)展,很多比較流行的體育項目學生都無法在課堂上學習到,由于教師都會有既定的教學內(nèi)容,進而導致學生學習內(nèi)容的單一性,因此,教師應該不斷的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更新,將比較流行的、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專業(yè)指導,學會那些體育項目,促進學生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例如:在如今較為流行的運動項目有騎單車、游泳、打羽毛球、打排球等,教師可以根據(jù)學校自身的辦學條件,有選擇性的挑選一些運用項目在課堂上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夠起到鍛煉的目的。
比賽是最有力的催化劑,將學生按照不同基礎、不同水平分類,然后分配成實力相當?shù)膸讉€小組,用比賽的方式教學,不但能讓同組高水平的學生帶動低水平的學生,還能全面激發(fā)初中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帶動起活躍的課堂氣氛。比如耐久跑是學生最不喜歡的體育項目,但如果能用分組互動的方式,卻能很好地激發(fā)起學生的參與欲望。不單鍛煉了身體,還能讓學生提早接觸到這個社會競爭的模式。
在游戲教學或者分組教學中,老師都可以參與其中,不但能帶動整體的積極性和趣味性,還能體會學生切實的鍛煉感受,增進師生情感,因為學生對老師的喜愛程度,往往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課堂參與度,所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也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策略之一。
總而言之,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除了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外,還能讓學生養(yǎng)成鍛煉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