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楠楠 遼寧省本溪市中心醫(yī)院康復科針灸室 (遼寧 本溪 117000)
變頻電針儀對各種痛證的臨床療效分析
馬楠楠 遼寧省本溪市中心醫(yī)院康復科針灸室 (遼寧 本溪 117000)
目的:研究分析變頻電針儀對各種痛證的臨床療效。方法:本次研究對象為2012年12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各種痛癥患者320例,依據(jù)痛癥虛實評分和疼痛程度的不同為客觀依據(jù),依據(jù)不同的疼痛部位進行循經(jīng)取穴,采用不同頻率電針治療。結果:治療后,實證組各組疼痛程度均有明顯下降,降頻組疼痛程度下降幅度尤為突出,其痊愈率為37.5%,顯效率為50%,顯著高于其他3組,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虛證組各組疼痛程度均有明顯下降,升頻組疼痛程度下降幅度尤為突出,其痊愈率為17.50%,顯效率為55.00%,顯著高于其他3組,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變頻電針以升頻為補法,以降頻為瀉法,實證中降頻和虛證中升頻治療,效果顯著。
變頻電針儀 痛證 臨床療效
電針是臨床中醫(yī)常用的治療方法,尤其對各種痛癥有顯著療效。變頻電針儀治療各種痛證的療效和補瀉效應也是臨床研究熱點[1]。為了深入了解其治療各種痛證的療效和補瀉效應,本次研究采用變頻電針儀治療2012年12月~2016年3月在本院治療的各種痛癥患者320例,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2012年12月~2016年3月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各種痛癥患者320例,女性145例,男性175例;年齡28~70歲,平均年齡(39.4±2.1)歲。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作為疼痛程度分級標準并進行測定,將其分為實證組和虛證組后,再將實證組和虛證組各分為高頻組、低頻組、降頻組和升頻組4組,共計8組,每組40例。各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疼痛癥狀等基線資料,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數(shù)據(jù)包中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結果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取穴。依據(jù)患者的疼痛部位循經(jīng)取穴位。對于前頭痛患者則選取雙側太陽穴;偏頭痛患者則選取取患側率骨和太陽兩穴位;對于后頭痛患者則選取取雙側風池穴位。(腰痛患者取委中)、(雙側)和腰眼(雙側)兩穴位。上肢和下肢疼痛以及大腿前側疼痛患者取梁丘和髀關兩穴位;大腿后側疼痛取委中和環(huán)跳穴位;膝關節(jié)痛患者取梁丘和犢鼻兩穴位;小腿前側疼痛患者取足三里和梁丘穴位;小腿后側疼痛患者取承山、委中兩穴位;肘關節(jié)以上疼痛患者取曲池和肩部,肘關節(jié)以下疼痛患者取外關和曲池穴位。另外可配合阿是穴。
刺法。依據(jù)不同的穴位選取直刺或者斜,刺得氣后接上變頻電針儀,刺激參數(shù)設置;升頻組在1~100Hz,低頻組4Hz,降頻組在100~1Hz,高頻組100Hz。每組脈寬均為1ms,刺激強度以肌肉顫抖為可耐受,電針時間為20min。所有患者每天治療1次,1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14d。當患者不能達到每天治療1次,必須2d治療1次,10d為1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jù)相關文獻資料中痹癥、頭痛、腰痛的療效標準進行疼痛評判[2]。痊愈:治療后,疼痛癥狀和伴隨癥狀消失;顯效:疼痛癥狀明顯改善,疼痛程度≤III級,伴隨癥狀明顯改善;有效:疼痛程度減輕≤II級,伴隨癥狀有改善;無效:疼痛癥狀和伴隨癥狀無明顯改善。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收集整理本組實驗數(shù)據(jù),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數(shù)據(jù)包中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應用n、%和s表示,組間差異通過χ2檢驗和t檢驗,在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證組中高頻組(痊愈6例、顯效13例、有效20例、無效1例),低頻組(痊愈11例、顯效13例、有效13例、無效3例),降頻組(痊愈15例、顯效20例、有效4例、無效1例),升頻組(痊愈8例、顯效10例、有效18例、無效4例);虛證組中高頻組(痊愈5例、顯效10例、有效17例、無效8例),低頻組(痊愈9例、顯效15例、有效14例、無效2例),降頻組(痊愈3例、顯效11例、有效19例、無效7例),升頻組(痊愈7例、顯效22例、有效9例、無效2例)。
治療后,實證組各組疼痛程度均有明顯下降,降頻組疼痛程度下降幅度尤為突出,實證組中降頻組的痊愈率為37.5%,顯效率為50%,顯著高于其他3組,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虛證組各組疼痛程度均有明顯下降,升頻組疼痛程度下降幅度尤為突出,虛證組中升頻組的痊愈率為17.50%,顯效率為55.00%,顯著高于其他3組,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臨床治療過程發(fā)現(xiàn),電針對慢性虛癥性疼痛的治療效果一般,但對急性疼痛的治療療效顯著,所以采用電針治療慢性疼痛的療效問題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3]。另外,采用電針效果的好壞與能否準確應用針刺的補瀉手法有直接關系,但針刺的補瀉手法又無較為準確的定論。有相關研究表明,采用低頻電針治療有“補”的功效,采用高頻電針治療有“瀉”的功效,但是相關證據(jù)的支持不足。通常認為輕微的刺激具有興奮作用,而重度刺激有抑制作用,此項結論有大量的試驗資料進行支持。如何有效地確定輕重標準,和抑制與興奮能否同于“補”、“瀉”許多專家學者的看法并不一致。多數(shù)學者認為電針治療的“補”、“瀉”效果,不僅取決于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即病情的虛實和實虛的具體情況),同時還取決于補瀉手法的特異性。在操作過程中必須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由低逐漸增高,由高逐漸降低的原則,當固定刺激強度時頻率由低到高(升頻)可作為補法;然而由高到低(降頻)可作為瀉法;固定頻率即為恒頻。當電流電壓逐漸增加可作為補法,而電流電壓逐漸降低可作為瀉法。
總之,變頻電針以升頻為補法,以降頻為瀉法,實證中降頻和虛證中升頻治療,在疼痛治療中療效顯著。
[1] 賈睿幗, 張茜, 張佳音, 等. 不同頻率電針治療血管性癡呆的實驗研究進展[J]. 河北中醫(yī)藥學報, 2016,31(1):61-64.
[2] 王晨瑤, 方劍喬. 變頻電針配合改良藥筆灸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J]. 針刺研究, 2012,37(1):64-66.
[3] 嚴偉, 李桂敏, 李立紅, 等. 穴位變頻電針治療老年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的療效觀察[J]. 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10,32(4):285-288.
[4] Z ShahZAHIR SHAH. Electroacupuncture provides analgesia in combination with dexmedetomidine and regulates phosphO-ERK1/2 expression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D]. 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5.DOI:10.7666/d. Y2803634.
[5] 賈睿幗, 張茜, 張佳音, 等. 不同頻率電針治療血管性癡呆的實驗研究進展[J]. 河北中醫(yī)藥學報, 2016,31(1):61-64.
[6] 金壯, 薄鋒. 變頻電針配合針灸透刺治療單純性肥胖療效觀察[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 2013,23(12):7681.
[7] 王晨瑤, 方劍喬. 變頻電針配合改良藥筆灸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J]. 針刺研究, 2012,37(1):64-66.
1006-6586(2016)10-0072-02
R245.9+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