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琪,錢惠忠江蘇省無錫市中心血站,江蘇無錫 214021
淺述核酸檢測篩選陽性獻血者的跟蹤采樣技巧
李玉琪,錢惠忠
江蘇省無錫市中心血站,江蘇無錫214021
HIV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輸血,輸血相關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已經(jīng)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應用病原體核酸檢測技術(shù)是進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的重要一環(huán)。無錫市中心血站在應用核酸檢測技術(shù)篩檢血液的實踐中,成功地阻止了一例HIV“窗口期”血液的發(fā)放,該文就應用核酸檢測技術(shù)篩選出的陽性獻血者跟蹤采樣的實踐情況作一介紹。
核酸檢測;追蹤分析;溝通技巧
輸血是傳播HIV的重要途徑之一,防止HIV經(jīng)血傳播是采供血機構(gòu)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血站開展ELISA檢測后,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輸血傳播疾病的殘余風險[1]。采用“核酸檢測技術(shù)”篩查獻血者血液,可進一步縮短病毒感染的“窗口期”,最大限度防止經(jīng)輸血傳播的風險。無錫市中心血站自2014 年10月開始使用酸擴增檢測技術(shù)篩選血液,從ELISA陰性標本中,應用核酸檢測技術(shù)再次檢測,成功地篩檢出—例HIV RNA陽性標本,經(jīng)過連續(xù)3次追蹤檢測呈現(xiàn)血清學轉(zhuǎn)換,確認為“窗口期”感染,現(xiàn)就跟蹤采樣的技巧作一分析。
為更好地降低輸血殘余風險,無錫市中心血站于2014年10月—2016年2月對獻血者血液采用ELISA法檢測HBSAG、抗HCV、抗-HIV、抗-HIV/HIV-P24、TP等項目,通過兩次檢測陰性的99620份標本,再次進行PCR核酸檢測,經(jīng)核酸檢測陰性的血液判定為合格的血液才能用于臨床。核酸篩檢不合格的標本送無錫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確證實驗室進行免疫印跡法(WB)確證檢測。
2.1獻血者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
男性,25周歲,籍貫甘肅,高中肄業(yè),來錫打工3年,從事美發(fā)行業(yè)。3歲時父母離異,父親經(jīng)常外出打工,童年由爺爺奶奶帶大,一個姐姐一個哥哥均已正?;榧?。獻血者性格內(nèi)向,處事溫和,為人謹慎,處世冷漠。先后于2015年2月15日在該市單采血小板ACD-A/ 1U,檢驗合格;2016年2月16日單采血小板ACD-A/ 1U,檢驗結(jié)果HIV-RNA陽性。經(jīng)回顧性流行病學調(diào)查,獻血者已有5年同性戀史,春節(jié)前后曾于2月5日、2 月6日、2月13日有數(shù)次無套同性暴露史。最后一次暴露接觸后1周,即獻血后4~5 d有1周左右的感冒樣癥狀,體溫達38.5℃,就醫(yī)對癥治療后好轉(zhuǎn)。
2.2獻血者的人際溝通技巧
信任是溝通的基礎。溝通帶來理解,理解帶來合作。如果不能很好地溝通,就無法理解對方的意圖,而不理解對方的意圖,就不可能進行有效的合作。具體的溝通效果還要看在實踐中的語言以及非語言的運用。而語言是人類素質(zhì)的體現(xiàn),會說話是更是一種行為藝術(shù)[2]。
因此在與獻血者進行溝通時,首先要認真分析溝通對象的特點。在與獻血者接觸之前,血站跟蹤采樣的工作人員要分析“他們是誰?”,對于不同人群應當由不同的溝通方式,不同年齡、地區(qū)、性別和文化背景的獻血者在溝通交流方面的差別是非常大的,所以使用同一種溝通方式與不同地區(qū)、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獻血者進行溝通,其結(jié)果肯定也是不一樣的,工作人員應仔細分析眼前溝通對象的特點,從而靈活選擇溝通方式。
其次工作人員應注意語言表達的方式和技巧。溝通不僅要注重語言溝通,更要關注非語言溝通,聲音語氣、姿態(tài)手勢、臉部表情、眼神、肢體語言和身體動作。工作人員任何細微的動作都可能會對獻血者產(chǎn)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以“明確受眾利益”的前提出發(fā),可以告訴獻血者跟蹤采樣對他了解自身健康的具體好處,以及不這樣做對他們可能會有什么不好的影響,讓獻血者自己權(quán)衡利弊,從而使獻血者更樂意接受獻血和跟蹤采樣,保障跟蹤采樣的正常開展。
其三要注重不合格獻血者的心理分析。不合格獻血者的心理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恐懼是人類的一種本能的反應,所以當獻血者確切得知自己為HIV檢測陽性時,內(nèi)心通常都會極度恐慌,精神高度緊張,心理壓力較大,從而會產(chǎn)生排斥、自卑、回避的心理防御反應。所以工作人員在對不合格獻血者進行跟蹤采樣時,應先了解獻血者的心理狀態(tài),安撫獻血者的情緒,盡量不要刺激到獻血者,使獻血者能夠正確看待自己的問題,減輕獻血者心理負擔,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微笑服務是各個服務行業(yè)所要求的,也是最基本的禮儀,它是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一種表現(xiàn),能夠拉近與他人的距離,所以跟蹤采樣人員在與獻血者溝通時不僅要注重語言溝通,更要關注非語言溝通,聲音語氣、姿態(tài)手勢、臉部表情眼神、肢體語言和身體動作等,盡量多給予獻血者微笑和鼓勵,使獻血者能夠感到心情愉悅,更好地配合跟蹤調(diào)查。因此,良好的溝通技能是跟蹤采樣人員的必備素質(zhì),對跟蹤采樣成功與否的必備條件。
2.3獻血者的跟蹤采樣技巧
實施跟蹤檢測時,往往會遇到各種情緒阻抗行為。本案獻血者就存在隱瞞真實暴露過程,數(shù)次更換居住地址,到異地城市更換工作等情況。因此在跟蹤采樣的過程中,尤其是第一次跟蹤采樣時,需要運用保密、共情、會談等相關心理咨詢的技巧,增強獻血者的配合度,且會談中應合情應用傾聽、鼓勵、詢問、澄清、面質(zhì)等技巧來疏導獻血者的心理壓力,穩(wěn)定獻血者的情緒,消除獻血者的恐懼。在與獻血者進行溝通使,以獻血者的態(tài)度為中心,尊重獻血者的想法,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引導獻血者正確面對困難,取得獻血者的信任和積極配合。
每周定期跟蹤檢測HIV RNA陽性獻血者3次,經(jīng)無錫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證實驗室確認結(jié)果為陽性,明確該標本為“窗口期”標本。
2月17日經(jīng)ELISA兩種試劑檢測陰性,經(jīng)核酸檢測HIV RNA為陽性,其CT值為混檢36.52,拆分33.51,HIV核酸定量檢測<20 cp/mL;第7天 (2月22日)后追蹤采血檢測,其CT值為20.7,HIV核酸定量檢測<1.03×105cp/mL,ELISA檢測結(jié)果為陰性;第14天2 月29日追蹤采血檢測,其CT值為17.8,HIV核酸定量檢測>1×107cp/mL,ELISA檢測結(jié)果雙試劑呈反應性S/ CO值分別為3.53、5.07,(S/CO值大于1為反應性)送無錫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證實驗室確認結(jié)果為不確定;第21天3月7日追蹤采血檢測,結(jié)果CT值為22.4,HIV定量檢測2.1×105cp/mL,ELISA檢測結(jié)果S/CO值分別為8.89、6.17,經(jīng)無錫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證實驗室確認結(jié)果為陽性。
4.1排查感染隱患,需要多項措施并舉
用血安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但是因為輸血而感染傳染性疾病的案例仍時有發(fā)生,獻血者如果在獻血前感染了HIV和梅毒等疾病,這類獻血者在獻血時的檢測結(jié)果通常會顯示為正常,可實質(zhì)上已經(jīng)感染了疾病,這個期間被稱為“窗口期”,“窗口期”是導致HIV等疾病血液傳播的重要時期。現(xiàn)實中確實有一些自知有危險行為暴露史的人,會借用獻血的形式,來為自己做免費的驗血體檢,這為采供血機構(gòu)的安全用血制造了一定的潛在風險。本案獻血者每年獻血一次,就是一個典型的借用獻血的名義,做免費檢驗的事實案例。由于處于窗口期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去獻血的話,不能被傳統(tǒng)的艾滋病檢測技術(shù)檢測出來,極容易發(fā)生因輸血感染艾滋病的事件,國內(nèi)也有相關報道。所以,相關部門應嚴把血液質(zhì)量關,要從血液的源頭抓起,要切實加強獻血前的咨詢,保障獻血者的質(zhì)量,要盡可能做到在低危人群中篩選獻血者。
4.2開展核酸檢測,有效縮短“窗口期”
“窗口期”是導致血液疾病傳播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提高用血的安全性,就必須有效縮短“窗口期”,加大核酸檢測力度,在血液篩查方面,艾滋病病毒核酸檢測無疑是增加血液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相關報道表明,核酸檢測可將乙肝、丙肝和艾滋的ELISA檢測窗口期由原來的45 d、72 d和22 d左右,分別縮短至25 d、33 d和 10 d左右[3],可以有效保障用血的安全性。從該站檢測結(jié)果可以看出,核酸檢測技術(shù)的應用,能明顯縮短經(jīng)血傳播疾病的窗口期感染時間,該獻血者從暴露到被檢測到病毒的時間在11 d左右,完全符合相關的報道,說明該檢測方法具有可行性。
4.3合理應用技巧,順利完成跟蹤采樣
建立獻血者追蹤程序,對獻血者進行跟蹤采用,對獻血者檢查結(jié)果的回遷、及時就醫(yī)、假陽性獻血者歸隊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4]。跟蹤采樣人員要想順利完成跟蹤采樣,就必須掌握一定的專業(yè)技能和溝通技巧,這也對跟蹤采樣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跟蹤采樣人員要能耐心應用心理咨詢的基本技巧,與獻血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二是跟蹤采樣人員能熱心接待獻血者,同情接受獻血者的現(xiàn)況,在整個過程中不能發(fā)生任何歧視獻血者的言行和表情;三是跟蹤采樣人員應誠心關懷愛護獻血者,為初發(fā)者給予相關業(yè)務咨詢的指導和服務。
[1]歐陽玲,黃建國,謝秀華,等.核酸檢測技術(shù)在深圳地區(qū)獻血者備注病毒篩查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31 (7):764-766.
[2]宮娜.志愿者工作的人際溝通技巧淺析[J].中國科技縱橫,2012(15):229-230.
[3]蔡麗娜,陳定安.核酸擴增技術(shù)(NAT)在獻血者備注初篩中的應用現(xiàn)狀[J].中國實驗血游學雜志,2014,22(4):1171-1176.
[4]朱春燕,鄒曉東,鐘展華.惠州市無償獻血者HCV感染情況調(diào)查及輸血殘余風險評估[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5,7(13):29-30.
[5]崔麗敏,張俊玲,趙莉,等.1例HIV抗體陰性但HIV RNA陽性獻血者的追蹤檢測[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5,21 (11):994.
Analysis of Tracking Sampling Skill of Nucleic Acid in Detection and Screening of Positive Blood Donors
LI Yu-qi,QIAN Hui-zhong
Wuxi Central Blood Station,Wuxi,Jiangsu Province,214021 China
Transfus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of HIV transmission,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ransfusion relevant infection diseases has already been the focus of the whole society,and the application of pathogen nucleic acid test technique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further improving blood safety.Our station has successfully prevented the issuing of a case of HIV“window phase”blood on the basis of the practice of nucleic acid test technique in screening and detection of blood.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racking sampling practice of positive blood donors screened by the nucleic acid test technique.
Nucleic acid detection;Tracking analysis;Communication skill
R7
A
1672-5654(2016)07(b)-0109-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0.109
李玉琪(1965.6-),男,江蘇無錫人,本科,中級,主要從事衛(wèi)生行政管理。
(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