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芽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
十八世紀英國小說的興起與城市發(fā)展
王萌芽*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100024
十八世紀的歐洲正處于啟蒙變革的浪潮中,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的英國以相對平和的環(huán)境為文學發(fā)展提供了契機。本文試從城市文化的角度出發(fā),探究其與十八世紀英國小說的關聯,明晰城市發(fā)展對小說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
十八世紀;城市;經濟;小說
“啟蒙運動時期文學藝術史上唯一真正的新發(fā)展是小說的出現”,而小說的形成與繁榮,則是十八世紀英國文學最為矚目的成就。在此之前雖然已有《堂吉訶德》這樣具有現代小說特征的作品出現,但并沒有小說的概念,相關的文體只能稱之為傳奇。前者旨在對人類活動進行可靠的記敘,后者則完全是虛構的。從文藝復興時代走出的英國,其小說的興起與城市環(huán)境的發(fā)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城市因素也是奠定其小說開拓地位的主要原因。
自16世紀的地理大發(fā)現以來,新航路的拓展以及海外殖民地的掠奪使得英國的財富由量變達到了質變,尤其是英國西海岸在港口規(guī)模和財富增長上最為顯著。從此,一個新的階級開始成長,它既包括海外貿易者、公司股票持有者,也包括不少銀行家和金融家。據估計,在1750年,“倫敦商人的商業(yè)收入超過了所有上議院議員和國教會議員的地租?!彼麄兊纳鐣匚缓驼蔚匚灰惨蚱渚薮蟮慕洕α孔兊迷絹碓街匾J艿教魬?zhàn)的貴族們?yōu)榱四軓纳倘藗兊睦麧欀蟹忠槐?,會毫不猶豫的主動結交那些暴發(fā)戶,在18世紀初,笛福就曾經寫到:“商業(yè)造就了紳士。如那些古老家族的后代一樣,商人的兒子們——頂多是孫子們——是議會里好議員,政治家,樞密顧問官,法官,主教,勝任一切正當職業(yè)?!倍@些,自1688年英國率先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后,就已經不足為奇了。
1666年倫敦大火之后,新的城市規(guī)劃格局被構建了出來,至18世紀初,倫敦在廢墟上重建完成,河道的疏通,道路的拓寬以及泰晤士河上碼頭的興建似乎都表明著城市為商業(yè)運輸所做的貢獻。而與此同時,資本家們對道路的保養(yǎng)和維護使得城市空間開始淪為商品,對土地的兼并和占有達到了白熱化階段,富有的地產業(yè)主往往把地皮分成小塊租賃給投機開發(fā)商,開發(fā)商再通過租賃他們所建造的房子而從中盈利。當時的倫敦,東區(qū)已經因為嚴重的污染而成了新移民和貧民的聚集地,富人們則大多搬遷到西北部新開發(fā)的居民區(qū),“這里的房子里面有很多狹長的長方形房間,所有的房子都有一個公共花園。從10月到次年6月都是旺季,因為這段時間很多鄉(xiāng)下的地主和紳士來倫敦辦事或者尋歡作樂。”而這種由消費刺激的享樂,也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小說在諸多生活方式的轉變中悄悄萌芽。
事實上,商人對于財富的積累欲望恰恰來源于對享樂的貪婪,這種享樂不是聲色之欲,而是一種精神上的貪婪狂放。城市在發(fā)展,“資本家們也在尋找更大的、更集中的市場和永不滿足的顧客。強權政治與強權經濟互相加強?!笨臻g的買賣成就了房地產商,停車場和快速道路的開辟,公園、街區(qū)以及購物商場的建立為人們的消費提供了更為舒適的空間,卻也加劇著貧富差距。由于城市圍繞“家”來建構,人們的居住空間開始變得十分狹小,工人被擠了出來,薄有田產的農民和有一技之長的手工業(yè)者蟄居在家中,“家”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低,轉而使得公共空間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數不清的小巷、胡同、院落和排列凌亂的建筑物為流浪漢、暴力分子和小偷提供了有利的庇護,“整個倫敦似乎就是一片廣袤的樹林或森林,小偷可以安全的隱蔽其中,就像非洲或阿拉伯沙漠里的野獸一樣?!睋y(tǒng)計,十八世紀的英國約有1200倫敦人被絞死,可判處死刑的罪行多達150多種。但是,這些嚴厲的懲處并沒有起到對民眾的震懾作用,“行刑大會反而被當成了公共節(jié)日,人群聚集在這里,等著觀看臭名昭著的罪犯被送上絞刑架,而那些表現得豪情萬丈、無所畏懼的強盜,往往成為被浪漫化的對象?!边@一點也成了18世紀多位英國作家描寫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是菲爾丁的《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正是以一名被處死的罪犯為原型創(chuàng)作出來的,類似的情形在笛福的作品中也多有描述,“犯罪家”的形象便由此誕生。
與此同時,富人們正沉浸在對世俗生活的享樂之中,一種由內而生的愉悅感從這些貴族和富人身上散發(fā)出來,隨處可見的酒館和咖啡店為他們提供了可供休息的場所,而豐富的報刊雜志和文學讀本則又使得閱讀成了一件越來越廣泛的事情。
塞繆爾·約翰遜博士曾說:“到目前為止,人類所有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之中能給人最大快樂的莫過于好酒館了?!痹趩讨瓮醭跗冢瑩烙媯惗毓灿芯起^447家,小酒館207家,啤酒店5875家和白蘭地店8659家。這些咖啡店往往按照顧客的職業(yè)和政治派別而安排座位,但最為吸引人的地方還是在于那里有種類繁多的報紙供顧客閱讀?!昂胶<夹g的拓展促使海上探險與海上貿易增加,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促使原始資料的積累進一步拓展,商人的財富使其有了權勢,也就有了閑暇,有了讀書的興趣?!彼麄兘洺3鋈肟Х葟d、圖書館、俱樂部和茶室等公共場合,討論社會政治、文學和時事,報刊文學也隨之壯大了起來,而當時英國最為著名的幾個小說家,恰是在報刊文學的創(chuàng)作中成長起來的。
不僅如此,十八世紀的英國還出現過多個文學團體,他們的社交活動也多集中在咖啡店或小酒館。同時,便利的交通和郵政事業(yè)的發(fā)展也為團體成員廣泛的書信來往締造了條件,印刷業(yè)的發(fā)達也進一步促進著社會的閱讀風尚。文學創(chuàng)作的市場化傾向愈加明顯,相對于要求嚴格的詩歌和戲劇,傳記、散文敘事體等接近現代小說的文體創(chuàng)作起來更為自由,“作家多了起來,寫作不再是少數受過古典文學熏陶的上層知識界壟斷的領域,人人都可以投稿和出版?!痹絹碓蕉嗟淖x者開始喜歡小說這種新的文學形式,因為它緊扣生活而不是拔高生活且人物也較為平凡,這也與非貴族化的讀者密切相關。弗吉尼亞·伍爾夫曾經這樣評價笛福的創(chuàng)作:“他是真正給小說定型并把它推上它的發(fā)展道路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小說必須講述真實的故事,宣揚高尚的道德,才能證明它存在的價值?!彼?,從18世紀初的《魯濱遜漂流記》到菲爾丁的《湯姆·瓊斯》,英國的小說創(chuàng)作逐漸從興起走向了繁榮。
對自然的重新回歸,是影響18世紀英國小說創(chuàng)作的又一個重要因素,而這一觀念的形成,則離不開農業(yè)的發(fā)展與大旅行的出現。從16世紀開始,富有的商人階層就開始購買土地涉足農業(yè),貴族們?yōu)榱嘶謴秃捅3肿陨淼臋嗬偷匚?,終于意識到改進土地的重要性,原有的將土地租賃給中間商的牟利方式開始逐漸轉為自我經營?!斑M入十八世紀后的前30年,在有關農村生活的一切方面,英國都成了歐洲的模范。它開創(chuàng)了偉大的‘回歸自然’運動,到這個世紀的下半葉匯成一幅壯觀的景象。”城市內環(huán)境的骯臟與污濁成了富有的中產階級逃離的最佳借口,他們往往只在倫敦呆幾個月,其余的大部分時間都呆在鄉(xiāng)下的莊園里。因此,對自然景物的感悟催生了情感表達的感傷化,“雖然在今天‘感傷的’是一個貶義詞,但在18世紀,‘傷感’是文明更加人性化和人文化這個更大進程的一部分。”尤其是大旅行的熱潮出現后,感傷之風愈加盛行。
實際上,大旅行是啟蒙運動對新領域興趣的自然表露,對教育的重視使得富有的英國人相信,“大旅行”比上大學更有價值。當然,旅行者也并非只限于學生、學者和藝術家,商人、銀行家、使節(jié)、政客等也是大旅行的重要群體。方便快捷的交通為順暢出行鋪平了道路,“它使城市里的人們享受到快速前進時的刺激和歡快,這在過去只有騎馬的人,在田野里馳騁或在森林里打獵時才能體會到?!币煌麩o際的田野美景和沿途風光不僅刺激著人們的視覺感官,也進入了人們的內心。大自然成了個體獨立性的象征,相對于城市的污濁,大自然純真美好的形象開始在人們的觀念中定格,對城市環(huán)境的不滿和鄙夷,對自然環(huán)境的向往和熱愛,成了18世紀晚期感傷主義小說的濫觴。
所以,18世紀英國小說創(chuàng)作是與倫敦這座城市是密不可分的。工業(yè)革命使英國的財富積累日益豐厚,資本家們對城市交通的開發(fā)和控制又促進了城市資本的進一步擴張,道路暢通所代帶來的不僅是對外貿易的便捷,更是文化和時尚之風得以繁榮的原因。商人們除了物質消費,精神消費的興趣也得以提升,而此時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小說則應運而生,城市中遍布的咖啡館、小酒館與圖書館等又為他們相互交流品評文學作品提供了便利的空間場所,郵政的發(fā)展也成了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于是,小說就在這諸多因素的推動下,終于于19世紀走向了鼎盛。
[1][美]彼得·蓋伊.啟蒙時代[M].劉北成譯.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5(1).
[2][法]G·勒納爾,G·烏勒西.近代歐洲的生活與勞作(從15-18世紀)[M].楊軍譯.上海:三聯書店,2012(6).
[3][美]羅伯特·E·勒納,斯坦迪士·米查姆,愛德華·麥克納爾.西方文明史(二)[M].王覺非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1).
王萌芽(1992-),女,漢族,河南新鄉(xiāng)人,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外戲劇。
I561.074
A
1006-0049-(2016)18-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