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秀
貴州省甕安二小,貴州 甕安 550400
?
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研究
楊昌秀
貴州省甕安二小,貴州甕安550400
針對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育的問題,本文首先對小學數(shù)學的理論基礎、題型分類以及編排特點等進行了總結;其次指出了目前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備課不充分、思路狹窄、缺乏內在聯(lián)系和內容總結等問題;最后提出了針對該項問題的教學策略,包括充分備課、多樣解題和加強基礎教育等策略。
小學數(shù)學;應用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xiàn)階段的教學形勢,迫切需要對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更新。而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有限,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必須要找準思路,找對方法。
(一)題型分類
針對小學數(shù)學內容,可以將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分為數(shù)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知識以及量的計算等方面;針對題目背景材料,可以將其分為行程問題、工程問題、植樹問題和時鐘問題等;針對應用題解題方法,可以將其分為畫圖法、列表法、假設法、列方程求解法以及“抽屜原理”法等;針對應用題開放性分類,可以分為提問開放-著力問題意識訓練、條件開放-培養(yǎng)認真分析的習慣、方法開放-注重思維發(fā)散的訓練以及結論開放-強化思維情景化訓練等。
(二)編排特點
小學數(shù)學教育應用題在人教版教科書中的編排及呈現(xiàn)特點表現(xiàn)為:一是將應用題與生活相結合,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極具生活意義;二是應用題的形式多樣,有諸如文字、表格、圖形、對話和漫畫等形式,有助于鍛煉學生的信息識別和空間探索能力;三是鼓勵學生進行操作和討論,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逐漸尋找適合自己的解題思路;四是不斷強調檢查和反思的過程,通過對答案合理性的檢查加強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常規(guī)教學
在常規(guī)的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育中,其常規(guī)教學過程表現(xiàn)為出示題目、理解題目、提煉表述、分析解答和檢驗回顧等五個過程。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如何理清思路并建立合適的數(shù)量關系是教學的關鍵所在,所以在教學的工程中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對公式和定理的敏感度和熟悉度。
(一)解題思路狹窄
每個問題的解題過程都能夠體現(xiàn)出學生的思考過程,且課程標準要求每個學生都能運用不同的思想和方法來求解同一個問題,從而形成自己的求解思路和策略。但是在當前的教學中,小學生的解題思路仍體現(xiàn)出缺少相關解題策略,同時解題思路比較狹窄的問題。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同時運用畫圖和列表等方式來拓寬學生的求解思路[2]。
(二)備課不夠全面
在小學數(shù)學應用教育中,之所以存在備課不全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有些教師教學經驗較為豐富,從而忽視了備課這一流程,在繼續(xù)沿用“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形式下,教師容易忽略小學生對所授知識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的專業(yè)化程度不夠,缺乏扎實的數(shù)學功底和其他學科的基本知識,所以存在所備課程不夠充分的問題。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理解能力,充分備課才能夠保證成功的教學。
(三)忽視內在聯(lián)系
由于新課程改革強調對傳統(tǒng)內容的整改和更加貼近生活的案例,所以在每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教師為了尋找貼近生活的案例而煞費苦心,由于過分重視了問題情境的學習,反而忽視了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導致學生不能充分集中注意力,使得教學過程大打折扣[3]。
(四)缺乏總結滲透
在教學的過程中,多數(shù)老師只是強調了教學內容,卻沒有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思考方式和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很難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和思考模式,所以學生未能從中體會到滲透到教學內容中的教學思想方法。
(一)充分備課
首先教師要進行充分備課,且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課本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所以教師在備課時主要考慮的內容為學生、課本和計劃,只有充分了解了學生的情況,才能夠明確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和內容;只有讀懂了教科書,才能夠梳理課本的概念和知識點,使得教授內容條理清晰;只有制定明確的教學計劃,才控制好教學的流程,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情景設置
在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小學生的興趣,設置一些貼近于生活的案例和情景,從而充分調動小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成績。在設置相關的情景時,要著重于設置一些來源于生活的案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案例不可過分分散,否則容易導致學生的注意力較為分散。
(三)解題多樣
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思路,所以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利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來求解問題,比如利用推理和列表等的方法來求解同一個問題,拓寬求解問題的思路和和方法,增加解題的多樣性和趣味性。
(四)強化基礎
同時要注意對強化學生基礎能力的教育,一年級的學生要加強九九乘法表、簡單加減法和乘法的教育;二年級學生要加強四則混合運算和幾何圖形的教育;三年級的學生要加強乘法交換律、幾何圖形面積和周長的計算、基本時間量和單位的計算、行程問題的計算以及分配率、分數(shù)和小數(shù)的運算等;四年級的學生要加強自然數(shù)、整數(shù)、線段和角、題型和對稱圖形以及分數(shù)和小學的運算等;五年級的學生要加強分數(shù)和小樹的乘除法、代數(shù)方程、平均數(shù)的計算以及幾何圖形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六年級的學生要加強百分數(shù)、概率、圓形、扇形、圓柱和圓錐的計算等。
在當前的小學數(shù)學應用教育中,仍存在學生解題思路狹窄、教師備課不充分、忽視內在聯(lián)系和缺乏教學總結等問題,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備課的充分、情景的設定、多樣性的解題以及基礎教育的教學等,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
[1]張莉莎.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2]劉友紅.淺議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05:64-65.
[3]田軍.淺談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J].學周刊,2014,05:169.
G623.5
A
1006-0049-(2016)17-0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