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穿梭于文化政治地獄的《太凱爾》(下)

    2016-02-05 03:56:39理查德沃林著董樹寶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16年6期
    關鍵詞:克里斯蒂凱爾爾斯

    理查德·沃林 著董樹寶 譯

    文化理論前沿

    穿梭于文化政治地獄的《太凱爾》(下)

    理查德·沃林 著*董樹寶 譯**

    本文以法國“五月風暴”時期著名雜志《太凱爾》為中心,闡述了該雜志核心人物菲利普·索萊爾斯、茱莉亞·克里斯蒂娃、羅蘭·巴爾特等人與中國問題的密切關系,折射出法國思想界對中國“文化大革命”與法國“五月風暴”的深層思考。

    《太凱爾》 存在主義 結構主義 “中國迷”

    三、“茱莉亞來到巴黎”

    弗朗索瓦·多斯權威性的兩卷本著作《結構主義史》第35章的題目是“1966年:奇異之年——茱莉亞來到巴黎”。上述的“茱莉亞”當然是茱莉亞·克里斯蒂娃。正如多斯這樣的題目所暗示的那樣,在法國的知識分子傳說中,克里斯蒂娃從她的故國保加利亞來到巴黎,獲得了一種類似于基督重臨時的光暈。她是戴高樂“從大西洋到烏拉爾的大歐洲”(Europe stretching from the Atlantic to the Urals)概念的受益者,于1965年獲得法國獎學金,來完成關于新小說的論文。她懷揣著5美元,在平安夜到達巴黎。因為獎學金無論如何也不能維持兩個月,她不得不依靠聰明才智與諺語所說的“陌生人的仁慈”(kindness of strangers)來養(yǎng)活自己。正如她對一個采訪者所解釋的那樣,“我將給你略去故事情節(jié)的種種波折”。①Kristeva, Interviews, p.49.

    克里斯蒂娃計劃在文學社會學家呂西安·戈德曼的指導下撰寫畢業(yè)論文,但是她很快意識到巴黎的知識分子群體已經徹底轉變了。結構主義時尚意味著社會學——被《太凱爾》派長期嘲笑為“唯社會學論”(sociologism),是“落伍的”(out),而“文本性”是“時髦的”(in)??死锼沟偻揶D而效忠羅蘭·巴爾特,而巴爾特有時似乎從她那里學到的東西與她從他那里學到的東西一樣多。此后她加入列維-斯特勞斯著名的人類學研究室,并參加了具有傳奇色彩的拉康“研討班”,這個“研討班”近來從巴黎高等師范學校轉到索邦大學。(70年代中期,克里斯蒂娃好像也接受過拉康的分析)。事已至此,無法改變。

    她到來的時機本來是不可能比較順利的。恰恰在結構主義加強了對巴黎知識分子理論控制的那一刻,它的局限性也被強烈地感覺到了:一種偏愛體系、精確、邏輯和柵格的阿波羅精神;對戲謔、多價和矯揉造作的相關忽視——標新立異的法國文化傳統(tǒng)的價值,例如達達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青年學生一代將以此種方式來反對形形色色的“主人思想家”。

    克里斯蒂娃到了巴黎,及時參加了知識分子盛大競賽的新一輪重要范式的改變:從結構主義轉向后結構主義。她的東歐知識背景足以讓她年僅24歲時就成為主要參與者。她說一口流利的俄語,熟悉俄國形式主義的傳統(tǒng),她還精通俄國文學批評家米克哈伊·巴赫金(Mikhail Bakhtin)的理論。在對拉伯雷(Rabelais)和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yevsky)的開創(chuàng)性研究中,巴赫金發(fā)現(xiàn)了迄今仍被忽視的文學文本的對話維度:偉大的文學文本在往往相互矛盾的眾多聲音中進行言說的方式。巴赫金證明了《巨人傳》(Gargantua and Pantagruel)和《罪與罰》(Crime and Punishment)等小說如何具有一種不可化約的話語復調性的特點,由此證明了具有傳統(tǒng)思想的文學批評家熱衷的作者凝聚力和敘述統(tǒng)一性是站不住腳的。(例如,有人想起《卡拉馬佐夫兄弟》[Brothers Karamazov]教廷大法官的情節(jié),其中伊萬和阿廖沙難忘地爭論一種墮落人類如何對基督重臨作出反應的僵局)巴赫金也表明他們處于與以前文學作品和文學傳統(tǒng)的對話關系之中(例如有人會想起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對騎士小說的不朽戲仿)。因此,他能給文學研究增加一種歷時的和歷史的維度,彌補了一個形式主義的最大缺陷。對立于西方基于封閉、總體性、有限性和結構不變量的壓抑性戒律的科學話語,巴赫金闡明了文學文本如何在內在本質上是多價的、去中心的和狂歡的。

    在蘇聯(lián)的語境中,巴赫金的著作產生了“持不同政見的”、暗中削弱共產黨單義真理主張的功能,而共產黨以單義真理的名義繼續(xù)實施毫不妥協(xié)的獨裁統(tǒng)治。在60年代的法國,情況與之相反,盡管巴赫金著作的政治意義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認識論的意義是巨大的。他的文學對話方法可以看作是為顛覆結構主義嚴肅的、反狄奧尼索斯的刻板風格提供了理想的概念手段??死锼沟偻迍?chuàng)造了“互文性”(intertextuality)這一術語來傳達巴赫金的觀念——文本“被建構為一種引用語的馬賽克;每一個文本都是對另一個文本的吸收和改造”。①Kristeva, Kristeva Reader, p.37.

    因此,克里斯蒂娃吹響了后結構主義的號角,反對傳統(tǒng)語言學的分類與排斥,她斷言傳統(tǒng)語言學只適合于加強占主導地位的“社會編碼”(social codes)。隨后,后結構主義者對“西方形而上學”的閉塞性和局限性——與結構主義一起被視為那種范式的最新化身——發(fā)起的猛然攻擊將與??陆衣丁皺嗔Α钡脑捳Z根源與認識論根源的嘗試融合在一起。1974年在《詩學語言的革命》(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一書中,克里斯蒂娃嘲笑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刻板性是“檔案員、考古學家和戀尸癖”的毫無生機的邏輯構思?!斑@些靜態(tài)的思想”,她繼續(xù)寫道,“悠閑沉思的產物遠離了歷史混亂,堅持尋找語言的真實,使懸于半空的表達形式化……聆聽著一具沉睡身體的敘述:安睡的身體,離開了它的社會歷史的交疊,遠離了直接體驗”。①Kristeva, 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 p.13.通過摧毀結構主義對整個統(tǒng)一體和形式局限性的迷戀,文本性(文本之間的對話性相互作用)將暴露語言學于無限游戲的陶醉之中。

    面對后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基本問題可以重新表述如下:就所有智力活動的“邏各斯中心的”(logocentric)偏見對享樂(jouissance)、他性(otherness)和差異實施了系統(tǒng)性的壓抑來說,是否有可能構想一種在某種程度上公正地對待這些迄今為止邊緣化的、被排斥的要素的新理論范式呢?克里斯蒂娃的解決辦法是一種她將其命名為“符號分析”(semanalysis)的語言方法。作為一種融索緒爾、拉康、弗洛伊德、馬拉美、“女性中心的女權主義”(gynocentric feminism)和“身體政治”(body politics)為一體的混合物,符號分析是克里斯蒂娃的特有貢獻,有助于她對繼承而來的理論范式和話語政制實施一度流行的拆解行動。

    也許符號分析的缺陷是它不加批評地接受拉康的欲力理論。根據拉康的理論,從想象界向象征界的轉變意味著從原初自戀轉向潛在守舊的“文明”價值的內在化。在這一點上,拉康的觀點與弗洛伊德在《圖騰與禁忌》(Totem and Taboo)中對原始部落屈從于種種摒棄的方式的敘述有相似之處,而這些摒棄是由“父法”(law of the father)強加的。在弗洛伊德的寓言中,兄弟謀殺原始父親之后被內在化的罪惡與社會超我的構成相一致——文明對基本的本能性限制所施加的向內投射。然而,在拉康把索緒爾結構語言學的結論嫁接到這種極具影響力的弗洛伊德神話之后,他從兒童臣服“父之名”(le “nom” du père)的角度——所謂的菲勒斯法則(law of the phallus)(閹割的威脅)以及相伴隨的懲罰與壓抑——描述了從原初自戀向象征界進行的個體發(fā)生方面的轉變。弗洛伊德堅定地支持理性自我的發(fā)育,這個理性自我游弋于欲力的倒退性誘惑與社會整合的誘惑之間,而內在于拉康關于個體發(fā)生的敘述之中的是對作為原初自戀倉庫的想象界進行一種完全非弗洛伊德式的描述。拉康的心理拓撲學理論將想象界描述為一個我們在通向對象征界的誤讀的道路上所拋棄的(盡管從沒完整的)、自由快樂的前語言學領域。最終,對于拉康來說,象征界有可能凝結為一種未緩和的社會整合的維度。通過語言和社會化形成的自我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社會習俗的觀念。②關于弗洛伊德欲力理論與拉康欲力理論之間的一些差異,參見Joel Whitebook,Perversion and Utopia:Studies in Psychoanalysis and Critical Theory,Cambridge,MA:MIT Press,1996。對拉康理論一種富有洞察力的(更具支持態(tài)度的)解讀,參見Carolyn Dean,The Self and Its Pleasure:Bataille,Lacan,and the History of the Decentered Subject,Ithaca,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2。關于拉康在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知識分子文化中作用的概括性評價,參見Jay,Downcast Eyes。

    拉康的方法似乎也排除了有意義的政治變革的全部可能性。他把語言、自我和社會貶低為在個體發(fā)生上以誤認邏輯為基礎的不同領域。按照拉康的觀點,只要自我是由嚴格“父之名”所決定的語言塑造的,它就只是一種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編碼的虛幻效果。在這一點上,他的觀點完全與占支配地位的結構主義信條協(xié)調一致。只要被利用的語言方法“總是已經”被語言的指令、限制和除名所玷污,任何超越“編碼”的努力就被認為在本體論上是徒勞的。拉康謙遜地教導“六八分子”(其中許多人是他的學生):“作為革命分子,你們渴求的是主人。你們將會擁有他。”①參見Lacan,Television,引自Dosse,History of Structuralism,2,p.150。通過這一訓諭,他想說他們徹底變革現(xiàn)存社會秩序的嘗試只能以創(chuàng)造同樣壓抑的社會秩序為結局。②關于這一點,參見Starr,Logics of Failed Revolt。根據他關于想象界與象征界之間關系的構想,其他結果不再有可能發(fā)生了。人們一屈服于“菲勒斯法則”以及這些屈服行為必須伴有的、自我的象征/父權制之構造,結局就已經注定了。這樣拉康就排除了社會權威可能遭受理性挑戰(zhàn)的預期。

    既然拉康及其追隨者摒棄了挑戰(zhàn)社會權威的“理性的”方法,那么爭奪統(tǒng)治權的、唯一剩下的可能性就必然來自無意識和力比多的源頭??死锼沟偻薜姆柗治銮『梅侠档倪@種圖式。在《詩學語言的革命》和其他著作中,她的主要的觀念革新是符號界與象征界之間的區(qū)分—— 一種基于拉康的想象界與象征界之間的對立的變體。

    盡管符號界像弗洛伊德的無意識一樣是“前理性的”,但是它并不缺乏意義或意指??死锼沟偻拚且勒趟龑δ赣H與嬰兒之間的非言語交流的對象關系心理學的深刻洞察,她才提出符號界意味著一種前俄狄浦斯情結的“身體語言”。它不再使用“詞語”或“符號”,而是通過節(jié)奏、聲音和欲力來默默無語地進行交流??死锼沟偻拊噲D為符號界提供一個高貴的哲學譜系,她將其源頭追溯到柏拉圖在《蒂邁歐篇》(Timaeus)創(chuàng)造的詞匯——“空間”(chora),柏拉圖簡要地將其描述為“不可見的無形式的存在,承受一切事物,并以神奇的方式分有了理性。它的存在是最難理解的”。③Timaeus,in The Collected Dialogues of Plato,ed. Edith Hamilton and Huntington Cairns,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5,p.1176. 譯文參見《蒂邁歐篇》,謝文郁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5頁。另參見《柏拉圖全集》第3卷,王曉朝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02-303頁。——譯注在克里斯蒂娃看來,符號界的chora的首要優(yōu)點之一就是,作為一種前語言現(xiàn)象,它能夠避開象征界的壓抑與扭曲。

    在《詩學語言的革命》中,克里斯蒂娃描述了“空間”(chora)的作用,茲述如下:

    既非模型也非復本,“空間”先于形象化,并引起了形象化,進而導致了鏡像化(拉康的想象界),而且空間僅僅相似于聲音的節(jié)奏或運動的節(jié)奏……由無意識理論所提出的主體理論將容許我們在這種沒有揚音節(jié)和元音位置的節(jié)奏空間中解讀意義被構造的過程。柏拉圖本人將我們引向了這樣一種過程,當時他稱這一容器或“空間”是富有營養(yǎng)的、母性般的,尚未統(tǒng)一為一個有序的整體,因為神性是缺席于這一空間的。盡管被剝奪了統(tǒng)一性、同一性或神性,但是“空間”仍附屬于一種調節(jié)過程,這一過程不同于象征法則的過程,但是它仍然實現(xiàn)了暫時連接它們并反復重新開始的非連續(xù)性。④Kristeva, Kristeva Reader, p.94.

    克里斯蒂娃突出了前俄狄浦斯情結的符號界與弗洛伊德“死亡欲力”之間的密切關系,當時她說,“因此母親的身體是調解這種組織社會關系的象征法則的媒介,變成了符號空間的秩序原則,這一符號空間處于毀壞、攻擊性和死亡的道路上”。①Kristeva, Kristeva Reader, p.95.似乎通過避免象征界成為一個“語言”、“菲勒斯中心主義”和“文明”的形象,克里斯蒂娃的符號學公然冒著個體發(fā)生退化(“精神錯亂”,甚至死亡)的危險,但是這是克里斯蒂娃及其門徒顯然樂意冒的風險。②在這一點上,克里斯蒂娃的方法堪比赫伯特·馬爾庫塞和諾曼·O.布朗著作中關于死亡本能的類似觀點。參見Marcuse,Eros and Civilization:A Philosophical Inquiry into Freud,New York:Vintage Books,1955;Brown,Life against Death:The Psychoanalytic Meaning of History,New York:Vintage Books,1959。

    在與占主導地位的知識趨勢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克里斯蒂娃試圖賦予符號空間一種顯著的“解構的”(deconstructive)維度。空間的首要優(yōu)點之一就是它依然敵視以各種壓抑形態(tài)存在的先驗主體的綜合趨向??臻g是“沒有主體的意指”、西方形而上學的公敵和不可救藥的邏各斯中心主義偏見的隨從。它有可能以一種新的、非線性的、“母性般的”時間性的名義去炸毀作為“進步”的歷史的線性時間。根據克里斯蒂娃的觀點,空間再現(xiàn)了一系列“斷裂和嚙合(節(jié)奏),它們先于痕跡、逼真性、空間性和時間性”,也就是象征界的累贅之物。

    然而,此時一種表述行為的矛盾困擾著克里斯蒂娃的符號分析事業(yè),因為不管她如何以拉康式的謾罵來反對象征界的缺陷,除了使用語言本身,她仍沒有可資利用的方法來傳達她的批評,而這種方法恰恰是由她在《詩學語言的革命》及其他著作中大肆辱罵的同一個象征界所提供的。克里斯蒂娃不再容許“欲力、節(jié)奏和聲音”緘默的、母性般的意指去自由地增殖,她將它們銘刻到話語之中,由此違背了她自己的拉康式處方(盡管克里斯蒂娃在其他著作中訴求一種改變了的、以性別為基礎的語言方法,后者的目標是超越拉康的象征界的限制)。

    符號分析的另一個獨特性關系到克里斯蒂娃所做的這樣一些努力:她試圖將20世紀先鋒派與政治革命的目標相聯(lián)結,更具體地說是與布爾什維克主義相聯(lián)結。她主張,像母性般的“身體語言”(空間)的符號瓦解一樣,經典現(xiàn)代主義的組合激進主義蘊藏著粉碎意指的能力,由此瓦解象征界的邏各斯中心主義的限制:馬拉美同志遭遇了列寧同志。馬拉美、喬伊斯、阿爾托和塞利納的著作欣然接受了自律性意指(autonomous signification):能指開始從真實世界的指涉中分離出來,意指的自由運作比文學較為傳統(tǒng)的敘述能力與再現(xiàn)能力更為重要。在《詩學語言的革命》中,克里斯蒂娃認為,不管資本主義條件下意指實踐的壓抑性本質如何,某些有特權的先鋒文學文本(例如喬伊斯、馬拉美)能夠進入符號空間的應許之地。藉此他們能夠實施“爆破……于社會領域內部”,但是這些爆破究竟如何發(fā)揮作用和它們可能具有什么樣的政治效果仍然是模糊的。這樣一些文本體現(xiàn)了“不可阻擋的突破”的原則。最終結果,克里斯蒂娃總結說,是“意指過程加入了社會革命”。③Kristeva, Kristeva Reader, pp.122 and 112, and 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 p.104.

    善意的批評家運用克里斯蒂娃的方法辨別出許多根深蒂固的問題,似乎她對文學史的理解依賴于一種不堪一擊的“現(xiàn)代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二分法:她過度贊揚了現(xiàn)代主義,而她認為現(xiàn)實主義是倒退的。這種對照最終將大量的文學史篇章(古典戲劇、書信體小說、現(xiàn)實主義和自然主義)當成了美學的和政治的枝節(jié)問題。此外,文學現(xiàn)代主義在形式方面的革新也被交流障礙抵消了。極端現(xiàn)代主義文本越來越對一群界限分明的、志趣相投的作家和批評家有吸引力——這一事實有助于解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對極端現(xiàn)代主義的普遍失望。結果證明現(xiàn)代主義并不比符合現(xiàn)實主義標準的文本對學術“熏香”(embalmment)——也就是說,對成為“研討班文學”有價值的材料的危險——更具免疫力。①在某些方面,克里斯蒂娃對現(xiàn)代主義的立場與西奧多·阿多諾在《審美理論》以及其他著作中的立場相似。但是,在《走向成熟的新音樂》(The Aging of New Music)和《論電影的透明性》(Transparencies on Film)等后期著作中,阿多諾表達了對極端現(xiàn)代主義內在的批判本質的另外思考。他覺得極端現(xiàn)代主義也暴露了因循守舊的趨勢。他似乎也意識到公眾不只是由“文化傀儡”組成,而確實比他想象的更有能力做出批判性判斷和進行獨立思考。參見Adorno,Transparencies on Film,in Culture Industry,pp.178-187。關于《走向成熟的新音樂》,參見Essays on Music,ed. Richard Leppert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2,pp.181-203。

    克里斯蒂娃試圖描繪兩個方面之間的相似之處,一方面是與喬伊斯、馬拉美名字相連的“意指實踐”中的革命,另一方面是與列寧和毛澤東相連的政治革命活力,這種相似之處似乎是錯位的、幼稚的。起初這種相似之處依賴關于詩學語言與政治語言之不同功能的范疇錯誤。詩學功能使日常生活陌生化,以激發(fā)了新的觀看方式,由此它加強了生活經驗的多樣化與豐富性。就其本身而言,詩學功能的優(yōu)點之一就是它不再考慮日常生活中占優(yōu)勢的“常識”(common sense)。相反,政治語言,即使當它是“革命的”時候,也依賴于可概括的交流的優(yōu)點。政治語言試圖通過提出這樣一些論據或立場來令人信服:這些論據或立場提供了一種對政治現(xiàn)實似乎更有道理的解釋。到了現(xiàn)代時期,政治語言必須遵從與正義或公平的敘述相關的語言游戲規(guī)則(règles de jeu)。甚至列寧主義,克里斯蒂娃的革命主義優(yōu)點的檢驗標準,也向這些規(guī)則致以敬意。以詩學語言為例,堅持這些現(xiàn)實世界的規(guī)則和限制僅僅證明是災難性的,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就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究竟這兩種相互對立的話語最終如何協(xié)力來產生克里斯蒂娃渴望的革命巨變,她從沒解釋過這一問題。

    此外,在歷史上,現(xiàn)代主義恰恰在那些民主政體的條件下蓬勃發(fā)展,而克里斯蒂娃這個革命主義信徒寧愿看到這些民主政體被扔進歷史垃圾箱。不像將藝術束縛在各種外在的宗教目的和政治目的的以往社會,民主政體為藝術提供了探索全面形式革新與形式革新能力的回旋余地。相反,在革命政制的條件下,文學現(xiàn)代主義的實踐者或者遭受打擊,沉默無語,或者被送到集中營。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克里斯蒂娃直接參與辯論,反對容許她所重視的激進美學學說走向繁榮的社會條件。

    克里斯蒂娃詩學革命理論的最后一個方面經受了各種批評:她主張,不為文學現(xiàn)代主義的代表們所知的是他們肩負著符號空間使者的重任——沖動(pulsion)、節(jié)奏和聲音的前語言階段的、母性般的領域。因其牽涉到女權主義,她的符號界的對象關系派生理論充當了一座70年代興盛于法國和美國的婦女運動的橋梁。然而,常常是那些試圖運用她的理論以達到女權主義目的的人被這樣一個事實深深困擾著:令人莫名其妙的是,那些充分例證“符號的”交流的優(yōu)點的詩人和作家都是男人。吊詭的是,盡管這本來可以拿像克里斯蒂娃這樣的女人來解釋語言被壓抑的、母性般的維度,但是女人在她的圖式中天生不太適合成為革命詩人。因此,符號界是一個母性價值的領域,而象征界或語言幾乎是男人獨占的保護區(qū)。

    從這種觀點看,女權主義政治似乎提前被拋棄了——并且它如何又不被拋棄呢?一旦女人進入象征界,她們就會變成拉康“父之名”的人質。她們與再現(xiàn)、意義和理性的“男權主義”價值達成一種命中注定的妥協(xié)??死锼沟偻薜膶W說給女同仁提供了一種不可能的選擇。她們可能進入話語領域——菲勒斯中心的“社會編碼”的領地——要以她們的“女人味”(femininity)為代價,或者她們以屈從于歇斯底里或自殺為代價來拋棄這種妥協(xié)??死锼沟偻拚f:“假如沒有父親的‘合法性’一起來抑制這種無窮無盡的非象征化的沖動,那么(女人)就會崩潰,進入精神錯亂狀態(tài)或者自殺……她一說共同體的話語,女人就變成了一個‘菲勒斯’(Phallus)?!雹貹risteva, About Chinese Women, p.41; Julia Kristeva, Sujet dans le langage et pratique politique, in Psychanalyse et politique, Paris: Verdiglione, 1974, p.6.

    克里斯蒂娃與女權主義的關系一直令人困惑不解。與露西·伊利加蕾(Luce Irigaray)和埃萊娜·西蘇(Hélène Cixous)一起,她通常被視為法國女權理論家“三位一體”(Holy Trinity)的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第一代女權主義者,以西蒙·波伏娃的經典著作《第二性》為最好代表,她們想實現(xiàn)男女平等的目標,而第二代“以女性為中心的”女權主義者熱情地贊頌女人的“差異”。在拋棄了女性社會平等的改良目標后,激進的女權主義者視“女人味”(母性、養(yǎng)育和情感性)的價值為其自身的目標。

    “第二波”法國女權主義者的深刻特點是德里達對“男性中心主義”的解構主義批評,這種觀點認為西方思想已經不可挽回地被“理性主義的”和“男性的”偏見扭曲了——同一優(yōu)先于差異、統(tǒng)一性優(yōu)先于多樣性與“在場”優(yōu)先于“缺席”,“男子氣”(masculinity)的屬性優(yōu)先于“女人味”的屬性。不過,正如許多批評家所指出的那樣,解構主義式的女權主義的理論成果是自相矛盾的、令人啼笑皆非的:通過天真地贊美令“第一波”女權主義者感到羞愧的“女人味”,一場本來受“差異”的戰(zhàn)斗口號所激發(fā)的運動變成一種新的“本質主義”(essentialism)。此外,通過傲慢地避開第一波女權主義者較為浮華的、平等主義的議程,學院派女權主義者似乎對其較為不幸的同道中人的困境表現(xiàn)出來的、高人一等的冷漠態(tài)度感到內疚??死锼沟偻抟缘湫偷淖笈煞肿拥拿镆暪粧仐壛似降戎髁x的女權主義的種種目標:“女權主義也許僅僅建構了一種對最具活力的資本主義合理化的需求。”②Kristeva, Interviews, p.101.因此,用南茜·弗雷澤(Nancy Fraser)的話來說,因缺乏姐妹般的團結,“解構的、精神分析的法國女權主義者的寫作,以其技巧上的特點和不熟悉的詞匯,具有……(替代)一種專業(yè)合法化的話語”。①Nancy Fraser, Introduction to Revaluing French Feminism, ed. Nancy Fraser and Sandra Bartk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2, p.2.

    克里斯蒂娃的女權主義很難被定位。盡管她似乎接受了“以女性為中心的”女權主義的認識論術語,這種女權主義在一系列引發(fā)爭議的、公開出版的評論中強調女人的“差異”的特權,但是她特意在幾乎所有的女權主義的當代政治化身中疏遠了女權主義。

    克里斯蒂娃核心的女權主義見解之一關系到“母親的功能”(maternal function)。先鋒派詩人通過他們的藝術逐漸破壞了象征界的菲勒斯中心主義的規(guī)則,而女人似乎通過生孩子來達到了同樣的目的?!罢嬲呐愿镄隆挥挟斈感?、女性創(chuàng)造以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被更好地理解時才會產生”,②Kristeva, Kristeva Reader, p.298.克里斯蒂娃說:“通過生孩子,女人開始與她的母親聯(lián)系起來;她變成了母親,她是她自己的母親;她們具有分化自身的同一連續(xù)性。由此她實現(xiàn)了母親身份的同性戀方面,經由這一母親身份,女人同時更接近她的本能記憶,更大程度上向自己的精神錯亂敞開,結果在更大程度上否定了社會的、象征的聯(lián)系?!雹跭risteva, Portable Kristeva, p.303.

    在《女人的時間》(這篇論文寫于1975年,當時克里斯蒂娃已經懷孕了)中,她斷言母性預示著一種“新倫理”、一種“她倫理”(heréthique),“在專心、溫和與忘我中進行著遲緩的、艱難的與令人愉悅的學徒生涯……一種在強烈的語感中的創(chuàng)造”。④Kristeva, Kristeva Reader, p.206.

    但是,正如女權主義者所指出的那樣,因其勉強地將女權主義的目標與母性聯(lián)系起來,克里斯蒂娃冒險使婦女運動倒退幾十年。事實上,她的“母性的”框架有可能將女人拋擲到父權制覺得最舒適的屈從場所。一位女權主義批評者貼切地說:“克里斯蒂娃仍然相信男人創(chuàng)造了權力和再現(xiàn)的世界;女人創(chuàng)造了孩子?!雹軦nn Rosalind Jones, Julia Kristeva on Femininity: The Limits of a Semiotic Politics, Feminist Review, 18, November, 1984, p.63.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波伏娃等第一波女權主義者認為母親身份是女人自律的敵人,而70年代和80年代的第二波女權主義者逐漸把母親身份視為女人成就感的頂點。

    克里斯蒂娃在70年代所接受的母性修辭是一種討論女人味的永恒真理的本質主義話語。就其本身而言,這種話語與她先前接受的、用以反擊結構主義語言學之物化的解構主義認識論立場不一致。為了矯正這一矛盾——而且為了回應我們稍后將研究的、一系列災難性的左翼政治參與,克里斯蒂娃很快就開始協(xié)調一致地疏遠形形色色的女權主義政治活動。由此,法國女權主義“三位一體”陣營的其他代表伊利加蕾和西蘇運用菲勒斯中心主義的解構主義批評以便給“女人味”下一個肯定的、“以女性為中心的”定義(強調女同性戀的特權、女性寫作、女性身體等,所有這些方面據說呈現(xiàn)出一種與“西方理性霸權”不一致的“異質性的”形態(tài)),而克里斯蒂娃相信界定女人的任何的嘗試,冒著屈從于象征界的邏各斯中心暴政的危險。因此,她表示支持拉康挑釁性的格言“沒有所謂的女人”,①Jacques Lacan, Dieu et la jouissance de la femme, in Encore, Paris: Editions du Seuil, 1975, p.68.進而解釋了拉康這樣的妙語:“的確,(女人)不以大寫的‘W’(某種神秘統(tǒng)一性的持有者—— 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力)存在?!雹贙risteva, Kristeva Reader, p.205.

    因此,在克里斯蒂娃看來,女權主義政治只能是徹底否定的。它必須“拋棄有限的、明確的、結構的,并在社會的現(xiàn)存狀態(tài)中承載意義的一切東西。這樣一種態(tài)度把女人置于社會編碼的爆破一邊:支持革命的時刻”。③Julia Kristeva, Oscillation between Power and Denial, in New French Feminisms, ed. Elaine Marks and Isabelle de Courtivron,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80, p.166.但是,在女人“非存在”(nonexistence)與其“神秘的、至高的統(tǒng)一性”這兩個孿生端之間不能有中間立場,這一觀點給我們一種錯誤選擇。只要克里斯蒂娃的解構主義式的女權主義拒絕全部在女人的自我定義方面的嘗試,并將之作為在認識論上是退化的,它就冒險將女人在政治上置于一種永久邊緣性的境況之中。

    在1974年引發(fā)爭議的、題為《女人,從未是“那一個”》(La femme,ce n’est jamais“?a”)的訪談中,克里斯蒂娃宣告:

    女人從未“是”(be),因為女人恰恰是避開“是”(being)的那一個。因此女人的實踐只能是否定性的;它仍然與存在的東西不一致。它能說的一切是,“那一個不是它”和“那一個仍不是它”。在我看來,女人是不能被再現(xiàn)或被描述的某種東西;女人仍處于分類與意識形態(tài)的范圍之外……使我的作品成為女人的作品的就是我密切地關注這種根除身份(包括性別身份)的先鋒實踐的要素。④Kristeva, Interviews, p.98.

    根據克里斯蒂娃的觀點,身份的全部肯定的構想招致一種凝固成“極權主義”的危險。但是,這種結論依仗著一種介于“先鋒實踐”與特有的、作為“非同一性”(nonidentity)的女性身份的解構主義觀念之間脆弱的、不可證明的聯(lián)系。女權主義積極分子斷然反駁道,像克里斯蒂娃這樣的認識論方法直接了當地回絕了女性身份問題,這種方法損害了真正的“中介”(agency)觀念,以致到了這場運動積極分子的日常斗爭幾乎變得沒有意義的地步。

    四、與共產主義的錯姻緣

    《太凱爾》派為了“理論”的嚴謹性而鄙視“文之悅”,到了60年代中期他們就察覺到了法國的政治風向將要發(fā)生轉變。1965年,戴高樂以較高票數再次當選總統(tǒng),成功實現(xiàn)連任,這意味著有意義的內部政治變革的前景是黯淡的。那一年發(fā)生了美國第一次大規(guī)模轟炸北越事件。伴隨發(fā)生的軍隊集結和軍力增加激起了全世界學生的示威游行。1966年12月,20萬法國學生在巴士底獄廣場參加了一場抗議活動。更激烈的大規(guī)模沖突將一觸即發(fā)。此外,如前所述,法國大學的辦學條件沒有與快速的大學擴招保持同步,沒有滿足學生高漲的職業(yè)期待。教室人滿為患,教授無法進入,通道在某種意義上布滿了毫無必要的官僚主義壁壘。過時的、苛刻的宿舍管理規(guī)定對減輕學生的挫折感幾乎微乎其微。在許多方面,拉丁區(qū)就是一顆等待爆炸的政治力比多定時炸彈。

    盡管《太凱爾》起初界定自己的立場是反對存在主義的“介入”號召,但是它如今不得不因當時的政治騷亂而冒著被遺棄的危險。索萊爾斯再次倉促地決定進行一次激進的編輯策略大轉變,否則以先鋒立場而自豪的《太凱爾》將冒著覺得自身永遠處于“后衛(wèi)”的風險。

    一個有關雜志新動向的跡象出現(xiàn)在1966年《太凱爾》編輯部秘書馬爾塞林·普雷奈(Marcelin Pleynet)寫給索萊爾斯的一封信中,普雷奈在信中清楚地表達了雜志需要新的政治“路線”:

    《太凱爾》的政治化必須公開、別含糊,它必須以這樣的方式被宣布:一切所謂的“去政治的”文化傾向——也就是來自右派的各種傾向——將不會出現(xiàn)在雜志上,不再乞求雜志成為一個聯(lián)盟……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的,我不確定與中國的聯(lián)盟是否就夠了。在法國的語境中,(共產主義)政黨總是更靈驗的。①Forest, Histoire de Tel Quel, p.275.

    在這種情況下,索萊爾斯的選擇極為笨拙,他將自己的命運與處于僵化末期的法國共產黨連在了一起。遠非是一場天堂里進行的比賽,這無疑是一場基于利害關系的聯(lián)姻,雙方準備從中獲取最大的利益。在一系列災難性的政治決定后(包括對阿爾及利亞戰(zhàn)爭的早期支持),法國共產黨的好運在60年代中期驟然下跌。尤其是共產黨沒有能力去吸引像紀德、馬爾羅和薩特這樣著名的同路人,這些名人曾給共產黨提供了共產黨本不可能從“社會中堅”(salt-of-the-earth)的老百姓當中獲取到的文化聲望與智慧之光。②關于這一點,參見David Caute,The Fellow Travelers:Intellectual Friends of Communism,New H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1984。因此,在一場1966年3月阿讓特伊召開的、起關鍵性作用的全體會議上,法國共產黨干部決定,為了提高聲望,共產黨將不得不削弱新日丹諾夫主義的(neo-Zhdanovite)文化定位,這種文化定位數年來授予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以特權。這一“文化開幕”的成果之一就是與《太凱爾》的奇異聯(lián)盟。對索萊爾斯來說,他欣然接受了這次機會,他宣布說:“寫作與革命手挽手地前進,它們時時相互激勵,像武器一樣發(fā)展出一種新神話。”③Sollers, ed., Théorie d’ensemble, p.70.

    索萊爾斯在1968年《此時此地的革命》(Revolution,Here and Now)的宣言中詳盡地論述了這一群體的新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政治信條,這篇宣言以如下的表述開篇:

    任何意識形態(tài)事業(yè),如今不再以高深的理論形式來表述,反而為了把個體的、不完全政治化的活動置于折中或煽情的標題之下,這樣一種事業(yè)在我們看來是反革命的,因為它沒有認識到不得不在客觀上被繼續(xù)進行并被再次激活的階級斗爭過程……馬列主義理論[是]我們時代唯一的革命理論。④Sollers et al., Révolution ici maintenant, Tel Quel, 34, Summer 1968, p.4.

    這一聯(lián)盟被視為一種極為不尋常的奇觀:西歐最卑躬屈節(jié)的、親斯大林主義的共產黨與眾所周知的“難以閱讀的”后現(xiàn)代文學理論雜志勾結在一起。出人意料的是,這種強迫聯(lián)姻持續(xù)了5年之久,直到1971年。對于《太凱爾》派來說,與法國共產黨的協(xié)定在一個異常的社會政治騷亂的時代中提供了一種受歡迎的、免受“去政治主義”控訴的保護屏障。但是,它也為這本雜志及其作者們提供了諸多可能性,去超越左岸知識分子生活的巨大界限,并去接觸全新的國際讀者。共產黨可以支配大量宣傳機構,包括發(fā)行量將近20萬份的巴黎重要日報《人道報》,還有一系列著名的文化季刊和周刊:《新法蘭西》(France Nouvelle)、《新文學》(Les Lettres Nouvelles)、《新批評》(La Nouvelle Critique)和《法蘭西文學》(Les Lettres Fran?ises,該雜志由前超現(xiàn)實主義者路易·阿拉貢主編)。從完全實用的角度看,與法國共產黨聯(lián)姻后《太凱爾》的銷量和宣傳效果有可能是相當可觀的。一位觀察者指出:

    假如有人像阿拉貢寵兒(小說家)安德烈·斯蒂耶(André Stil)那樣接近共產黨路線,那么他將有可能獲得斯大林小說獎,成為世界上翻譯成其他語言最多的法國作家,會在《人道報》上以頭號大標題被致敬,是全法日常會議的討論對象、禮物接連不斷……共產主義世界如此完善,有日報和周報、文化政治雜志、社會事務與社會集會、全國會議與國際會議……以至于人們可以認為共產主義世界就是整個世界。①Lottman, Left Bank, p.251.

    共產黨反而希望通過與《太凱爾》聯(lián)姻獲得新一代學生的忠心,因為這一代學生迷戀結構主義、文學和左翼政治。

    在《武士》(The Samurai)中,克里斯蒂娃以小說的形式對《太凱爾》的文學和政治的鼎盛時期進行了敘述,她描繪了這本雜志突然政治化背后的邏輯依據,茲述如下:

    埃爾韋(索萊爾斯)沒有放棄他的理念:象牙塔里不再有文學實驗,不得不與大眾進行聯(lián)系。如今(《太凱爾》)已不足以勝任了;它不得不從索邦大學掙脫出來。知識分子始終是膽怯的激進社會主義者;他們與文學毫無關系。一名雪鐵龍汽車公司的工人比一位教授更浪漫。畢竟貧窮是一種爆炸力,并且影響巨大。因此為什么現(xiàn)在不去弗蘭(一個法國雷諾汽車廠)?文化不了解階級——世界充滿了沒有文化的貴族和愚蠢的資產階級。但是,重要的是,埃爾韋具有運作媒體的天賦。而在1968年,這種聯(lián)盟在短期內比電視更具影響力。②Kristeva, Samurai, p.89.

    索萊爾斯通過援引俄國形式主義詩人赫列勃尼科夫(Velimir Khlebnikov)和馬雅可夫斯基(Vladimir Mayakovsky)、超現(xiàn)實主義者路易·阿拉貢和皮埃爾·納維爾(Pierre Naville)等歷史先例,他試圖證明《太凱爾》新的、親莫斯科的“文化革命的”路線是正確的。他顯然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政治參與所引發(fā)的災難,既有現(xiàn)實的災難又有文化的災難。(根據最新的檔案發(fā)現(xiàn),馬雅可夫斯基的“自殺”很像蘇聯(lián)內衛(wèi)軍 [克格勃的前身]的處決)。盡管索爾仁尼琴敘述古拉格群島的開創(chuàng)性著作直到1973年才出版,但是維克多·克拉夫琴科(Victor Kravchenko)和大衛(wèi)·盧塞(David Rousset)可靠的戰(zhàn)后報道已經記錄了集中營的骯臟生活。①參見Victor Kravchenko,I Chose Freedom:The Personal and Political Life of a Soviet Official,New York:Scribner’s,1946;David Rousset,L’univers concentrationnaire,Paris:Editions du Pavois,1946。未被嚇到的《太凱爾》聰明的符號學家通過聲稱他們擅長“能指的唯物主義”(materialism of the signifier),試圖使他們的哲學共產主義合理化,而這種“能指的唯物主義”大概描繪了階級斗爭向策略上重要的“符號論平面”(semiological plane,各國符號學家聯(lián)合起來?。┞??!叭缛敉瑫r沒有在另一個層次上發(fā)生一場符號革命,就不可能產生一場經濟與社會的變革?!雹赟ollers, Réponses, p.76.索萊爾斯自負地說。

    索萊爾斯一度向無產階級讀者介紹其獨具特點的、“難以閱讀的”一本小說——《H》,這本小說的情節(jié)由一個單獨的判決組成。他斷言工人被他的成就完全征服了。③引自Cultural Politics of ,in Tel Quel,by Marx-Scouras,p.183。根據克里斯蒂娃在《我的記憶雙曲線》(My Memory’s Hyperbole)中的敘述,《太凱爾》派以“打入內部”的精神努力從“壓迫的(法國共產黨)機構的官僚主義畸形”內部進行暗中破壞,通過暗地里引入他們自己的、折中的唯物主義辯證法的混合物,她將其視為“一種被盧克萊修(Lucretius)、馬拉美和弗洛伊德推翻的黑格爾主義”。④Julia Kristeva, Mémoire, L’Infini 1, 1983, p.50; English translation: My Memory’s Hyperbole, in Portable Kristeva, p.16.索萊爾斯后來也斷言他與共事的編輯們正在玩一種“雙面打法”(double game):他們試圖進入“(法國共產黨)內部密室,以便放進去一顆可以炸毀一切的炸彈!”⑤Forest, Histoire de Tel Quel, pp.296-297.然而,即使持贊成態(tài)度的傳記作家(《〈太凱爾〉史》的作者菲利普·佛海斯[Philippe Forest])禁不住說:“有人懷疑索萊爾斯……為了免除他這些年妥協(xié)的‘同路人行動’(fellow traveling)的罪責,后天地重構這個時期的歷史。”⑥Ibid., p.297.

    索萊爾斯可能是一個政治白癡。但是正如馬克斯·韋伯曾說的那樣,那些玩弄歷史車輪的人會被碾碎的。在克里斯蒂娃的事例中,幼稚的借口沒有被洗去。畢竟她來自一個東歐最受壓迫的斯大林主義國度,曾直接體驗過“真實存在的社會主義”的鐵蹄。在《太凱爾》內部小圈子中間,也許只有她才有可能增加政治現(xiàn)實主義的決定性分量。多年以后,當她試圖為她當時的行為進行辯護時,她喚起了這樣一種期望:也許,“在法國,它可能是截然不同的”,終究,“阿爾都塞有沒有……采取最嚴格的(對我來說,最‘斯大林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立場,以便為法國共產黨和整個法國社會注入新希望,成為全世界馬克思主義源泉的預兆”?⑦Kristeva, My Memory’s Hyperbole, pp.13-14.

    在《我的記憶雙曲線》中,克里斯蒂娃說:“法國共產黨是,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法國唯一具有文化政治策略的政黨。作為一個‘國中之國’,因為法國共產黨具有巨大的傳播與宣傳的力量,這種傳播與宣傳的力量又與充滿較為常規(guī)作品的傳統(tǒng)程序不同,所以它是實驗的文學作品或理論作品的最佳代言人?!雹貹risteva, My Memory’s Hyperbole, p.16.換言之,只要共產黨官員發(fā)表了奉承的評論、隨筆、文章和訪談,有助于支持《太凱爾》的文學聲望,那么人們就能安然地忽視其壓抑的內部結構,以及以共產主義“理念”的名義犯下的恐怖罪行。另一位《太凱爾》的支持者試圖證明這種邪惡的文化政治聯(lián)盟是合理的,他斷言:“共產黨是左派唯一真正有組織的力量,是唯一能夠號召自身進行革命的政黨,也是唯一對文化問題絕不冷漠的政黨。因此,1967年的法國,假如一場政治爭論想使作家團結起來,那么它也只有(通過共產黨)才能成功?!雹贔orest, Histoire de Tel Quel, p.295.

    但是,即使有人在1968年之后為了邏輯論證而接受克里斯蒂娃及其同仁的支持共產黨的辯解文章,但是這樣一種空洞的自我辯解喪失了一切可信性,因為正是這一年,共產主義的獨裁核心再度可怕地出現(xiàn)。在這一點上,人們可能對法國共產黨的可恥角色感到吃驚,它助紂為虐,幫助當局壓制“五月風暴”的工人—學生抗議活動。法國共產黨掌控著法國最大的工會——法國總工會,察覺到了一個提高他們作為主流政黨的名望的機會,因而法國共產黨取消了與戴高樂政府最后時刻的討價還價,由此結束了大規(guī)模的民眾大罷工。假如人們總是需要法國共產黨基本上保守的、“反革命的”本質的生動證據,那么這正是值得所有人注意的事件了。

    事實上,假如有人真對提高法國工人階級的利益感興趣,那么法國共產黨是其求助的最不可能的機構。經常在莫斯科的命令下,歐洲各共產黨為了它們自己的官僚晉升與政治進步而出賣普通成員的短期利益。格勒納勒協(xié)定只不過是這種歷史上證據充分的現(xiàn)象的一個極端案例而已。③關于兩位主要參與者撰寫的出色分析,參見Cohn-Bendit,Obsolete Communism。

    此時此刻,一場口角應該可以補充說明《太凱爾》在“五月風暴”期間的特殊角色。原則上,“五月造反”給《太凱爾》派提供了一個表達其文化革命信心之勇氣的絕好機會。然而,他們恰巧發(fā)現(xiàn)自己站到了街壘的錯誤一邊,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命運與法國共產黨的頭目若爾日·馬歇(Georges Marchais)連在了一起。正是這個馬歇在“五月反抗”的鼎盛時期誹謗3月22日運動領導者科恩-邦迪只是一個“德國無政府主義者”。其中隱含的意義是清楚明了的:科恩-邦迪,出生在法國,但后來選擇了德國國籍,他是一個外國搗亂分子。作為一名德國人、一名猶太人,他在雙重意義上都是“非法國人”(un-French)。而當時重要的知識分子和文學名人——薩特、波伏娃、讓·熱內、娜塔莉·薩洛特(Nathalie Sarraute)和瑪格麗特·杜拉斯——都滿腔熱情地支持學生事業(yè)。一個他們與學生積極分子團結一致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他們于5月18日聚到了一起,宣告成立一個新的作家聯(lián)盟——學生—作家行動委員會(the Comite d’action etudiants-ecrivains,簡稱CAEE)。此時大約有800萬到900萬市民參加了學生們這個月早些時候在巴黎兩所大學發(fā)動的罷工。

    《太凱爾》派堅定不移地忠誠于莫斯科,他們因缺席“五月風暴”而引人注目。當時索萊爾斯及其同仁喜歡人云亦云,以可以預料到的vure奴顏婢膝方式重復著黨的路線。如前所述,法國共產黨領導層不信任他們不能完全掌控的任何群眾行動,聲稱五月示威游行是一個資產階級給法國工人階級設置的陷阱,這個領導層試圖阻止工人階級參與五月示威游行。《太凱爾》派魯莽地貶低學生造反是“小資產階級”冒險主義。真正的革命,他們堅稱,只能由共產黨來領導。在一次新作家聯(lián)盟的關鍵性會議上,索萊爾斯公然重申了他對法國共產黨、法國總工會和“工人階級”的永恒忠誠,虔誠地宣布,“一切革命只能是馬列主義的”。①這一描述來自哲學家、《太凱爾》的至交讓-約瑟夫·茹(Jean-Joseph Goux)。引自Forest,Histoire de Tel Quel,p.329。幾天后,當新作家聯(lián)盟將進行一場至關重要的投票時,《太凱爾》的代表們竟然退席以示抗議。因此,在“五月起義”的精彩斗爭中,《太凱爾》派舒適地做起了旁觀者。

    那個夏季晚些時候,華沙條約組織的軍隊入侵(前)捷克斯洛伐克,殘酷地鎮(zhèn)壓捷克進行的“具有人性面孔的社會主義”。蘇聯(lián)占領(前)捷克斯洛伐克在共產主義史上象征著一個重要轉折點。此后,那些對從內部改革共產主義政體的前景所抱有的幻覺都永遠破滅了。主導性的法國知識分子,包括以措辭激烈的形式發(fā)表聲明的CAEE成員(索萊爾斯及其同仁曾在5月所鄙視的、他們退出的新作家聯(lián)盟),聯(lián)合起來譴責蘇聯(lián)入侵。對《太凱爾》派來說,他們覺得譴責華沙條約公約組織的行動可能是“在政治上不合時宜的”(politically inopportune)。任何此類批評都直接對資產階級有利。

    在詆毀者眼中,《太凱爾》拒絕采取堅定的立場來反對蘇聯(lián)入侵行動,這令《太凱爾》聲稱所代表的一切不再適合。德里達曾回憶了一次值得紀念的晚餐,這次晚餐是在作家、傳記作家保爾·戴維南(Paule Thevenin)家中舉行的,主人滔滔不絕地譴責了蘇聯(lián)對有勇氣但毫無防備的捷克人的野蠻暴行。根據德里達的回憶,《太凱爾》派只是靜靜地閑坐著,深沉地凝視著他們的餐盤。②同上,p.333。

    1968年9月,索萊爾斯在寫給《太凱爾》同事雅克·昂里克(Jacques Henric)的信中總結了雜志在那個時期的正式立場:“告訴你不該指望我去解除紅軍(更別說保加利亞的坦克,我甚至對此負有一種罪惡感)的武裝,哪怕是一秒鐘,這是毫無意義的。我感到了卑鄙自私的人道主義臭氣(也就是蘇聯(lián)入侵的批評者)正到處令人氣惱地兜圈子呢?!雹弁?。在《太凱爾》與法國共產黨決裂的3年后,索萊爾斯證明《太凱爾》支持華沙條約公約組織入侵是正確的,他聲稱譴責蘇聯(lián)入侵可能直接有利于政治右派。④Sollers, Positions du mouvement de juin 71, p.136.

    五、中國迷

    在大多數法國知識分子的眼中,法國共產黨1968年的錯誤——譴責“五月運動”,3個月后令人難以置信地聲稱蘇聯(lián)入侵(前)捷克斯洛伐克是必要的,以便消滅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反革命”——使官方共產主義基本上喪失了信譽。然而,《太凱爾》派與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浪漫事跡一直持續(xù)到1971年,當時他們察覺到政治的時代思潮中的另一場轉變:來自中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東風”。

    盡管《太凱爾》派認為他們自己是一支文化革命的先鋒隊,但是就毛主義而言,他們也該勇往直前,沒有回頭路。到70年代初,當索萊爾斯及其同仁追逐親華浪潮時,學生左派在很大程度上終止了其教條的意識形態(tài)階段。反而“前六八分子”集中精力去關注一系列更具有生產性的、以“日常生活問題”為中心的社會訴求。①關于這一轉變的文獻資料,參見Hamon and Rotman,Génération。受索爾仁尼琴的啟發(fā),一群前毛主義者在新哲學家克里斯蒂安·讓貝和安德烈·格魯克斯曼的領導下正構想著對共產黨進行開創(chuàng)性的批判。在幾年之內,前學生革命分子已經將自身改造成慷慨激昂的人權倡導者。

    《太凱爾》派并不是如此。盡管他們拼命地游弋于政治浪潮之中,但是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被無可奈何地沖向了下游。他們對中國的熱情被意大利共產黨員瑪麗婭·安托尼耶塔·馬齊奧奇游記《革命中國的日常生活》(Daily Life in Revolutionary China)激發(fā)了。對于隨后就加入《太凱爾》編輯部的馬齊奧奇來說,中國是“世界上最令人震驚的政治實驗室”,一個道德充滿了政治、“政治意味著犧牲、勇敢、利他主義、謙遜和節(jié)儉”的地方。在中國,“一個民族正邁著輕盈的步伐奔向未來。這個民族或許是世界新文明的化身。中國史無前例地躍入了歷史”。②Maria-Antonietta Macciocchi, Daily Life in Revolutionary China,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72, p.107, 466.馬齊奧奇的游記變成了“轟動一時的事件”(succès de scandale),法國共產黨在1971年試圖拙劣地禁止這本傳記舉行年度慶?;顒印_@一策略在記者和知識分子中間引發(fā)了激烈的爭論,由此將這本書的接受變成了一次針對法國共產黨審查制度的全民公投。

    索萊爾斯及其同仁相信“文化大革命”是為他們這樣的符號學家量身定制的,最終他們推斷出這是一場將文化主題置于前沿和中心的革命。林彪在“文化大革命”的鼎盛時期說:“假如無產階級不占領文學藝術陣地,那么資產階級肯定會占領?!雹垡訤ranz and Chang,Taiping Rebellion 3,p.767。未核對到原文?!g注根據《太凱爾》的觀點,早期革命強調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的優(yōu)先性,而中國情況顯然是不同的,爭論的焦點是一場真正的“意指革命實踐中的革命”。一名持贊同態(tài)度的批評者解釋說:

    毛澤東式的馬克思主義(比法國共產黨)更具吸引力,因為它是更加“文化的”。毛澤東將極其重要的意義賦予“文化的”革命,《太凱爾》將其等同于自己的“文本的”革命,等同于能指形式的作品。此外……毛澤東似乎強調意識形態(tài)先于政治,由此給《太凱爾》派的印象是——在中國,作家和藝術家發(fā)揮著主導作用。④Marx-Scouras, Cultural Politics of Tel Quel, p.172.

    可以毫不含糊地說,“文化大革命”容許《太凱爾》派沉湎于他們的“文化委員”(cultural commissar)的幻想,勝過了法國共產黨更加古板的、傳統(tǒng)的文化政治,在這一點上文化基本上仍被視為與馬克思主義正統(tǒng)學說的原則相一致:相對于物質基礎是次要的、派生的。

    《太凱爾》派被偉大舵手本人的文學雄心欺騙了、誘惑了。事實上,毛澤東在他們的眼中有幾分像一個抓住物質不放的詩人、哲學家。人們怎么沒有去認同一場由志趣相同的唯美主義者同仁正在塑造的革命呢?《太凱爾》1971年的秋季號大膽地宣布雜志新的政治路線:“打倒教條主義、經驗主義、機會主義、修正主義!……打倒腐朽的資產階級!打倒骯臟的修正主義!打倒超級大國的二元對立!革命中國萬歲!毛澤東思想萬歲?!雹貲éclaration sur l’hégémonie idéologique bourgeoise révisionnisme, Tel Quel 47, Fall 1971, p.135.在《論矛盾》一文中,索萊爾斯特有的綱領性論述,也就是雜志主編對《毛澤東的四篇哲學論文》(Four Essays on Philosophy)的高度贊揚,斷言“相對于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著作,(這些文本)在唯物辯證法上構成了一次不可忽視的、完全獨創(chuàng)的‘飛躍’”。②Sollers, Sur la contradiction, Tel Quel 45, 1971, p.4.他認為“文化大革命”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歷史事件”。③Sollers, Positions du mouvement de juin 71, p.134.

    作為雜志新的意識形態(tài)定位的證據,索萊爾斯及其同仁布置了《太凱爾》位于巴黎時尚的圣日耳曼地區(qū)雅各街上的辦公室,從地面到天花板都貼滿了大字報(通常用于政治宣傳的中國墻壁海報)。大字體的表意文字(中國的圖畫文字)榮登雜志的封面。根據索萊爾斯好友們的觀點,索萊爾斯試圖完全將《太凱爾》編輯部變成一個微型的天安門廣場。作為他新近捕捉到的親華信念的深刻證明,索萊爾斯開始穿毛主義者的服裝。一個觀察者指出:

    新的“激進話語”的整個表演通過服裝行頭的變化表現(xiàn)了。對于索萊爾斯來說,自封的英雄代表毛澤東已經被革命神圣化了,問題的關鍵是向其他人表明他自己屈從了這種意識形態(tài),以便能夠征服其他人……革命派的資格必須被不斷地證明,或者通過服裝風格……或者通過參考中國人的文本。索萊爾斯是一個根據形勢改變知識分子服裝的“變色龍”。④Kauppi, Making of an Avant-Garde, p.332.

    此時索萊爾斯的許多編輯同仁因他變幻莫測的理論和政治的轉變而變得灰心喪氣,難以言表。然而,在很多情況下,他們的知識分子名聲與《太凱爾》的聲譽如此難解難分,以至于與這份雜志斷絕關系相當于文學自殺。瑟伊出版社董事們也開始認為他們的文學浪子是一個難以駕馭的危險人物。出于同樣的原因,這份雜志的親華立場的轉向促使銷售量急劇上升,由此使他們喪失了用以控制反復多變的雜志主編索萊爾斯的財政影響力。在60年代結構主義的、支持法國共產黨的時期,這份雜志的最好銷量也沒有超過1.2萬份,而1972年出版的兩期中國專號超過了2.5萬份。因其拋棄法國共產黨轉而向中國表達意識形態(tài)的效忠之后,這份雜志精明地以與后五月時代令人激動的親華政治思潮相一致的方式重新改造自己。在“五月造反”期間,這份雜志的政治路線蔑視學生造反是一起小資產階級事件,此事件只會有助于轉移無產階級事業(yè)的活力與注意力,而在《太凱爾》1972年秋季專號中,索萊爾斯與編輯同仁宣布:“學生及其斗爭的組織發(fā)端于他們的工作和他們的位置在……資本主義制度中的特殊條件,(而且)作為人民大眾斗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是一個遠遠超出青年或知識分子范圍的熱點問題,只會將他們卷入法國所有的意識形態(tài)斗爭與政治斗爭。”①Le mouvement étudiant, Tel Quel 50, Fall 1972, p.124.這本雜志的學生讀者人數按比例地增長。毫無疑問,這種宣傳效果產生于一種有關馬齊奧奇事件的附帶后果,這種后果證明是極為珍貴的。

    《太凱爾》的編輯們重估了中國歷史相對于西方的整個進程及其缺陷,提出了一些令人贊嘆的發(fā)現(xiàn)。索萊爾斯在一篇文章中得出這樣的結論——辯證法是由中國古代哲學創(chuàng)造的。②Sollers, Sur la contradiction, p.10.此時這份雜志對托洛茨基主義(這一主義的法國代表總的來說非常支持“五月造反”)的政治厭惡感強化了。托洛茨基在其著作中一般會輕視中國共產主義的前景。既然中國的工業(yè)化仍處于萌芽狀態(tài),那么中國無產階級尚未成熟,托洛茨基斷言道。因此,這位蘇聯(lián)紅軍的前領導人極力抵制毛澤東的論點,即在中國,長期受壓迫的農民充當了革命的載體。索萊爾斯及其同仁鄙視這一立場(主張一個群體從來不會超越其被賦予的社會功能),認為這是托洛茨基的“唯社會學論”。

    在《論矛盾》(1971年)中,索萊爾斯試圖說明毛澤東“不均衡發(fā)展”(unequal development)的概念如何更新了繼承而來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念。辯證法的庸俗構想頒布了歷史總是按照一個必然而無情的順序前進的律令(例如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而毛澤東的矛盾概念說明了基礎和上層建筑如何仍是經常分離的,由此允許在階級斗爭的邏輯上有新的、獨創(chuàng)性的排列組合。在一些歷史的關鍵時刻,經濟盡管是關鍵的,但是它可能會將優(yōu)先性讓渡給文化的和意識形態(tài)的因素。這種描述方法似乎準確地描繪了“五月風暴”期間的學生造反,這場造反賦予“日常生活”和“文化革命”的思考以最醒目的位置。由此,從《太凱爾》的優(yōu)勢看,毛主義具有鮮明的政治優(yōu)勢,因為通過強調意識形態(tài)的向心性,它似乎向“意指實踐中的革命”打開了場域,而這種“意指實踐中的革命”畢竟是《太凱爾》派的強項。據他們估計,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主要成就之一就是為文化先鋒派的激進革新打開了方便之門。正如索萊爾斯1971年所斷言的那樣,“沒有一個先鋒作家不密切關注著中國革命”。生死攸關的問題是“一場實踐的、全新的和當代的語言革命”。③Sollers, Positions du mouvement de juin 71, p.140.

    為了澄清《太凱爾》新的理論和政治的路線,索萊爾斯寫了一篇綱領性文章,發(fā)表在《太凱爾》1972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國問題合刊(第48-49期)——《革命中國的哲學斗爭》(The Philosophical Struggle in Revolutionary China)。這篇文章的主旨之一就是批評蘇聯(lián)的口號“合二為一”(Two fuse into one),這一口號是在中蘇決裂時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直接反對毛澤東著名的表述“一分為二”(One divides itself into two)(載《矛盾論》)。索萊爾斯認為蘇聯(lián)的強硬陳詞本質上是否定辯證法和無限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在他看來,馬克思的歷史哲學的要點是社會通過矛盾而前進: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反駁矛盾的概念就相當于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歷史闡釋。蘇聯(lián)立場唯一可以想到的結果是“修正主義”:拋棄世界革命,支持“和平共處”。索萊爾斯甚至暗示“合二為一”意味著一種模糊的、對蘇聯(lián)與美國之間的新超級大國聯(lián)盟的哲學辯解。索萊爾斯及其同仁開始向親華漢學家征集大量文章。編輯方針要求只有描繪當代中國正面形象的文章才能被接受發(fā)表。而編輯們立即不屑于任何批評中國的“種族主義的”觀點或見解;索萊爾斯等人聲稱“歐洲中心論的偏見”(Eurocentric biases)阻止懷疑者和反對者去欣賞中國發(fā)展的內在革命性。①參見van der Poel,Révolution de la pensée,p.86。在《中國婦女》一書中,克里斯蒂娃提倡一種不妥協(xié)的文化相對主義,她堅持認為中國人的“靈魂”和歐洲人的“靈魂”是按照不同方式建構的,同時斷言按照歐洲人的標準來評判中國形勢是令人無法接受的。

    既然索萊爾斯和克里斯蒂娃對中文都是略知一二,那么《太凱爾》派就把他們自己徹底改造為“中國專家”。但是,他們的專業(yè)知識早就開始露怯了。在《中國婦女》一書中,克里斯蒂娃仍主張中國傳統(tǒng)文化始終是“母系的”,盡管缺乏經驗證據來支持這一主張。令她的讀者大為震驚的是,她提出纏足的封建實踐證明了婦女的秘密權力。她斷言,這只不過是類似于西方男性割禮實踐的中國實踐而已。據其陳述,這兩種實踐象征了一種禁令,這一禁令秘密地賦予了“有優(yōu)越感的政治與象征的知識”。②Kristeva, About Chinese Women, p.86.但是一名對克里斯蒂娃持最支持態(tài)度的美國解釋者也對這一觀察感到震驚,她說:“既然女孩因‘閹割’而痛苦多年、跛足一生,那么克里斯蒂娃怎么會認為割禮類似于纏足?”③Oliver, Reading Kristeva, p.110.最后,在克里斯蒂娃把自己描述為這樣一個人——“我在那些紅衛(wèi)兵那里,看到了自己在少年先鋒隊和共青團時期度過的少年時光,也喚醒了我對自己亞裔先人的記憶”后,克里斯蒂娃斷言她的人生經歷所承繼的傳統(tǒng)讓她感到很榮幸地去洞察當代中國人的生活。④Kristeva,About Chinese Women,12. 譯文參見《中國婦女》,趙靚譯,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4頁。——譯注

    《太凱爾》的另一篇文章討論了中國缺乏專業(yè)的精神病學,提供了下述偽科學的解釋。精神病學的實踐是對社會異化的反應。然而,由于消除了私有財產和競爭,中國成功地消除了異化。因此,精神病學在社會上變得多余了。⑤Giovanni Gervis, Notes sur la psychiatrie en Chine, Tel Quel 50, Summer, 1972, p.96.它只有在過度異化的西方世界才會繁榮昌盛。作者的結論渴望得到瑪利亞·馬齊奧奇的支持,因為馬齊奧奇曾在《革命中國的日常生活》一書中滿懷信心地宣布:“中國沒有異化的跡象,沒有神經病人的跡象,也沒有個體精神崩潰的跡象,這種精神崩潰只會存在于消費主義主導的世界。”⑥Macciocchi, Daily Life in Revolutionary China, p.372.

    在中國,青年紅衛(wèi)兵恣意妄為,把大批黨內元老下放到各省去忍受“政治再教育”的羞辱性儀式。為了發(fā)動革命斗爭,學校紛紛關閉,大批中國青年在毛澤東及其同盟者的鼓勵下?lián)v毀舊宅、寺院和藝術品,訓誡老師、學校管理人員、共產黨官員和父母,因為他們缺乏革命熱情。從他的拉丁區(qū)作戰(zhàn)基地開始,索萊爾斯決定發(fā)動一場屬于他自己的文化革命。索萊爾斯以虔誠的雅各賓派方式總結說《太凱爾》編輯部的某些分子在政治上是靠不住的,他接著清洗可疑的“修正主義分子”。從這時開始,編委會成員很少碰頭了。在偶爾召集的幾次聚會上,也只是頒布主編的(也就是索萊爾斯的)命令。按照毛主義“一分為二”的格言,《太凱爾》派同時開始出版挑起論戰(zhàn)的大開本報紙《一九七一年六月運動公報》(Bulletin du Mouvement de Juin 71,他們與法國共產黨決裂的、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日子之后,而且提及了菲德爾·卡斯特羅為了紀念1953年對蒙卡達兵營[Moncada Barracks]突襲失敗而將他的革命組織命名為“七·二六運動”),基本上是為了解決政治宿怨的目的。

    在稍后的幾年中,《太凱爾》派提出了一系列令人難以置信的理論解釋,以便為其親華的荒唐行為進行辯護。他們一度宣布,作為一種政治激進主義的形式,他們的毛主義設法使1968年的旗幟繼續(xù)高高飄揚。然而,“五月造反”的精神盡管難以概括,但卻是自由主義的、狄俄尼索斯式的和反專制主義的,簡而言之,正是中國這些兼具標語口號戰(zhàn)的政治教條的鮮明對立吸引了索萊爾斯及其同仁。①這一解釋有van der Poel在《思想革命》(Révolution de la pensée)一書中的論述給予了證實:“《太凱爾》的毛主義問題……最終與‘無產階級左翼’的戰(zhàn)斗精神或瑟伊出版社的第三世界主義有點共同之處?!薄短珓P爾》派也堅持認為,他們當時對中國的興趣主要是文學和文化層面的,而非“政治層面的”。但是,這個時期核心的編輯宣言——例如《一九七一年六月運動公報》和《毛澤東反對孔子》(Mao contra Confucius)——表明了幾乎在每個轉折點,這個群體忠實地緊跟北京規(guī)定的、共產黨的路線。隨后索萊爾斯宣布毛主義是一個在通往重新發(fā)現(xiàn)人權政治的旅途中的必經階段。就其本身而言,這是一個反對法國共產黨頑固的斯大林主義斗爭中的重要中繼站。盡管這一論點聽起來有點兒奇怪,就新哲學家來說可能站得住腳,但是《太凱爾》派的意識形態(tài)憤怒似乎將他們置于一個截然不同的陣營之中。70年代初,索萊爾斯及同仁也只是將一系列極權主義的政治忠誠(也就是斯大林主義)折換成另一種政治忠誠(也就是毛主義)。

    史景遷描述了“文化大革命”的血腥證據,茲述如下:

    隨著暢快、恐懼、興奮和緊張的氣氛籠罩著整個國家,暴力已四處蔓延。為數眾多的知識分子以及其他人被毆致死或死于重傷。還有很多人不堪蹂躪而自殺身亡……有許多自殺者事先銷毀藏書或收藏品,但仍沒法避免紅衛(wèi)兵騷擾才選擇自殺。還有很多人下獄后被單獨囚禁達數年之久。數百萬人被下放到農村勞改,試圖以勞動凈化他們。②Spence,Search for Modern China,p.575. 譯文參見《追尋現(xiàn)代中國》,溫恰溢譯,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1年,第818-819頁。譯文有所改動?!g注

    《太凱爾》派應該清楚真相吧?毛澤東發(fā)動了這場有組織的政治混亂,對這場混亂充足的批評性信息當時可以用來對中國的發(fā)展做出更加細微的評價嗎?或者說《太凱爾》派像其他同時代的親華人士一樣僅僅是一場表演精致的、精心策劃的中國假情報運動的受害者?

    盡管有關中國時局的可靠信息有點兒難以獲得,但是一項有關當代文獻的調查研究指出,批評性報道實際上是容易獲得的。確實到1971年時——毛澤東發(fā)動“文化大革命”已經過了5年,同一年《太凱爾》滿腔熱情地追逐親華浪潮——足夠多的批評性文獻涌現(xiàn)了,在許多法國左派分子中間引起了對中國事態(tài)的深刻質疑。

    實際上,那一年發(fā)生了兩個事件,這兩個事件合在一起,的確減少了法國左派毛主義者的政治支持。在1971年末,中國發(fā)布了一份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有關林彪死亡的公告,這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統(tǒng)帥曾被漢學家視為毛澤東最有可能的政治接班人。起初,中國當局宣布林彪死于蒙古國上空的飛機失事。盡管至今有關林彪死亡的事件仍然是可疑的,但是最有可能的推測是林彪政變失敗后企圖外逃,結果遇難身亡。總之,林彪之死以及籠罩在這一事件之上的神秘形勢在很多人看來已經永久地使“文化大革命”失去了光彩。

    第二個事件是比利時漢學家西蒙·萊斯(Simon Leys)的開創(chuàng)性著作《主席新裝》(The Chairman’s New Clothes)的出版。萊斯的研究第一次詳盡地敘述了“文化大革命”臭名昭著的政治暴行:狠毒的紅衛(wèi)兵攻擊共產黨官員、作家、教授,還更廣泛地攻擊任何被懷疑有“資產階級”或“反革命”想法的人。“文化大革命”墮落為一種解決政治宿怨的工具,還墮落為一種革命青年的政治自我提高的手段。到1967年,當中國的政治混亂即將完全失控、出現(xiàn)全面混亂的兇兆時,毛澤東不得不召集中國人民解放軍來平息紅衛(wèi)兵的革命激情。①關于“文化大革命”的精彩概括,參見《追尋現(xiàn)代中國》,第565-586頁。

    萊斯的著作遭到了法國媒體的全面詆毀,尤其是法國有案可查的報紙《世界報》。②有關精彩論述,參見van der Poel,Révolution de la pensée。萊斯是一位信使,帶來了法國左派從不想聽的消息,因為按照當時反常的政治邏輯,批評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意味著是親美派,由此含蓄地認可帝國主義、核冒險政策(nuclear brinkmanship)和越南戰(zhàn)爭。在少數支持萊斯批評紅衛(wèi)兵狂熱行為的雜志中間,有一份雜志是左派天主教雜志《精神》?!毒瘛芬舶l(fā)表了法國漢學家保爾·巴迪(Paul Bady)的批評性文章,巴迪毫不含糊地判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大屠殺”(hecatomb)。③Paul Bady, La révolution dans l’enseignement en Chine, L’Esprit 399, January, 1971, pp.73-88 and La révolution culturelle en Chine (II), le degré zéro de la culture bourgeoise, L’Esprit 401, March, 1971, pp.505-523.因此,關于中國發(fā)展的、可靠的批評觀點對于任何想找到這些觀點的人來說還是很容易獲得的。

    1974年,萊斯出版了第二部揭露中國“文革”政治迫害的著作《中國陰影》(Chinese Shadows)。在這個時候,法國左派才長久地放棄其毫不鑒別的親華立場。漸漸地法國媒體也開始接受萊斯等人提出的、持異議的觀點。到此時只剩下《太凱爾》派還高舉著親華的意識形態(tài)純粹性的旗幟。他們歡欣地履行他們作為意識形態(tài)盲從者的角色,開始了一次廣泛宣傳的、一切費用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支付的公款旅游—— 一個“革命旅游”(revolutionary tourism)的經典案例。①關于“革命旅游”一個重要的(即使是攻擊性的)研究,參見Hollander,Political Pilgrims。雖然Hollander包含了一個有關克里斯蒂娃《中國婦女》的簡要討論,但是他除此以外竟莫名其妙地忽略了《太凱爾》的親華階段。亦可見Hourmant,Au pays de l’avenir radieuse。

    這次參觀從早到晚都是由中國當局精心安排的?!短珓P爾》派被帶到了模范學校、模范工廠和模范出版社——歷史悠久的“波特金村莊”路線。在中國操縱者的嚴格控制下,他們絕對不能與持不同政見者談話。他們曾參觀一家北京的出版社,這家出版社懸掛了一條寫有《太凱爾》名字的橫幅。索萊爾斯竟天真地將其解釋為一種征兆——《太凱爾》的名聲已經傳播到幾千里外的中央王國的首都。他幾乎沒有懷疑這條橫幅與幾乎旅程中的其他一切一樣都是政府事先策劃好的?!短珓P爾》接受皇室般待遇的交換條件是這樣一種默契:他們回到巴黎后,革命旅行者索萊爾斯、克里斯蒂娃、普萊內、巴爾特和弗朗索瓦·華爾會保留一切政治懷疑,并絕對秘密地進行重新思考。索萊爾斯及其同仁嚴格堅守協(xié)定,繼續(xù)發(fā)表支持性文章和旅行回憶錄,歌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毛主席的神圣指導下所取得的社會成就。巴爾特發(fā)表在《世界報》上的文章這樣寫道:

    毛澤東的書法,到處可見(工廠大廳、公園、橋梁),以一種抒情的、優(yōu)雅的形式(jetéok)標記著中國空間:令人贊嘆的藝術,無所不在,對我們來說要比那來自遠方的圣徒傳記更具說服力……人們(在25年時間里已經建設了一個令人贊嘆的國家)旅行、勞動、喝茶或獨自鍛煉:沒有劇院、沒有噪音、沒有裝模作樣——總之,沒有歇斯底里。②Barthes,Alors,la Chine,Le Monde,May,24,1974;巴爾特以一種更具懷疑的語氣對不可思議的中國實踐和中國習俗(中國文化符號學上的不可穿透性)感到失望,他推斷解釋的失敗意味著“解釋學的死亡”。這一有益討論參見Eric Hayot,Chinese Dreams:Pound,Brecht,Tel Quel,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3,pp.131-133。

    回國后,《太凱爾》派表露了對林彪1971年外逃失事后“批林反孔”(anti-Confucius,anti-Lin Biao)清洗運動的特殊感情。在克里斯蒂娃看來,這場運動證明了“文化大革命”的“深化”(deepening),是實現(xiàn)“中國社會主義”的重要一步。③Kristeva, Les chinoises à “contre-courant, ” Tel Quel 59, Fall 1974, p.29.據她估計,中國共產主義的獨特性在于它不僅為顛覆現(xiàn)有的生產方式而努力,而且最終為改變兩性關系而努力。正如她在《中國婦女》中所解釋的那樣,為了理解當代中國,人們必須自我定位于一神論資本主義崩潰的位置上。但是,確切地講,這個位置在哪里呢?自“五月風暴”以來,各種新的意識形態(tài)位置出現(xiàn)了,但是許多位置表現(xiàn)出舊教條主義或“左”或右的不足和缺陷。我們只剩下克里斯蒂娃提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時所稱之為“底層”(the Underground)的東西:一種純粹的、不可同化的他性或差異性的位置?!暗讓泳用瘛保缈死锼沟偻匏枋龅哪菢?,是“這些仍然沒有被組織起來的人們,他們只是以其不可能的、烏托邦式的、‘達達主義的’政治方式惹來陣陣嘲笑而已”。在她看來,中國就是一個具有這種他性的形象。中國是一個象征,意味著“一神教的資本主義為了建構和鞏固自身、為了抵抗所有的危機而去壓制的一切東西所呈現(xiàn)出來的”象征。①Kristeva,About Chinese Women,pp.13-14。譯文參見《中國婦女》,第6頁。譯文有所改動?!g注

    這樣中國的吸引力在常規(guī)意義上不再是“政治的”,漸漸地中國共產主義不再在現(xiàn)實的平面上存在或具有意義。反而克里斯蒂娃等人把其用作文本問題(“他性”、“差異”、“多義性”)的投影屏幕,而這些文本問題推動了他們在60年代與70年代的理論事業(yè)。

    對于《太凱爾》派來說,“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優(yōu)勢之一就在于它給知識分子和藝術家提供了一個機會,去履行他們在歷史上被規(guī)定的革命先鋒的角色。不過,一位批評家貼切地說道:

    在我們的時代里,幾乎沒有社會……令知識分子(和藝術家)遭受了比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更加殘酷的虐待、羞辱,并被更加殘酷地剝奪了自主權,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及其以后的歲月里……各種知識分子和藝術家沉默不語,遭受囚禁、拷打,被迫完成卑賤的勞動。允許出版作品的作家不得不受到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最質樸形式的約束。書差不多都毀了……許多文物和藝術品也遭受了此種命運。如若沒有毛澤東、斯大林、金日成(Kim Il Sung)和恩維爾·霍查(Enver Hoxha)等人糟糕透頂的著作,那么書店就空了,沒什么可買的;在北京的國家圖書館,有關20世紀文學著作和歷史著作的一切記載只要不符合毛澤東的正統(tǒng)觀點就會銷聲匿跡。②Hollander, Political Pilgrims, p.331.

    在《中國陰影》一書中,萊斯稱“文化大革命”是“中國知識分子生命的死刑執(zhí)行令”。③Leys, Chinese Shadows, p.129.令人痛心的是,這是一道由被他們稱之為同路人的西方知識分子共同簽署的死刑執(zhí)行令。

    盡管絕大多數巴黎知識分子早已拋棄了他們對毛主義持贊同態(tài)度的迷戀,但是《太凱爾》的忠誠分子始終堅持到底。只有到了偉大舵手1976年逝世以及隨后發(fā)生的清算“四人幫”運動,他們才最終拋棄了親華傾向的“白日夢”(pipe dreams)。

    此后,索萊爾斯及其同仁快速追逐反極權主義的浪潮。《太凱爾》將其版面開放給新哲學家們,親密的知識分子合作在索萊爾斯與貝爾納-昂利·萊維(Bernard-Henri Lévy)之間出現(xiàn)了。④參見Bernard-Henri Lévy,La preuve du pudding,Tel Quel 77,F(xiàn)all 1978,pp.25-35;and Bernard-Henri Lévy,C’est la guerre, interview with Philippe Sollers, Tel Quel 82, Winter, 1979, pp.19-28。索萊爾斯在《世界報》上發(fā)表了一篇關于《具有人情味的野蠻主義》(Barbarism with a Human Face)的恭維性評論,贊美了萊維融哲學與文學為一體的才能,并贊頌自“五月風暴”以來第一次再度出現(xiàn)“偉大的浪漫主義文風”。⑤Sollers, review of La barbarie à visage humain, Le Monde, May, 5, 1977.索萊爾斯以類似的語氣吹捧新哲學家安德烈·格魯克斯曼是“法國當代最杰出的哲學家之一”。⑥Sollers, La révolution impossible, Le Monde, May, 13, 1977.不過,正如批評家們所指出的那樣,萊維和索萊爾斯兩人都不可能為一種將極權主義作為政治統(tǒng)治形式進行深入徹底的經驗主義分析而感到苦惱。相反,通過贊美政見不同,兩位作家都滿足于一種泛泛而談的、媒體友善的英雄崇拜形式,人們禁不住感受到,在贊美持不同政見的文學界人士及其不合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太凱爾》群體同時也贊美了自己。

    《太凱爾》的追隨者因雜志明確無誤地轉向右翼而覺得自己被出賣了。這種政治大變卦于1977年應驗了,這一年《太凱爾》派出版了一期討論美國的三人組專號,其中包括約翰·阿什貝利(John Ashbery)、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和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的作品。在他們與共產主義罪惡令人失望的遭遇后,《太凱爾》派將他們對“異質性”和“他性”的烏托邦式渴望投射到新世界。(10年前,克里斯蒂娃以一種有原則性的反帝國主義姿態(tài)斷然拒絕了美國大學的演講邀請)①Forest, Histoire de Tel Quel, p.271.克里斯蒂娃在《憑什么是美國?》(Why the United States?)一文中評論說:“在美國,我認為反對束縛是……多價的,以此種方式逐漸削弱了法律而沒有正面攻擊法律?!雹贙risteva, Why the United States? in Kristeva Reader, p.274.在《太凱爾》看來,美國人擅長“非言語藝術”:現(xiàn)代舞蹈、潑灑畫(action painting)和即興表演。克里斯蒂娃(帶著點兒高盧人的高傲)評論說:“他們沒有口頭的,也就是說有意識的、分析的……聯(lián)系他們正在做的事情……除了少數具有英國來源的個別作品外,至今還沒有出現(xiàn)偉大的美國文學作品?!雹跧bid., p.275, 276.提及弗洛伊德時,她評價說美國是“‘它我’(?a)無法言說”的大陸?!八摇薄盁o意識”的形象——需要歐洲知識分子代之發(fā)言。

    到萬眾期待的1978年法國國民議會選舉再度開始時(社會黨和共產黨之間的共同陣線沉著冷靜地迎接選舉勝利,直到共產黨最后一刻放棄了聯(lián)盟),《太凱爾》的政治路線繞了一圈又回到了起點。索萊爾斯公開宣布他支持總統(tǒng)瓦萊里·吉斯卡爾·德斯坦的法國民主聯(lián)盟(Union for French Democracy),他宣布:“在我看來,顯而易見的是像吉斯卡爾這樣的自由主義者(比法國共產黨)更具有左翼的作風?!雹躍ollers, Gauche, droite..., in La droite aujourd’ hui, ed. J-P ApparuParis: Michel Albin, 1979, p.339.

    克里斯蒂娃的一篇綱領性論文《新型知識分子:持不同政見者》(A New Type of Intellectual:The Dissident)正式宣布《太凱爾》與中歐持不同政見的社會思潮新近恢復的友好關系。⑤Kristeva, A New Type of Intellectual: The Dissident, in Kristeva Reader, p.293.因為受選擇性記憶的困擾,所以《太凱爾》派聲稱持不同政見者的運動實際上是他們自己的知識分子路線和遺產的證明??死锼沟偻藜捌渫收J為,既然大多數持不同政見者都是文學名人,那么這暗示了他們顯然會喜歡《太凱爾》的最初計劃——保護文學免受薩特“介入”思想的危害。實際上,10年來,《太凱爾》派已經拋棄了純文學,與兩個為藝術而藝術進行辯護就相當于犯了叛國罪的國家建立了聯(lián)盟。

    六、革命以后

    70年代末,克里斯蒂娃變成一位身體力行的分析師。此后她莫名其妙地斷絕了與女權主義同道中人的關系。當她不得不界定她與婦女運動的關系時,她輕率地拒絕了性別的概念:“我不會強調性別的概念,而是強調‘奇異性’(singularity)的概念……我們必須……在個體的平面上工作……盡力使奇異性增強至最大程度?!雹貹risteva, Interviews, p.42-43.當她被早期的政治挫折弄得不知所措時,她放棄了作為極權主義領域的絕對政治,這一極權主義領域為了集體超我的壓抑而殘酷地犧牲個體。“我們不必努力去提出政治的全球模式”,她解釋說,“已經太多了”。②Ibid., p.42.她建議,不要去爭取政治的解決方法,而是每一個有承擔能力的人參加精神分析。

    克里斯蒂娃受她的精神分析實踐激發(fā)而寫成了《靈魂的新疾病》(New Maladies of the Soul),在這本書中,她哀悼了現(xiàn)代自我的自戀型空虛。一旦神話和宗教豐富的、古老的意象消失,留下來取代它的是膚淺的、單維度的、來自大眾文化領域的圖像:電視、電影和網絡空間(cyberspace)。她斷言說,我們全都變成了“外星人”(extraterrestrials),絕望地疏遠了我們的欲力和感受。我們通過使用麻醉劑和酒精來努力緩解這種失落感,但是這種補救方法證明是暫時的、虛假的。愛與藝術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只有精神分析才能給我們提供一種自我復原的方法。只要它教我們接受我們自己內部的“他性”,它也就為倫理和政治提供了唯一基礎。

    然而,在她反思了后結構主義對“意義”的特有懷疑后,她的精神分析的構想證明是一個完全否定性的構想:“這項任務不是以真理體系的名義去做出一篇解釋性的綜合論文……這項任務反而是記錄現(xiàn)代解釋體系的危機……去證實這一危機是內在于符號功能本身,并視一切構造是‘癥狀’,包括那些試圖否定這一危機的總體化解釋。”③Kristeva, Kristeva Reader, p.319.

    在《恐怖的權力》(Powers of Horror)一書中,因贊美子宮和“母性本能”(maternal instinct)的優(yōu)點而曾受到第二波女權主義鐘愛的克里斯蒂娃開始了另一次令人驚訝的逆轉。她宣布,正是父權制(patriarchy)而非母性應該是形成高級文化成就的原因:“我認為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建立在父權制之上,并在偉大的猶太教和基督教中得到了表達……已經深刻地產生了人類是符號存在的真實幻覺……因此,假如人們談及那產生一切的父權制,就會說父權制萬歲。”④Kristeva, Powers of Horror, pp.143-144.

    在論述女性憂郁的《黑太陽》(Black Sun)一書中,她認為女人特別容易得憂郁癥。對于男人來說,認同父親是天生的,這會使男人放棄原初自戀而成功地解決俄狄浦斯情結的沖突。而女人卻要面對一種令其不悅的“雙重束縛”(double-bind)。她們可以認同父親,由此進入象征界(語言領域和“父權制”),但要以放棄母親紐帶為代價,因此是一個她們自己作為女人身份的必要組成部分。如其不然,女人能夠拒絕父系的象征界,避免個體化,由此招致精神病或自殺。當她面對著她的理論為女人所描述的、顯然是毫無吸引力的選擇時,她回復說:“女人就困在那里,并不能為此做太多?!雹貹risteva, About Chinese Women, p.37.有時克里斯蒂娃公然賣弄解構性的第二種選擇:“我認為女人的角色是一種警惕性、一種特異性,一種總是警惕、論爭的存在。實際上,這是一個歇斯底里患者的角色。”②Kristeva, Interviews, p.46.

    在如今的法國,知識潮流斷然反對后結構主義式的認識論的犬儒主義,后者相信身份、真理或意義的具體表達是退化的、神學上的返祖現(xiàn)象,相信避免對“感覺”與“一致性”之妄想的唯一方式仍然忠實于克里斯蒂娃稱之為“否定性的”或“非認同的”人生方式與思考方式。而一種新型的、共和政體的知識分子共識與政治共識圍繞著人權規(guī)則出現(xiàn)了—— 一種法國人的創(chuàng)造,終究源自著名的、現(xiàn)代自然法的“邏各斯中心的”傳統(tǒng)。③關于我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參見我的著作《重訪法蘭克福學派》(The Frankfurt School Revisited,New York:Routledge,2006)第10章“法國共和政體的復興:反思法國的奇異性”(The French Republican Revival:Reflections on French Singularity)。一種冷靜的、節(jié)制的人文主義方式取代了后結構主義潛在的虛無主義的否定解釋學——“缺席”的解釋學,而非“在場”的解釋學。曾被后結構主義陣營全面清除的自由主義的政治哲學家——托克維爾、加繆和雷蒙·阿隆——獲得了更新的政治意義。漸漸地,限于小圈子的、“難以理解的”理論方法曾是后結構主義的標志,如今散發(fā)出不合時宜的惡臭。哲學巨人中間彌漫著深奧難解的、理論上的吹毛求疵風氣,曾一度主導著60年代巴黎知識分子的生活,如今讓步于一種更加謹慎的、實用主義的氣質。④Mark Lilla, ed., New French Thought,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Terry Eagleton, After Theory.

    在《茱莉亞·克里斯蒂娃暢所欲言》(Julia Kristeva Speaks Out)一文中,這名前《太凱爾》成員為后結構主義的歷史遺產提供了熱情洋溢的辯護。那些批評后結構主義之“神秘主義”(esotericism)的人沒有意識到它在反對“始終威脅(文明)的同一性趨勢”的過程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⑤Kristeva,Interviews,p.259. 在這一點上,通過“同一性趨勢”,克里斯蒂娃大概是指那些有損于或敵對于“差異”的趨勢。她斷言說,她的詆毀者只為“社團主義的特權”(corporatist privileges)辯護,是“可理解的理性主義”(accessible rationalism)衰弱的表現(xiàn)。當克里斯蒂娃回憶起《太凱爾》的鼎盛時期,她就會對這段時光充滿了一種濃郁的懷舊情調:這是一個“平靜而熱情的時代,當時我相信我們正與收藏著最佳的當代知識的檔案文化進行了徹底的決裂,正發(fā)展著一種激情的煉金術、一種意指的放射線照相術。一些人認為相信……毫無根據的神秘主義只是術語上……忠于我們在個體、社會或文本中所發(fā)現(xiàn)的臨界狀態(tài)”。⑥同上,p.261。

    人們禁不住被克里斯蒂娃借助一般性來證明其觀點的做法弄糊涂了。她的自我辯護在安全地排除了具體的制度問題、政治問題和歷史問題后才能有效,只有根據這些問題才能判斷其主張的花言巧語的特點。相反,提供給我們的是一種二元對立的模式,介于《太凱爾》派特有的“批判的”立場(他們的虛假革命的“意指的放射線照相術”)與對那種以其他所有寫作和思考的人為特點的“檔案文化”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忠誠之間。鑒于《太凱爾》的理論失策和政治失策,人們想知道除了一小撮頑固分子外,是否還有健在者支持這類易于識破的辯護呢。

    自從“主人思想家”巴爾特、福柯、拉康和薩特于1980年前后去世后,哀嘆法國知識分子的衰落變成了一種時尚。批評家經常援引法國教育制度——是民主化的,不再是特權精英的訓練場地——的結構性改變以及大眾傳媒的興起。不過,還有一個事實是在法國,由于與“權力”的政治錯姻緣,知識分子的使命不可挽回地被玷污了,這是朱利安·邦達在《知識分子的背叛》(The Treason of the Intellectuals)一書中就曾語言警告過的現(xiàn)象?!短珓P爾》經歷的最大諷刺之一就是,盡管這份雜志起初作為一臺戰(zhàn)爭機器(machine de guerre)來反對薩特,但是這個群體最終重復了薩特所犯的全部政治錯誤——在他們各自繼續(xù)創(chuàng)造某些全新的政治錯誤之前。

    責任編輯:沈潔

    *理查德·沃林(Richard Wolin),紐約城市大學教授,著有《東風:法國知識分子、文化革命和1960年代的遺產》(2010年)、《存在的政治》(1990年)、《文化批評的觀念》(1992年)、《迷宮》(1995年)、《非理性的誘惑》(2004年)、《海德格爾爭論集》(1992年)等著作。本文選自《東風:法國知識分子、文化革命與1960年代的遺產》第6章。

    **董樹寶,男,黑龍江尚志人。北方工業(yè)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歐美左翼文論中的中國問題”(15AZW001)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克里斯蒂凱爾爾斯
    小天才阿加莎·克里斯蒂
    好好活著
    北方人(2022年8期)2022-07-20 09:00:10
    詹姆斯·李·拜爾斯:完美時刻
    著名詩人
    鴨綠江(2021年29期)2021-02-28 05:44:30
    庫爾斯克會戰(zhàn)
    凱爾信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車電器(2019年9期)2019-10-31 07:51:08
    克里斯蒂亞諾·阿蒙:擁抱5G時代
    當代貴州(2018年21期)2018-08-29 00:47:18
    凱爾經的秘密
    新少年(2015年8期)2015-09-06 11:04:18
    2016年波蘭凱爾采展覽會計劃
    最有型的搟面杖
    中外文摘(2015年10期)2015-01-03 02:48:52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日韩精品有码人妻一区|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6| 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孕妇| 国产色爽女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经典国产精华液单| 成人手机av|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成年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内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久网站|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下载| videosex国产|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九色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日日啪夜夜爽|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制服丝袜香蕉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韩国av在线不卡|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三上悠亚av全集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二区| 午夜视频国产福利|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久久| 久久人妻熟女aⅴ|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开放|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mmmm| 97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 成人 亚洲| 日本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 亚洲不卡免费看| 亚洲丝袜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九色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高清毛片免费看| 美女中出高潮动态图|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手机av| 黄片播放在线免费| 亚洲成人一二三区av|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26uuu在线亚洲综合色| 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古装| 免费看不卡的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综合色丁香网|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成年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日韩成人伦理影院|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91精品国产九色|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 飞空精品影院首页| 久久鲁丝午夜福利片| 成人手机av| 午夜免费鲁丝|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人|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免费看|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日韩熟女老妇一区二区性免费视频| 日韩伦理黄色片| 国产av国产精品国产|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纵有疾风起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 国产永久视频网站| 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资源|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成人国产av品久久久|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日韩在线高清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嫩草影院入口|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aⅴ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美女视频免费永久观看网站|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www.色视频.com| 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男人添女人高潮全过程视频| 久久热精品热|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男的添女的下面高潮视频| 搡老乐熟女国产|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天天影视国产精品|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一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成年av动漫网址| 黑人猛操日本美女一级片| 天堂8中文在线网| 丝袜脚勾引网站| 亚洲av在线观看美女高潮|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美女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丝袜喷水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大桥未久av|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成人影院久久|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999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丝袜综合中文字幕| 寂寞人妻少妇视频99o|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一二三区av|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国产黄频视频在线观看|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黄色怎么调成土黄色| 国内精品宾馆在线|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被粗大猛烈的视频|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夜夜骑夜夜射夜夜干| av线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看| 男女高潮啪啪啪动态图| 成人二区视频| 热99久久久久精品小说推荐| 国产免费一级a男人的天堂|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丝瓜视频免费看黄片|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天堂8中文在线网|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国产色婷婷99|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h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三级国产精品片|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学生|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18禁观看日本| 人妻制服诱惑在线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大全|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国产永久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影院|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av福利片在线| 国产亚洲最大av|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蜜桃在线观看..|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亚洲av男天堂| 久久午夜福利片| 九九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成人国产av品久久久| av专区在线播放|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91sexporn|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国产白丝娇喘喷水9色精品| 91国产中文字幕|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男男h啪啪无遮挡| 成年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另类精品久久| 老女人水多毛片| 国产成人freesex在线|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一边亲一边摸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a三级三级三级|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日韩免费高清中文字幕av| 91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桃花免费在线播放|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观看 | 色5月婷婷丁香|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18禁观看日本| 日本av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大全|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人体艺术视频欧美日本|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www.色视频.com| 丰满饥渴人妻一区二区三|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全区人妻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不卡| 成人综合一区亚洲|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美女内射精品一级片tv|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制服| videossex国产| 欧美人与善性xxx| 日韩av免费高清视频| 91精品国产九色| 久久久欧美国产精品|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制服| 夫妻午夜视频| 少妇熟女欧美另类|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制服诱惑二区| 嫩草影院入口|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熟女av电影| 午夜激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日韩伦理黄色片|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成年人免费黄色播放视频|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香蕉精品网在线| 久久免费观看电影| 午夜激情av网站| av.在线天堂|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免费播放大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cb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青草| 大香蕉久久成人网|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videossex国产|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国产av码专区亚洲av|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国产色婷婷99| 日产精品乱码卡一卡2卡三| 综合色丁香网| 日日啪夜夜爽|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久网站| 国产片内射在线|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videos熟女内射| 免费播放大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亚洲精品第二区| 边亲边吃奶的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精品性色| 满18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亚洲性久久影院| 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欧美视频 |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伊人网av|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成人黄色视频免费在线看|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 又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 亚洲av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一集| 亚洲国产色片| 久久热精品热| 少妇 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人与动牲交sv欧美| 曰老女人黄片| 男的添女的下面高潮视频|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一|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av网站| 欧美日韩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二| 免费看不卡的av| 欧美另类一区|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使用体验|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一本—道久久a久久精品蜜桃钙片| 伊人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一级一片aⅴ在线观看| 新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日本91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午夜日本视频在线| 九色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汤姆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专区| 日韩制服骚丝袜av|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av免费在线看不卡| 夜夜爽夜夜爽视频|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国产av国产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久久| av国产久精品久网站免费入址|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视色| av电影中文网址|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久久久a久久爽久久v久久|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欧美日韩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二|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免费黄网站久久成人精品|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看|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中国国产av一级|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亚洲国产av新网站| 18禁观看日本| 中文欧美无线码| 老司机亚洲免费影院| 亚洲中文av在线| 搡老乐熟女国产| 黄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亚洲图色成人| 午夜av观看不卡| 一边摸一边做爽爽视频免费| 国产男女超爽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av新网站|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18+在线观看网站|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色网站视频免费| 免费av中文字幕在线| 自线自在国产av|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老妇伦熟女老妇高清|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了|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高清黄色对白视频在线免费看|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日本午夜av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成人国语在线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a级片在线免费高清观看视频| 各种免费的搞黄视频| 大码成人一级视频| 91精品国产九色|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视频|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免费黄频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人妻系列 视频| 亚洲经典国产精华液单|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 国产欧美另类精品又又久久亚洲欧美|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国产永久视频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av.在线天堂|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亚洲中文av在线|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videosex国产| 肉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综合精华液| 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久久久久久人妻|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三上悠亚av全集在线观看| 日韩伦理黄色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国产视频内射|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开放|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婷婷色综合www| 人体艺术视频欧美日本|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国产免费现黄频在线看| 少妇猛男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少妇的逼水好多|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日本av免费视频播放|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国产精品.久久久|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精品|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秋霞伦理黄片| 亚州av有码|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 欧美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午夜av观看不卡|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十八禁网站网址无遮挡| 热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7|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99久久人妻综合|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99国产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能在线免费看毛片的网站|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视频| 国产爽快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freesex在线| av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秒播厂| 久久ye,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 下体分泌物呈黄色| 国产极品粉嫩免费观看在线 |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考比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久久免费观看电影| 老熟女久久久| 中文字幕最新亚洲高清| 九九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 在线播放| a级片在线免费高清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九九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国产精品蜜臀av免费|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亚洲怡红院男人天堂|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最新在线播放|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综合色丁香网|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专区| 国国产精品蜜臀av免费| 老司机影院毛片|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a站| 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频|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久久久精品综合|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成人国产麻豆网| 少妇的逼水好多| 成人无遮挡网站| 街头女战士在线观看网站| 天天影视国产精品| 高清不卡的av网站|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久久久久视频综合| 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av久久|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a级片在线免费高清观看视频| 我要看黄色一级片免费的|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国产色婷婷99| 嫩草影院入口| av播播在线观看一区| 老女人水多毛片| 久久青草综合色| 精品人妻偷拍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欧美日韩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二| 久久99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不卡免费看|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韩熟女老妇一区二区性免费视频|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日本wwww免费看|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一| 26uuu在线亚洲综合色| 国产不卡av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无遮挡视频| 最新的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一集| 天天影视国产精品|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久久婷婷青草|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蜜桃在线观看..|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亚洲怡红院男人天堂| 99re6热这里在线精品视频|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一级一片aⅴ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久久|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高清av免费在线|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av不卡在线观看| 青春草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