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艷丹 姜 丹 賈 楠
沈陽工業(yè)大學,遼寧 沈陽 110870
?
團體動力學視域下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
鮑艷丹**姜丹**賈楠**
沈陽工業(yè)大學,遼寧沈陽110870
本文在團體動力學理論的指導下,遵循大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嘗試將團體心理輔導應用于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積極探索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義與價值,從而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團體動力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團體動力學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guī)鞝柼亍だ諟靥岢龅?,該理論建立在場論基礎上,認為團體是由個體在一定的生活空間里組織成為的一個完整系統(tǒng)。團體的特性取決于團體成員相互依存的內在關系,它有足夠的力量使個體的心理方向發(fā)生改變。而團體心理輔導則是在勒溫團體動力學基礎上開展心理輔導與訓練的一種有效形式。它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商討、訓練等方式解決成員的共同發(fā)展困惑或共有的心理問題,從而使成員更好的認識自我與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發(fā)展良好社會適應。
(一)團體心理輔導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有效補充
團體心理輔導依據學生特點,著重針對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困惑進行輔導。在輔導員培訓過程中,可以運用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不僅能緩解輔導員工作壓力,提高工作熱情,更能使輔導員掌握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與技巧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各類心理問題,幫助輔導員掌握學生的心理動向。
(二)團體心理輔導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團體心理輔導不僅是輔導者對參與成員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參與成員之間的互助。在安全信任的氛圍中,團體成員能彼此表露心聲,在彼此交流中發(fā)現(xiàn)與自己類似的經歷和遭遇,這都有助于拉近成員間的距離,彼此互幫互助,共同面對問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團體動力學理念,運用團體心理輔導形式,將有著類似心理需要或目標的成員聚在一起開展活動,一個輔導者同時指導多個人,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人力,提高了教育工作效率。
(三)發(fā)揮團體動力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拓展途徑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較為單一,主要通過授課、專題講座、觀看教育影視作品等大眾化的理論說教形式,與實踐相脫節(jié);且教育內容較空泛,針對性不強,未能依據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及實際需求來設計。然而,通過發(fā)揮團體動力作用,構建充滿關愛和支持的人際互動團體,以生動活潑,趣味性十足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所表達的各種非理性的行為和觀念都能得到包容,充分滿足了學生分享、宣泄、安全、愛與尊重等多種心理需要,對學生的思想、信念、價值觀都帶來了積極影響,同時也增加了學生態(tài)度與行為改變的可能性。
(一)團體心理輔導對象的選取
在全校一年級學生中選取輔導對象,以自愿為原則,通過招募和面談確定團體成員,組建30人的團體小組,進行每周一次,為期8次,每次120分鐘的團體心理輔導。
(二)團體心理輔導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圍繞學生所需要的能力素質及存在的共性思想問題及心理困惑制定了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如環(huán)境適應能力訓練、人際溝通能力訓練、團隊協(xié)作訓練及生涯規(guī)劃訓練等,大大提高了輔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人際溝通能力訓練,通過體驗語言與非語言溝通、情感與行為溝通、單雙向溝通、處理人際沖突等訓練,使學生學會運用共贏的技巧改善交往方式,提高與老師、同學間的交往質量以及任務完成的效率;又如團隊協(xié)作訓練,通過設計一系列需要團結協(xié)作才能完成的任務,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團隊中的一員,增強學生對團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也加深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增進親近感,使其相互依存、彼此信賴、互幫互助、和諧相處,增強團隊凝聚力,提高團隊合作精神,從而塑造團結奮進的高效能團隊。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前后的觀察和隨訪,及自編的《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總結性評估問卷》收集學生的活動體會和感受,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及思想動態(tài),發(fā)現(xiàn)其思想與行為的積極改變。
(三)團體心理輔導取得的成效
對3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其中5名學生認為團體心理輔導“非常有效”,約占16.7%;23名學生認為“有效”,約占76.7%;2名學生認為“效果一般”,約占6.6%;無人認為“沒有效果”。在被問到團體心理輔導對自身哪方面有所提升時,有83.3%學生感到自己的溝通能力有“較大提高”;有66.7%的學生感到“對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對工作更有信心了”;有90.0%的學生感受到了“較強的集體歸屬感”。當被問到是否愿意繼續(xù)參加此類輔導時,都表示“愿意再次參加”。通過活動過程中的觀察及活動后對輔導員的隨訪了解到,參加團體心理輔導的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表現(xiàn)發(fā)生了積極改變,很多學生比之前更加樂觀開朗,學習上更積極主動,也更愿意參加集體活動;人際交往上更大方得體,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更出色;工作中決策與應變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有較大提高;同時,班級同學間的關系也表現(xiàn)得更加親密和諧。
發(fā)揮團體動力學作用,施展團體心理輔導優(yōu)勢,準確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態(tài),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趨勢和要求,對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具有明顯和持續(xù)的效果。
[1]申荷永.團體動力學的理論與方法[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1):101-105.
[2]郭玉鑄,王 帥.團體輔導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154-156.
[3]曾四龍.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優(yōu)勢及應用研究[J].高教學刊,2015(4):85-86.
G641
A
1006-0049-(2016)18-0040-01
*2015年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思政專項)“團體動力學視域下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應用研究”(項目號:L15CSZ004)。
**作者簡介:鮑艷丹(1985-),女,黑龍江牡丹江人,碩士,沈陽工業(yè)大學,講師,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姜丹(1980-),女,黑龍江五常人,碩士,沈陽工業(yè)大學,講師,從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賈楠(1981-),女,遼寧沈陽人,碩士,沈陽工業(yè)大學,講師,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