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金文
(青海民和松樹鄉(xiāng)中心學校)
初中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法
武金文
(青海民和松樹鄉(xiāng)中心學校)
在學校教育中,針對“以教為本”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新課程標準理念鮮明地確立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關系,并大力倡導開展以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為綜合一體的“三維目標教學”活動,其中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強調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突出培養(yǎng)他們以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無疑是一種理性教育思維下的創(chuàng)新,是一種具有戰(zhàn)略性眼光和長遠規(guī)劃的突破,從而為素質教育形勢下的各類教學工作指明了根本性的發(fā)展方向。
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的能力當作教學的一個專門的獨立的任務來完成,當作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來對待。在教學中,教師要當好“導學”的角色,對學生模糊不清的疑難,教師應該做出準確的答復;對教學的重點難點盲點,教師要進行指導性點撥;對學習小組的展示情況,教師應當拿出評價性意見。在其它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只是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有所得,提高素養(yǎng)。
目標導向意在置學生于學習主體的地位,讓學生看了學習目標就明確了本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和需要達到的程度,進而圍繞目標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筆者認為,課上不僅要讓學生明確一節(jié)課的總目標,還應該讓學生明確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具體目標。上課前,把每堂課的學習目標一亮,學生心中有了個總的“奔頭”。目標導學的根本在于:把學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線,讓他們自己動手、動口、動腦主動思考問題。并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暴露他們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異,把他們弄不懂的地方、錯誤的地方都擺在桌面上,再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實現(xiàn)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這樣,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要學習的東西,能夠積極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在論及“教師主導作用”之中,對“魚漁教學法”作出了非常形象化的說明:在學校教育中,如果教師體現(xiàn)出“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的思想行為特征,這不過是“授人以魚”的現(xiàn)象;而如果教師體現(xiàn)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的思想行為特征,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授人以漁”。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把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用結合和知行統(tǒng)一,有效地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然而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教師的有效引導可以使得學生少走彎路、少浪費時間。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在教學的前提下進行的,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作用在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之前是不可忽視的,教師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這種作用,而不是打著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旗號對學生放任自流。如果過度忽視教師的作用,即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去摸索方法。在摸索過程中會不斷碰壁,不僅浪費了大量時間,甚至會使學生喪失自主學習的興趣,適得其反。從另一方面看,不管從知識、閱歷和學習經(jīng)驗看,教師都可以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示范者,可以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道路上少走彎路。況且,在自主學習的課堂里需要教師,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在這種學習環(huán)境中通過對話、探究、合作等方式展開他們的學習;需要教師幫助學生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能更好的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需要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困難時及時的引導和幫助,更重要的是教師以一定的知識學習為背景,通過有規(guī)律的長期訓練增強學生的學習技能,達到學習預期的效果,這一作用是別人無法取代的。因此,在新湖中語文的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fā)揮課堂中教師的作用。
教師要及時更新觀念,發(fā)揮指導作用,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強化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實現(xiàn)初中語文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