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雪 曹錦錦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
毒駕交通違法行為的法律研究
楊燕雪*曹錦錦*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近年來,“毒駕”行為發(fā)生的越來越多,嚴重威脅到了我國交通管理秩序,也造成了很大的人身和財產損害,因此有力打擊“毒駕”行為,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本文就“毒駕”進行分析并針對我國目前的法律缺陷提出了一些建議。
毒駕;打擊;對策
“毒駕”進入人們的視野是從2012年江蘇“4·22”特大交通事故開始,事故發(fā)生正是由于駕駛人員在駕駛人在事發(fā)前曾吸食冰毒,在駕駛過程中出現精神幻覺等癥狀才導致14人死亡重大事故。近年來,各地的毒駕行為也越來越多,呈增長趨勢。
“毒駕”是指未戒斷毒癮的患者和正在使用毒品的駕駛人駕駛機動車的行為。大家都知道酒后不能開車,但是毒品的危害要遠大于酒精所帶來的危害。因此毒駕行為必須受到嚴格的管控,否則將嚴重危害我國交通道路安全。
(一)毒駕交通違法性的特點
增長速度快。由于毒駕引起的交通事故在2003到2005年大約只有20起,2012年則已達到100起。2013年公安部門查獲毒駕2000余人次。除此之外,我國吸毒人數也是激增,我國僅記錄在冊吸毒人員就有295.5萬名,而實際人數大約是登記人數的5倍;而我國登記在冊駕駛人員已突破3億大關,說明我國毒駕群體日益增大,截至2014年10月份,登記在冊吸毒駕駛人員達62萬。如果不采取措施,毒駕群體會越來越多。
毒駕肇事后行為惡劣。吸毒駕駛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由于肇事者大腦神經處于極度興奮狀態(tài),甚至出現妄想幻想狀態(tài),在民警調查時往往會出現惡意逃竄、拒絕檢查甚至行兇傷人等惡劣行為。這種行為往往會帶來更為嚴重的交通事故和暴力刑事案件。不用說毒駕事故受害者難以做到防范,就連執(zhí)勤民警面對毒駕肇事者也要做好充分準備。
“毒駕”具有隱蔽性。我們可以通過察言觀色來初步判斷一個人是否“酒駕”,但是是否“毒駕”,我們很難斷定,毒品對人的影響則主要表現為精神方面的抑制和亢奮,單從外表我們看不出來一個人是否吸毒,也正是因此,對于“毒駕”的查處工作是很難進行的。
(二)毒駕交通違法行為的危害
對毒品管理秩序的危害。毒駕行為與涉毒犯罪是成鏈條的,販毒,運輸毒品,吸毒都是我國毒品犯罪的重要打擊對象,因此,毒駕行為是對我國毒品管理秩序破壞,除此之外,近年來駕駛員吸食一些毒性含量較低的新型毒品也是為了保持大腦興奮,方便開車。但是法律并沒有明確給出新型毒品的定義,因此公安機關在實踐中也不好處理此類案件。必須將打擊吸毒駕駛行為與毒品犯罪活動結合起來,才能標本兼治,有效的制止此類犯罪的發(fā)生。
對公共交通秩序的危害。“毒駕”行為最大的危害表現為對公共交通秩序的危害。這種行為帶來的危害在刑法學中屬于“危險犯”范疇。駕駛人吸毒后的反應力,自控力都會有所下降,不能應對突發(fā)狀況,在公共道路上開車顯然是對公共交通秩序的一種危害。
內涵不清,執(zhí)法困難。對于“毒駕”的內涵的界定,學界尚未達到統(tǒng)一的認識,我國的法律法規(guī)中只有《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過相關描述,“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并駕駛機動車的行為”為禁止行為,但是此描述引起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毒駕”中的毒不應該是藥品類,畢竟藥品是一種醫(yī)療行為,與毒品有本質的區(qū)別,另一些人則認為有些藥品經人服用后,大腦亦會產生精神模糊等嚴重癥狀,所帶來的危害并不小于毒品帶來的危害,因此對于“毒駕”中的“毒”應該做更廣義的解釋。正是由于我國沒有對“毒駕”沒有明確的定義,因此在執(zhí)法過程中,應如何認定“毒駕”就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在我國的法律中,《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規(guī)定了禁止毒后駕駛的行為,但是沒有相對應的責任追究,那么行為沒有責任規(guī)制,法律就形同虛設,此外,僅僅有道路法方面的立法遠遠不夠,如果不對“毒駕”行為進行刑事制裁,行為人就意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但是我國刑法并沒有專門針對“毒駕”行為的罪名,雖然有些罪名如“交通肇事罪”涉及到該行為,但是在法律適用上需要滿足多個條件才能適用該罪名。因此在刑法上,只要吸毒駕駛就可以進行處罰的罪名是沒有的。
執(zhí)法主體不明?!岸抉{”顧名思義有吸毒和駕駛兩種行為,分屬兩個不同的部門進行管控,但是兩者結合到一起究竟該由誰來管,我國法律并沒有明確說明,法律分工不明確則責任不明確,因此在現實管理中,誰也不管該行為,相互推諉的現象很多。
明確內涵。任何行為都要對他進行概念上的準確界定才能更好的對它實施管理。要想對“毒駕”行為進行更好的管控,就要給出“毒駕”的明確定義。筆者認為要對“毒”進行廣義理解,正常的醫(yī)療藥品不屬于毒品,但是一些具有特殊作用的藥品如果非法使用則構成“毒”。除此之外,在法理分析上,毒品進入人體后并不一定立即發(fā)生作用,但是只要駕駛人吸毒后駕車就會威脅到了交通安全,因此“毒駕”行為應認定為是一種行為犯,應該明確其真正的含義。
完善法律法規(guī)。將“毒駕”行為納入刑法調整范圍是勢在必行的,應該明確規(guī)定“毒駕”的行為制裁后果,這樣能夠震懾他們,使他們因為畏懼刑罰不敢在吸毒后駕車。除此之外,在行政處罰上,也要對一些非法濫用藥品后駕車的行為進行管制,將“藥駕”納入到《道路安全法》的制裁范圍內,這樣兩個法律部門雙管齊下,能夠有效降低“毒駕”行為的發(fā)生概率。
明確執(zhí)法主體,健全管理體制。交警和禁毒部門都有權管理“毒駕”行為,但因為“毒駕”行為核心是駕駛的行為,首先危害到的就是道路安全,因此,交警在執(zhí)法中占主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兩個部門應該通力合作,通過前線的交通違法行為打擊后臺的毒品犯罪,能夠做到信息共享,最終達到毒駕毒品共打擊的雙贏。
楊燕雪(1991-),女,漢族,河北邯鄲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非法學專業(yè)法律碩士研究生在讀;曹錦錦(1990-),女,漢族,河南項城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非法學專業(yè)法律碩士研究生在讀。
D924.3A
1006-0049-(2016)16-01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