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金
四川省中江教師進修學校,四川 中江 618100
?
讀《情商決定成敗》一書的感悟
趙世金
四川省中江教師進修學校,四川中江618100
情商;認識自己;人際關系
100%的成功=80%的情商+20%的智商。這是該書的高度濃縮。情商是開啟人心智的鑰匙,是影響個人命運最強大的力量。
“情商”即情感智商。牛津英語詞典解釋為:情緒,人心靈感應,情感激動或騷動時的一切心理狀態(tài)。
“情商”這個論題的研究首先是美國耶魯大學著名教授沙洛維和梅耶在90年代初提出,95年10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戈爾曼正式出版《情感智商》一書,這一研究新成果轟動西歐,迅速成為世界性暢銷書。
戈爾曼指出:情商不同于智商,智商主要來源于遺傳,它是先天注定的,而情商是來自于心靈深處的力量,是后天培養(yǎng)的。它主要由五種能力組成。一、了解自己情緒的能力(即認知能力);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三、激勵自己的能力;四、了解別人情緒的能力;五、維系融洽人際關系的能力。
下面我就此書五大部分歸納成:即了解自己,認識別人,融洽人際關系三個方面簡要談談。
古希臘蘇格拉底有句名言“認識自己并非易事”。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正因如此,人們常常遺失自我,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很容易受外界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的參照,其結(jié)果,出現(xiàn)自我知覺的偏差。
認識自我:那就是要善于解剖自己有什么優(yōu)勢和缺陷,如個性易沖動,還是沉著冷靜,氣質(zhì)是膽汁質(zhì)、多血質(zhì),還是粘液質(zhì),抑郁質(zhì)。以及自己的能力、水平、家庭背景、人際關系等等。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處的位置認識不清,那么導致悲劇自然會發(fā)生。
書中舉佐了美國首任總體華盛頓的情感自控,挨打而不反抗;林肯的寬容與忍性就不詳加介紹了,我就用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中國清朝名人——李蓮英為例,李蓮英深得慈禧太后的喜愛,被封為大總管,權傾朝野,大臣們都怕他三分。然而,李蓮英時刻提醒自己只不過是個大太監(jiān),深得慈禧太后喜愛而已。在一次隨同李鴻章、七王爺出巡之時,李蓮英沒有乘坐為他準備的豪華專轎,而是坐了一頂不起眼的小轎,晚上先服侍李鴻章、七王爺睡下,甚至為七王爺洗腳?;爻?,李鴻章、七王爺爭相向老佛爺夸李蓮英很會辦事,說得慈禧太后很高興,賞了李蓮英很多珠寶,還連呼沒白疼他一回。慈禧去世后,隆裕皇后繼位,李蓮英請求告老還鄉(xiāng),并把慈禧太后生前所賜最名貴的珍寶交出來,說這些本是國家的寶物,奴才珍藏了幾十年,現(xiàn)奴才還鄉(xiāng),請皇后娘娘收回寶物——像李蓮英這么有自知之明的人有誰不喜歡呢?除此之外,像朱元璋做乞丐而不悲傷氣餒,韓信受胯下之辱而不沖動反抗,張之洞成為晚晴常青樹而能常常反省自我,審時度勢,謹言慎行,圓通務實,老謀深算,不急不躁,務于創(chuàng)業(yè)的個人品質(zhì)都值得我們借鑒。與此相反,典型人物張飛,控制自我能力差,性格急躁,情緒易沖動,在關羽被東吳殺后,他終日號哭,血濕衣襟,在悲傷之中喪失理智,把怒氣出于部下,鞭打范疆、張達,酒醉后被愛將所殺。劉備深受張飛情緒感染,一時沖動,決定出兵伐吳,結(jié)果使蜀漢走向衰落。周瑜氣量狹小,好強心極強,情緒不能自控,活活被諸葛亮激將吐血而亡。
大千世界,各色人物都有,怎樣辨別,可否深變。在此書中談到了識人之術,一是看準對方身份再移情,二是聽懂“弦外之音”,三是無聲語言要看懂,四是閱讀他人的眼睛,五是探查他人的表情。讀到這一部分,我認為中國古代的識人之術比他更為高明?!读w》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兵書,作者呂尚,他是周文王的老師,對周朝的建國,有偉大的貢獻。這部書的精華所在,它認為,衡量判斷一個人,如果只從外表來判斷,一定會錯誤百出。這部書是怎樣論述的呢?我把它概括如下:
(一)問之以言,以觀其詳。其意思是,向?qū)Ψ蕉嗝嫣釂?,從中觀察對方知道多少。與后來諸葛亮提出的咨之計謀而觀其識相似。
(二)與之間諜,以觀其誠。其意是派出間諜,暗中引誘對方做內(nèi)應,或是舉事反叛,借此探查他是不是忠貞不二。與孔明的“期之以事而觀其信”一致。
(三)明白顯問,以觀其德。就是說把秘密坦率說出,以此觀察他的品德,如果,聽到秘密就立刻轉(zhuǎn)告他人,這種無法守秘的人,不能深交,不能合作,還是避開為妙。
(四)使之以財,以觀其廉。讓他處理財務,借此探測清廉與否。
(五)試之以色,以觀其貞。其意是讓美女服侍在他身邊,借此觀察他是不是嚴謹,不為美色動心。
(六)告之以難,以觀其勇。派給他一些困難的工作,借此觀察他的膽識和勇氣。
(七)醉之以酒,以觀其態(tài)。
人際關系好壞是決定你成功的指數(shù)。在這部書中談了兩大方面:一是營造和諧人際關系的策略。首先維護好他人的自尊心,信守你的諾言,以德報怨,謙虛贏得尊重,把微笑傳遞給每個人,寬容是最大的美德,真誠是潤滑劑,熱情融化冰雪。第二是有效溝通的技巧:讓對方多開口;委婉批評他人的缺點;從相同的觀點說起;對他人感興趣;投其所好;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除此之外,我從我國社會交往學中簡要概括出這樣一種模式。一個有效的交往,首先是把握好交往的頻率,重點是如何去吸引對方,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無論是高級,還是低級的;精神的,還是物質(zhì)的;這就因人而易,投其所好,最后,也是關鍵的——使對方得到滿意。所以,概括成一種模式是:交往頻率+吸引+滿意=溝通成功。交往是門學問,溝通是門技巧,只要我們善于總結(jié),隨著自身生活閱歷的豐富,營造和諧的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一定做得到的。
G641
A
1006-0049-(2016)17-02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