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嵐
渭南師范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
淺析基礎日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革嘗試
高嵐*
渭南師范學院,陜西渭南714000
基礎日語作為日語教學中的專業(yè)必修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培養(yǎng)學生對日語學習興趣的動力,同時也是學生今后學習日語其他專業(yè)課程的基石。在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及教學模式中,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同時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也出現(xiàn)了難以克服的問題。本文擬淺析這些問題,并就這些問題提出一些改革嘗試,借以提高基礎日語的教學效果,以期能使學生為今后其他日語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
課堂組織;文化誤解;互聯(lián)網(wǎng);文化導入;多媒體教學
大學語言教學的目標是通過學生在大學就讀期間培養(yǎng)其使用目標語言進行流暢有效地交流的能力。日語在大學語言教學中作為一種零基礎語言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使用目標語言的能力的過程中有著其獨有的特點。日語學習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都是從零開始,因此日語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整個日語教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所有基礎課程中,基礎日語的學時與學分占有極大比例,這就對基礎日語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教學方式及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逐漸顯現(xiàn)出了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對日語教學產生了不可忽視的損害,同時也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zhàn)?;A日語教學的改革已是勢在必行。
基礎日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結起來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首先,在日語入門階段,單純的口頭操練容易使學生失去對日語學習的興趣,出現(xiàn)學習沒有動力,學習效果不明顯的現(xiàn)象。語言的入門階段在整個語言學習中起著引導作用。日語的入門階段主要是五十音圖的學習。語音的學習相對而言比較枯燥,但同時語音的學習在語言學習中又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學習日語,語音語調是決定今后日語應用能力的基礎。在傳統(tǒng)基礎日語教學中,語音教學基本采用講解與跟讀相結合的方法。教師對每個語音的發(fā)音部位以及發(fā)音方法進行講解,然后學生逐個進行跟讀。這種機械操練一方面難以長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很難確保每個學生發(fā)音的準確性,并無法對學生的錯誤發(fā)音做出及時糾正。教學效果不能得到保障。
其次,在基礎日語的學習中,學生要識記并能夠應用大量的日語語法句型,這些句型的學習與操練在傳統(tǒng)基礎日語教學的模式下的效果并不令人滿意。語法的學習對正確使用目標語言起著保障作用,而由于受到母語的影響,成年人學習目標語言的語法時都會遇到難以逾越的困難。在傳統(tǒng)基礎日語教學中,語法句型的學習主要通過教師講解,課文示例以及練習鞏固的模式進行。學生對語法句型的學習掌握與運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自身的語言學習理解能力,在教學過程會出現(xiàn)部分學生始終無法體會相似句型之間的差別,也無法理解自己母語中沒有的語法點的現(xiàn)象。
再次,基礎日語的教學目標中雖然明確提出了對學生日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但在實際教學中卻總是會出現(xiàn)“啞巴”日語的現(xiàn)象。聽、說能力本應是語言學習中的必備能力,但卻在各個語言教學中都出現(xiàn)聽、說能力遠落后于讀、寫能力的現(xiàn)象。在基礎日語的教材編寫上及教學課時的安排中雖然都體現(xiàn)出了對學生聽、說能力培養(yǎng)的強調與重視,但在傳統(tǒng)基礎日語的教學中,由于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的限制,雖然教師和學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卻收效甚微。在傳統(tǒng)基礎日語教學中,口語與聽力的訓練基本采用精聽與口頭訓練相結合,教師引導并糾正錯誤的方法進行。這樣的模式對學生正確地使用日語進行交流有所幫助,但對學生能流利有效地使用日語進行交流還遠遠不夠。
最后,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學習相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學習必須導入文化學習。日本文化尤其有其獨特之處。在基礎日語的教學中應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進行文化導入,這樣才能使學生正確地、合適地使用日語。在傳統(tǒng)的基礎日語教學過程中,對日本文化的展示遠遠不夠,很多日語的地道的表達方式來自其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比如日語中敬語、“曖昧”等。學生在不了解日本文化的基礎上使用的日語表達雖然沒有語法上的錯誤,但在實際交流過程中卻會產生誤解甚至冒犯對方。學生通過大學學習,雖然能夠正確地使用日語進行交流,但卻不能適合場合地使用日語進行有效地交流,這樣的日語使用也只是對日語學習的表層運用而已,遠不能達到基礎日語教學的目標。
由于以上基礎日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基礎日語的教學進行改革嘗試已是勢在必行。在傳統(tǒng)基礎日語的教學模式中應進行以下幾點嘗試:首先,在基礎日語的教學中應引入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當今社會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達,幾乎每個教師和學生都能隨時隨地通過各種終端系統(tǒng)接入。各種社交平臺為教學的擴展提供了無限可能性。課堂教學也有種類繁多的多媒體手段進行支持。在基礎日語的教學中,教師可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比如在日語入門階段的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將對發(fā)音部位、發(fā)音方式的講解與電腦動畫的演示相結合,就能使教學演示更加形象有趣。日語語音語調的學習與日語兒歌、簡單歌曲相結合會引發(fā)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在日語語法句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常見的社交平臺搭建學習小組,利用動畫、短視頻等手段為學生設置各種場景、會話背景幫助其理解并逐步應用所學句型。除此之外,目前流行的翻轉課堂,慕課等也有很多可以直接借用于基礎日語的教學經驗。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引入基礎日語教學中會對基礎日語教學產生不可忽視的幫助,在這些教學手段使用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會提高,教師提高
自身的組織能力,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及教學效果的考察中,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更能為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能力與習慣,使其終身收益。
其次,傳統(tǒng)基礎日語教學中,學生出現(xiàn)聽、說能力的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聽力材料輸入不足,口語會話過分強調準確性以至于學生不敢開口說日語。在基礎日語的教學中應加大日語聽力材料的輸入并結合聽力材料進行會話訓練。比如,課本的材料全文配以錄音,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將教學活動僅僅局限在課文講解與理解上,課文的聽說理解也應占有一定比例。并在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應逐步加入日語作為授課語言。在會話訓練中,應根據(jù)學生實際日語能力設置好場景與話題,教師應盡可能退出會話場景,對學生會話中的語言錯誤應以確認的方式將正確表達方式重復,盡量不要直接糾正學生,或打斷會話等。
最后,在基礎日語的教學中應盡可能多引入文化學習。在日語學習中,學生對日本文化的了解會幫助其更好的理解使用日語。在傳統(tǒng)基礎日語的教學模式中,文化的導入受課堂教學手段的限制并不能被學生深入地了解。結合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采取形式多樣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了解并在課堂上講解演示文化特征不失為一種更能為學生接受的學習日本文化的方法。教師要對學生和任務進行安排組織,只有組織有效才能最大化地調動學生去自主學習的興趣??梢允褂闷綍r成績激勵等方式。
總之,基礎日語教學在整個日語教學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A日語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日語學習的效果。傳統(tǒng)的基礎日語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雖然在日語教學中占著主導地位,但在實際教學過程已經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單純地使用這種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難達到基礎日語教學的目標,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引入,教學方法的改革嘗試等都是為幫助學生能更好的學習應用日語所勢在必行的措施。
[1]王佳音.基礎日語課程教學改革.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4.
[2]楊永娟.提高日語語言能力的新探索.中國冶金教育,2006.2.
[3]胡文仲.文化教育與文化研究[M].北京: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
[4]王武軍.日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高嵐(1979-),女,碩士,渭南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學。
H36
A
1006-0049-(2016)18-0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