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霞(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醫(yī)院神經內科,吉林 松原 138000)
?
68例缺血性腦卒中應用依達拉奉治療的體會
呂紅霞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醫(yī)院神經內科,吉林 松原 138000)
目的 探討依達拉奉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筆者所在醫(yī)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間經臨床診治的缺血性腦卒中13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治療組68例,其中治愈18例,有效30例,好轉1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4.11%;對照組68例,其中治愈17例,有效28例,好轉17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1.17%。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應用依達拉奉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療效確切,能明顯改善神經功能癥狀,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臨床應用。
缺血性腦卒中;依達拉奉;治療體會
缺血性腦卒中是神經內科常見的疾病,多由各種原因引起腦部血液供應的障礙,最終發(fā)展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并出現(xiàn)相應神經功能的缺損。在腦血管疾病中比較常見,約占腦梗死的70%。腦卒中發(fā)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約為(1.3~1.7)∶1。腦卒中發(fā)病率、患病率和病死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75歲以上者發(fā)病率是45~54歲組的5~8倍,寒冷季節(jié)發(fā)病率明顯增高。屬于難治性腦血管疾病,患者多遺留有嚴重殘疾,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該病臨床表現(xiàn)比較復雜,常常與缺血程度和損害部位有密切關系。如何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是降低缺血性腦卒中的關鍵。為此,本文回顧筆者所在醫(yī)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間經臨床確診缺血性腦卒中136例,其中采用依達拉奉治療68例,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本文將136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68例。治療組中,男36例,女32例;年齡56~76歲,平均(56.82±6.4)歲;病程1~12 h,平均(8.68±4.6)h。對照組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54~74歲,平均(58.64±4.8)歲;病程1~14 h,平均(8.26±4.2)h。上述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的診斷標準。經顱腦CT或MRI影像學檢查已證實。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常規(guī)給予改善微循環(huán),營養(yǎng)腦細胞、神經保護劑、溶栓、抗血小板凝集及早期支持和對癥治療,14 d 為1個療程。治療組在上述綜合治療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30 mg加0.9%生理鹽水100 mL,稀釋后靜脈滴注,每天2次,治療時間為2周。
1.3療效評定。治愈:患者功能缺損評分較治療前降低>90%~100%。有效:患者功能缺損評分較治療前降低>46%~89%。好轉:患者功能缺損評分較治療前降低>18%~45%。無效:患者功能缺損評分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傆行?(治愈+有效+好轉)/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處理:本文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治療組68例,其中治愈18例(26.47%),有效30例(44.12%),好轉16例(23.53%),無效4例(5.88%),總有效率為94.11%;對照組68例,其中治愈17例(25.00%),有效28例(41.18%),好轉17例(25.00%),無效6例(8.82%),總有效率為91.17%。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缺血性腦卒中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腦血管病變[1-4]。其中,腦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腦循環(huán)障礙所致的局部或全面性腦功能缺損綜合征或稱急性腦血管病事件[5-6]。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及多發(fā)病,是導致人類死亡的第二大病因和成人殘障的主要原因。據國內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每年新發(fā)首次腦卒中為115.87~219/10萬,患病率和病死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75歲以上者發(fā)病率是45~54歲組的5~8倍。腦卒中的發(fā)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為1.3∶1~1.7∶1。腦血管疾病有多種分類方法,臨床按發(fā)病緩急分為慢性和急性兩類。慢性腦血管病起病緩慢,如血管性癡呆等。臨床以急性腦血管疾病多見,又稱為腦卒中。根據腦的病理性質改變,急性腦血管病又分為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和出血性腦血管疾病。前者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和腦梗死,后者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缺血性腦卒中其主要表現(xiàn)為眩暈嘔吐,頭痛頭暈及感覺性或運動性失語,并伴隨軀體癥狀及腦神經癥,表現(xiàn)肢體無力而偏癱及步態(tài)不穩(wěn)和吞咽困難等癥,屬于難治性腦血管疾病。該病致殘率、病死率、復發(fā)率比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及生活。如何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是降低缺血性腦卒中的關鍵。本文治療組在常規(guī)用藥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治療有效率高達94.11%,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的91.17%,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總之,依達拉奉在治療缺血性腦卒中與基礎藥物上合用,具有良好的協(xié)同作用,能明顯改善神經功能癥狀,降低患者病死率,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 周帥,趙仕偉.依達拉奉治療缺血性腦卒中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8):66-67.
[2] 武斌,周紅宇.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2,15(16):47-48.
[3] 張韓英.他汀類降脂藥能降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再發(fā)卒中的風險[J].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2010,4(4):64-65.
[4] 馬莉,張?zhí)K明.進展性腦卒中的研究進展[J].卒中與神經疾病, 2006,13(3):190-191.
[5] 李紅云,紀曉軍,韓造,等.進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險因素分析[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5,13(11):817-819.
[6] 厲青.缺血性腦卒中臨床治療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8 (16):163-164.
R743.3
B
1671-8194(2016)20-0151-01