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靜
?
手術煙霧危害及防護措施研究進展
孫靜
【摘要】本文從手術煙霧的產生機制、煙霧的成分及危害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從手術室建立良好的排放系統(tǒng)、正確使用手術電設備、吸引系統(tǒng)、個人防護等方面提出對手術煙霧的防護措施。
【關鍵詞】手術煙霧;危害;防護
作者單位:450003鄭州,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電外科設備、超聲手術刀等電動工具的使用使手術更加便捷、安全、有效,但也使醫(yī)務人員面臨著新的健康危險因素,如手術煙霧。手術煙霧是一種空氣污染物,是由于手術過程中組織蛋白、脂肪與上述電動工具相互接觸后遭到破壞和汽化產生的氣態(tài)物質,醫(yī)務人員長期接觸這種污染物,容易使身體健康受到威脅。
手術電設備、激光設備等在對組織進行切割、止血等操作時,產生高熱,刀尖將熱量傳導至靶細胞達到沸點,該溫度可迅速破壞細胞膜,細胞液發(fā)生汽化變?yōu)檎羝?,蛋白質發(fā)生變性,其他細胞內容物如病毒、細小顆粒及化學物質分散進入空氣,形成手術煙霧。當溫度上升至200 ℃時,組織碳化、脫水,細胞殘骸進入空氣。超聲波設備產生手術中煙霧的機制為:工作棒進行機械振動時引起膠原分子變性、細胞崩解、組織內的水分子汽化,產生手術煙霧。有學者報道[1],超聲刀切割脾和胃組織的煙霧中有一定量的活性細胞。另外,骨鋸、骨鉆等電高速器械高速轉動時,與骨組織產生大量熱量,將血液成分中顆粒汽化,連同降溫時的沖洗液一起形成顆粒霧狀物。
主要成分由水或蒸汽(占95%)和小顆粒(占5%)組成。顆粒內含有化學物質、活病毒、血液及組織碎片、活性細胞和可誘導突變的物質等成分[2]。顆粒大小不一,顆粒越小者傳播的距離越長。直徑5μm左右的顆??稍诒乔?、咽、氣管及支氣管壁沉積;<2μm者則能在細支氣管及肺泡處沉積[3]。手術煙霧的化學成分包括苯類物質、氫氰化物、碳氧化合物等。其中丙烯腈、氰化氫、一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有毒化學物質[3]。丙烯腈和氰化氫均無色,可通過皮膚和肺被人體吸收。苯有芳香氣味,有致癌性。一氧化碳可與血液中的氧氣競爭結合血紅蛋白,導致組織缺氧。研究發(fā)現(xiàn)[4],這些小顆粒具有細胞毒性、誘發(fā)突變的可能性;其中還含有艾滋病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等傳染性病毒及細菌。
手術室工作人員及患者長時間暴露在手術煙霧中,其成分可通過皮膚、黏膜、呼吸道被人體吸收,對人體造成直接損害和潛在損害。
手術煙霧對人體的影響與被吸收化學物質的性質和濃度有關。常見的局部反應有惡心、頭痛、咽部黏膜紅腫、喉部發(fā)癢或疼痛、咳嗽等。病情持續(xù)發(fā)展,可發(fā)生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急慢性炎性呼吸道改變,嚴重者甚至發(fā)生呼吸衰竭。手術煙霧還可引起皮膚過敏反應及眼睛不適,過敏反應如紅腫、濕疹等[4]。手術煙霧中的芳烴物質具有致癌致畸作用,可誘發(fā)白血病、增加自發(fā)性流產、胎兒畸形率。手術煙霧中存活的病毒和細菌可導致機體感染艾滋病、肝炎等。在腹腔鏡手術中煙霧擴散困難,煙霧停留在腹腔中,其有毒物質侵入血液,對機體產生損害。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頭痛頭暈等,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癥狀會更嚴重[5]。手術煙霧還損害機體免疫系統(tǒng),造成機體抵抗力下降甚至全身系統(tǒng)性慢性中毒。
4.1手術間建立良好的排放系統(tǒng)
手術室相對獨立封閉,應安裝良好的空氣凈化裝置,對進入手術室的空氣必須經過高效過濾器凈化,過濾裝置需安裝在手術床的正上方,保證氣流垂直吹送,并能控制氣流的流通方向,從潔凈度高的手術區(qū)域流向潔凈度低的區(qū)域,并將氣流中的顆粒和細菌排出。另外,該裝置不受手術操作影響,真空源吸力大,有足夠過濾能力以保證環(huán)境空氣安全[6]。
4.2正確使用手術電設備
加強手術室工作人員的手術電設備使用培訓,嚴格按照操作說明使用,設備功率不宜過大,根據各類手術正確調節(jié)手術模式,爭取以最小的輸出功率獲得最大的功效;儀器使用后及時清理,定期對儀器進行檢修保養(yǎng)。
4.3吸引系統(tǒng)
良好的吸引系統(tǒng)是吸除手術煙霧的重要方法。負壓吸引器必須與手術電設備同步移動,以及時吸出煙霧,而且吸出時應在距煙霧源最有效的范圍內。對腹腔鏡手術及時吸出手術煙霧,在減少污染,降低對集體損害的同時,還可以保證視野清楚,防止副損害。定期對吸引系統(tǒng)進行檢查、維修,以確保性能完好。
4.4個人防護
加強對手術室工作人員的宣傳,提高個人防護安全意識,做好個人防護。手術組人員需戴口罩、護目鏡等,防止手術煙霧對口腔、鼻腔黏膜及眼的刺激性損害和其中的傳染性物質濺到醫(yī)護人員的口腔眼睛。對有艾滋病等特殊感染的患者,手術組人員還應加戴面罩,以降低被手術煙霧中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風險[7]。選擇濾過效能好的口罩,效能越好對機體的保護作用越好。如國外手術組成員使用呼吸面罩,該類面罩對空氣有凈化作用,可防止手術煙霧進入口罩內[8]。手術室工作人員要根據自己的臉型選擇合適的口罩,調整好系帶,將口罩上的密封條緊貼口鼻周圍,口罩使用后按規(guī)范要求處理。
手術煙霧一般不會造成中毒現(xiàn)象,所以不容易引起人們重視。所幸的是,目前對手術煙霧的研究越來越多,人們對煙霧危害性的認識也逐漸加深。但是盡管煙霧對于個體的危害有了初步研究,仍需要進一步的證明。鑒于多數(shù)醫(yī)護人員對煙霧的危害性及防護認識不夠,醫(yī)院管理人員應提高認識,加強對醫(yī)護人員的培訓,使其正確認識手術室工作環(huán)境中職業(yè)危害因素,提高其防護意識,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以減少煙霧的暴露;另外要加強手術室的硬件建設,建立良好的排放系統(tǒng),最大限度將煙霧排出去;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建立無手術煙霧環(huán)境,以減少煙霧損害。
總之,手術煙霧對機體的危害大,應從加強手術室的排放系統(tǒng)建設,加強對醫(yī)護人員的宣傳,加強個人防護,正確規(guī)范使用手術電設備等方面進行有效防護,以保障醫(yī)護人員的健康安全。
參考文獻
[1]潘靜,李亞潔.手術煙霧對職業(yè)暴露人群健康影響的初步研究[J].護理學報,2012,19(3A):5-8.
[2]葛經武,楊美玲,茆文革.手術煙霧危害與防護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2,26(11):2977-2978.
[3]王玲,周素玲,魯桂蘭.手術煙霧危害及防護措施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3,20(4A):17-21.
[4]張雪征.手術室護理職業(yè)危險因素及防護措施[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31(16):60-61.
[5]胡文娟,陳宗南,王偉力.術中電刀產生煙霧的粒徑分布及擴散特點[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11B):64-65.
[6]代中軍,張巧麗,勵秀武,等.腹腔鏡手術中應用超聲刀與高頻電刀對潔凈手術室空氣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6):1511-1512.
[7]薛靜,姜云.手術煙霧的危害及防護探討[J].南通大學學報,2012,32(6):534-535.
[8]姜皓,季福建,林琳,等.超聲刀切割產生氣霧的危害與防護[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32(2):2-3.
Research Progress on Harm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of Surgical Smoke
SUN Jing People's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03,China
【Abstract】
It introduced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damage and composition of surgical smoke,and suggests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on establish a good emission system,use of surg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 aspirator system and personal protection.
【Key words】Surgical smoke,Harm,Protection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4.009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6)04-0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