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燕
【摘 要】觀察是一個人思維的起點,它是一個人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的關鍵。同樣,在初中生物的學習中,也占據(jù)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教師們一定要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物教學;觀察能力;培養(yǎng)
初中生物實際上是以生活中的有生命的物體為對象,并運用科學的觀察方法來進行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科。每一道復雜的生物題目的解出,都離不開良好的觀察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對觀察力的培養(yǎng),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們的綜合學習能力。
一、觀察能力的定義
觀察能力是對特定的物體,運用感官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知覺活動。它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自然,獲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其次,生物這門學科本身就是門實驗科學,實驗本身就離不開仔細的觀察。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同學們懂得什么是真生意義上的觀察。第一,在觀察中,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并能夠在不同物體間找到相同之處,又能夠在相同的物體間,發(fā)現(xiàn)細小的差異。第二,能夠充分利用眼、手、腦、鼻、耳等器官,全面而又深刻地對目標物體進行觀察與分析。第三,能夠準確地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觀察形式。例如:在進行豌豆種子成分的比例測量時,就需要對實驗進行定量分析。然而,在進行骨骼的成分觀察時,就需要定性的觀察方法。第四,能夠進行一些動態(tài)物體的觀察方法。例如:觀察小雞孵化的全過程,就需要學生在孵化過程中,就需要學生以足夠的耐心去認真細致地去進行數(shù)據(jù)的記錄等活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參考這些方法,再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讓同學們認識到真正的觀察能力。
二、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具體方法和途徑
1.明確觀察對象,規(guī)劃觀察計劃。教師可以教導學生,在觀察目標前,應先對觀察物體進行一定的預習,了解觀察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方法。讓同學們對觀察過程有意清晰地認識,防止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出現(xiàn)沒有目標性,不懂觀察步驟的情況。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觀察物體的真正認識。
2.傳授學生一些觀察常用的技能。對于生物學科中,僅依靠我們的感官,并不能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就要借助一些科學的器材和一些技巧。例如:在觀察一些細胞的微小結(jié)構(gòu)時,僅僅依靠肉眼是無法達到的,所以,我們就要借助顯微鏡或放大鏡等試驗器材,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但對于學生們來說,放大鏡或許并不陌生,但顯微鏡的話就很少有同學知道它的用法,這時就需要我們生物教學老師,對學生講解一些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與技能,讓他們能夠熟練地使用顯微鏡,這樣才能使學生順利地完成觀察細胞微小結(jié)構(gòu)的實驗。其次,在學生使用實驗器材的過程中,應讓他們懂得:一實驗器材的試驗用途核試驗性能;二操作實驗儀器的正確方法;三愛護使用的各種實驗器材等。
3.促使學生做好觀察前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可以分為以下幾點:第一,要做好實驗器材和試驗材料的的準備。第二,讓同學們對實驗先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教師可以督促學生課下進行一些對實驗物體實驗過程的一些知識的預習,并對實驗目的進行一定的探究,對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進行匯總,并討論這些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法。這樣在實驗中學生不僅可以很好地運用恰當?shù)挠^察方法進行觀察,更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第三,讓同學們對實驗過程有一個清晰地認識。教師可以在學生們實驗前,在課堂上給同學們演示一遍實驗步驟,并為學生講解一些實驗時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細節(jié)和一些正常的實驗現(xiàn)象,使學生在做實驗時,能夠少一些盲目,多一些自信。第四,教師要精心設計實驗方法和過程。但一定要讓同學們先進行實驗方法和過程的設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之后教師在對學生的試驗方法和過程進行改正和指導,分析其方法的優(yōu)點和存在的不足。
4.注重對學生觀察方法的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生物教學中,一定要注重觀察方法的指導。
第一,教導學生觀察物體時,一定要依照一定的順序來進行觀察,進而確定觀察物體的全面性。常見的觀察順序有:從局部到整體;從前到后;從左到右;從內(nèi)部到外部等,教導學生要根據(jù)實驗對象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合適的試驗方法,以便實驗能夠順利進行。
第二,教導學生善于尋找觀察物體的重要特征。每一個觀察對象都有很多的特征,如果不會尋找其中的重要特征,就很有可能陷入迷茫,從而一無所獲。只有在觀察中準確地抓住所觀察物體的重要特征,這樣才會更加快速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例如:觀察豌豆外部特征時,應把豌豆的體形、顏色、大小當做主要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其它特征。從而使重點更加突出。其次,在觀察的過程中,還要教導學生要有耐心,促使學生養(yǎng)成仔細認真地觀察習慣。
第三,教導學生,在觀察中要善于思考。觀察只依靠眼、手是完全不夠的,更需要大腦的思考和分析。因為觀察到的現(xiàn)象多是一些表面的,記錄的數(shù)據(jù)沒有了分析,也僅僅是幾個普通的數(shù)字而已,因此,觀察的過程離不開思考的藝術。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與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不要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現(xiàn)象,而是要啟發(fā)學生往深處思考,使觀察過程更具備探索性。例如:在平時的觀察中,當學生觀察一個山羊時,看到的表面僅僅是一個山羊,但如果繼續(xù)往深處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山羊?qū)嶋H是由一個個的細胞構(gòu)成的,然后再往深處去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細胞實際是由一個個分子構(gòu)成的。雖然看似沒什么特別的,但同學們通過思考深入,學會了更多的生物知識。
第四,觀察過程中教導學生,要讓學生養(yǎng)成邊觀察邊記錄的好習慣。在觀察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很多的實驗現(xiàn)象,這時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們進行認真而又詳細的實驗記錄。并要求學生對這些實驗記錄,進行仔細的分析,總結(jié)其中的道理,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和總結(jié)問題的習慣。
總之,我們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以一種嚴謹負責的態(tài)度,充分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雖然短時間內(nèi)看不到什么巨大的成效,但當學生們提高了自身的觀察能力,就會對他們的生物學習以及以后的人生發(fā)展都會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穎清.生物全息.自然雜志,1981.4卷4期
[2]李衍達,孫之榮等譯.生物信息學,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0
[3]張昀.生物科學與新自然觀,科技導報,1993
[4]吳越等.人類智力的奧秘.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