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燁 高 飛 徐 杰 張 紅 岑愛飛 張 林
(寧波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浙江 寧波 315211)
?
基于老年人受騙案例的社會心理學
徐 燁 高 飛 徐 杰 張 紅1岑愛飛2張 林
(寧波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浙江 寧波 315211)
受騙;社會心理學
據(jù)調查在受騙家庭中老年人被騙達81%〔1,2〕。據(jù)公安機關2009年起所做的電信詐騙案例抽樣調查統(tǒng)計,中老年人超過70%〔3〕。胡晗〔4〕表示,老年人上當受騙原因是社會判別力下降。老年人受騙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現(xiàn)有研究只是簡單地報道受騙上當?shù)氖录?尚不足以深入揭示老年人上當受騙原因。本研究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綜合分析老年人上當受騙的原因。
1.1 健康受騙 健康受騙是老年人對健康相關的產(chǎn)品了解不夠,聽信銷售夸大的功效而使自己經(jīng)濟受到損失。老年人容易出現(xiàn)身體健康癥狀,有的甚至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過分擔憂,總是懷疑自己有某種疾病,盲目相信保健用品,特別是對標注為“專家”的話語和建議更是深信不疑。受騙老年人缺乏社會信息,行動緩慢又渴望身體健康,加上騙子的花言巧語,使老年人上當購買所謂的保健品器材,錢財流失。
1.2 電話受騙 騙子多冒充親朋、電信、銀行工作人員、警察、健康咨詢中心等,以電話欠費、賬戶不安全、免費體檢為由使老年人上當受騙。例如,2012年9月杭州市67歲的宋女士接到一位自稱蘇州市公安局民警的陌生男子的電話,說其在蘇州涉嫌醫(yī)保詐騙,然后說又聯(lián)系上蘇州檢察官,要求審查資產(chǎn),要轉到檢方安全賬號,宋女士按照要求將錢全部匯入指定賬戶,共計79.5萬元〔5〕。這類騙局的受害老年人大多都性格淳樸、防范意識低、重親情,騙子就利用第三方權威機構或謊報急性事件讓老年人心理來不及防備被騙取大量財物。
1.3 感情受騙 感情受騙就是老年人在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或同情心泛濫之下,一些騙子以談朋友、介紹對象等名義,騙取老年人的錢財;有的則謊稱與老人的子女認識,取得信任后,向被害人求助,借機騙取錢財;也有與老人相識的利用其同情心,在獲取信任后以各種名義騙取錢財;還有冒充貧困大學生騙取老年人的資助等〔6〕。老年人看待事件過于簡單化,在感情受騙上的雙重打擊對老年人日后生活及家人關系造成嚴重影響。
1.4 投資受騙 投資受騙就是老年群體存在的理財需求但又對其運轉方式不了解,急于獲得低風險高回報的心理促進老年人容易掉進虛構的投資集團或假冒公司的圈套里。例如,重慶、四川、貴州等地因以高投資高回報養(yǎng)殖黑多刺蟻為由騙取700多名老人巨額現(xiàn)金,至今仍有1 706萬元無法歸還〔7〕。
1.5 廣告受騙 廣告受騙是老年人盲目聽信廣告上的功效,一味地相信所謂專家的推薦。一些文化水平高的老人即使被騙,也可能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不會跟家人說,使不法分子逍遙法外,對更多的老人行騙。
1.6 養(yǎng)老服務受騙 養(yǎng)老服務受騙是老人在選擇養(yǎng)老服務中心時,一些奸商讓老年人吃啞巴虧的現(xiàn)象,這也使得社會上的養(yǎng)老服務中心的服務環(huán)境和服務態(tài)度受到質疑。
1.7 迷信受騙 迷信受騙是老年人因封建迷信而受到的騙局。例如,2012年4月劉大媽聽信神醫(yī)能做法救治孫子頭痛病被騙走2萬余元,還有年近七旬的曾老太太相信迷信被算命先生及其同伙設圈套騙取財物1 000余元及一枚金戒指〔7〕。老人思想較封建容易進入騙子的圈套,但最終還是歸于老年人缺乏安全感才會亂投醫(yī)。
1.8 街邊受騙 街邊受騙是指老年人被街邊的一些假象迷惑未能認清事物真相而使自己受騙的狀況。例如,2011年2月在天津市的兩位六旬老人在路邊因輕信陌生人能變更多金子的話,被騙走金戒指和金耳環(huán);還有騙子假裝與老人偶遇共同撿金條,說是人人有份,并以不要金條為由向老人索取一定的金額補償,老人在還未反應事件的緣由之時,已讓犯罪分子逃之夭夭〔7〕。
2.1 生理原因——身體器官功能衰退,尤其大腦的衰老是基礎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對刺激的反應時間會延長,學習能力、理解力會減弱,記憶力逐漸衰退且腦重量減輕,還有各種感覺器官功能衰退,如視力、聽力的減退,視力主要表現(xiàn)在視覺敏銳度下降、視野縮小、聚焦能力減弱、暗適應所需時間延長〔8〕。當機體處在某種刺激作用下時,客觀要求與應付能力就會失去平衡,繼而產(chǎn)生一種適應環(huán)境的緊張反應狀態(tài),在這種應激反應下,人往往不能立即做出理性的決策,最后騙子就利用損失錢財、涉嫌犯罪虛假理由嚇唬老年人,使其出現(xiàn)恐慌焦慮后慢慢控制其思維行騙。
2.2 心理原因——老年人安全感不足,心理孤獨感漸深是關鍵 老年人普遍對養(yǎng)老保障、患病就醫(yī)、保健品表現(xiàn)出極大的關注,這也是老年人對安全需要的外在表現(xiàn)。一旦安全感得不到滿足,老年人就會感到焦慮,老年人的情感比較脆弱,在特定環(huán)境下,為填補孤獨感就容易信任別人,特別有權威人士,信任程度更是加深。
2.3 社會情境因素——老年人的從眾心理,盲目追求是重要因素 隨著老年人脫離社會工作崗位時間增長,與主流社會脫節(jié),不能全面獲取信息,而且老年人有時候為了使自己不處于孤立、低落的狀態(tài),不管自己對事物是否認同,行為都會受“從眾心理”驅使而做出與其他人一致的行為,所以當有講座講解保健品功效好,旁邊有人想購買時,老年人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增加購買的動機,降低了獨自分析的能力,盲目追求效果。
3.1 自身提高是內在動力 老年人應盡最大努力去改善自己的行為,減少老化帶來的負面情緒,可以多與社會交流,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不讓自己與社會脫軌,多看報紙新聞、聽廣播,讓自己的視野開闊,了解更多真實現(xiàn)象本質,讓自己不容易受人暗示進入騙局受到傷害。研究〔9〕表明,老年人在接受一段時間的思想健康、心理衛(wèi)生、生活行為教育后,收到良好的效果,其適應環(huán)境能力在思維、記憶、學習等行為上有顯著增長,這樣有助于老年人更好地適應社會環(huán)境,辨清是非,避免輕易上當。
3.2 家人支持是必要幫助 作為最能給予關心、信任度最高的就是老年人身邊的親人。多跟老年父母交流,準確掌握老人的生活規(guī)律及身體狀況,滿足老年人的安全需要,減少老年人上當受騙的風險。
3.3 社會關心促進完善 建議社區(qū)多開展老年團體活動,多讓老人學習交流,也可以給予一定鼓勵,發(fā)展其興趣,如唱戲曲、象棋比賽、練書法等。讓老年人晚年也能體驗到個人價值存在感,通過表現(xiàn)更多的活躍性,而忽略老化帶來的負面效應。鼓勵大學生去社區(qū)與老人交流,幫助老人讀報,多給老人普及防受騙現(xiàn)代化手段,互相推進了解,讓老年人不與社會脫節(jié),減少孤獨感,增加安全感,不易被騙子抓住弱點。
3.4 政策法規(guī)是權利保障 政府方面鼓勵多開展防受騙宣傳公開講座,定期在多媒體上宣傳跟老年人生活相關的信息,報道上當受騙案例,加強老年人對社會騙局的認知和了解,對于保健公司建立嚴格把關程序,加強社區(qū)建設,完善老年社區(qū)服務,即老年活動場所及工具。鼓勵老人鍛煉身體,多活動,加強自身抵抗力。同時,加強老年消費品尤其保健品的質量把關,保證老人購買到安全放心產(chǎn)品。完善老年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切實保護老年人權利。
1 蕭振禹.我國人口革命轉變與老齡化〔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4;增刊:20-6.
2 彭玉偉.論老年詐騙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J〕.安徽警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2(1):46-9.
3 鈕東昊.公安部:電信詐騙受害者女性、中老年人超70%.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9-09/01/content-18439220.htm
4 胡 晗.老年人社會消費心理和判別行為探討——老年人受騙上當問題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2.
5 邱婷婷.扼住伸向老人的那只黑手——專家教您繞開健康騙局〔J〕.家庭醫(yī)藥:快樂養(yǎng)生,2012;(9):8-13.
6 彭玉偉.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老年詐騙犯罪被害現(xiàn)象初探——基于89起老年詐騙犯罪被害案件的分析〔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26(2):12-6.
7 劉 平,邱長福.老年人莫做“糊涂事”——三位老年人受騙的警示〔J〕.老友,2002;(10):39.
8 劉碧英.老年人心理特點與心理保健〔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3(3):373-4.
9 鄭秀麗.緩解老年人心理壓力的健康教育方法〔J〕.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2010;42(2):159.
〔2015-09-30修回〕
(編輯 苑云杰/王一涵)
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201411646004)
張 林(1972-),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社會認知研究。
徐 燁(1993-),女,在讀本科,主要從事特殊人群社會認知研究。
B844.4
A
1005-9202(2016)21-5477-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1.118
1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2 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老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